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美術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12:50: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線下美術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線下美術教育

公共美術教育構建美育體系實踐研究

摘要:在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加強公共美術教育,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氣質、擴大學生的胸懷作為高校人才建設和培養的目標,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在當今高校中,公共美術教育的性質、功能、規律、方法成為美育的基本導向,美育的目標主要靠美術教育的方式得以實現。

關鍵詞:美術教育;一流本科;美育

一、公共美術教育構建廣西“一流本科”美育體系的理論依據

1.國家大力提倡。如今,一流本科和一流學科的建設對于提升高校教育發展水平的意義深遠而重大。“一流本科”建設應該按照相關要求充分重視和開展美育教學科研與改革。2019年4月,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一系列文件和會議傳達的精神表明,在國家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加強大學生美育教育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2.中外學者呼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提倡“修己”,要求國人以道德典范約束自己的行為,體現出“修己”的文化內涵。這與1795年席勒在《審美教育書簡》所說的“美育就是審美教育”有相同之處。1912年,魯迅向蔡元培建議在我國普及美術(即美的藝術)教育。魯迅在《擬播布美術意見書》中認為,美術可以健全人性、可以輔翼道德、可以增益才智。在當今高校中,公共美術教育的性質、功能、規律、方法成為美育的基本導向,美育對人才培養具有重要作用。3.社會現實驅使近年來,國家把提高國民素質擺到重要的戰略位置,提出了“科教興國”等戰略,把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目的確定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成為教育改革的中心,而美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德育、智育、體育不能取代的作用和地位。美育的最終目的是使人形成完善的人格和正確的判斷能力,其是溝通科學技術與藝術教育的橋梁,能夠使二者和諧相融。

二、公共美術教育構建廣西“一流本科”美育體系的現實依據

綜合性大學、藝術院校、專科院校對于美育的實踐程度各不相同。據調查顯示,部分藝術院校的美育起步早,基礎扎實;部分普通髙校美育研究沒有結合實際教學舉措,處于較為表層的發展狀態。總的來說,現今高校的美育存在師資力量不均衡的問題。首先,部分高校雖然開設了公共美術欣賞課程以增強學生對美術的理解,缺乏對美育課程的系統研究。其次,部分高校的公共美術教育建設和課程設置滯后,對于美育的價值認識不足。最后,部分高校的美術課程建設不受重視,課程設置不夠全面,未能把美育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效結合。

查看全文

交互設計在兒童美術教育類APP的應用

摘要:為了使兒童獲得更有效的線上美術教育。以兒童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兒童美術教育類APP的發展現狀,并結合兒童審美心理相關理論知識,探究兒童美術教育類APP中交互設計的發展趨勢和應用方式。得出符合兒童審美心理的美術教育類APP交互設計策略。基于兒童審美心理理論,可以為今后兒童美術教育類APP的交互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兒童美術教育類;APP;交互設計;兒童審美心理

由于中國一批“新中產階級”的崛起,和“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出現,藝術教育市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大變化。“新中產”將藝術素養作為培養下一代的重點,收入越高的群體對子女的投入越多,而陪伴時間卻越少。因此過分依賴于線下的傳統美術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家長和孩子對藝術的多元化需求,互聯網和各種新技術的發展使人、事、物之間的交互方式變得更加多元,這些都為兒童美術教育類APP的出現創造條件。家長和孩子可以通過一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就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制約進行學習。因此,給兒童使用的美術教育類APP中的交互設計就變得尤其重要。

