幼兒心理培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01:44: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幼兒心理培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認知行為研究
摘要:本文選取廣東省粵西某市幼兒園教師為對象,通過問卷法調查目前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查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認知和教育行為,結果表明是否持有幼兒教師資格證書對教師的幼兒心理發展認知影響大,職后提升學歷的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行為表現好。在公辦園和民辦園之間,日常精神環境的創設存在顯著性差異。提示需加強面向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鼓勵教師考取幼兒教師資格證及提升學歷。
關鍵詞:學前教育;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3月重新修訂且正式實施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的健康教育部分增加“促進心理健康”一項,人們對心理健康關注度不斷提高,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是幼兒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吨改稀愤M一步解釋促進幼兒心理健康需要教師“營造溫暖、輕松的心理環境,讓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幫助幼兒學會恰當表達和調控情緒”。[1]教師作為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需態度上重視兒童心理健康,尊重幼兒個體,知識上具備科學的心理健康觀,掌握不同年齡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能力上懂得運用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策略和方法。其中,心理健康觀指個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背景下形成的對心理健康相關問題的看法和觀點。[1]這是幼兒教師開展心理工作的基石,顯性或隱性地影響教師教育行為。
一、研究方法與樣本情況
研究對象按分層隨機抽樣原則抽取××市各區有代表性的共計17家公辦幼兒園、私立幼兒園,各幼兒園隨機選取共計350名幼兒教師作為調查對象。研究方法采用問卷法。根據目前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對心理健康內容和維度的劃分,采用自編“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查問卷”,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問卷共31題,內容包括教師基本情況,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認知,心理健康教育行為等。問卷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數為0.826,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在0.739~0.901之間。因素分析結果KMO系數為0.820,各因子α值>0.70。共發放350份問卷,實際收回312份,其中有效問卷245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79%。
二、教師認知與行為的差異分析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和應對方式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對策
幼兒教師是幼兒靈魂的工程師,肩負幼兒早期啟蒙的重任,而由于種種原因,現下的幼兒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也對幼兒教育工作質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為推動我國幼兒教育良性發展,今后社會各界必須要對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加以重視,應采取可行的方式幫助幼兒教師積極應對心理健康問題。
一、當下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
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對幼兒教師的基本素質要求。為進一步了解現下幼兒教師的心理狀況,筆者對此展開了問卷調查,通過本次調查研究發現,現下的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正常成人規模。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包括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偏執傾向、強迫癥狀和軀體化等,而針對于這些心理健康問題,筆者認為與以下三種因素有關。首先是社會壓力,現代社會對幼兒教育要求較高,因此對幼師知識水平、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這使得幼兒教師產生了較大壓力。此外現下社會幼兒教師職業認可度低,認為幼教職業就是高級保姆,這種社會職業偏見也對幼兒教師的心理狀況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次是園區管理壓力,為了在激烈的幼兒教育市場中求得生存,現下的很多園區都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這些制度對于幼兒教師而言,很多是有失人性化的,這使得幼兒教師經常處于應急狀態,而部分適應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則易產生心理問題。最后是幼兒教師自身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表現在教育工作、與同事相處、生活壓力多個方面,而上述因素的綜合,對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造成了不良影響。
