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本知識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4 07:37: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物基本知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產養殖實習改革論文
一、水產養殖專業介紹
對本專業學生的知識要求為:掌握現代生物科學(包括形態、分類、生態、生理生化、遺傳學等)和環境科學(包括生態學、環境監測與分析、環境保護等)的基本理論;掌握水產經濟動植物的增養殖技術、營養與飼料研發、病害防治、育種和漁業水域環境管理、調控和生態修復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主要養殖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的人工育苗、育種和成體的集約化養殖等生產環節的關鍵技術;掌握內陸水域、淺海、灘涂的漁業資源和環境調查與規劃的基本方法,了解現代化養殖工程、海洋漁業和水產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識;了解水產增養殖學和生命科學的前沿和發展趨勢;熟悉有關水產資源保護、環境保護、水產養殖、捕撈和漁政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二、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調查實習的歷史沿革
無論從水產養殖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要求,還是從專業特色來看,水產資源保護和漁業水域環境調控都是本專業的核心內容,因此本實習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本實習經歷了多次更名,最早為“漁業資源調查(淡水生物)教學實習”,2006年更名為“漁業環境生物調查實習”,2008年更名為“水生生物調查實習”,2010年更名為“水生生物認識實習”,2014年更名為“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調查”,實習內容逐步豐富并跟進學科的發展和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變化。
三、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調查實習的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實習,要求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水生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初步掌握內陸淡水水域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調查研究方法,培養獨立分析與研究問題的能力。通過實習觀察各類水生植物、無脊椎動物、魚類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及所處水域生態環境特征,熟悉各類水生生物標本的采集、固定方法和鑒定方法。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文獻查閱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科技報告的撰寫能力。
衛生應急演練工作計劃
為加強本縣衛生應急能力建設,強化醫務人員衛生應急知識和能力,提升應急處置水平,確保衛生應急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制訂本年度衛生應急培訓演練計劃。
一、職責分工
(一)縣衛生局
縣衛生局負責縣內衛生系統開展衛生應急培訓演練的計劃和推進實施。做好衛生應急基本理論知識培訓的組織工作;負責本縣突發事件綜合性醫學救援演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綜合應急演練的組織工作和轄縣內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專項應急演練的指導工作;負責對轄縣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活動開展情況的督導和總結工作。
(二)公共衛生機構
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全縣疾病預防控制條線衛生應急培訓演練活動的計劃和指導;做好條線內衛生應急技能培訓的組織和指導工作;組織開展條線內突發傳染病防控應急演練;本條線活動開展督導、總結工作。
藥品包裝課程建設與教學實踐
【摘要】在國家推進新工科、新文科的建設背景下,從學科融合的視角對“藥品包裝”課程進行建設,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教學等三個層次展開本課程的建設結果,為同類課程的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學科融合;藥品包裝;課程建設
教育部將2019-2021年間分步全面開展“六卓越一拔尖”2.0計劃,本文正是基于新工科與新文科的背景下開展“藥品包裝”課程的建設。新工科的人才培養理念主要是以交叉與融合為導向,以復合型工科人才的培養為目標,其特征是具有戰略型、創新性、系統化、開放式,而新文科的學科建設則注重學科交叉、文理相融,將共融互通、立德樹人、融合創新的人才培養理念融入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家國情懷、創新精神的途徑[1]。唐衍軍[2]認為,在新工科與新文科的背景下,學科融合是高校課程建設合的發展趨勢,應在人才培養的路徑中創新課程建設和教學模式。根據《中國包裝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包裝產業向綠色包裝、智能包裝、安全包裝方向轉型升級,表明人才需求已從單一的包裝設計類轉向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其中安全包裝的發展將需要包裝設計人員具備藥品生產、生物安全等專業知識。“藥品包裝”是包裝策劃與設計專業的專業拓展課,為適應行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潮流,本課程的建設將密切切合新工科及新文科的背景要求,從而實現學科的融合。以安全包裝發展為背景,學生需要掌握藥品的基本知識,在掌握藥品這種特殊商品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學習如何根據藥品特性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設計合理的藥品包裝結構,因此,要求學生需掌握藥品基本知識、藥品包裝基本理論知識,以及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本文以筆者所在的雙高校包裝策劃與設計專業群為基礎,探索學科融合視角下“藥品包裝”課程的建設與教學實踐。
