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音樂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6 23:32: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少兒音樂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少兒音樂教學觀探討
摘要:音樂教學中,要創設美麗多彩的環境,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教學法中西合璧少兒音樂
根據我國音樂教育的實際情況,生搬硬套的任何一種先進的音樂教學法都有可能脫離我國音樂教育實際。完全模仿某種音樂教學法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任何一種優秀的音樂教學法都是根據本國、本民族的音樂特點、音樂審美方式以及各方面的具體情況而逐步形成的完整系統的音樂教學方法,所以我們應該借鑒它們的先進教學理念,結合我國各民族、各地區的音樂特點和國情,從而創造出諸如“柯達伊教學法”同樣優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教學法。以下就是本人的少兒音樂教學觀和初步的實踐探索。
一、教學環境——彌漫快樂和詩意
傳統的中國音樂教育的環境需要改善,如對幼兒園的小朋友而言,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喜歡童話故事,他們樂于接受有著童話故事般的教學環境,所以我們可根據這一特點盡量把教室布置的童趣點、活潑點和生動點,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把教室裝扮成一個個特色鮮明的“主題教室”,讓學生在美麗多彩的環境里接受音樂教學。
二、教學方式——喚醒天性,自由表現
少兒音樂教育發展困境與思考
19世紀中后期,受梁啟超等進步知識分子發起的思想啟蒙運動的鼓舞和影響,各地新式學堂紛紛開設了樂歌課并漸成風行,同時大量的為樂歌課而編創的歌曲如《送別》《兩只老虎》等也爭相誕生,開啟了我國少兒音樂教育的先河,正式拉開了我國近代少兒音樂教育的帷幕。民國時期,受蔡元培“美育”思想影響,北上廣等城市相繼成立了多所專業音樂院校,培養了一大批具有扎實專業素養的音樂藝術人才和教育工作者,為我國少兒音樂教育奠定了基礎。經過歷代音樂家、音樂教育家和作曲家的不懈努力,時至今日,國內少兒音樂教育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內容體系,包括道德情操教育、唱歌教學、音樂欣賞教學、器樂教學、音樂創作教學和課外音樂活動等。少兒音樂教育業已成為我國整個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并形成了專門的教育門類,受到全社會越來越廣泛的重視。
一、現階段國內少兒音樂教育面臨的困境
我國的少兒音樂教育在繼承自身音樂歷史發展的特點和精髓的同時,努力吸取西方音樂教育經驗,在不斷探索中積累和成長,目前可以說正處在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時期。但是,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國內少兒音樂教育還存在著諸多差距與不足,發展過程中的困境較為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西方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努力不足
長期以來,國內少兒音樂教育基本采用了西方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就總體而言,符合我國自身環境和兒童心理特點的音樂教育模式尚未真正建立。在學習西方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簡單照搬模仿的現象較為突出。學界在對先進國家少兒音樂教育經驗的系統研究和本土化發展方面,缺乏足夠的重視,相關的研究成果也較為缺乏。教學實踐中,表現為一定程度上的生搬硬套西方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要么過多注重對兒童音樂技能的培養,要么落入簡單的娛樂性歌舞活動,缺乏對兒童音樂潛能的有效挖掘,缺乏對兒童音樂興趣的培養。這些制約了我國少兒音樂教育啟蒙開智功能的發揮,影響了我國少兒音樂教育的真正普及發展。
(二)急功近利傾向致使少兒音樂教育偏離了其應有的美育本質
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路徑
[摘要]本文從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角度探討了具體的實踐路徑問題。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具有提高音樂聽覺能力、強化音樂審美意識和輔助音樂技能訓練的作用。針對當前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在實施路徑上做到技能練習與審美教育相結合、創新教學方法、注重民族音樂元素的融入以及建構系統的識譜唱名法結構模式。