二、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應對方式
1.建立社會系統支持。社會壓力是引發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因此為幫助幼兒教師糾正心理健康問題,建立社會系統支持十分必要,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兩個方面的建議。首先是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經濟地位,加大對幼兒教師的支持力度,通過經費投入、規范辦園資格等方式,最大限度保障幼兒教師合法權益,這也是認可幼兒教師工作價值的一種體現,可以讓幼兒教師的心理得到滿足,減少不良心理問題發生。其次是強化幼兒教師培訓,提升幼兒教師綜合素質,在幼兒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中,幼兒課程也越發豐富,所有這些都向幼兒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素質要求,而為了能夠幫助幼兒教師緩解這種社會教育壓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大培訓,幫助幼兒教師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通過對新知識、新方法的掌握,適應現代幼兒教育要求,減緩職業壓力,避免自身陷入不良的心理狀態。
民族地區幼兒教師心理狀況及應對措施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教育問題也愈加關注,其中幼兒園教育成為重中之重。在幼師教育中,幼師對幼兒園學生的影響十分巨大,因此筆者通過對鄂西北地區的293名幼師進行采訪調查,研究了鄂西北地區幼師的心理狀況。研究發現,鄂西北地區幼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較內地正常水平明顯偏低,這種狀況對幼兒園學生具有巨大的影響,因此對鄂西北地區的幼師進行心理教育勢在必行。本文通過對鄂西北地區幼師進行采訪調查,對其心理進行剖析,并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鄂西北;幼兒教育;心理狀況
鄂西北幼兒教師心理的亞健康狀態,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會產生影響。就像近幾年,幼兒園頻頻出現幼師虐童事件,幼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堪憂,幼兒園學生的身心健康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怎樣才能使類似虐童事件不再發生?就這一問題,筆者對鄂西北地區幼兒教師的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對研究結果做出了總結歸納,并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以期提高鄂西北地區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鄂西北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的穩定。
一、民族地區幼兒教師的總體心理健康狀況
由于地處偏遠,風土人情、文化等方面較內地有較大差異。鄂西北地區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較全國正常水平明顯偏低,具體表現有:暫時性抑郁、飲食睡眠型障礙、暫時性敵對等各個方面。為使幼兒園學生健康成長,對鄂西北地區的幼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一)社會經濟環境
幼兒教師素質提高策略
一、結果與分析
(一)幼兒教師的職業心理素質
職業心理素質是幼兒教師進行職業活動的動力因素,它包括幼兒教師的職業理想、職業價值觀、職業認同感、職業信念等方面。幼兒教師在工作中是否有熱情,是否關心幼兒、理解幼兒、尊重幼兒、公平對待每一位幼兒,這些都取決于他們的職業心理素質。
1.幼兒教師職業理想堅定
幼兒教師的職業理想是以對幼兒和幼教事業的熱愛為核心,是教師需要具備的首要素質。從選擇幼教職業的原因來看,高達81%的教師是因為“喜歡孩子,喜歡當老師”,8%的教師是“謀求一份職業”和“其它原因”,只有3%的教師是服從他人安排。作出第一種選擇的教師,他們的專業思想比較穩定,工作熱情高,愿意主動嘗試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喜歡和孩子在一起,能在工作中找到成功感和價值感。而作出后三種選擇的教師,他們選擇幼兒教師大多是迫于無奈,屈服一些現實條件,如專業要求寬泛,學歷要求不高等,這些老師的專業思想一般不太穩定。由此可見,少部分幼兒教師對自己的工作熱愛程度還不夠,職業理想搖擺不定。
2.幼兒教師的職業價值觀比較模糊
全面二孩下幼兒教師的挑戰與措施
1“全面二孩”政策背景
由于我國人口總量增長的勢頭減弱以及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趨嚴重,我國政府近年來對人口政策進行了數次調整。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政策一出即引起國內外社會廣泛關注。預期,“全面二孩”政策將為我國帶來約每年2000萬的出生人口。新的人口政策已經帶來了新一輪“嬰兒潮”,這一代新生兒的成長,將對教育行業造成重要影響,學前教育更是將率先接受考驗。我國人口政策較為穩定,在“單獨二孩”政策出臺之前,已多年未作大范圍調整,每年入園幼兒人數也一直保持在相對穩定狀態,因此師幼比例也已趨近飽和。而“全面二孩”政策除了直接導致適齡入園幼兒數量劇增之外,也會改變我國社會固有的獨生子女家庭結構,幼兒的心理變化更加微妙,家長的訴求更為多樣,社會的關注更為廣泛。因此,研究“全面二孩”政策下幼兒教師面臨的挑戰及對策,不僅具有緊迫性,更具有必然性。
