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技術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7 17:04: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審計技術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審計技術論文

企業內部審計技術方法論文

摘要:國有企業業務經營大規模、復雜化、資產重組日益頻繁、股權轉讓活躍及經營風險加大等改革和發展的時代特點,決定了健全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協調統一內部審計的相關規制,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內部審計模式;改進內部審計方法,提高審計人員素質,不斷提高審計質量等措施是當前及今后健全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重要對策。

關鍵詞:內部審計;國企改革;現代企業制度

改革開放30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國有企業改革已經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績。但目前國有企業依然存在著經營管理效率低下、國有資產流失嚴重、財務信息失真、企業行為失控等問題。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必須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而推動國企改革的順利進行。正確認識國有企業改革與內部審計的形勢,健全國企內部審計制度,是當前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與問題

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審計法》規定,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國有企業可以設立內部審計部門進行審計監督。企業內部審計內容主要包括企業及下屬全資子公司的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性、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下屬單位及部門領導重大經濟決策責任、企業和個人遵守國家財經法紀情況等方面。

不同于西方的內部審計產生于公司多層經營管理的內在需要,我國內部審計的建立多是行政干預的結果,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烙印。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內部審計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當前,部分企業的內部審計能夠抓住企業改革的機遇,取得了較好的發展,在企業中有地位、有威信;而有的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卻出現了嚴重的“滑坡”,機構被撤并,人員被分流,還有的企業內部審計機構人員偏少,沒地位、沒作為,雖有若無,不起作用。也就是說,目前我國內部審計工作“兩極”分化嚴重。由于我國內部審計制度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從內部審計的理論、組織、方法等方面已經不能適應深化國企改革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查看全文

審計中常用的統計抽樣技術論文

摘要:選擇統計抽樣方法時,要全面考慮每一種統計抽樣方法各自的優點和運用條件,結合審計項目的特點和要求,再與豐富的審計實踐經驗相結合,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關鍵字:審計選擇統計抽樣方法

一、審計統計抽樣概述

審計抽樣是指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測試時,從被審總體中選取一定數量的樣本進行審查,通過樣本的審查結果來推斷被審總體特征的一種審計技術方法,審計統計抽樣是審計抽樣的一種方法,它是相對于非統計抽樣而言的。統計抽樣是指在審計抽樣中,審計人員根據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原理,按照一定方法確定樣本數量,并以樣本審查結果推斷評估總體的審計抽樣技術。它運用的數學運算包括兩個過程:計算樣本規模和推算總體。統計抽樣的思想方法是以假設檢驗為前提,設定抽樣參數,確定抽樣規模,無人為偏見的隨機抽取樣本進行審核,根據需要擴大樣本,逐次逼近總體特征,根據樣本特征經科學計算推導,得出總體結論。根據抽樣測試的目標不同,統計抽樣方法可分為兩大類:用于符合性測試的屬性抽樣和用于實質性測試的變量抽以及貨幣單位抽樣。

二、審計中常用的統計抽樣技術

(一)屬性抽樣

查看全文

技術審計程序研究論文

新技術的采用給會計信息系統帶來了脫胎換骨式的革命,這種革命使得傳統的審計程序和方法成為昨日黃花。在這種背景下,創新就成為審計鑒證系統獲得新的生命力的必由之路。本文從審計程序創新入手,對幾種新的審計程序——系統克隆、電子函證、審計黑匣子和模擬數據實驗作出初步探討。

一、系統克隆系統

系統克隆是將被審計單位的相關數據在企業之外進行備份,在企業會計系統之外再克隆。一個會計系統。系統克隆可以這樣進行:

(一)在審計期間的期初就將被審計單位的會計信息系統的數據進行外部備份。備份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原始數據庫、初始化數據庫和會計軟件程序。備份的機構可以是審計機構,也可以是專門的外部獨立的數據信息管理與服務機構,而后者更有利于實現專業化質量和規模化效益。

(二)在審計期間內備份的內容將通過與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相聯結的網絡進行更新。其中,原始數據備份庫直接與企業數據采集系統相聯,實現實時更新;初始化數據備份庫和會計軟件備份庫直接與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修改模塊相聯,在企業進行初始化變動和軟件程序變動時進行更新。