1基于學科融合的課程目標
1.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藥品與藥品包裝的基本知識、藥包材與藥物的相容性;熟悉藥品包裝的法規與管理、藥包材的標準、藥品包裝材料及容器;掌握藥品內外包裝的設計要求、流程以及方法。
藥學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探索
摘要:為提高醫用機能實驗學教學質量,培養藥學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維,對醫用機能實驗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加強學生科研思維與創新能力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以及教學效果。
關鍵詞:醫用機能實驗學;藥學專業;科研能力
醫用機能實驗學是研究正常機體活動規律、疾病發生機制和藥物作用機制的實驗性學科[1]。隨著高等醫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其已發展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是高等醫學院校極其重要的一門實驗課程,不僅能通過實驗指導學生驗證和鞏固理論知識,而且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科研思維,促進其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等起到重要作用[2]。為培養藥學專業本科生學習興趣和綜合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結合藥學專業特點,我校對醫用機能實驗學教學進行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現結合近幾年的實際工作,總結如下。
1精選實驗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科研思維和知識運用能力
根據藥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對醫用機能實驗學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增減,結合專業基礎知識學習需要,優化實驗教學內容,適當增加與藥理學有關的實驗,注重與相關專業課程的聯系。目前,本科藥學專業的醫用機能實驗學共51學時,與藥理學理論課同時安排在第四學期,實驗內容分為3個部分:基礎實驗部分、綜合實驗與探索實驗部分、生物醫學研究基本知識部分。基礎實驗部分包括實驗基本知識與技能,不同劑量對藥物作用的影響,氯丙嗪對體溫的影響,可待因鎮咳實驗,硫酸鎂導瀉作用,肝素體內抗凝作用,胰島素的低血糖反應及解救,鏈霉素的毒性反應及解救,共24學時。綜合實驗與探索實驗部分包括酚磺酞藥動學參數測定;有機磷農藥中毒及解救,藥物的抗心律失常實驗,藥物的利尿作用,共12學時。生物醫學研究基本知識部分包括科研綜合實驗,藥物對家兔瞳孔的影響(設計實驗),觀察藥物的鎮痛作用(設計實驗),共15學時。1.1基礎實驗部分。該部分包括動物實驗基本知識與技能和幾個典型的驗證性實驗,目的是使學生掌握醫用機能學實驗的基本實驗操作和完整的實驗過程。首先,教師根據教材借助部分視聽資料對醫用機能實驗學基本知識與技能進行講解,包括常用實驗動物的選擇,實驗動物(主要是小鼠和家兔)的捉拿、麻醉、固定、給藥方法等實驗操作技術,常用溶液的配制方法,手術器械的握持和使用,常用儀器的操作等,學生進行操作練習。其次,安排幾個經典的、教學效果好的驗證性實驗,如:不同劑量對藥物作用的影響,硫酸鎂導瀉作用,肝素體內抗凝作用等。利用實驗將理論知識與操作結合起來,不僅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而且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材料、實驗步驟、結果整理和分析、注意事項等,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數據整理能力、實驗結果分析能力。1.2綜合實驗與探索實驗部分。該部分包括幾個傳統的大型綜合實驗,如酚磺酞藥動學參數的測定、藥物的利尿作用、藥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等。這部分實驗由于過程復雜、觀察指標和注意事項較多,對學生的各項實驗技能均有更高要求。在進一步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其對已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各項觀察指標和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討論,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驗結果并解決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綜合素質也有了進一步提高。1.3生物醫學研究基本知識部分。該部分包括兩次生物醫學研究講座、一次講評和兩次實驗設計,旨在讓學生了解生物醫學科學研究的整個過程,培養學生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兩次講座主要講解醫學研究的基本知識,包括醫學科研選題、科研設計、文獻檢索與利用、實驗實施、材料整理和統計方法、論文的撰寫及設計性實驗的實施等內容。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圖書查閱文獻,選擇感興趣的課題,提交一份開題報告(在課余時間完成),并且在科研設計實驗課上匯報,教師進行點評。兩次實驗設計則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實驗題目,在現有實驗條件(動物、藥品、儀器、材料等)下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選擇合適的實驗方法、實驗步驟和觀察指標,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實驗結束后提交一份以論文格式書寫的實驗報告,模擬科學研究的完整過程。這部分實驗的開展,大大拓寬了學生知識面,開闊了學生視野,提高了學生文獻查閱能力,增強了學生成就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3]。
2轉變教學理念,在實驗教學中融入科研思維和科研意識培養
分子生物學課程設計與教學評價