2“全面二孩”政策下幼兒教師面臨的挑戰
2.1工作量將顯著增加。“全面二孩”政策帶來的“嬰兒潮”必將造成未來幾年內適齡入園幼兒人數猛增。數據顯示,我國人口出生率自2013年出臺“單獨二孩”政策后有明顯增長,并在2015年出臺“全面二孩”政策后表現出了更為強勁的增長勢頭。2014年,我國人口出生率為12.37%,2015年為12.07%,2016年則高達12.95%,2017年為12.43%[1]。由此可見,在未來幾年內,中國仍將保持較高水平的人口增長率。2013年,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中規定,全日制服務類型全園教職工與幼兒的比例應為1∶5至1∶7之間[2]。依當前我國人口出生率來看,即使按照國家規定的全日制服務類型全園教職工與幼兒比例的最低規定1∶7來測算,未來幾年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仍然無法彌補當前的缺口[3]。況且,并不是所有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都會從事本專業工作。除此之外,幼兒教師相比其他學校教師,處在適合生育年齡的女性比例明顯更高,這就意味著在“全面二孩”政策下,許多女性幼兒教師將會有生育的選擇,由此帶來的產假、辭職等現象更將影響實際從業人數。2.2幼兒心理變化要求豐富教育策略。計劃生育政策自1982年實施以來,已經在我國實行了三十余年,獨生子女家庭是我國社會最常見的家庭結構,“獨生子女”也自然成為了幼兒教師最廣泛的教育對象。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容易針對獨生子女家庭幼兒的身心特點,形成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和方法,包括對幼兒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的解讀方式、與幼兒的交流溝通方式等。而隨著“二孩”的到來,“大孩”在家庭中的地位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關于家中“大孩”與“二孩”之間矛盾問題的新聞報道更是屢見不鮮。由此可見,無論是“大孩”還是“二孩”,他們的心理狀態都將與獨生子女產生明顯的差異,這就導致許多教育理念不再完全適用。對于學歷較低、能力較弱或年齡較大的幼兒教師而言,摒棄舊的教育理念是一個復雜、系統、耗時的工程。又因幼兒教師教育對象的低齡化,工作瑣碎,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投入,但在工資待遇、社會尊重、專業發展等方面卻面對著更多現實的壓力和困境,易積累消極情緒,易造成職業倦怠[4]。這都使得幼兒教師隊伍在“全面二孩”政策下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2.3家長對“二孩”所受教育的質量要求更高。因為有了教育“大孩”的經驗,家長往往會對“二孩”所受教育質量的要求更高。而在這種對“二孩”所受教育質量抱有高度期望的前提下,家長難免會對幼兒教師提出過高的要求。例如,“二孩”家長會對幼師工作中出現的疏忽和紕漏更加敏感,一旦幼兒教師的表現未能達到家長的預期,就會影響家長對幼兒教師工作質量的評價。這意味著幼兒教師必須持續不斷地提升專業能力,從而在教育“二孩”時能夠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當前,部分幼兒教師對“全面二孩”政策所帶來挑戰的嚴峻性認識不足,缺乏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幼兒園和有關政府部門還沒有充分意識到“全面二孩”政策對教師素養的影響,致使教師職后培訓關于“二孩”內容的缺失,教師職后培訓內容與當前熱點和學前相關政策脫節,教師不能及時認識到“全面二孩”政策帶來的問題及對其提出的要求[5]。因此,即使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能夠維持在目前的穩定水平,也無法滿足“二孩”家長的更高期望。2.4社會各界對幼兒教師工作的關注度更高?!叭娑ⅰ闭叩膶嵤┍厝粚W前教育帶來巨大影響,社會各界越發關注幼兒教師在“全面二孩”政策壓力之下的表現。僅2017年11月,就有攜程托管親子園教師打孩子事件與北京朝陽區管莊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分園)虐童事件兩大幼教丑聞被曝光[6],相關報道在短時間內迅速傳播,在社會范圍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叭娑ⅰ闭邔⒂變航處熽犖橥葡蛄溯浾撝行?,在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下,人們對幼兒教師的期望更高,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更為全面,幼兒教師的任何工作失誤都有可能被放大。在幼教事業受到空前重視的今天,幼兒教師被視為每一位孩子人生發展的奠基者,被賦予了厚重的時代責任感。然而,現實中卻因為一些因素,例如教師的聘任制度、幼兒教師資格證的融通性、時間空間效力性等,導致大量不達標的人員進入了幼兒教師隊伍[7]。因此,這就要求幼兒園必須重視隊伍建設,在快速提升幼兒教師的政策解讀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心理分析能力、溝通能力上下功夫,確保教師能夠以扎實的專業能力和良好的基本素質向全社會展示幼教工作的專業性和創造性。
3應對措施