一、兒童美術教育類APP的發展現狀

(一)市場現狀。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會選擇一個藝術學習機構來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而由于藝術培訓行業從業商家多造成行業運行不規范、不公開、不透明,導致用戶在選擇時處于信息薄弱的一方。據統計,中國2至12歲的兒童人數目前已經超過2.2億。2~12歲教育市場規模約為2600億元,2~12歲教育市場規模約為2600億元,在愿意為兒童藝術素養培育投入資金的家庭中,超過50%的家庭平均每年支付2000-5000元,不到10%的家庭支付超過8000元,支付小于2000元的家庭占比小于20%,平均每年支付學費在2000-5000元區間的群體最多。少兒藝術教育的競爭市場內,美術是第二大細分市場。而在互聯網+教育時代,各種兒童美術培訓機構為了擴大自己的生源和影響力,會在線上線下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宣傳,這些層出不窮的廣告對家長們的選擇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對校外藝術教育機構、老師和產品內容的無從選擇、無法信任,已經成為用戶們的一個集體痛點。(二)產品現狀。通過在蘋果應用商店中搜索發現,美術類APP大致可分為工具類,如:素描大師、Sketches等;教學類:寶貝計畫、美院幫等;娛樂社交類:童畫秀秀、藝術狗、美術寶等。工具類主要實現在移動端上進行繪畫創作等需要,教學類主要提供線上教學的功能,滿足線下受時間地點制約的痛點,例如寶貝計畫以視頻教學和直播授課為主,娛樂社交主要以社群的形式提供用戶交流、互動、學習的平臺。主要的兒童美術教育APP——寶貝計畫、童畫秀秀,則提供了線上教學視頻以及用戶溝通的平臺。然而在線上學習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家長可以節約人力物力成本以及時間成本,不必花費過多的時間在接送孩子去興趣班的路上,同時充分利用孩子課余零碎的時間通過觀看線上的視頻課程和直播課程來學習;另一方面,由于孩子年齡較少,經常觀看電子屏幕影響孩子視力等健康,以及互聯網信息良莠不齊,雖然可以寓教于樂,但同時也容易沉迷互聯網,對孩子身心健康產生威脅。由此可以發現,相較于龐大的兒童藝術教育市場,線上的兒童藝術教育產品發展還比較緩慢,主要存在線上線下不聯動,各種產品同質化嚴重卻內容質量不高,缺乏對兒童自身審美發展規律的研究,價格不透明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對于線上兒童美術教育的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審美心理研究

查看全文

美術基礎教育創新發展路徑

摘要:21世紀以來,對于人才的培養開始從“知識核心”向“素養核心”轉變,新高考政策的推行,正是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強調與關注。新高考政策代表著我國在綜合素質教育中一個重要舉措,它對基礎美術教育的內容和評價標準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基礎美術教育應充分分析和研究當前美術教育環境的變化,立足于美術教育教學的內容設計、教學手段、教學模式來推動美術教育教學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新高考;美術基礎教育;創新發展

高考是國家教育體系的核心樞紐,對基礎教育具有極強的引導作用。2010年以來,《國家中長期教育政策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等重要文件相繼,意味著新一輪高考改革正式啟動。新高考政策是21世紀我國對于人才綜合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舉措,它充分強調了教育的綜合性發展,更明確地推行學業水平、藝術素養、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和社會實踐等全方位成長和發展的現代化人才培養模式。

一、新高考背景下美術教育對人才培養的意義和價值

21世紀以來,對于人才的培養開始從“知識核心”向“素養核心”轉變,新高考政策的推行,正是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藝術修養、創新能力、溝通合作等核心素養的強調與關注。美術教育作為藝術教育中的重要門類,它兼具視覺文化和藝術想象的雙重美育價值: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美術教育,實現陶冶情操,豐富想象以及藝術人文的目的,感受到除了專業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之外的美術學習對自我素質的提升價值。另一方面,新高考政策在美術高考中充分考慮了社會文化和藝術發展的時代需求,在美術特色課程的建設和美術考試培養日益強調科學性、專業性和系統性,對美術高考的內容和評價標準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新高考政策下美術教育對人才培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1.人才培養與教學觀念的協同發展。新高考政策下的教育新模式更加注重了學生綜合素質的考評,改變了過去偏重于以分取人的弊端。相應地,新高考背景下美術教育的人文價值被重新強調,引發了學校和教學師生對傳統美術教育和現代美術教育的比較分析和實踐探討,從而更深切地體會到新高考政策下美術教育教學觀念的變化,從而在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予以認同,改變美術教育評價體系,從而以時代為指引,以學生的需求為本,引導學生在強調美術專業技能的提升之外,也應充分注意到美術人才培養中文化與思想的重要。2.人才培養與美術教育的共贏發展。新高考政策的推行,尤其是對美術教育等人文藝術類學科的關注和強調,給了藝術教育發展和藝術教育工作者巨大的鼓勵,同樣是作為輔助性的學科教育,新高考政策下的美術教育逐步實現了教育教學的必修和教學評價的規范化,讓美術教育的教學成果成為檢視學校、教師和學生在綜合素質教育水平的一個重要窗口。新高考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指向標,其核心價值在于“張揚美術學科文理兼備的特質,弱化過去強調美術技能性特征,凸顯人文性屬性對人的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顧平《美術教育學導論》,江蘇美術出版社2006年版,第2頁),讓學生在美術教育中傳承傳統美術文化,不僅提高了美術教育的人文內涵與美術素養,而且也為美術教育的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人才基礎。不僅如此,隨著美術教育教學在新高考中的地位提升,美術教學人才在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中也受到了相應的尊重和重視,讓美術教學人才能夠在堅持自身專業素養的基礎上更好地投身到教學活動當中,將他們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真正地發揮在教學活動中,提升藝術教育的質量,實現自身的價值。總的來說,美術教育的本質在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傳遞美術文化”(吳迪《新課標下美術高考的“1+3+X”教學模式研究》,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新高考政策下的美術教育切實成為美術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性動力,它對美術藝術的發展有著顯著的可持續性意義和價值,對整個美術的教育的發展與推進都有著較為深遠和普遍的現實意義。3.人才培養與科技人文教育的同步升級。新高考政策是以當前科技與人文發展為背景來進行改革推行的,尤其是在科技快速發展和文化多元碰撞的背景下,教育和教育考核制度都面臨著更加開放和現代化的變革需求,它不僅要在傳統教學體系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和完善,還需要借助新的教學科技、教學理念,以及文化轉向來進行新領域的探索和嘗試。美術教育是當前新媒體技術、大眾藝術傳播和視覺文化轉向發展中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組成板塊,它通過科技、藝術和大眾文化的深度融合,實現了美術教育教學的創新變革,也豐富了科技人文教育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形式和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美術的學習、鑒賞和創作感受到科技和藝術的魅力,以更加有趣的、直觀的方式深入去觸摸美術視覺下時代的科技人文發展脈絡。從整個大美育角度來說,美術教育的發展是以人為本,以文化為本位,以藝術為手段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基礎環節,它是我國藝術文化、科技文化和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人才培養基礎。