摘要:分子生物學是醫學和生命科學研究中重要的工具。提高分子生物學的教育質量對于培養高素質中西醫結合人才非常重要,是實現培養中西醫結合創新型人才的關鍵。近年來,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的發展日新月異,作者在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方式上對該校中西醫結合專業分子生物學教學進行改革,希望能為我國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人才的分子生物學教育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分子生物學;課程設計;教學評價;探索
分子生物學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現象與生命本質的科學。作為生命科學的共同語言,主要闡明生物大分子的結構、代謝途徑、調控機制以及人體各種生理和病理狀態的分子機制,是推動新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方法。對于中西醫結合醫學生而言,學習醫學分子生物學,不僅是為未來的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基礎,也為將來的工作和繼續深造學習提供知識儲備。學生在學習時靠死記硬背,缺乏對知識的思考,不能將分子生物學的知識和臨床學科的內容進行橫向聯系,導致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實際應用嚴重脫節。這無疑更不利于優秀的中西醫結合人才的培養。因此,針對目前社會對高素質中西醫結合人才的要求,必然需要我們針對中西醫結合專業的特點,優化分子生物學的教學內容,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其他課程學習及今后臨床工作中的能力,真正發揮分子生物學在醫學研究領域的重要作用。
一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的總體設計
分子生物學作為醫學臨床和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發展速度快、應用廣泛。根據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要求,以“理論適度,突出應用”為原則,優化教學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更新、精簡和重組。同時對教學學時加以調整,做到重點主要講,拓展自學為主,并且改變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一)教學內容整合和優化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研究
南通大學從2005年開始招收來自巴基斯坦、印度、加納等國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對于中國學生來說都普遍反映抽象難懂、內容繁雜、專業性較強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怎樣讓不懂漢語的留學生學好這門課程是急需解決的新難題。為了提高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效果,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多種信息技術手段,精品課程的建設更加促進了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證明,網絡課程的開發和運用不但促進了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而且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被留學生廣泛接受,必然成為一種有前景的教學模式[1]。
1來華留學生的特點
本校招收的留學生主要來自巴基斯坦、印度等國,英語水平普遍較高,聽說讀寫能力很強,但英語發音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與標準的英式或美式英語存在較大差距,導致授課教師很難聽懂留學生的提問,影響了師生間的互動和教學效果[2]。其次,留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對于感興趣或聽不懂的地方,會隨時打斷教師的講解進行提問,不僅打斷教師的思路,擾亂教師的授課節奏,也影響教師的教學心情。留學生常呈現兩個極端的表現,優秀的學生不但掌握了教科書上的知識,而且會主動閱讀相關專業書籍,喜歡向教師請教和探討;而差的學生課堂紀律散漫,遲到、早退現象比較嚴重,課本中的基礎知識都難以理解,考試也常不合格。留學生本身的差異性和客觀存在的種種問題,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直接解決是不可能的。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滿足不同層次留學生的發展需求,提高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才培養的質量,大力推進全英文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勢在必行。
2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特點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重要的醫學基礎課,其教學具有系統性、聯系性、抽象性強的特點。除了學習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和經典的物質代謝之外,還要學習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從分子水平學習如何進行臨床疾病的診療。多年的教學實踐顯示:本課程基本知識概念繁多,分子結構復雜、微觀,理論抽象,而且新的理論和研究方法日新月異,是一門教師努力教,學生努力學,但考試還是很容易“掛科”的課程。因此,被醫學生戲稱為“四大名補”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有限的課時數內,采用靈活多樣的授課形式,例如:多媒體教學、網上教學,將復雜晦澀的生化知識盡可能形象化、生動化、直觀化,讓不懂漢語的留學生,較全面地掌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知識和技能,是亟待解決的新難題[3⁃4]。
3打造全英文精品課程提高教學效果
生物技術制藥實驗教學論文