3.1科學控制工作量。3.1.1優化工作方法。幼兒教師應意識到工作量不斷增加的客觀事實,并通過主觀努力對自身工作方法進行優化,進而提升對較大工作量的適應性。幼兒教師應當加強對類似工作合并處理的能力,盡量將繁雜的工作任務進行分類分級管理,從而在相同時間內能夠完成更多工作,避免因工作量增加而造成工作時長的過度增加,盡量減少工作量增加帶來的負面影響。幼兒教師還應注重工作經驗的積累,優化對常規工作的處理方式,不斷自我總結、自我優化,從而在工作量增加的情況下不斷提升工作技巧,快速積累工作經驗,而不是單純的被動承受。3.1.2簡化工作流程。隨著幼兒數量的不斷增加,許多幼兒園快速發展,管理模式也不斷更新。隨著幼兒教師人數的不斷增加,幼兒園在管理上必然更為復雜,管理層級不斷增多,幼兒教師開展各項工作的申報手續、審批手續等程序也將更為繁瑣,這些教學任務之外的工作對幼兒教師而言同樣是一大負擔。因此幼兒園應不斷優化管理體系,幫助幼兒教師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教學工作中,適當簡化管理體系,減少幼兒教師的不必要負擔。3.2加強職業發展指導。家庭結構變化所帶來的幼兒心理變化,直接導致幼兒教師許多現有的教學技巧與教育理念不再完全適用。各高校及社會各界研究者應加強對“全面二孩”政策下幼兒心理變化及相應教育策略的研究,確保學前教育師范生在求學期間就能夠接受到系統全面、與時俱進的生涯規劃指導,在入職前就能夠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與應變能力,盡量避免在就職后被迫進行理念更新。此外,幼兒園也應自覺承擔起幼兒教師職業發展規劃指導的責任,為幼兒教師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通過搭建溝通平臺、加強政策學習等方式,幫助幼兒教師更準確地掌握幼兒心理變化,并通過對幼兒教師隊伍的領導,鼓勵幼兒教師互通有無,更及時、準確地調整教學策略。同時,幼兒園更可以通過改革獎懲規則與晉升條件等方式,促使幼兒教師進行自我改變與提升,鼓勵幼兒教師在“全面二孩”政策的挑戰下分享好的經驗,貢獻“金點子”。3.3提升職后培訓力度。“全面二孩”政策對幼兒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職后培訓則為解決教師知識更新、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學創新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是提升人才隊伍建設、適應科技進步、順應時展的重要途徑[8]。針對幼兒教師的培訓,要制定短期與長期相結合的培訓制度。如果過于追求培訓速度而搞短期脫產培訓、封閉培訓,本來肩負龐大工作量的幼兒教師就很難再抽出大量的時間,也很難有精力去認真參加培訓。而把培訓戰線拉得過長,又會導致“學一點、忘一點”的現象發生,不利于培訓效率的提高。因此,各單位應準確掌握每一位幼師的工作狀態,盡量在他們工作壓力相對較小的時間開展培訓,每次培訓的時間不宜過長,但要保持穩定的培訓頻率。3.4搭建交流合作平臺。3.4.1做好“請進來”工作。為幫助幼兒教師爭取社會各界的理解與信任,幼兒園應做好“請進來”工作,幫助幼兒教師掌握政策走向,學習先進知識,創造交流機會。一方面,幼兒教師的政策解讀能力有限,為了能使幼兒教師在繁忙的工作中準確把握大政方針,幼兒園可考慮邀請政府行政人員、高校教師走進幼兒園,為幼兒教師進行政策解讀、專業培訓,幫助幼兒教師在繁忙工作的同時不斷為自己充電,對國家及本地區正在施行的、即將施行的相關政策有及時了解和準確把握,避免由于政策解讀失準而走彎路。3.4.2堅定“走出去”步伐。幼兒園要做好“請進來”工作,更要堅定“走出去”步伐,幫助幼兒教師主動擔當作為。幼兒園可努力爭取參與政策制定、到高校擔任兼職教師、參與學術交流研討等機會,提升幼兒教師的身份認同感和社會參與感,提升幼兒教師的社會影響力,讓幼兒教師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過程中不單單做承受者,更要做改變者。幼兒園也可走進社區,服務社區、宣傳學前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科學理念,幫助家長學會“教育”,提升幼師形象。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
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現狀,然后從外界壓力和自身因素兩方面分析了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影響因素,最后提出了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包括宏觀政策指引、工作環境營造、心理健康教育滲透、自身積極調適。
關鍵詞:幼兒教師;心理健康;自我調適
幼兒教師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心理健康狀況對幼兒身心發展影響巨大。因此深度探尋幼兒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來增進和維護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僅是出于對教師的關心和愛護,更是保證幼兒健康成長的需要。
一、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現狀
幼兒不諳世事,天真可愛,世人大多覺得跟“小可愛”打交道的幼兒教師工作和生活中一定充滿了歡樂。其實不然,日復一日和學生相處,幼兒教師的歡樂是真,但只有真正走進幼兒教師的生活和內心世界,才能發現這個群體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她們大多嗓子嘶啞、情緒焦慮、身心疲憊。因為幼兒園工作的復雜性、特殊性,要求教師必須全身心地付出,才能完成保教任務。近年來很多學者對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研,其中,北京師范大學馮曉霞教授等人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北京市50所幼兒園的447名教師中間,存在明顯倦怠傾向的幼兒教師高達59.5%。另有學者對湖北、河南兩省的在職幼兒教師進行心理健康評定,發現有20.8%的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際交往和情緒狀態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1]。相比而言,大城市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更突出,與生活和工作壓力呈正相關。分析發現,幼兒教師群體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虛榮心理明顯、焦慮水平偏高、嫉妒情緒突出、人際交往障礙等,這種狀況目前在我國絕大多數幼兒教師身上都存在著[2]。如果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有問題,不良情緒持續累積,一個“導火索”可能就會引發教師的過激反應,而受到直接傷害的很可能就是毫無反抗能力的幼兒。因此,提高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勢在必行。