(三)審計人員通過外部備份與企業內部會計信息系統的比較,一方面判斷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在原始數據庫、初始化數據庫和會計軟件上有沒有非法改動,另一方面通過外部獨立的數據信息管理服務機構,實現信息控制和咨詢,了解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以對其作出評價。

查看全文

會計畢業論文寫作指導

會計畢業論文

一、撰寫畢業論文的目的及意義

撰寫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也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之-。

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經濟管理科學、財務管理理論、會計及審計理論和方法,獨立分析解決企業事業行政單位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可以鞏固和深化所學專業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培養學生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培養學生初步掌握獨立調查研究企業財務管理實際問題的技能,初步掌握解決企業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審計等方面問題的方法步驟;通過撰寫畢業論文,檢查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理解程度和運用能力。

二、撰寫畢業論文程序

撰寫畢業論文按以下步驟進行:

查看全文

基于文獻計量的技術創新審計研究

摘要:基于文獻計量分析法,對中國資源總庫(CNKI)技術創新審計相關文獻進行分析。通過對樣本文獻的總體趨勢、作者及機構分布、期刊分布、基金分布及關鍵詞分布的定量分析,以及從關鍵詞出發,對樣本文獻的研究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定性分析,對我國技術創新審計相關文獻進行了述評與展望。文章從技術創新審計模型、技術創新審計方法以及技術創新審計概念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進一步厘清概念、拓寬研究范圍,加強技術創新審計應用研究,完善技術創新審計理論體系、操作規范和評價標準三個層面對我國學者未來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關鍵詞:技術創新審計;文獻計量;企業創新;審計技術創新

審計作為管理審計的重要分支,自提出以來,逐漸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技術創新審計的應用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英國,理論研究即技術創新審計模型于20世紀80年代由倫敦商學院提出。許多國家的政府、各類民間協會組織或是獨立第三方咨詢公司以技術創新審計為工具,為企業的創新情況提供服務,協助企業創新管理。技術創新審計作為新興的創新管理手段,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認可、采納,美國、英國、德國、韓國、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均采用不同的審計工具對企業創新情況進行審計,提高了企業的銷售額及創新管理水平,促進了企業創新經濟快速有效發展。英國已經嘗試以政府為主體開展技術創新審計服務。而創新發展一直是我國的重要戰略之一,2005年,創新首次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中央提出應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自此,創新已經貫穿黨和國家發展的一切工作。技術創新審計結合傳統審計的基本方法、專業特點,兼具企業創新的理論基礎,幫助企業識別自身的創新能力、評估創新績效,準確定位企業的創新需求,并提供改進建議,使企業了解創新的同時,幫助企業實現創新能力最大化,是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我國對技術創新審計的理論研究起步較晚,相關研究的文獻數量仍很匱乏,研究進展緩慢,我國目前還沒有任何組織、機構提供技術創新審計服務。本文基于文獻計量方法對我國技術創新審計的理論研究動態及發展進行了梳理,為今后的學者明確研究方向。

1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數據來源。文章數據源來自《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簡稱CNKI),對期刊庫里的全部期刊,選擇主題為“技術創新”并含“審計”,精確匹配,進行高級檢索,時間截至2019年8月5日,共檢索出論文204篇。經過人工篩選,將與技術創新審計無關的文章,例如“審計技術創新”等對審計技術進行創新的主題文章,進行剔除,最終形成了由40篇文獻構成的基礎研究樣本及24篇核心期刊或CSSCI期刊構成的核心研究樣本。1.2文獻計量分析法。文獻計量分析法最早由Pritchard于1969年提出,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對已發表的文獻進行量性分析。文獻計量分析法的研究對象主要為關鍵詞互引、作者、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等外部形式特征,研究重點不在于文獻本身。研究者可以通過該方法了解所研究文獻的總體發展趨勢,也可基于關鍵字等信息的分布做簡單的定性分析,用來揭示相關研究的發展規律,是分析論文研究方向的有效工具。