[關鍵詞]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實踐路徑
視唱練耳是音樂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唱、聽、寫的訓練,是通向音樂人才培養大門的必由之路。[1]視唱練耳應當從低學齡階段開始培養,由此為學生奠定學習音樂的基礎。從當前我國少兒音樂教育看,在視唱練耳教學上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缺乏對視唱練耳作用的認識,抑或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等,這些問題成為阻礙學生在音樂素養培養方面的主要因素。本文試從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角度,重申視唱練耳教學在少兒音樂素養培養中的重要性,通過對當前教學現狀的分析,探索出有效的教學路徑,以期為創建少兒視唱練耳教學課程體系提供見解,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一、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現實意義
(一)提高少兒音樂聽覺能力
音樂是一種聽覺的藝術,與文學、繪畫等文藝門類不同,任何時期、任何風格的音樂都是建立在音響物質材料的基礎上,這也是音樂的獨立價值所在。[2]在少兒音樂教育中,無論是創作表演還是欣賞,涉及音樂所有的實踐活動都離不開聽覺的感受和體驗。視唱可以理解為識譜或唱譜活動,即通過學生對樂譜符號的認識,以發聲系統為基礎,將樂譜上的符號變化成為“有聲的翻譯”,從樂譜文本向音樂音響轉變的過程,則會涉及到音準、節奏、速度、力度等要素,同時這些要素作為音響的組成部分,有賴于聽覺進行判斷,所以視唱與練耳是兩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通過視唱練耳的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對各音樂要素有準確性的把握,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風格識辨能力,從而有利于音樂的其它實踐。
少兒體育舞蹈教學論文
摘要:體育舞蹈是體育、舞蹈和音樂完美結合的競技性運動。音樂在體育舞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在少兒體育舞蹈教學過程中,音樂的選擇和運用關乎著教學的成敗,本文從闡述了音樂在少兒體育舞蹈中的功能,包括影響少兒的情緒和行為、促進少兒尋找體育舞蹈動作中的美感、促使少兒協調體育舞蹈的動作銜接等方面,概括了音樂在少兒體育舞蹈教學中選用的風格一致性、節奏協調性等原則,提出了少兒體育舞蹈教學中音樂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少兒體育舞蹈;音樂;教學;運用
體育舞蹈是體育、舞蹈和音樂完美結合的競技性運動。體育舞蹈在二十世紀初期傳入中國。1986年,文化部宣布成立了中國國際標準交誼舞學會;1987年舉辦首屆全國國際標準交誼舞比賽;1991年成立了中國體育舞蹈運動協會;1995年4月國際奧委會正式將國際標準舞列為奧運會表演項目;2002年中國加入國際體育舞蹈聯合會2007年7月和2008年7月在上海先后舉辦了世界杯標準舞比賽和世界杯拉丁舞比賽。當今社會,家長更加關注孩子們的素質發展并重視其藝術修養,少兒通過學習體育舞蹈不僅可以改善他們的身心健康,還能提升他們自身藝術修養。而體育舞蹈在創作和表演的過程中,總是離不開音樂。音樂的旋律感、節奏感、力度、音色以及內在的結構特性等要素,不僅有助于少兒體會和感受動作節奏、風格、速度及力度等變化,而且能使他們培養良好的節奏感和動作的協調性,提高其練習和表演時的興奮性,發揮其豐富的想象力和表現力。本文根據筆者幾年的教學經驗,試著從少兒體育舞蹈音樂的功能、選用和運用策略等方面來探討少兒舞蹈教學中的音樂運用。
一少兒體育舞蹈中音樂的功能
在漢代《毛詩序》中曾提到:“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可見,音樂與舞蹈的融合能更好地展現人們的喜怒哀樂。音樂能直接影響少兒的情緒和行為。生動形象、節奏鮮明的音樂能使人興奮、激動;旋律優美的音樂使人輕松、愉快。盛昌繁在2001年12月25日的《體育舞蹈教學中音樂的運用研究》一文中重點闡述了體育舞蹈中音樂的功能之一音樂能激發體育舞蹈者的情緒[1]。而筆者在大量的實踐教學中也發現,在體育舞蹈教學中選配合適的音樂有助于給少兒帶來更好的情緒,更加有激情的投入訓練之中,并學會用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生活。音樂促進少兒尋找體育舞蹈動作中的美感。原蘇聯著名舞劇編導和舞蹈理論家扎哈諾夫說過:“音樂——這是舞蹈的靈魂。音樂包含了并決定著舞蹈的結構、特征和氣質?!币魳肪哂袑徝佬?,少兒在體育舞蹈訓練中會從美妙的音樂中感受動作的柔韌性和連貫性等,促使其更好的展現其各自的身體形態、線條和氣場,真正感受舞蹈與音樂的合二為一之美。音樂促使少兒協調體育舞蹈的動作銜接。音樂旋律的流暢性可以引領體育舞蹈者有效的協調和連接動作,對于少兒更是極其重要,尤其是初學者的少兒,還不能夠充分的掌握動作要領,而借助音樂的節奏和旋律來進行練習,可以幫助其更快的掌握動作要領,如:發力速度、發力力度等等[2]。