二、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影響因素
幼兒教師心理疾病研究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生活和工作壓力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教師也受到了心理健康問題的困擾。在教師群體中,幼兒園教師因為其工作對象的特殊性和自身工作性質的復雜性,出現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較大。近年來媒體所報道的一些幼兒園教師極端事件也說明了這一點。本文擬通過實證的方法探討幼兒教師心理心理疾病風險的現狀,并對提高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建議和對策。
一、研究對象、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本研究隨機抽取某地區幼兒教師77人(均為女教師),其中已婚教師33人,未婚教師44人。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要求被調查幼兒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回答,同時收集被調查幼兒教師的資料,包括教齡、年齡、情緒特質、職務、婚姻狀況等。對調查數據進行描述統計、均值檢驗等,以上所有統計工作采用SPSS20、Excel2010完成。(二)研究工具。本研究使用的量表為心理疾患量表(簡稱K10量表)。該量表是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的有效工具,能夠有效評定個體心理健康狀況的危險性。量表由10個條目構成,內容為過去4周中經歷的焦慮和壓力水平等非特異性的心理健康狀況相關癥狀的頻率。將每個條目出現頻率劃分為1~5分五個等級計分:所有時間(5分)、大部分時間(4分)、有些時候(3分)、偶爾有(2分)、幾乎沒有(1分)。量表總分為10個條目所得分之和,總分有四個等級:10~15分(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心理疾病風險水平很低),16~21分(心理健康狀況一般、心理疾病風險水平較低),22~29分(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心理疾病風險水平較高),30~50分(心理健康狀況差、心理疾病風險水平很高),相關研究顯示該量表在中國人群中有較好的信效度。[1]
二、研究結果
(一)幼兒教師心理疾病風險水平分析。受調查幼兒教師10個條目的平均分為1.9分,焦慮的平均分為1.86分,抑郁的平均分為1.93分,K10總分為19.01分。綜合以上數據可以得出,幼兒教師的心理疾病處于較低風險水平,整體心理健康狀況一般。從表1可知,有24.7%的幼兒教師心理疾病風險水平很低,心理健康狀況良好;48.1%的幼兒教師患心理疾病的風險較低,心理健康狀況一般;19.4%的幼兒教師患心理疾病的風險較高,心理健康狀況較差;7.8%患心理疾病的風險很高,心理健康狀況很差。不少學者用類似的心理健康量表對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了調查。于欣欣等(2013年)研究發現廣西地區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幼兒教師的比例為22.17%[2],金芳等(2009年)研究發現沈陽地區幼兒教師可能有明顯心理問題的人數占23.6%[3]。綜合各地研究數據來看,幼兒教師心理疾病的風險處于較高和以上水平、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和很差的比例在20%~25%之間。盡管各地結果不盡相同,但總體看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汪海斌(2013年)經過橫向比較研究發現,幼兒教師在scl-90測驗總體均值呈上升趨勢,也就是說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在逐年增多。[4](二)幼兒教師與其他社會群體心理疾病風險水平比較。由表1可知,幼兒教師的心理疾病風險水平和北京大學生相近,比醫生的心理疾病風險水平要低很多,但比城市居民、農村居民、公務員(K10總分為14.63)、別的教師群體(K10總分為15.83)[10]的心理疾病風險水平高很多??梢哉f,幼師的心理疾病風險水平低于醫生,高于其他諸多社會群體(已有K10研究的社會群體)。以上“心理疾病風險水平很高”的不同社會群體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序是醫生、幼兒教師、大學生、城中村居民、農村居民、威海市居民;“心理疾病風險水平很低”的社會群體在本群體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序是威海市居民、農村居民、城中村居民、大學生、幼兒教師、醫生。“心理疾病風險水平較高”在本群體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序是醫生、幼兒教師、大學生、城中村居民、農村居民、威海市居民?!靶睦砑膊★L險水平較低”在本群體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序是幼兒教師、醫生、大學生、農村居民、城中村居民、威海市居民。從以上不同社會群體在不同心理疾病風險水平的排位可以看出,幼兒教師心理疾病風險水平很高(心理健康狀況差)的人數較其他大多數社會群體要多,而心理疾病風險水平很低(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的人數又較其他大多數社會群體要少,心理健康狀況居中的人較其他社會群體要多。總體來說,從本次調查來看,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在整個社會群體中位于較低層次。