二、新高考背景下美術教育的創新策略

查看全文

兒童美術教育及相關知識拓展

摘要:目前,兒童美術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家長的重視。如何正確地開展兒童美術教育,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該文探討兒童美術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如何開展兒童美術教育、評價兒童繪畫作品并進一步拓展兒童美術教育。

關鍵詞:兒童;美術教育;拓展兒童

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兒童美術教育更是受到教育界和廣大家長的重視。如何正確地進行兒童美術教育和實踐,并從整體的角度進行綜合延伸,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兒童美術教育及方法探討

筆者認為,兒童美術教育不是單純的職業教育,也不是專門傳授繪畫技藝的教育,更不是僅僅以培養畫家為目的的教育。兒童美術教育是提升兒童整體素質的教育,是對兒童的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進行的綜合教育。讓兒童參加美術活動并不是兒童美術教育的目的,只是手段和方法。兒童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兒童的記憶力、想象力、觀察力、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兒童對文字、語言等還不能熟練掌握時,教師可以讓兒童借助美術表現并抒發自己的意念和情感。兒童美術教育的價值更在畫外,也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加強美術教育,能夠陶冶兒童的情感和情操,培養他們的人格,使其具有美的靈魂,成為更完善的人。兒童美術教育還可以使兒童獲得內心的平靜,保持穩定情緒。兒童大都活潑好動,其通過繪畫可以發泄情感,緩解緊張情緒,使心情更加平靜、愉悅。兒童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兒童堅韌的性格,讓兒童有追求的目標,使他們有上進心和自信心;還可以鍛煉兒童的耐心、毅力,使他們不怕苦、不怕累,不被成功和失敗的情緒左右,培養兒童積極探索的精神。繪畫可以體現兒童的認知能力,反映兒童的情感、審美趣味和人格素養。教師不僅要向兒童傳授繪畫技巧,還要引導他們學會自己創作。兒童通過繪畫把腦海中的意象、對周圍事物的認識描繪出來,表現他們的思想、感情、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兒童的繪畫能力是按照一定的軌跡發展的,每名兒童的繪畫能力發展雖然有快有慢,但發展的次序不會顛倒。剛開始學習繪畫時,他們只能畫一些沒有形象的線,漸漸開始有意識地表現事物,這時還看不出他們表現的具體形象;接著發展為用象征符號表達意念,進而能創造個性化的繪畫語言表達感情,最后能真實地表現物象。