2文獻計量法下技術創新審計文獻定量分析

查看全文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述評

一、引言

2013年11月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以下簡稱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成為我國各級審計機關日常工作的新業務,成為審計理論界、教育界與實務界研究的新領域及社會各界關注的新熱點。截至2018年11月17日,我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及其研究已發展5年。在中國知網(CNKI),以“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作為“篇名”搜索、高級搜索,分別有352篇、342篇文章。筆者使用文獻研究法、分類比較法、分層分析法等查閱前述文章,研究后發現,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發展勢頭良好。總體上可概括為:從無到有,從基礎理論研究到應用研究,從單項研究到綜合研究,從專業新聞、學術會議到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選題,審計研究與審計實務開始相互影響、促進。

二、述評文獻回顧

2015年,伴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成果日漸增多,文獻研究綜述或者相關專業會議述評開始出現。截至2018年11月17日,文獻研究綜述或者專業會議述評文章11篇,主要文獻如下:張愛民[1]根據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信息,分析2014年我國審計機關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特征和難題,提出了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若干建議。牛彥紹[2]梳理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概念、基本理論框架,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應用研究成果進行綜述,對未來研究方向進行展望。張婷[3]指出了我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的不足,從制度規范、審計方法創新、重視審計案例運用和發揮政府部門內部審計監督作用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議。林進添[4]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收錄的90篇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文獻的發表年度、來源等進行分析,提出“通力合作、學科融合、細化主題、凝練經驗、提升水平”等建議。陶宇[5]探討了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必要性、概念、主體,提出述評和展望。仵文霞、楊榮美[6]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文獻進行綜述研究。伍彬、伍中信[7]認為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基本理論和綜合的討論內容較豐富,涉及面較廣,對具體審計技術方法、審計結果應用及責任追究機制探討不足。王娟[8]從資源審計、環境審計、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責任界定等方面總結了目前國內外關于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理論與實踐研究提供借鑒。郭旭[9]對中國審計學會舉辦的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合作研究課題成果匯報交流會情況進行了會議綜述。馬志娟等[10]對2017年資源環境審計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理論與實踐研討會進行了會議綜述。

三、研究文獻概況

(一)總體數量與年度分布。在中國知網(CNKI),以“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作為“篇名”,不作其他任何限制,分別進行搜索、高級搜索,依次有352篇、342篇文章。審閱每篇文章的標題、內容、發表時間和文章載體,刪除同一作者在不同刊物重復發表的文章以及2013年的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新聞報道后,2014年初至2018年11月17日,每年文章數量依次分別為30篇、42篇、81篇、97篇、85篇,共335篇。因此,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成果穩中有進。(二)基金資助情況。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理論與實務研究,得到國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各級審計機關基金項目等支持。2014年初至2018年11月17日,我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文章335篇,其中72篇文章得到一個或者多個基金項目的支持,占全部文章數量的21.49%。2014年初至2018年11月17日,受到各類基金項目支持的文章數量依次分別是4篇、6篇、26篇、19篇、17篇。各類、各級基金項目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支持力度相對穩定。

查看全文

科研經費績效審計的評價難點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校科研經費投入持續增長,科研經費已經成為高校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科研經費浪費現象較為普遍。加強對科研經費的績效審計,成為政府、高校及相關管理機構面臨的一項新任務。本文在探討科研經費績效審計評價難點的基礎上,提出了開展科研經費績效審計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科研經費;績效;審計

近年來,我國高校科技經費投入持續增長,根據教育部《2012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匯編》,2012年我國高校共取得科研經費1030.22億元,科研經費已經成為高校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經費的績效提出了明確的要求,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并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第五十八條規定應當“建立經費使用績效評價制度”;2011年6月29日國務院的《關于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第四條第二款指出:“全面推進教育經費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經費績效評價制度。”另一方面,科研經費浪費現象較為普遍,甚至出現了嚴重的腐敗問題,山東省2012年的審計報告顯示,青島某大學有10個課題預算為322萬元,實際支出168.1萬元,決算支出為319.75萬元,虛報151.65萬元,占預算的47.1%;中國科協一項調查顯示:科研資金用于項目本身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經費流失在項目之外。因此,通過監督和評價科研經費績效,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不僅有助于端正學術風氣,保證科研項目的完成質量,提高科研水平,而且也影響到高校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最終影響到高校的改革與發展。科研經費績效審計正是對科研經費使用的經濟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進行獨立的檢查、評價和監督活動。