二少兒體育舞蹈教學中音樂的選用原則
淺析兒童聲樂教學發展問題及對策
一、引言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逐步改善,國民素質也在不斷的提高,德智體美的發展也越來越被重視,藝術教育也得到了不斷的推廣和普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兒童開始喜歡上音樂,愛上唱歌,家長對待孩子的聲樂培訓也有了新的看法和了解,教育機構也不僅僅限制于文化課程,各種藝術教育培訓機構遍地開花,與此同時對于老師的專業素養也有了新的要求,藝術已經不再是興趣課而是必修課。
二、當前我國聲樂發展的現狀
(一)國家政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要“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建立評價制度,促進藝術教育規范發展”的要求,研制和出臺“三個文件”填補了藝術教育評價制度的缺失,對于建立科學規范的評價制度意義重大。建立規范完備的評價制度,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將有利于切實改進美育教學,切實提高藝術教育的育人質量,促使人才質量標準更加全面。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意義重大。(二)家長態度。兒童是一般情況指的是3~12歲的孩子,而兒童歌唱教學是指教師在兒童3~12歲這一年齡階段,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兒童學習和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和歌唱技能,使兒童學會歌唱的活動。而兒童的年紀較小,沒有成熟的思想和分辨能力,對于聲樂的學習以及選擇上只有依賴于父母的態度,除去少有自我選擇能力突出的小朋友,大多數對聲樂的選擇都是停留在父母要求的層面上的,所以我對實習小學的學習聲樂兒童的家長進行了一部分的調查,試圖了解家長要兒童學習聲樂的動機,家長自己本身對于聲樂的看法,因為只有了解到兒童家長的真實想法,才能更加了解兒童聲樂教學的一個現狀。
三、目前兒童聲樂教學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對應的解決方法
通過對家長的訪問和對培訓機構的調查,以及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查閱相關的學習資料,總結出現在兒童聲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就每點相應問題提出了對應的解決方法。由于兒童的年紀較小,沒有成熟的思想和分辨能力,對于聲樂的學習以及選擇上只有依賴于父母的態度,基本都是由父母來選擇孩子的學習特長,很少是由孩子自己來選擇學習的。因此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都是缺乏興趣的,從而導致了他們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的都是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以至于他們的學習時間不會堅持得太久,學習的效率不會太高,學習的結果也不會特別好。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想要學生自己認真自主地學習聲樂,就必須要先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讓他們主動自覺去接受聲樂學習,感受聲樂的魅力。但是學習聲樂又是一個反復、不斷練習的過程,它是抽象的,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東西,這讓孩子很難對它產生興趣,長此以往就會失去對聲樂的喜愛,難以堅持到學有所成的地步。所以聲樂課堂上的“快樂”是需要老師來幫助學生尋找的。
少兒鋼琴教學策略分析
隨著我國藝術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鋼琴教學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鋼琴教育者開始對如何更好地開展鋼琴教學進行有效探究。學習鋼琴不僅有利于陶冶心靈、促進大腦發育,還有利于愉悅身心、塑造健康人格。但鋼琴教學的特殊性和實施難度,要求學習者對此需保持高度的熱情與積極解決學習困難的決心。采取單一課堂講授法進行少兒鋼琴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鋼琴教學的需求,少兒鋼琴教學應結合少兒興趣愛好與個性特征設計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所以如何開展少兒鋼琴教學是教師面臨的現實而重要的任務及研究課題。
一、少兒鋼琴教學現狀分析