兒童繪畫活動可以是兒童進行的游戲,也可以是一種創作活動。兒童畫畫一般只圖自己高興,并不考慮是否需要畫出一幅作品。他們用畫宣泄自己的情感,隨意畫出困擾他們的事情和問題,通過繪畫表達他們快樂的心緒。兒童通過繪畫宣泄心情,促進他們身心的和諧發展。因此,教師和家長可以把兒童繪畫看成了解兒童的窗口,從他們的畫中了解他們的認知能力,把握他們的情感、心緒、性格、興趣和愛好,從而進一步關心和教育兒童健康成長。兒童繪畫是其自我表現的一種方式,不論年齡多大的兒童,都應被看成是一個完整的人。兒童通過繪畫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興趣。兒童畫是兒童在生活中觀察、體驗、思考生活后表現出來的感受。教師和家長應多給予理解和尊重,不應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衡量兒童的作品,更不要主觀干預兒童的創作。繪畫反映兒童智力的發展水平。早期繪畫教育能促進兒童的智力發展,教師和家長及時讓兒童接受繪畫教育、參加美術活動,對兒童的成長是十分必要的。

查看全文

小學美術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

摘要:在小學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環境下,美術在整體的教育中越來越受到重視。本論文通過對湖南省小學美術教育的現狀進行實地考察和問卷調研,分析小學美術教育的培養目標、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現狀及影響小學美術教育的因素,發現其中的問題,并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從而努力提高湖南小學美術教育水平和質量,推動美術教育長期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育;師資建設;教學條件;教學方法;評價體系

美術學科作為教育改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整體理念和思路的指引下,嘗試著走出一條具有學科特色的課改新路。

一、湖南省小學美術教育現狀調研

(一)調查對象。湖南省部分小學美術教師。(二)調查方法。通過線上以及線下的渠道進行了問卷調研,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12份。同時對長沙周邊的5所小學進行了實地訪談。(三)問卷基本結構。在前期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影響小學美術教育的兩個重要因素是師資、教學,因此圍繞這兩個因素設計了調研的基本內容,從師資、課程、課堂教學三個方面入手,共設計了三個問題:1.小學美術教師的師資情況。2.各個學校對美術課程具體的安排情況。3.課堂教學開展情況。

二、湖南省小學美術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分析

查看全文

網絡環境下小學教育論文

1網絡環境下研究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體系的現狀

1.1教學對象、培養目標定位方面:將教學對象分為大文、大理兩個方向,將美術學科教學的目標定位為“提升該專業師范生審美素養,并使之能在工作后以所學的美術技能輔助教學”。

1.2課程設置方面:摒棄“過分強調專業性”的模式、強調實用性美術模式、以“面廣、層淺”的思路設置課程內容是普遍觀點。

1.3教學手段、方法方面:突出手段與方法的現代化,無具體措施、執行方案論述,如“應該善于利用各種現代教學手段來彌補這一缺陷,如幻燈、影像、多媒體,網絡”等(趙相武,2011)。

1.4師資建設方面:強調應用型、綜合型師資建設,但小學教育專業的一個美術課程不可能配備多個美術專業方向老師,與課程內容“面廣、層淺”所形成的矛盾,仍是當下小學教育專業美術師資建設與課程建設的矛盾。就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體系研究的現狀來看,目前國內對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體系的研究中有如下問題急待解決:美術課程研究、建設中忽視教育環境網絡化的影響,師資隊伍信息素養偏弱、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力差,美術課程體系系統性較弱;該專業中美術課程內容“面廣、層淺”,導致教學效果評估難、教學質量保障難、應用型綜合型師資配備難等。造成這樣的問題原因有二:第一,對教育環境的網絡化不夠重視;第二,對小學教育專業的深入研究不足——該專業中美術課程的體系性弱。

2網絡環境下研究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體系應重視網絡環境的影響

查看全文

談兒童美術教育教學策略

摘要:該文作者通過分析中國兒童美術教育的現狀,就當前兒童美術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梳理出幾點教學策略,以供相關教育工作者借鑒。

關鍵詞:兒童;美術教育;教學

隨著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發展,美術對于兒童成長的意義逐漸被認可。兒童美術能反映出兒童對現實世界的認知以及對內心世界的思考。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尹少淳認為,從兒童美術教育的角度出發,兒童美術的對象“包括兒童與少年兩個階段,年齡跨度為3歲至15歲左右”①,在這一階段,兒童作為成長中的個體,其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在經歷快速的變化,這些變化同樣體現在美術方面。根據兒童美術的分期理論,伴隨兒童年齡的增長,兒童美術分為涂鴉期、圖示期和寫實期。2O世紀初,受新思潮的影響,中國形成了新式的教育體系,我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制度隨之逐漸建立。美術課最初以圖畫課的形式出現在基礎教育體系中;到1979年,圖畫課被正式確定為美術課,教學內容也逐步從一開始的圖畫擴展至設計、工藝、裝置、雕塑、民間美術等領域,為當今中國的美術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校外教育機構隨之取得迅速發展,其中,美術教育成為家長、兒童備受歡迎的熱門選項。如今,針對兒童的美術教育不僅范圍變廣,而且辦學理念逐漸成熟,為兒童打造了廣闊的美育平臺。教學和教育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教學也是美術教育中促進兒童發展的有效形式。與其他學科相比,美術課的教學有其獨特之處。首先,在課程時間分配上,美術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是給兒童進行創作的,這有助于兒童充分發揮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其次,不同于其他學科,繪畫(涂鴉)是兒童與生俱來的一種表達沖動,具有充分的自發性。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側重于傳授知識,而美術教師則需要側重于發掘兒童的想象力,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然而,當今中國兒童美術教育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進。