三、研究結論及討論
幼兒教師人格特征的對照研究
[摘要]通過抽樣調查的方式運用卡特爾16項人格因素量表對廣東省14所幼兒園的501名教師的人格進行測評,旨在了解優秀幼兒教師的人格特征,為幼兒教師的科學選拔、培養及自我完善提供依據和建議:增進工作與學習中的積極體驗;促進幼兒教師良好自尊的形成;提高幼兒教師的學歷,改進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和培訓方案。
[關鍵詞]幼兒教師;人格;人格特征;16PF;對照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三章第六條指出:嚴格執行幼兒教師資格標準,切實加強幼兒教師培養培訓,提高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幼兒園如何選拔合格的教師、師范院校培養的合格幼兒教師應該是什么樣的、在崗的幼兒教師如何通過自身的努力提高素質?對在崗幼兒教師的研究,尤其是對優秀幼兒教師的研究成果無疑是一個選拔、培養及幼兒教師自我完善的良好參照。人格是個人各種穩定特征或特質的綜合體,它顯示出個人的能力、思想、情緒和行為的獨特模式。這種獨特模式是社會化的產物同時又影響著他(或她)與環境的交互作用。[1]如國內學者所言,幼兒教師職業有其特殊性[2]: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父母的“人”———常常要處理許多非教學任務。職業的獨特性對從業者的素質自然有獨特的要求。人格作為人的素質的一個方面,如果它與職業或崗位之間的相符性或適合性愈高,則事業的成功希望就愈大。不同的職業或崗位需要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做,人格特征適應其工作需要時,則能因才施用。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往往需要較長期、科學的培訓,如不及早發現有相應人格特征的人才,一則培訓難以收到預期效果,二則他們的淘汰將會造成各方面的損失。另外,有關人格的知識有助于幼兒教師自我修養,完善自身的人格。本研究通過抽樣調查的方式對廣東省14所幼兒園的教師人格進行測評,旨在了解優秀幼兒教師的人格特征,為幼兒教師的科學選拔、培養及自我完善提供依據和建議。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及對策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主要表現
首先,教學內容方面。部分幼兒園的教學內容以小學一年級課本內容為主,包括拼音拼讀、漢字書寫以及難度較大的加減法運算。幼兒大腦發育尚不完全,理解很多知識比較困難,過早學習小學階段的知識,不利于幼兒的正常成長。其次,教學方式方面。部分幼兒園采用小學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傳授知識,授課時很少考慮幼兒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還給幼兒留一些家庭作業。這種教學方式與國家倡導的課程游戲化、生活化背道而馳,讓幼兒覺得枯燥無趣,使幼兒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最后,教學科目方面。很多家長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往往會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和興趣班,如英語輔導班、美術班、舞蹈班等。這樣會讓天性活潑好動的幼兒缺少自主游戲的時間、自由成長的空間,不利于幼兒的可持續發展。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解決思路
現階段,很多幼兒教育活動沒有依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逐漸呈現出小學化的特點,對幼兒的健康成長造成了嚴重影響。下面,從三個方面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解決思路進行探討。1.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很多家長抱著“不能輸在起跑線”的想法,強迫幼兒無休止地學習小學階段的各門知識,導致幼兒缺少自由玩耍的時間,這容易使得幼兒的學習壓力過大,產生一些心理疾病,影響身心健康發展。因此,要通過家長座談會、微信群、QQ群等方式,經常與家長進行交流與溝通,轉變家長的育兒觀念。要讓家長認識到自由寬松的成長環境對幼兒成長非常重要,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看孩子愛好什么,真正需要什么。要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充滿童趣的童年,不要過早地用各種小學階段的知識來灌輸孩子。2.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落實保教結合的原則,是避免幼兒教育出現小學化傾向的重要前提。要根據幼兒園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師培訓計劃,通過不定期的培訓,更新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轉變幼兒教師的教育方法,豐富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要讓幼兒教師樹立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理念,深入了解幼兒的心理成長規律,了解幼兒的經驗和認知能力,提高幼兒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確保幼兒園的各種教育活動都能符合幼兒心理發展規律。