如今的家長們更加重視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在創建良好的家庭環境的同時,也在為他們尋找提供增長學識與展現個人素質能力的機會,因此越來越多的家庭對孩子的樂器學習進行投資。眾所周知,樂器學習是培養孩子演奏技能、提高藝術素質的有效途徑。鋼琴被譽為“樂器之王”,備受家長的青睞,少兒學習鋼琴逐漸成為一種熱潮,學習鋼琴呈現大眾化、普及化趨勢。鋼琴教學對少兒智力發展的影響也有了更多的共識,它不僅豐富了少兒的藝術體驗,同時對文化修養與社會適應能力方面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墒枪P者近年來在少兒鋼琴教學推廣與發展的過程中發現,少兒對鋼琴學習的熱情度存在下降趨勢。在《哈爾濱市少兒業余鋼琴教育的現狀、調查與研究》報告中指出,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一如既往喜歡練琴的孩子相對于初學者的喜愛程度降低了16.57%,抱無所謂學習態度的比例有所升高,而被迫學習的與初學態度相比也升高了。這個現象表明,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會出現抵觸態度,厭學情緒明顯產生,不愿再繼續學習。當然這份報告中暴露的問題不僅僅指哈爾濱,也是國內其他省份區域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究其緣由主要有以下幾個:第一,學習者在認知上存在片面性。雖然很多孩子對鋼琴學習有一定的興趣,但對鋼琴學習的目的缺乏清晰明確的認識:認為學習鋼琴可以受到專業課教師的認可從而獲得自信心,或由此認定今后必會成為鋼琴教育者的簡單想法;第二,學習伴有一定的功利性。部分學生并非因為自己喜歡而選擇學習鋼琴;迫于家長望子成龍的夙愿不得已而為之;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擇校形勢下以此來增加考學機會;通過學鋼琴來滿足自己具備藝術特長生特質的表象等心理活動,這些思想的產生都是有悖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教育理念的初衷。顯然,這些心理狀態下的鋼琴學習往往會適得其反,本末倒置;第三,教師的教學方法保守單一。鋼琴的教與學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具有長期性與系統性特點。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鋼琴的過程是對其毅力的培養,耳、眼、手、心等高度集中訓練,統一協調配合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琴者具備良好學習品質的過程。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學習過程中的惰性,使他們在鋼琴學習上取得事半功倍的預期效果,促進其始終保持對鋼琴學習的熱情度與耐力,教師需要結合少兒興趣愛好與個性特征,設計適合其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避免在鋼琴教學工作與方法上的保守單一、原地踏步,從而影響少兒鋼琴學習興趣與效果。很多現象表明,我國少兒鋼琴教學還存在重考級曲目練習輕其他曲目學習的問題。有些少兒鋼琴教師認為學習與考級無關的鋼琴曲目不僅浪費時間還浪費精力,為了“高效”完成教學與考級任務,產生“跨大步走捷徑”的急功近利思想,在教學中讓學生快速的彈完規定的考級曲目,甚至要求學生耗費大段時間只彈奏練習幾首考級曲目,以求順利通過考級測試而簡單粗暴的方式。豈不知這種拔苗助長、急于求成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學生審美需求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制約了學生對音樂創造力與想象力的發揮,影響了學生音樂興趣培養的平衡性,掩蓋了其感受音樂魅力這種潛移默化的美好過程,同時忽視和降低了鋼琴的藝術性。歸根結底,教師在教學理念上的局限性,方法上的單一性,都是導致存在于當前少兒鋼琴教學中趣味性不足的主要問題。
二、少兒鋼琴教學策略
1、正視鋼琴學習目的性古希臘著名教育家蘇格拉底曾強調音樂的重要性,即音樂是重要且可行的教學方式,無論其節奏還是和聲都能夠陶冶學習者的心靈,提高學習者的氣質;鋼琴學習的重要性在于豐富學習者的學習體會,使學習者對美有一個更為清晰的感受與認識,提高鑒賞美的能力,形成真善美統一的人格??v觀我國少兒鋼琴教學的各種現狀與困惑,家長的功利心態給孩子帶來心理負擔,以及少數教師鋼琴教學中錯誤引導等情況,筆者認為首先要轉變教師與家長的觀念,提高他們對鋼琴學與教的正確認知;其次明確鋼琴學習目的,提高少兒對鋼琴學習目的與意義的理解;再次應尊重少兒興趣愛好,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蛇x擇與少兒心理特征相適應的趣味性曲目,增強教學吸引力。目前少兒鋼琴教學主要是以演奏技能為依據進行教學曲目選擇,這勢必導致鋼琴教學曲目與現實生活演唱曲目相脫節現象。反復練習同一首鋼琴曲目會消磨和限制少兒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使他們對鋼琴學習產生厭煩和排斥感。對此,鋼琴教師應結合少兒心理特征、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基礎能力等條件,選擇一些現實生活中膾炙人口、喜聞樂見的優秀曲目,注重并根據學生個體差異的不同,切實考慮接近其認知水平、審美層次等,合理科學選擇與鋼琴教學規定范圍內的曲目來培養少兒鋼琴學習的信心與興趣。