一、美術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1.程式化的教學。在美術課上,部分教師往往先以圖片或PPT的形式展示出一個完整的范例或樣本,直接顯示出這節課需要兒童完成的作品,讓兒童一步步模仿,并在模仿的同時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然而,從實際結果看,這樣的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兒童的作品相似度較高,這是因為教師并沒有從根本上讓兒童形成自己的創意。模仿的確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但將模仿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則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兒童創意思維的發展。2.流于表面的方法。在兒童美術教育中,教師往往會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如潑灑顏料、拼貼圖案、水油分離、制作肌理等。然而,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部分教師有時沒有很好地將教方法與教創作相結合,導致這些教學手段并沒有對兒童形成啟發。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單純地教方法,過于重視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那么兒童僅僅學會了技巧,而不知道這些技巧形成的效果是如何服務于畫面的,這樣,他們就不能很好地結合自己的想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更不能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創作手段。3.脫離自然的觀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教學設備使教師能夠更加順利地開展教學。然而,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于依賴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加上課堂條件的局限性,兒童往往缺乏真實的體驗和深入觀察的經歷,導致部分兒童的作品很難獲得形象、生動的效果。4.單一的評價標準。一般而言,兒童創作出的作品質量沒有明顯的優劣之分,但在兒童美術教育中,教師的主觀評價依舊具有重要的意義。積極、正面的評價能起到鼓勵兒童的作用,消極、負面的評價則可能會打擊兒童的自信心。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既是教學的引導者,又是兒童作品的評價者。然而,部分教師在評判兒童作品時仍然采用較為單一、固化的標準,認為整潔、寫實的作品才是優秀的作品,這不利于讓兒童在創作過程中充分發揮創造力。5.忽視兒童的個性發展美術教育需要按照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同時應尊重兒童的個體差異。一些教師過于重視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希望兒童都能夠畫出教師預期的效果,忽視了兒童的個性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兒童個性的形成帶來了阻力。

二、如何更有效地開展美術課教學

查看全文

高職學前美術網絡教學應用研究

【摘要】面對疫情,地方高職院校迅速響應教育部、省、市教育廳“停課不停學”號召,按時按要求全面開啟了網絡教學。全面鋪開的全國師生網絡課程,對于大多數教師、學生、家長都而言,都沒有做足準備。教師們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結合學科特點,在網絡教學中“摸著石頭過河”,本文是對高職學前美術課程網絡教學實踐的探索。

