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實訓報告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7 15:40: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物業實訓報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物業管理人才培養規劃
一、寬基礎、活模塊的理論課程體系設計
從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出發,優化課程結構,實行多課程、少學時,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構建大學生必備素質課、職業素質課、崗位能力模塊課、素質拓展課(任意選修課、限定選修課)四個模塊的理論課程體系,并在第三學年初將物業管理專業細分為客服管理、行政管理和經營策劃三個可選擇性的活模塊,給學生提供一次新的選擇機會,增強畢業生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
1、大學生必備素質課模塊: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形勢與政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體育、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就業指導、人文科學概論等培養個人綜合素質的課程。
2、職業素質課模塊:包括普通話、大學語文、社區文體活動組織與策劃、物業管理概論與實務、物業管理財務基礎、物業管理政策法規、物業管理國際質量標準、物業管理公共關系、物業行業專家講座、建筑材料等培養多方面能力的課程。
3、崗位能力模塊:包括編排軟件應用、秘書實務、辦公自動化、服務心理學、房地產估價、建筑識圖、小區智能化、強弱電技術、給排水及管道系統、物業環境管理、物業經營策劃等培養專業素質能力的課程。
4、開闊視野、培養多種能力的素質拓展課模塊。(1)限定選修課:包括客服管理方向:溝通心理案例與分析、社區服務與管理、攻關禮儀;行政管理方向:辦公自動化、文秘、人力資源管理;經營策劃方向:商業物業管理、物業營銷、招投標。學生必須選擇一個方向的課程。(2)任意選修課:在學校公選課程中選修4門課程。
實訓基地建設下房地產經營管理論文
一、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以應用技術型院校的定位為出發點,結合我國當前房地產行業發展的現狀與對人才的需求,通過對相關企業和院校歷屆畢業生的抽樣調查,我們將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適應我國房地產業的開發、建設、經營、管理的、可直接從事相關實際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級人才。具體而言,該專業學生應掌握如下專業技術能力:一是房地產行政管理能力:熟悉房地產相關法律、法規,掌握城市房屋拆遷的基本程序、熟悉統計檔案資料管理等重要內容。二是房地產估價能力:準確把握我國房地產估價領域的基本情況,基本掌握房地產估價的方法,熟悉估價實務中不同類型估價對象的估價步驟,在企業注冊房地產估價師的指導下能夠初步編制評估報告。三是房地產營銷與策劃能力:掌握市場調查實用方法,具備一定的市場走勢分析和風險評估能力,熟悉營銷程序,掌握有效的銷售策劃方法和談判公關能力。四是物業管理能力:熟悉物業管理相關規定,能夠全面認識物業管理工作的組成部分并進行有效的調度和組織,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五是其他相關能力:能熟練掌握房地產測量、制圖及相關計算機軟件的應用。
二、實訓基地建設的必要性
1、實訓基地建設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房地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支柱產業,近年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異常活躍,其本身對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加之房地產行業政策性強、專業性強、實用性強的特點,對于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需求就尤為迫切。一項調查統計顯示,目前房地產行業從業人員85%以上是從其他行業轉入的,未接受過專業教育。因而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突出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提高房地產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格,滿足房地產行業的人才需求,是當前高等教育的責任與義務。
2、實訓基地建設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物業管理人才培養論文
一、物業管理“產學研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認識與實踐
1.物業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綜合性配套改革。對物業管理行業進行廣泛的社會人才需求調研,探索高職高專物業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方案,物業管理專業以企業對接育人,開展產學結合、工學交替的教學改革,圍繞物業管理職業崗位技能,構建實施具有管理與服務特色的“產學研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成績突出。我校物業管理專科專業創設于1999年,辦學歷史14年,共輸送了近2500名畢業生,受到了北京、深圳、青島、南京等國家一級資質物業服務公司的好評,大量畢業生成長為高級管理人才。本專業近年來得到長足的發展,2009年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省級特色專業。2010年6月當選為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理事單位,2010年被評為院級優秀教學團隊,在國內物業管理行業有較大影響。2014年4月成立了山東青苑物業管理公司,這一校辦實體為學生“產學研用”結合及實踐專業知識學習創造了很好的平臺。