課程內容應關注幼兒的生活,采用游戲化的教學形式,引導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中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快樂成長。3.促進家園共育。幼兒的成長需要家長的引導和教師的教育,家園共育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家長和幼兒教師要聯合起來,經常溝通與交流,達成共識,共同保護幼兒的天性,不給幼兒太大的學習壓力,共同解決幼兒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培養幼兒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讓幼兒在愛的陽光下快樂成長。在家園共建過程中,家長要多參加幼兒園組織的開放日親子活動,積極參與到幼兒活動之中,扮演好陪伴者的角色,幼兒教師則要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家訪,了解幼兒的成長環境,并向家長介紹育兒知識及經驗。要注重寓教于樂,讓幼兒在玩耍中學習生活常識,學習文明禮儀,提高幼兒的心理健康水平,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充分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當前部分幼兒園教育呈現小學化傾向,嚴重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要想實現幼兒的健康發展,就要從家庭及幼兒園兩個方面入手,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增強幼兒教育的科學性。要對幼兒教師進行專業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同時提高家長的思想認識,明確小學化傾向給幼兒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減輕幼兒的學習壓力。幼兒園必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結合幼兒生理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幼兒教育工作,給幼兒營造寬松健康的學習環境,促進幼兒和諧、主動、健康發展。
幼師心理成長問題探求論文
摘要:幼兒教師的心理成長指心理健康的發展,也指幼兒教師職業心理素質的發展。它不僅關系到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發展和職業心理發展,更關系到幼兒園教育效能的高低及下一代的身心健康。通過專業成長促進心理成長;構建心理成長平臺;加強自身心理維護等措施來促進幼兒教師的心理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心理成長
近年來,諸多研究表明: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職業人群。筆者深入幼兒園,對幼兒教師進行調查后發現,許多幼兒教師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不但極大地危害無數教師的身心健康,而且嚴重影響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甚至危及下一代健康成長。因此,幼兒教師的心理成長問題必須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一、幼兒教師心理成長的內涵
1.幼兒教師的心理成長指心理健康的發展。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心理健康不僅指沒有心理疾病或變態,個體社會生活適應良好,還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潛能的充分發揮,亦即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將個人心境發揮至最佳狀態。心理健康是一個協調內外統一并使之適應和發展的過程。從心理健康本身來看,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可能因為個體自身的發展而變化,也可能因為個體所處情境的不同而不同。從個體心理的發展來看,心理健康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即存在由健康向不健康轉變的可能,也存在由不健康向健康轉化的可能。從幼師畢業進入全新的人生,角色的巨變,工作生活的壓力,加之現代社會激烈的職業競爭和幼兒園特殊的工作環境,幼兒教師必然遭遇到和普通人一樣的心理壓力和困惑。這就需要重視幼兒教師健康心理的不斷成長。
2.幼兒教師的心理成長也指幼兒教師職業心理素質的發展。教育應該是兒童與成人之間的對話——“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幼兒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幼兒,幼兒教師的工作手段不是簡單地應用教具組織一些活動,而是運用教師的語言、智慧、人格甚至整個心靈去工作。如何用一個心靈去影響另一個幼稚的心靈?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必須具備一些特殊的心理素質。幼兒教師充當著知識的傳授者、團體的組織者、模范的公民、家長的人等諸種角色,必須具備仁慈、體諒、耐心、愛心、熱情、興趣廣泛、知識淵博、語言明了、公正、民主、合作、開朗、守紀等一系列心理特征。因此,作為一名專職的幼兒教師就需要專業心理素質的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