【關鍵詞】學前美術;網絡教學;高職

1高職學前美術網絡教學現狀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體高職教師不論年齡、學科、職務、信息化教學水平,全部進入信息化教學狀態。事發突然,時間緊迫。師生們被迫上線,原有信息化水平薄弱,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前期學習不系統不充分。在網絡授課之初出現了一些教師“主播”沒開聲音,直播忘關等現場翻車現象。原有服務器難以支持同一時段大量集中的用戶登錄,過多人次的訪問,導致系統容易崩盤,急需升級與維護。同時對學生的家庭網絡、移動設備提出了要求。網絡的延時,低頻的可視化互動,使得網絡教學多了一些“虛擬”。尤其美術課老師無法親自動手修改畫面,只能通過口述式點評,且色彩作品在網絡上看會存在色差。基于美術這門學科特點,它需要借助物質材料來表現。而疫情防控初期,很多學生家中尚未儲備繪畫的工具材料。外出購買美術用品存在著疫情防控的風險。而正值春節假期,很多網店店主回家過年不在發貨地,貨源不充足。部分地域快遞有限制,取快遞不方便。導致學生獲取繪畫工具材料困難。居家在線學習,教師難監管。線下教學,學生與老師面對面,受學校規章制度約束,學生言行舉止更加規范。而在線課程學生不一定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學習,有的同學因為知道網絡課程不用出鏡,甚至穿著睡衣、披頭散發,教師不能在線關注學生這些細節,缺乏直觀的情感交流,難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會出現上課走神現象,比如開著網課卻在做其它事情,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有的同學甚至“掛著”網課,玩起了手機游戲、刷朋友圈,或者QQ聊天。教師有限的課堂互動難以有效與學生交流,導致其更加“肆無忌憚”。網絡資源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課程缺乏針對性、系統性。平臺各自為政,共享度不高。整體處于網絡課程開發與利用的初級階段,存在著大量低水平的重復開發現象。線上線下結合不緊密,網絡教學資源交互性差,學生難以在網絡課程中得到高頻互動,參與感不足。但我們能看到,眾多在線課程平臺面對全國高校免費開放慕課、在線課程、精品課程、微課等,一些示范性高校也將校級在線課程免費開放。以超星學習通、藍墨云為代表的平臺,不僅免費提供在線課程,同時在各高職院校提供在線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網課建設與應用、基于一平三端開展多維教學培訓,向高校教師普及平臺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在線開辦講座、研討會,如江西省高校“在線教學質量保證與實質等效”線上研討會,師生們也在實踐中不斷改進,為全面推進高校網絡教學而奮斗。

2高職學前美術網絡教學實踐探索

2.1上好學前美術的網絡課程關鍵在備課。立足高職學前美術教育實情,承擔教學防控責任。江西省中小學美術課程將內容統一調整為美術欣賞,高職學前美術也應該圍繞課程教學大綱,結合防疫實際情況,適度宏觀調整課程內容,科學地選擇學生身邊便于獲取的工具材料。課前組建備課小組,開展線上集體備課。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明確教學目標,做好教學設計。從物質和經驗兩方面著手,在學科知識、教學方法、信息化手段上認真鉆研,保證教學質量。同時組建課程團隊,利用圖文、影像等不同形式將知識點、技法、審美、思維融入課程,開發課程相關微課,將制作完成后的微課投入課程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檢驗對知識點的掌握,豐富學前美術課程資源,形成適合本專業學生的美術課程的網絡模式。重視第一節課的內容設置。除了防疫知識的普及,還需宏觀地回答學前美術這門課為什么要學,學什么,怎么學。尤其是在網絡教學的情境下,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2.2學前美術網絡課程教學內容的融合。根據學前教育專業所需具備的幼兒園教師資格證考試的面試分析,繪畫部分通常以“為游戲規則配簡筆畫進行說明”、“為故事配一幅畫”、“為歌曲配一幅主題畫”、“考場抽取主題簡筆畫并試講”等形式開展,這就意味著在日常教學中,學前美術課程在內容設計環節就應以職業所需的能力為導向,與文學詩歌、故事相結合,將優美的文字語言,用繪畫語言轉化為一幅幅具體而生動地畫面。在美術教學中引入音樂元素,用繪畫形式記錄悅耳的韻律,創設輕松、愉悅的繪畫欣賞與創作的情境,有助于激發情感,感知美、表現美、創造美。為進一步貫徹“三全育人”,推進課程思政化。從美術課程教學與思政元素,如愛國主義教育、核心價值觀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勞動教育等相結合的課程思政改革理念出發,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反映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而奮斗的思想內涵,關注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在學前美術課中滲透思政教育。