2.培養目標明確,具備了較為完整和獨特的人才培養方案,創新點突出,特色鮮明。本實驗區依據應用型本科教育特色,建立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式教育,以生產性實訓為特征的“工學結合”物業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依托校內外實訓基地、校外合作企業,以“基礎實訓,項目訓練,頂崗實習”的“產學研用”實踐教學模式,將實踐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創業能力。“高起點、高水準、有特色”創新人才培養特點,著力于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改革體制機制,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3.應用型人才教師隊伍建設卓有成效。物業管理專業建成了具有交叉學科知識結構的優秀教學團隊,實施了青年博士教師“雙導師制”,即學校、企業董事長雙導師制,全部教師取得了中國注冊物業管理師資格,實施學生學業導師制,學生們對自己未來發展方向有明確清晰的思路。建立了一支專兼結合、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山東明德物業集團在管理學院還設立了“明德物業青年教師獎勵基金”。
4.建成物業管理創新人才培養的實驗平臺。對本領域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具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有明確的工作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5.建成了大量實踐教學基地,數量多、質量優、穩定性強,正式就業率連攀新高。我院物業管理專業建立了11家簽約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與北京魯能物業服務公司、北京房修一慧中物業管理公司、北京盛世物業管理公司、北京中興物業管理公司、深圳北方物業管理公司、深圳市中航物業管理公司、山東明德物業管理集團、山東中房物業管理公司、南京恒科物業服務公司等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書和“訂單教育班”合作協議書,建立了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形成了有效的運作機制,逐步形成了集教學、科研、生產、就業四位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培訓基地。校內現有物業管理智能監控室、火災報警控制器、中水處理站等,儀器設備值215萬元;學校現有相關圖書資料2.4萬冊。專業實驗條件建設優越,畢業生正式就業率連續四年達到85%以上。
房地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討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給房地產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模式,特別是在“互聯網+”背景下,要求互聯網和房地產業深度融合,這給高校的房地產專業人才培養帶來了更多的機遇與挑戰。本文通過分析“互聯網+房地產業”新形勢下房地產業的新發展態勢,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構建、師資和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新途徑,以期對培養出“互聯網+房地產業”所需的復合型人才有所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房地產新發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互聯網+”概念的提出
2015年3月5日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2015年7月4日的《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中指出,“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1]。“互聯網+房地產業”就是把房地產的規劃、設計、投資、開發、建設、銷售及物管等的一系列過程,與互聯網相互融合,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和互聯網的思維模式,整合房地產業的各種資源和要素,改善傳統生產方式,為客戶提供全新的服務和體驗,從而創造出房地產業發展的新形態。
2“互聯網+“背景下房地產業的新發展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1.7%,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移動互聯網塑造的社會生活形態進一步加強,“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企業服務呈現多元化、移動化發展[2]。隨著互聯網的極大發展,給房地產帶來了一些新的發展模式。2.1利用互聯網進行房地產營銷和房屋信息。對于新房,大型的房地產公司除了常規的樓書、海報DM、展板、圍墻、道旗、報紙廣告等宣傳途徑外,網絡廣告是必不可少的。對于二手房也是如此,通過網絡途徑房源信息已是中介公司的重要宣傳方式。在這些網絡宣傳途徑中,除了各大綜合性網站、房地產專業服務網站、中介公司網站、開發商自建網站、論壇等PC端外,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網民上網進一步向移動端集中,微信、APP、微博等渠道也成了房地產業營銷的重要渠道。比如說微信營銷,借助微信:一方面可以簡單、快捷、及時的實現置業顧問與顧客之間的溝通,另一方面降低了房地產公司的營銷成本、印刷、運輸費用等。此外,除了置業顧問個人使用微信進行營銷之外,許多房地產公司還建立了微信公眾號,在客戶對房地產公司微信公眾號進行關注之后,就能夠收到定期推送的促銷優惠、品牌推廣、營銷活動等信息,及時了解公司和項目的最新動態[3]。2.2利用網絡進行房地產需求信息調查。傳統的市場調查更多的是線下方式,如問卷調查和客戶訪談等,在“互聯網+”背景下,通過網絡問卷和APP問卷調查的方式非常普及,通過對網絡問卷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再進一步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可以更詳細、更全面地了解消費者的愛好、需求及消費習慣等內容,從而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進行項目定位,打造消費者理想的房屋,這種市場調查的優勢能快速獲取調查數據,簡化市場調查的步驟,大大地降低了成本。除了一手房的項目定位之外,很多二手房中介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APP平臺,在APP上房源信息,通過對客戶的瀏覽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可以快速找準消費者的需求,從而能夠把消費者心儀的房源放在醒目的位置進行推送。