需要注意的是,鋼琴教師在尊重少兒主體地位的同時應選擇與少兒心理特征相適應的鋼琴曲目,最好選擇貼近少兒現實生活或和聲優美的曲目,另外也可以將當下比較流行的歌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努力創建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使他們感受到鋼琴學習的樂趣,從而愛上鋼琴。2、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教師的形象和專業能力往往是少兒學習藝術和模仿的標桿和榜樣,教師的言行舉止會給成長中學生的專業學習帶來深刻的影響,因此教師的藝術修養、道德水準在少兒鋼琴教學中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情緒、態度、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與評價等,學生都會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與影響,并通過自己的演奏流暢自然地表達出來,從而成就教師最終的教學成果也就迎刃而解、水到渠成了。美國音樂學家梅紐因在少兒音樂教育中指出,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教學態度是影響教學結果的重要因素,教師只有對自己的工作傾注豐富的情感,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和水平。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少兒鋼琴教師,需要從心底接受和熱愛鋼琴教師這一職業,明確自己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出色地扮演這個重要角色,怎樣全身心地投入到少兒鋼琴教育事業中。教師首先要能夠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與孩子建立和諧平等、互為尊重的師生關系,充分理解他們的認知水平與知識閱歷,時刻關注其在學習和練習中出現的各種畏難情緒、技術難關、條件基礎等問題,及時幫助其解決技術掌握上的困惑,克服瓶頸困難的勇氣,積極引導其樹立學習上不斷攀升的精神;其次教師要平等的對待每一位鋼琴學習者,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少兒采取一視同仁的教學態度,為少兒鋼琴學習構建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少兒從鋼琴學習中發現和了解其樂趣所在;最后教師需要充分扮演好良師益友的角色,“親其師而信其道”,態度上和顏悅色,方法上循序漸進,以致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效果。在鋼琴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秉持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在對少兒進行專業教學訓練的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因材施教,把握難易程度,嚴格指出少兒學習中的不足,幫助少兒奠定扎實的鋼琴演奏基礎。課后教師則可以和少兒建立輕松自在的朋友關系,恰當巧妙地融入他們生活中,循循善誘的啟發方式提醒督促學生的高效練習和鞏固,以此提高鋼琴教學效率。教師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學理念、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都會影響最終的教學質量,少兒鋼琴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藝術和音樂素養的重要課程,因此對鋼琴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和目標。音樂學家、教育學家柯達伊指出,優秀的音樂教師要比布達佩斯歌劇院的導演還重要,導演工作失敗還可以進行重新彩排,教師教育失敗則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對于一名合格的少兒鋼琴教師,首先要具備專業的鋼琴理論知識和演奏技巧,能夠對學習者進行基礎指導教學,幫助少兒奠定良好的鋼琴學習基礎;其次少兒鋼琴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能夠對鋼琴音樂作品和內容進行解讀,提高其對音樂作品主題和情感的分析能力,提升音樂知識素養,調動鋼琴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少兒鋼琴教師還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能夠清楚地掌握學生鋼琴學習的水平和能力,并結合學習者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不斷加強自身教學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的教學活動。