【摘要】生物技術制藥是一門發展日新月異的綜合性應用學科。本學科實驗技術要求較高、但是實驗教學相對滯后,尚需改進。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突出理論教學中的實驗內容、預習以往的實驗技術、重點突出制藥工藝密切相關的實驗、以及加強各種實驗技術的相互結合等多種改進方法,可以達到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專業素質的目的。本文介紹上述幾種實驗教學改進方法在生物技術制藥教學中的應用以及一些個人體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實驗教學生物技術制藥
生物技術制藥是一門集生物學、醫學、藥學基礎理論和先進技術為一體綜合性學科,同工業生產聯系緊密。自1971年世界第一家生物技術制藥公司(Cetus)成立至今,現代生物技術制藥已走完了近四十年的路程,已有近百種生物技術藥品陸續完成臨床試驗,投產上市。二十一世紀又將是生物技術制藥蓬勃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但是,同生物技術制藥產業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生物技術制藥的基本知識普及較差,教學活動相對滯后。雖然國內已有數十家高校開展生物技術制藥課程,普及相關的基本知識,培養生物技術制藥專業人才,但是教學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滿意。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生物技術制藥學科本身的特點所造成的。生物技術制藥是一門綜合應用學科,實驗技術所占比重較大。而相關技術,像分子生物學、免疫學、藥物化學等基本技術已在上述學科教學中有所涉及。這就造成相應的實驗技術在生物技術制藥教學中的脫節。學生相關的基本技術已經了解,但是同生物技術制藥的具體內容聯系不上,更無法談到后期的產業化應用。所以,在生物技術制藥教學中應該重視實驗教學,在實驗教學中應該重視同藥物生產的聯系。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可從如下方面著手。
1理論教學中強調相應實驗方法的基本原理、影響因素及注意事項
生物技術制藥是一門應用學科,所以在理論教學中也要體現“實用”這個原則。生物技術制藥主要分為基因工程制藥、抗體制藥、酶工程制藥以及后期的發酵工藝和純化工藝。由于是一門產業化的綜合工程,所以涵蓋內容多、涉及面廣,每個分支工程都可以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在實際的教學中,對于剛剛入門的大學本科藥學專業學生,讓他們在較短時間內掌握一門制藥工藝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術不切實際。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從浩如煙海的基礎理論中精選出同各種主要工藝密切聯系的實驗方法作為教學重點,結合多媒體手段主要闡述相應方法的基本原理、影響因素及注意事項。比如講述基因工程制藥的基礎知識時,我們可以重點講述基因工程制藥的基本原理、影響因素及注意事項。其基本原理可以用分、切、接、轉、篩這五個字進行概括,簡單明了、便于記憶。同時結合動態的flash課件加深學生的感官印象,便于理解。學生會在短時間內對基因工程制藥的基本原理有一個簡明的概念。當講述基因工程制藥的影響因素和注意事項時,我們可以聯系平時藥物的生產過程。比如闡述誘導程序對基因工程藥物產量的影響時,我們可以介紹工業生產中采用高熱氣體瞬時升溫,這樣可以避免大量熱休克蛋白的產生,利于提高目標蛋白的產量和后期純化。同時結合常人洗澡時,高溫造成體內熱休克蛋白增加這一事實加深學生的理解。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從浩如煙海的枯燥理論知識中擺脫出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為后期的實驗教學做好鋪墊,一舉兩得。
2實驗教學前預習已往的實驗技術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2009-2010學年度第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結束了,回顧一學年期來的工作,在學校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及同志們的熱情幫助下圓滿的完成了各項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教學經驗,同時也發現了不少不足之處,新學期伊始,為了更好的做好下一步的各項工作特制定本學期教育教學計劃。
二、上學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得失
上學期我擔任初二三個班生物教學工作,經過一學期來師生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并取得較好的成績。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識和識圖析圖技能為將來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作為班主任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仍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強其力度。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這學期我擔任了八年級三個班的生物教學工作,這三個班的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生物是一門基礎的課程,大多數學生對此頗感興趣,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分析觀察地圖的方法和資料的分析,防止有些學生只顧看熱鬧。本學年生物需復習課本和專題復習,在課時量沒有增加的基礎上,容量大大加大,有些同學在知識的掌握上可能有一定困難。且今年生物將參加結業考試,分值較大,并且注重考查學生的能力,這給復習帶來的一定的難度。
醫學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及發展
【提要】針對師資力量薄弱問題,發揮老教員幫帶作用,提高醫學院校教師授課能力,盡快成為教研室主力軍是我教研室亟待解決的問題。熟悉醫學院校教師在承擔理論授課初期所表現出的主要問題,結合授課能力培訓的主要方法以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規劃地從助教培養和講師培養兩個階段提高授課能力。通過培訓后授課案例展示,教師授課能力得到極大提高,老教員成功完成理論授課交接。
【關鍵詞】醫學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模擬電子技術;理論教學