2.3在網絡平臺上進行房地產眾籌。從廣義上講,是指一切與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相關,有眾多感興趣的投資者參與其中,以獲得收益為目標的開發項目行為;狹義上講,是指利用互聯網平臺,將需要開發的項目在網上,通過籌集大眾的資金進行開發,最終將所開發的房屋以優惠價賣給眾籌投資者[4]。2.4把互聯網引入物業管理。通過網絡改變傳統的物業管理服務方式,比如用APP完成社區信息、物業保修、物管費查詢和收取、小區訪客管理等,并進一步利用物聯網技術,整合社區內的弱電、消防、監控、門禁等系統,物管人員通過網絡就可以實施監控,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此外,通過構建大數據平臺,可以把握業主“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需求,拓展物業延伸服務,如小區購物、醫療、教育等綜合服務平臺。2.5基于互聯網打造的智能家居。比如說方興地產與騰訊公司深度合作,共同開發建設“智慧家”。主要涵蓋三個方面:智慧家居、智慧社區和智慧工程。其中,智慧家居包括感應、物聯、魔鏡、健康、安全、娛樂、照明、控制八大系統;智慧社區則包括互聯通行、移動支付、智慧物業三大內容,應用智慧門禁系統、智慧相冊、智慧音樂、智慧視頻等建設成最完全的智慧社區系統,將移動互聯全面融入到家庭互聯中;智慧工程應用智能芯片、微信身份、云端儲存、智慧電箱、智慧建材等一系列產品,將互聯網使用到工程建造的全過程,實現互聯網+工業級制造的徹底智慧化[5]。除了以上這幾種新發展,房地產金融、設計、建造、裝修、交易等方面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也都有了新的發展。
高職物業管理人才培養探析
[摘要]新時代,物業管理行業實現了從傳統服務業向集約型服務業的深刻轉變,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日益提高,但目前物業管理人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難以適應行業轉型發展的需求。文章在系統分析物業管理行業發展趨勢及人才培養制約因素的基礎之上,提出了著力提升行業社會地位,吸引并留住優秀人才;創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源源不斷地輸送行業所需人才;加大在職人員培訓力度,優化行業人才隊伍結構;探索政產學研合作機制,有效形成人才培養合力等新時代物業管理行業人才培養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物業管理;人才培養;紅色物業
伴隨中國進入新時代,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不斷增長,物業管理行業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日趨凸顯,但人才隊伍培養相對滯后,嚴重制約行業的整體發展。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找準人才培養痛點,采取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對策,建設一支專業化、復合型物業管理人才隊伍,是當前物業管理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新時代物業管理行業發展趨勢
1.伴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居民消費需求變革,物業管理行業迎來了新一輪成長發展期。隨著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我國國民經濟呈現出明顯的服務化趨勢,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4.6%增加到2000年的39.8%,2015年首次占據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2016年為51.6%,2017年上半年達到54.1%。根據發達國家經驗,當服務業比重超過50%后,經濟結構就將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型,當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收入國家后,生活性服務需求就將進入高速增長期,特別是涉及幸福產業、精神享受以及資產管理等方面的服務需求將出現井噴現象,現代服務行業發展潛力將進一步釋放,社會價值進一步凸顯。物業管理行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進入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方陣,隨著新一輪消費升級浪潮來襲,必將迎來行業發展的黃金期。2.伴隨房地產行業轉型發展,物業管理行業市場空間日益廣闊。一方面,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衍生了大規模住房需求,為物業管理行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深厚根基。根據2017年《中國房地產業中長期發展動態模型》的預測,未來5年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為52.6億平方米,物業管理增量市場有50多億平方米的潛力可挖,加上2016年全國物業管理面積約185億平方米,未來5年全國物業管理規模達235億平方米。中國指數研究院的《2017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研究報告》顯示,按照2016年百強企業管理項目平均物業服務費計算,未來5年全國基礎物業管理市場規模約為1.2萬億元。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房地產行業由重建設向建管并重轉變,房地產開發銷售不可逆地向“產品+服務”轉型。近年來,一些物業企業在深耕保潔、綠化、秩序維護、設施設備維修等基本服務的基礎上,結合自身資源稟賦開拓多種經營服務,不斷挖掘物業服務產品的附加值和邊際效益,物業管理豐富的商業價值逐步顯現。中國指數研究院的《2017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百強物業企業多種經營收入均值為10851.93萬元,同比增長19.98%,業績貢獻度為17.28%;多種經營凈利潤均值為1796.91萬元,同比大幅增長47.62%,利潤貢獻度為39.24%。3.伴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物業管理行業注入新的驅動力。