3、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少兒鋼琴面向的是低年齡段的學生,學生的心理特點是理解能力有限,對音樂一知半解。即使教師采用了多樣教學方式,也難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鋼琴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從鋼琴基礎教學開始做起,將培養少兒學習興趣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悠揚、悅耳的鋼琴音樂讓其沉浸在其中,調動其聽覺感官,培養其音樂藝術細胞,激發其對鋼琴演奏的興趣和渴望;另一方面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深遠的,為此教師可以聯合家長,為少兒構建良好的鋼琴學習氛圍。如將鋼琴音樂聲設置成上下課的鈴聲,在課間休息時播放舒緩的音樂;在家庭生活中,可以養成他們睡前聽音樂的習慣,讓其始終置身在悠揚的鋼琴音樂中。長此以往,能夠有效提高少兒對音樂的辨識度,為他們學習鋼琴奠定良好的基礎。環境影響教育法是少兒鋼琴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盡管其具有見效時間長、發展緩慢等缺點,然而卻能夠逐漸挖掘音樂潛力和天分,有效培養其鋼琴演奏興趣。鋼琴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表演藝術,鋼琴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習者能夠通過鋼琴演奏將音樂作品的主題、情感傳遞給觀眾,以達到凈化心理、提高人們音樂素養的積極作用。在少兒鋼琴教學中,教師需要為他們提供大量的表演機會,讓其能夠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在眾人面前,以獲得他人的肯定和鼓勵,從而提高鋼琴學習的自信心,加強成就感,使其從心底熱愛鋼琴,激發其鋼琴學習的積極性。由于少兒年齡相對較小,還未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良好的自制力和堅持精神,很容易放棄訓練,而鋼琴學習又是一項長期的課程,需要學習者每天堅持不懈的進行訓練,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為此教師需要運用鼓勵教學法,贊揚和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少兒鋼琴演奏潛力。
三、結語
對“音樂教育”的語言分析
[摘要]“音樂教育”的語言分析,也是對音樂教育的“能指”與“所指”及其“意指過程”的分析。如果說,符號意義上的“音樂教育”,其“能指”在于明確“符號對象”,那么,“所指”及其“意指過程”則是澄清“事實”前提下對“意義”(價值)的探討。這種澄清首先涉及對“音樂教育”的“語形”、“語義”的分析,而“語用”旨在確定“音樂教育”的“語形”、“語義”之關系及其二者生成之路徑。對“音樂教育”的定義過程,也是“音樂教育”的“語形”與“語義”的關系生成過程,其中,“語用”就是對“音樂教育”下定義時所依賴的某種路徑的確認。
[關鍵詞]音樂教育;語形;語義;語用
現實的音樂教育實踐中,由于“音樂”與“教育”概念自身的復雜性,以及不同語境下對“音樂”與“教育”的多樣性解讀,以至在對“音樂教育”進行解釋的各種語用活動中必然存在許多歧義。因此,給出音樂教育的“定義”之前對“音樂教育”的語言分析就顯得很有必要。一般來說,對“音樂教育”的定義也是對其內涵的領悟或者說對其價值的表述。[1]日常語境下、少數理論描述中存在許多歧義,經?;煜魳方逃母鞣N涵義,不僅“事實”與“價值”混淆(包括音樂、教育及相互之間),而且“能指”與“所指”的對象也不清晰(包括音樂教育概念、音樂教育實踐與音樂教育價值相互之間)。對“音樂”與“教育”的解讀,盡管使我們從“音樂”與“教育”的“事實”與“價值”層面,領悟到“音樂教育”存在“人為”與“為人”的差別,其價值生成路徑由音樂與教育所左右,但卻還不能自然形成對音樂教育內涵的真正理解。因此,領悟“音樂教育”的內涵,界定“音樂教育”的概念,首先應該對“音樂教育”進行語言分析。而對音樂教育的語言分析,也是對音樂教育的“能指”與“所指”及其“意指過程”的分析。如果說,符號意義上的“音樂教育”,其“能指”在于明確“符號對象”,那么,“所指”及其“意指過程”則是澄清“事實”前提下對“意義”(價值)的探討。這種澄清首先涉及對“音樂教育”的“語形”、“語義”的分析,而“語用”旨在確定“音樂教育”的“語形”、“語義”之關系及其二者生成之路徑。對“音樂教育”的定義過程,也是“音樂教育”的“語形”與“語義”的關系生成過程,其中,“語用”就是對“音樂教育”下定義時所依賴的某種路徑的確認。從詞形結構上看,一般認為,“音樂教育”,是“音樂”與“教育”兩詞的復合。法文為“éducationdemusique”、德文為“Musikausbildung”,俄語為“Образованиенот”,用英文表述一般為“MusicEducation”,也有“musicaleducation”或者“musicteaching“”educationofmusic”等。這不同的表述源于“語用”方式的差異,也是對“MusicEducation”的內涵進行解讀時,所產生的不同理解,或是對音樂教育外延的一種界定。