一、科研經費績效的表現形式

“績效”(Performance)最早來源于管理學,是指一定時期投入與產出的情況,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時間等物質資源,或個人的情感、情緒等精神資源,產出指的是工作任務在數量、質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況。科研經費的產出有其自身特點,不同性質的科研經費,其產出也各有側重,常見的科研經費產出的具體形式有:

1.論文及專著

查看全文

綜述社會保障專業生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

(一)整合教學資源

現代專業教育理念強調教學資源的共享,因而,在教學內容體系構建的過程中要吸納多方資源。整合的教學資源既包含師資,也包含教學硬件資源。黑龍江大學借助社會保障審計科研項目,鼓勵各個學科背景教師參與到項目中來,通過對真實、海量的社會保障審計數據的分析與研究,積累豐富的教學素材。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條件,盡可能地整合硬件資源,建立社會保障專業、審計和計算機專業共享的社會保障綜合實驗室。加大審計和計算機專業設備的開放程度,為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提供技術支持。建立社會保障專業、審計和計算機專業共享的數據庫,方便各專業廣大師生便捷地使用資源,并應用于研究工作。同時,強化計算機技術在社會保障政策的分析、評價、仿真、預警與建議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通過整合教學資源來推動學科科研創新平臺建設,提高民生領域科研團隊能力,培養多學科背景的跨學科的創新人才和復合型人才。依托國家級和省級社會保障科研項目,采取聯合立項、聯合科研、聯合創新的方式,增強跨學科師資團隊的科研能力建設。此外,加強不同學科間教師的交流和互動,建立合作教學、共同培養的機制。

(二)跨學科選修課程設置

跨學科選修課程設置,提高學生選擇的自由度。社會保障專業結合自身專業的需求選擇不同院系的課程,如選擇法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課程,經濟學院福利經濟學、審計學、統計學課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數據庫與軟件應用等課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學生根據自身的專業背景和興趣愛好,跨學科進行課程選擇,三年選修并完成一定量的課程學習且考試合格,即達到跨學科選修課標準。這種課程設置充分體現綜合性大學的課程特色,在滿足廣大跨學科研究生選課需求的同時,調動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利用。跨學科選修課程的設置將為未來社會保障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和踏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查看全文

審計師資格評審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審計局:

根據《審計署、人事部審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辦公室關于*年度審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及評價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審考辦字〔*〕1號)和省人事廳《關于做好*年度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的通知》(粵人發〔*〕148號)精神,結合我省高級審計師資格評審情況,現將*年度高級審計師資格評審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受理申報材料的時間、地點

*年度*省高級審計師資格評審委員會受理申報評審材料的時間:*年9月1日至9月12日(星期六、星期天除

外),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

*年度*省高級審計師資格評審委員會受理申報材料地點

查看全文

職稱論文答辯的一點體會

高級審計師資格評價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專業評議,它分為論文答辯、對專業提問、量化打分等環節。現僅就論文答辯談一點體會,供申報高級審計師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考。

職稱論文答辯是高級職稱評審的一個重要環節,大多數同志都覺得有些緊張,下面介紹以下我的一點體會。

職稱論文答辯是綜合考察申報人水平能力的一種形式。所以答辯成績在其職稱評定中舉足輕重。論文答辯小組一般由三名專家組成,對文章中不清楚、不詳細、不完備、不恰當之處,在答辯會上提出來。一般說,專家所提出的問題,僅涉及該文的學術范圍或文章所闡述問題之內。職稱論文答辯的主要目的,是審查文章的真偽、審查寫作者知識掌握的深度,審查文章是否符合體裁格式,以求進一步提高。職稱申請人通過答辯,讓專家進一步了解文章立論的依據,處理課題的實際能力。所以職稱申請人心理上應把它看作一次鍛煉和提高的難得機會。

通常論文答辯會的程序是這樣的:

1.職稱申請人介紹本人基本情況。

2.職稱答辯小組提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