互聯網等新技術與物業服務的深度融合,顛覆了傳統物業服務模式,重新定義了物業服務價值,推動了物業管理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基礎服務型向技術密集型、智能管理型的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一方面,部分物業企業通過搭建信息化管理平臺對客戶關系管理、現場質量監督、成本管控等內部管理流程進行梳理和再造,推動復雜業務和重復性作業變得扁平化、信息化、標準化,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的應用、智能設備的投入,實現設施設備實時監控、建筑和能源節能提升、基礎管理自動化等,降低了對勞動人手的依賴,壓縮了可替代性的人工成本。中國指數研究院的《2017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研究報告》顯示,2007年至2016年,得益于新技術的投入實現物業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中國百強物業企業人均績效提升顯著,人均在管面積由2707.36平方米增長至5256.56平方米,增幅為94.16%,人均產值由4.79萬元增長為12.11萬元,擴大了1.5倍。4.伴隨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向基層延伸,物業管理行業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拓展。城市化進程中,城市人口迅速增長,樓房越建越高,小區越來越新,但很多居民卻與鄰居“互不相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一些黨組織“進不了門、入不了戶、說不上話”,給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帶來重大考驗。物業企業處于社區和小區的節點上,既高度關聯社區基層組織,又直接貼近小區居民群眾,具有聯系服務群眾的天然優勢。比如,近年來武漢市大力實施“紅色引擎工程”,創新打造“紅色物業”,通過組織引導物業企業和從業人員在做好物業服務的同時,幫助基層黨組織做好黨的工作和群眾工作,推動社區物業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有效發揮了物業管理在傳遞黨的聲音、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和諧穩定方面的積極作用。這一創新實踐賦予物業管理新的時代使命,使物業企業不僅僅是提供物業服務的市場主體,更成為基層社會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新時代物業管理行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物業管理服務區域房地產業策略研究
[摘要]深化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培養物業管理企業需求的人才,必須改革課程設置,加強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加強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從而探索出具有時代特色的物業管理專業建設的新思路。本文基于對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業特點的分析以及服務能力的調查分析,從專業自身特點出發提出提高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業
1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業問題的提出
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要“增強服務能力,滿足社會多樣化發展需要”。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中提到,職業教育應“堅持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根本導向,加快優化教育結構;服務決定地位,有為才能有位”。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只有發揮自身優勢,勇于迎接挑戰,才能更好地擔負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責任,進而提升其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高職院校服務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業的功能主要有人才培養、技術服務、培訓服務、文化服務和咨詢服務五大類。本研究主通過問卷方式對開設物業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部分專任教師進行調查,了解當前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經濟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社會服務能力對策。
2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業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2.1社會服務意識較好,主動參與能力有待提高。服務態度影響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推廣,在調查社會服務意識中,關于“您認為社會服務對高職物業管理專業發展作用大嗎?”的問題,38.1%的教師認為很大,57.14%的教師認為比較大,4.76%的教師認為一般。關于“您對于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者之間關系的認識?”的問題,80.95%的教師認為地方高校開展社會服務有利于促進教學和科研,4.76%的教師認為高校開展社會服務會沖擊教學和科研,14.29%的教師不能確定。關于“您會主動聯系企業開展培訓活動和技術支持嗎?”的問題,只有14.29%的教師會主動聯系行業企業,為企業提供培訓和技術服務。由此可見,教師社會服務意識較好,但存在依賴思想,主動參與能力有待提高。主要靠上級下發文件驅動行動,要等到政府、行業、企業主動聯系才有所施展。教師習慣于閉門教書,科研及技術研究動力不足,很難有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的科研成果。部分科研能力突出、實操能力強的教師,卻因缺乏動力機制而不愿意主動承擔物業行業、物業企業培訓及橫向課題,使其轉化為社會生產力。2.2社會服務政策缺失,服務隊伍不健全。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否有效開展,社會服務政策尤為關鍵,這是社會服務的保證之一。