一“、音樂教育”的語形與語義
從語形上看,一般認為,“音樂教育”中的“音樂”與“教育”的語言結構方式可分為“主謂結構”、“偏正結構”以及“并列結構”。如果用M代表“音樂”,用E代表“教育”,那么,這三種結構就可以用符號“M→E”(主謂式)、“M←E”(偏正式)、“M+E”(并列式)代替。但是如果進一步細分,把“音樂”分為“音”與“樂”,而“教育”則拆為“教”和“育”,那么,“音樂教育”的詞形結構又會發生變化,其詞義也會相應改變。這樣,“音樂教育”作為“能指”(語形),其“符形”就有多種形態,對應的“所指”(語義)也就出現差別,但概括起來,“音樂教育”的“語義”與“語形”(符形)對應,主要歸納為三種:[2]1“.主謂式”符形(“M→E”)及其語義。即“音樂”是“主”,“教育”是“謂”,“音樂教育”的語義等同于“音樂教育人”或者是“人被音樂所教育”。此時,無論是“音樂教育人”,還是“人被音樂教育”,“音樂教育”突出的是“音樂”的主體性和“音樂”作為一門學科的獨立性,而人則成了音樂教育的對象。也就是說“,主謂式”形態下的“音樂教育”,其中使用的“音樂”是廣義的、埃利奧特所說的“MUSIC”,涵蓋了“Music”、“music”等所有可能的文化范疇內的“音樂”,[3]包括了“自然之樂”、“符號之樂”“、意義之樂”。“主謂式”符形的“音樂教育”作為“能指”,其“所指”就是“關于音樂的教育”、“為音樂進行的教育”或“進行‘音樂’的教育”,包括各種“音樂”的教育實踐形態。還可細分為“進行‘音’的教育”和“進行‘樂’的教育”。前者強調“音樂”的自然屬性,側重“科學”在“自然之樂”中的運用。于是“,進行‘音’的教育”,必然強調音樂技能技巧的教學與訓練。比如,樂器的科學制造與精確演奏(樂器制造與演奏技術教學)、聲音的科學創制與準確呈現(作曲與表演技術教學)等?!斑M行‘樂’的教育”側重“音樂”的人文屬性,突出“藝術性”在“音樂教育”中的地位。比如,用“美”來指導音樂的創作與表演,強調對音樂文化的發展歷史、音樂中文化內涵的理解以及音樂知識的傳承,注重音樂中的情感因素訓練與表達等。[4]綜合來看,“主謂式”符形的“音樂教育”,是對廣義的“音樂”進行的教育,囊括了各種各樣的音樂教育實踐,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如果說,“主謂式”符形的“音樂教育”是“森林”,那么各種具體的音樂教育實踐樣式(如幼兒音樂教育、專業音樂教育、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社會音樂教育、高師音樂教育等)就是“樹”;如果說對廣義的“音樂”進行的教育是“森林”,那么,對各種具體的“音樂”(如流行音樂、古典音樂、民間音樂等)進行的教育就是“樹”。因此“,主謂式”符形“音樂教育”的“所指”(各種具體的音樂教育實踐),其“共性”體現在:一是突出“音樂”的主體地位;二是強調“音樂”的“技術性”與“藝術性”并重。二者是因果關系,正因為以“音樂”為主體,所以才強調音樂的“技術性”與“藝術性”。這也為“音樂教育”中“音樂自律”的價值取向埋下伏筆,即從音樂“本體價值”角度論述音樂教育的價值。2“.偏正式”符形(“M←E”)及其語義。“音樂”是“偏”“,教育”是“正”。“音樂教育”的語義等同于“音樂中的教育”、“進行音樂的‘教育’”或者說是“通過‘音樂’進行的‘教育’”。此種語境下的“所指”,是指一種特殊的“教育”形式———音樂的“教育”。這是從“教育”的角度出發,來看待“音樂教育”。這里的“教育”具有廣義性,涵蓋文化領域所有的“教育”實踐,而音樂的“教育”只是其中之一。[5]于是,對“音樂的教育”的理解有幾點需要澄清:一是“音樂的教育”與其他教育形式之間有何區別與聯系。眾所周知,對“教育”形式的表述非常龐雜,如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藝術教育、情感教育、知識教育、技術教育、文化教育、終身教育……?!耙魳返慕逃睂儆谄渲心囊环N?顯然,答案不是唯一的。究其原因,“音樂的教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所以,它具有以上各種“教育”樣式的共性,即“音樂的教育”具有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與藝術教育、情感教育、知識教育、技術教育、文化教育、終身教育等“教育”形式的共同特點,這一共同點就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所以“,音樂教育”也是對人的一種有目的的培養,只不過這種目的性與其他“教育”形式的目的性既有一致性,又有其獨特性。“音樂的教育”就是在體現“教育”共性的同時,充分發揮其獨特性。這種獨特性究竟指什么,后面將進一步論述。二是“偏正式”形態的“音樂的教育”與“主謂式”形態的“音樂教育”之間有何區別和聯系。二者的區別源于對“音樂教育”中“音樂”以及“有目的的培養”的“教育”兩方面割裂地解釋。這種割裂的解釋,往往帶來“音樂教育”價值取向上的沖突和矛盾。也就是說,只強調“音樂”的自律性時,就成了“主謂式”符形的“音樂教育”,即“進行‘音樂’的教育”,凸顯“音樂”的技術與藝術的本體價值;而強調“教育”的自律性時,強調的是“教”和“育”,側重的是“音樂”的文化、知識以及非本體價值。