處于疫情防控期間的學前美術網絡課程,將防疫主題融入學前美術課程中。圍繞疫情防控這一主題,反映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充分體現抗擊疫情的擔當作為,生動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大力弘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以學前美術的藝術形式、風格語言、技法表現展現主題。2.3學前美術網絡課程教學形式。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提出的班級授課制影響著我國的學校教育形式。高職現代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也在逐步發展。在高職美術教學中,多以班級教學為主,但由于學生生源組成結構不同,原有繪畫水平不同,繪畫技法掌握情況不同:有的同學是高中畢業入校無繪畫基礎,有的同學是中專畢業的單招生已基本具備學前美術的知識技能,有的是初中起點的“3+2”五年制大專生,具備一定的繪畫基礎。網絡的教學資源豐富,但定位不同、目標不同,不能簡單的“拿來主義”,也不能在移動設備前以講座的形式“直播”,無法了解學生實時的學習狀態。需在網絡直播等集體授課的同時,借助網絡平臺、短視頻、微課等載體,選擇適合學生學情的資源,注重分層教學、個性化教學,突出學生自主性。學前美術課程的網絡教學,并不是線下教學的簡單直播,而是要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學方案,安排教學內容。網絡美術課程不應以教師網絡講授為主,可運用直播講解、布置學習任務、學生通過視頻、微課進行知識點、技法示范的自學,完成課堂練習并提交,教師在線點評。建立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學前美術網絡教學模式。2.4高職學前美術教師的素養。角色定位明確,堅持育人為本,為人師表,踐行終身學習理念。高職美術教師是教師和藝術家雙重身份,即要研究美術課程的教學方法,把握學生成長的規律、教書育人的規律,也要追求自身專業的藝術性。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就要求高職美術教師不斷學習,學習學科前沿,了解企業發展需求,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成為“雙師型”教師。在全民信息化的時代,教師需具備教學資源的篩選和整合能力。網絡資源很多,水平參差不齊,要會鑒別、篩選,選擇適合的資源用于自己的課程教學。不是簡單的套用網絡平臺中的教學示范課,要根據自己課程的教學設計適當選擇,以專業的視角、藝術的眼光對素材再創造,形成自己高效地系統地網絡教學模式。2.5網絡教學監管及質量保證。為全面、客觀地了解和掌握防疫期間課堂教學動態,進一步健全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吉安職業技術學院督導室通過網絡,對教師的教學準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進行督查,特別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意識形態的督查。疫情期間,采取網上聽課及查閱電子教學文件的形式進行,由兼職督導向督導對象發出邀請,督導對象給兼職督導提供實時或以前課程的回放鏈接進行。對已完成教學的督導對象,可根據提供的網絡課程教學的音頻、視頻及相關教學文件進行評價反饋。在學院層面定期開展專業教學研討,注重解決網絡教學的普遍性問題。同時以課程組為單位,每周定期開展線上教學研討會,針對學前美術網絡教學的具體學科性問題進行探究。期初、期中、期末分別開展針對教學文件的設計與組織的學習與交流活動。有助于解決網絡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提高具有學科特點的網絡教學水平。與學生代表交流,通過網絡問卷或QQ交流等形式,對美術課程的網絡教與學情況進行初步摸排,了解學生的滿意度,檢測學生對學前美術這門課程的宏觀把握,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針對學生提出的學習困難點,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回應學生的需求,對學生提出的合理的建議給予采納,在信息化的教學模式中與學生共成長。網絡課程相較于傳統課堂而言,教師對學生實時的學習效果掌握不夠準確。這需要加強課堂交互式體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參與感,充分發揮直播、同步課堂、簽到、選人、搶答、群聊、主題討論、分組任務、作業等功能。在單元設計時,就要明確每次課的學習任務,根據能力目標設計每次學前美術課程的技能訓練任務,在繪畫練習中檢驗能力目標。對學生提交的繪畫作品及時作出反饋,糾正其錯誤,給予點評。最終形成即有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也有終結性評價標準。