醫學院校教師大都從高等院校畢業后直接到教研室工作,對教學內容不熟悉,教學時的共同問題是對教材或已有課件的內容和順序不加取舍的沿用,照本宣科,缺乏對內容的重新組織,重難點不突出,缺乏知識難點化解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碰到較難理解的內容時,往往不善于化解難點,致使教學晦澀難懂;課堂駕馭把控能力較差,即缺乏控制課堂氣氛,創造教學情境,調節學生學習情緒的能力;實踐經驗缺乏,教學手段單一,不分何種課程及內容,無一例外地均采用多媒體教學,未能視教學具體情況而采用合理的、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陸軍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電子工程學教研室成立于2009年,是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基礎課教研室。教研室主要承擔《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和《醫學電子學基礎》共5門電子類課程,成立之初,教師共5名,高級職稱僅2人,要順利完成5門課程教學任務,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使其盡快成為教研室主力軍是我教研室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針對師資力量薄弱問題,采用分段式培養方式,提高了教師教學能力,現報道如下。
一、生物醫學工程系教學存在問題
生物醫學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區別于純粹醫學教學,它是利用工程手段,融合生物、物理、化學等技術來解決生命科學(lifescience)的問題,多學科的高度綜合交叉是生物醫學工程的特點,培養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生應具備電子工程、計算機技術、物理、生物、醫學專業等相關專業知識。陸軍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①教學課程內容多,教學學時量少;②以電子工程類課程為核心,內容難度大,理解困難,注重工程實踐,但實踐時間少;③非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出身教師占大多數,醫學院校教師大都從高等院校畢業后直接到教研室工作,對教學內容不熟悉,教學時的共同問題是對教材或已有課件的內容和順序不加取舍的沿用,照本宣科,缺乏對內容的重新組織,重難點不突出,缺乏知識難點化解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碰到較難理解的內容時,往往不善于化解難點,致使教學晦澀難懂;課堂駕馭把控能力較差,即缺乏控制課堂氣氛,創造教學情境,調節學生學習情緒的能力;實踐經驗缺乏,教學手段單一,不分何種課程及內容,無一例外地均采用多媒體教學,未能視教學具體情況而采用合理的、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陸軍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電子工程學教研室成立于2009年,是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基礎課教研室。教研室主要承擔《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和《醫學電子學基礎》共5門電子類課程,成立之初,教師共5名,高級職稱僅2人,要順利完成5門課程教學任務,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使其盡快成為教研室主力軍是我教研室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針對師資力量薄弱問題,采用分段式培養方式,提高了教師教學能力,現報道如下。
二、生物醫學工程系教學存在問題
醫學課程教學生物化學論文
1結合專業培養目標,明確課程定位
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中,要求學生具有寬厚的自然學科、生命學科和人文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人類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方面的訓練,具有對人類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做出分類鑒別的能力,掌握常見病、多發病診斷處理的臨床基本技能,具有對急、難、重癥的初步處理能力。生物化學課程作為臨床醫學專業重要的基礎課,是研究人體內物質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物質代謝及其調節,從分子學的角度探討生命的本質,課程中既包括生命科學的基礎,又涵蓋生命科學的前沿。因此,構建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模式、開展課程改革有助于臨床醫學各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交融。針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課對基礎課的要求,筆者制定了生物化學課程標準,明確了本課程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扎實掌握生物化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實驗技術,能看懂常見生化化驗單,從分子水平上認識和解釋生命過程中所發生的現象,能從生物化學的角度解釋常見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的發病機制,并能提出合理性的治療和改善建議。
2創新課程理念,設計教學思路
課程理念是教學的先導。筆者以臨床工作項目為導向,調整生物化學課程教學內容,做到理論知識“夠用、實用、適度”為準,理論與實踐結合,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強化職業能力,力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在課程設計思路中,突出生化教學的重點、難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加大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聯系,突出知識的應用性、實用性。
3構建知識模塊,優化教學內容
3.1理論教學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生物科技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