課題調研中,“貴校是否有健全的社會服務管理制度”,非常健全僅占14.29%,不夠健全的占57.14%。“貴校是否有健全的社會服務管團隊”,非常健全占14.29%。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在配套政策缺失、服務隊伍不健全的情況下,開展培訓服務、信息服務等主要以教師個人為主進行,服務能力有限。學院未成立社會服務管理職能部門,社會服務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缺失,對從事社會服務的人員年終考核量化不明確,造成教師社會服務動力不足。2.3服務內容有限、形式有待擴展。高職院校社會服務活動也包括為行業、企業及社區提供勞動力轉移培訓,但多數培訓是由行業企業等部門組織,院校僅提供師資力量,培訓的規模和深度還有待提高。調查中,關于“貴校物業管理專業教師開展社會服務的形式主要有?”的問題,培養物業管理高職人才占71.43%,企業培訓占85.71%,勞動力轉移培訓占57.14%,行業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占52.38%,為行業企業提供資訊及技術服務占28.57%。關于“學生開展的社會服務形式主要有?”,物業法規宣傳占90.48%,義務技術維修占9.52%,專業咨詢占47.62%,文藝演出占19.05%,物業科技宣傳占61.9%。由此可見,服務內容形式比較局限,技術咨詢服務僅僅是教師參與行業企業專業人員培訓課程體系、技能大賽、師資評選及企業管理方案的咨詢活動,在技術推廣服務、科普知識宣傳、向社會開放圖書館及實訓室等很多服務方式方面還有待進一步開展。2.4服務成效不大,質量有待提高。目前,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社會服務質量不高、成效不大。調查中,關于“學生開展的社會服務形式主要?”的問題,物業法規宣傳占90.48%,義務技術維修占9.52%,專業咨詢占47.62%,文藝演出占19.05%,物業科技宣傳占61.9%。關于“貴校在物業管理專業辦學中利用自身優勢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的合作形式有?”的問題,與企業建立實訓基地占90.48%,政府決策咨詢、為行業協會提供咨詢所占比率較小。針對物業管理專業來說,首先,專業人才培養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人才培養規格上應對接行業發展,做出有效反應,真正將專業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其次,開展的企業行業培訓多數是臨時性的,缺乏長效機制,服務效果有待提高。最后,學校與行業企業之間互動力度不夠,無法實現深度對接,在校企合作中,收效較大的仍然是校企合作建立實訓基地。
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摘要:為了適應物業管理轉型升級帶來的行業人才需求的變化,亟須探索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文章首先分析了物業管理行業人才需求的變化,然后結合福建江夏學院物業管理專業辦學的實踐,提出了以行業需求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提升人才培養規格、優化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等建議。
關鍵詞:物業管理專業;轉型升級;人才培養
黨的報告指出“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共享經濟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物業管理行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政策、技術進步、消費升級和資本四輛馬車的拉動下,加速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物業管理行業轉型升級對從業人員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勢必導致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
一、物業管理轉型升級產生新的人才需求
2014年,中國物業管理協會在《物業管理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課題報告中指出,物業管理的轉型升級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支撐,建立在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礎上的物業管理[1]。現代物業管理要求借助信息技術提升服務品質和效率,要求以業主需求為中心,創建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方式,要求改善物業服務企業運作模式,創造較高的產業附加值。基于物業服務行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未來對中高層管理人才、掌握新技術的應用型人才及懂資產運營的服務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將會呈上升趨勢。(一)中高層管理人才。教育部在2012年本科專業目錄中設置了物業管理專業,屬于管理學門類,工商管理類目。目前物業管理專業辦學層次仍以高職和專科為主,本科層次主要是二類本科院校。由于物業管理專業在我國起步較晚,從現有人才隊伍來看,中高層管理者絕大多數非科班出身,是從別的行業轉行而來。甚至一些高級人才只是以物業行業為跳板,旨在往建筑業、房地產行業、酒店管理等其他行業發展,人才流動性高。因此行業亟須擁有自己培養出來的、真正熱愛物業服務行業的,懂經營善管理的中高層管理人才。(二)掌握新技術的應用型人才。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物業服務企業的人工成本一般占到總成本的50%以上。受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不斷上漲,物業費限價機制的影響,物業服務企業生存壓力逐年增大。如長城物業、彩生活、綠城物業等百強企業,已紛紛引入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同時降低人力成本。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由此產生的運作模式的變革、商業模式的創新都對物業服務人才的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業需要掌握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電子商務等新技術的應用型人才。(三)懂資產運營的服務創新型人才。近幾年,物業服務企業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不斷挖掘物業服務的附加值和邊際效益,持續創新服務模式,豐富增值服務品類和內容,既拓展了自己的盈利空間,也滿足業主消費升級的需求。從現有行業收入構成來看,基礎服務費收入比例逐年降低,非物業管理費收入比例正在逐年加大,房屋中介、案場服務、信息咨詢、居家養老、電子商務等新的盈利模式正在改變著行業格局。商業模式的升級和優化需要更多能夠深層次挖掘客戶需求、懂資產運營的服務創新型人才。