查看全文

美術教師繼續教育論文

摘要:發展教育歷來是我黨治疆方略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和重要戰略。繼續教育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法。筆者主要在調查了解喀什地區中小學美術教師繼續教育現狀的基礎上,重點提出針對性對策建議。

關鍵詞:喀什;美術教師;繼續教育

喀什地區位于祖國西部邊陲,由于地理環境、經濟、師資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該地區的教育基礎較為薄弱、美術教育相對滯后。繼續教育作為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法,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和普遍重視。課題組先后利用近2個月時間,先后3次到喀什地區進行調研(并與培訓學校領導、參培教師進行訪談),以期在全面了解該地區的中小學美術教師繼續教育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可行性對策建議,為提高美術教師隊伍專業素質提供借鑒。

一、喀什地區中小學美術教師繼續教育現狀調查

通過調研了解,絕大多數美術教師迫切希望通過參加培訓拓展知識、開闊視野,60.5%的教師認為繼續教育是對已有的美術學科知識和教育知識的補充,有利于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近五年來,76.5%的美術教師參加過地市級培訓,15.7%的美術教師參加過省級培訓,僅有7.8%的美術教師參加過“國培計劃”,說明“國培計劃”在喀什地區的覆蓋率還比較低,主要以參加地縣級組織的培訓為主。在培訓組織方式和教學模式方面,58.7%的教師認為脫產學習是效果最好的方式,認為這樣可使教師們靜下心來認真學習知識。23.2%的教師認為進行半脫產學習,但培訓機構反映,受訓教師在培訓期間,還要考慮自己的教學任務,經常請假缺課,很難按時完成培訓任務。過去三年72.5%的教師主要參加了“老師講學員聽的面授型”的教師培訓,說明教師參培的教學模式還比較單一,多樣化和個性化教學方式所占比例較低。受訪教師認為,“紙上談兵”式教學不利于發揮教師主動性,相反突出教師主體地位、重視實踐環節,強調教師和培訓者對話交流,旨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模式深受參培者青睞。在培訓所用教材方面,69.7%的教師參加培訓主要依靠授課教師教案學習,68.9%的教師認為沒有專門美術課程培訓教材,21.8%的教師參加培訓領取過美術專業方面的授課材料。結合到培訓機構實地了解,目前喀什地區沒有美術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教材,參培教師所學知識大多數依賴課堂傳授和授課教師教案,繼續教育培訓的內容也未進行過統一規范。在培訓課程設置方面,51%的教師希望“開一些觀摩課,請一線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來講講課”,63%的教師希望“學習美術知識,開展藝術實踐活動”,40%的教師認為“有的美術專業培訓內容太難,缺乏操作性,不適合農村教師學習”,“有些培訓內容與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切合不緊,學了也用不上”等等。充分說明,教師對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要求比較高,目前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調研還了解到,喀什地區縣以下學校教師平時工作任務很重,美術教師不但要參加值班(學校維穩工作)、還要參加“民族團結一家親””等活動。加之,美術教師師資數量不足,工作量也就變大了,教研時間也就少了,必然會影響教師參加繼續教育質量,進而影響教師專業素質提升。

二、提高喀什地區中小學美術教師繼續教育質量的對策建議

查看全文

紅色文物數字化保護與云文化傳播路徑

摘要:融合線下紅色文物的鑒賞、修復、展覽、文創、研學和線上紅色文物資源的數字建檔、紅色文物價值的可視解讀、紅色文物內容的網絡傳播、紅色文物信息的智能整理,讓不可再生的紅色文物資源轉為可流轉的戰略數據資源。通過文獻綜述法、案例分析法和線上、線下問卷調查及數據分析等方法研究。配合政府思政教育理念、引導文化企業正確價值觀,融入大眾新時代視角,打造“互聯網+紅色文物+數字保護+微課堂”模式。推動流散海外和民間的南京紅色文物資料數字化回歸,數據永久保存在云端,有利于對暫時無法進入博物館體系的民間紅色文物進行整理和修復、對搜集到的口述歷史進行保護,增進紅色文物的交流等。在微課堂傳播中潛移默化地培育愛國思想,弘揚南京紅色文化。

關鍵詞:南京紅色文物;數字化保護;微課堂;傳播

一、南京紅色文物概述

2021年5月27日,《南京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條例》獲得江蘇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查批準,將于7月1日實施。這標志著南京紅色文物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已有法可依。紅色文物是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奮斗拼搏的歷史記憶載體,更需要以史鑒今,激活紅色記憶、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保護紅色文物資源、講好黨的故事。2021年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充分采納專家、相關單位和各區政府意見的基礎上,對全市范圍內不可移動和可移動革命文物進行了核定、評選,形成了南京市革命文物名錄(第一批),共計58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4279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其中,南京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中的保護級別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南京市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中級別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一般、未定級。此次公布的革命文物名錄全部為紅色文化遺產,類型為重要革命機構舊址、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地、革命領導人故(舊)居、烈士陵園、紀念設施、文物藏品等,如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辦事處舊址(梅園新村)、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舊址、雨花臺烈士陵園、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及南京國民政府建筑遺存(總統府門樓)、浦口火車站舊址、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舊址、南京長江大橋、“京電號”小火輪、1945年8月28日在延安機場散發的《毛澤東談話》等都名列其中。這些紅色文物是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史見證,是黨和國家走過無數革命歲月積淀下來的寶貴財富,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紅色遺產。南京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形成“雨花英烈精神”、組成愛國民主統一戰線的重要陣地。南京紅色文物資源蘊含的紅色精神價值,往往重于物質空間的實體價值。目前,近一半的南京紅色文物資源實體已滅失或無實體資源。由于一些地方保護意識不強、經費投入不足、專業人才匱乏,部分紅色文物已遭破壞甚至消失;部分不可移動資源點存在年久失修、消防隱患多、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須積極搶救、保護和傳承,將項目引入課堂,增強青年的主人翁意識,帶動身邊群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主動投入對紅色文物的保護和傳承。數字化保護的大發展,使紅色文物與科技創新、數字化建設的結合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二、南京紅色文物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一)研紅色文物,證紅色歷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