二、轉型升級背景下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實踐
樓宇智能化課程設計論文
1課程設計總體思路
通過對智能樓宇企業、行業的調研,將本課程定位在電氣自動化專業的職業技能課,課程突出技術實用性,著重培養應用技能、專業素養;對智能樓宇職業崗位進行分析,確定本門課程的培養目標;通過典型工作任務的歸納總結以實訓設備為基礎,設定本課程的學習情境,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進行學習內容的設計。
2課程培養目標的設定
2.1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人才需求分析
樓宇智能化行業是一個集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技術于一體的行業,涉及的知識領域十分寬泛,它要求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必須是復合型的技能人才,樓宇智能化行業的過程涉及的環節很多,崗位很多,需要打交道的人、機構、事、儀器、設備也很多,它的專業性、技術性、綜合性、還有靈活性都很強,概括起來,一個合格的樓宇智能化人才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良好的專業技能,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良好的職業操守。它要求人才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都必須要高。資料顯示,我國建筑智能化技能型專業人才極其匱乏,尤其缺乏各個層次的智能建筑設計施工建設、運行管理的專業化人才,目前全國此方面的人才缺口達40萬,特別是樓宇智能化系統設備運行維護人才、樓宇智能化工程設計、管理、安裝與調試人才等各層次人才嚴重不足。在樓宇智能化高速發展的今天,這個缺口有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因此,培養出合格的、優秀的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人員是高職教育刻不容緩的任務。
2.2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職業崗位分析
漫談高職院校社區管理專業建設
摘要:通過對我院社區管理專業發展的歷史回顧,闡述了社區管理專業產生的社會背景.深刻剖析在該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思考和改善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社區管理;專業建設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社區管理專業于2001年9月成立,是在全社會社區管理人才短缺的情況下,為了適應廣東社區發展和建設而設置的特色專業。目前社區管理專業在校學生243人,共5個班級。本專業主要是培養具有社區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適應我國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制度、城市社區建設、社區管理和服務、物業管理及其它社會組織、社會團體管理工作需要的專科層次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一、社區管理專業建設歷史回顧
在過去的三年中,無論在辦學條件上,還是在專業建設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績,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組建了一支年富力強、富有凝聚力和專業水準的師資隊伍
物業管理實踐教學系統建構綜述
社區經濟與物業管理專業作為一門實踐性的應用型學科,需要學生具備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全國各大院校的物業管理類專業也都結合自己的專業特色,加快了實踐教學的步伐,在教學計劃中增加實踐教學的內容。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評價不高,主要原因是所學與實際需要脫節,學生實踐能力不強。如何完善既適于學生學習又對應市場需要的社區經濟與物業管理專業教學體系,應重點考慮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問題。
一、社區經濟與物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對實踐教學設施投入不足,實踐基地建設工作滯后高等院校的建設資金多投入學校基礎建設,資金方面僅能滿足正常的理論教學開展,不足以支撐實踐教學的正常開展,實踐教學建設跟不上學院整體發展的速度。一些高校的實踐教學,以教師為主體,一味地安排學生去一些物業服務企業參觀,走馬觀花,學生回校后感覺一無所獲。參觀并沒有幫助學生開拓視野,產生對物業管理行業的興趣及探究問題的熱情,學生只是被動地完成參觀的任務,實踐效果很不理想。
(二)實踐教學管理體系不夠完善我國高等院校應用型本科教育中管理體系中,對實踐教學缺乏科學合理的考核、監控和評價體系。目前大多數學校的實踐教學考核以學生最后提交的實踐報告為考核的主要依據,這樣并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實際實踐情況。實踐教學的評價體系不科學,激勵機制不完善,嚴重抑制了教師從事實踐教學研究的積極性。
(三)師資隊伍年輕化“,雙師型”教師缺乏從實踐教學環節師資結構現狀來看,“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且年輕教師占有較大比例,這些教師大都“從學校到學校”,沒有企業一線的實踐工作經驗,缺乏行業背景,實際動手能力普遍比較差。而由這些教師為主組成的師資力量在實訓教學方面基礎必然薄弱,其理論教學常常與實踐相脫節,教師本身也需要加強實際技能技巧的學習和訓練。教師必須走出課堂,融入生產企業,參加社會實踐,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實踐性教學的能力。
二、社區經濟與物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