二者之間的共同點在于:“偏正式”符形“音樂的教育”,雖然克服了“主謂式”符形的“音樂教育”只注重音樂“本體價值”的片面性,還強調了音樂的“非本體價值”,但是,兩者都忽略了音樂教育中人的主體性,從而導致音樂教育價值取向上主體的游移。于是,“音樂教育”應該“教”什么?如何“教”?“育”什么?如何“育”?也就變得模糊。綜觀之,只有找到“音樂”與“教育”的共同起點與歸宿,即實現音樂教育中人的主體地位的回歸,才可能避免對“音樂的教育”理解上的分歧,從而正確回答音樂教育“目的”何在,“教”什么、如何“教”,“育”什么、如何“育”等問題。[6]3“.并列式”符形(“M+E”)及其語義。“音樂”與“教育”以并列結構形成“音樂教育”這一詞組。那么,“音樂教育”的語義相當于“音樂與教育”或者是“人的‘音樂與教育’”?!安⒘惺健狈蔚摹耙魳方逃?,其“所指”就是“人的文化實踐中的音樂與教育”。此種語境下的“音樂教育”,主體是人,音樂、教育都是人的文化實踐中的一部分?!耙魳贰迸c“教育”是“人為”的,也是“為人”的。那么,“音樂教育”究竟是基于人的什么來展開的?“音樂教育”“目的”何在?“音樂教育”“教”什么?如何“教”?“育”什么?如何“育”?對上述問題的答案的考察,必須跳出“音樂”與“教育”的局限,站在人的主體地位,從人的文化實踐視角來找尋。[7]“音樂教育”作為人類的文化實踐,既是人的一種“教育”實踐,又是人的“音樂”實踐的一部分。所以,只有秉持文化平等的心態,從“音樂”以及“教育”(“有目的的培養”)兩方面同時對“音樂教育”進行闡釋,才可謂相對全面、準確。其中“,文化平等”既體現在不同“音樂”形式及不同“音樂”文化上,也體現在不同“教育”形式及不同層次“教育”之中。換言之,“音樂教育”中的“音樂”沒有先進與落后、科學與不科學之分;接受音樂的“教育”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而從“音樂”以及“教育”(“有目的的培養”)兩方面同時對“音樂教育”進行闡釋,意味著必須找到二者的共同起點并實現最后的“視界融合”。[8]這個起點是,從人的主體性出發,“音樂”與“教育”都是基于對“人性”的理解,而“音樂教育”的“人性”基礎是基于人的“音樂性”和音樂的“屬人性”。所以,“音樂教育”中的“音樂”、“教育”是依據人的音樂性才可能展開。同時“,音樂”與“教育”的“視界融合”交匯于音樂與教育的“屬人性”,即“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承認和涵養人的音樂性并以此豐富人性,而且是通過對人的音樂性的“和諧”價值的彰顯,期冀達成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身的和諧,進而實現“詩意化”的美好人生。由此,音樂教育價值的生成之路向人敞開,音樂教育應該“教”什么、如何“教”、“育”什么、如何“育”也就有了答案。應該承認,“并列式”符形的“音樂教育”,是一種最廣義上的“音樂教育”,其語義包括了“主謂式”符形“、偏正式”符形中“音樂教育”的語義。三種符形結構下的“音樂教育”的共同之處在于:都是對“音樂教育”作為“能指”,在不同語境下其“所指”的理解。只是由于語用過程中,語境的不同或者說是意指過程的差異,導致了“所指”上的側重點不同。[9]但是,三者之間存在差別。“并列式”符形的“音樂教育”,與其他符形的“音樂教育”的最大區別是:“并列式”符形的“音樂教育”是以人為主體,其他符形下的“音樂教育”則以“音樂”或“教育”為主體。因為對主體的認識不同,會導致雙主體或多主體之間的矛盾沖突。其結果不僅導致“音樂教育“”語用”上的分歧,而且這種語用上的分歧自然帶來音樂教育價值取向上的多重選擇。
二、“音樂教育”的語用
幼兒師范鋼琴教學論文
摘要:鋼琴在音樂教學中發揮著能動作用,成為了音樂教學中重要的合作者。其中視唱練耳對于幼兒音樂教師的專業能力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幼兒師范學校的學生應該積極探索視唱練耳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為今后從事幼兒教育奠定基礎。本文主要通過分析視唱練耳的基本內涵,以及視唱練耳在幼兒師范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意義,探討視唱練耳在幼兒師范鋼琴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措施,旨在為我國幼兒師范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視唱練耳;幼兒師范;鋼琴教學;應用探析
鋼琴在參與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呈現出渲染和襯托的功能,能夠有效的襯托出主旋律的聲音的情感色彩和情感變化,鋼琴教學理論是作曲知識和鋼琴演奏技巧相結合的一種技能,也是現在幼兒教師必備的素質。視唱練耳則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所在,主要通過聽、寫、唱等基本技能的練習和掌握,幫助幼兒師范專業學生深入了解音樂的內容,激發其對音樂的共鳴。幼兒師范專業的學生通過視唱練耳,打好鋼琴演奏的基礎,為今后從事幼兒教育事業提供積極的因素。文章就視唱練耳在幼兒師范鋼琴教學中的意義展開分析,對如何在幼兒師范鋼琴教學中的應用視唱練耳教學手段進行探析。
一、視唱練耳的內涵
視唱練耳是音樂教育過程中必備的素養,對學生掌握音樂的題材內容、結構形式、風格特點有著極高的輔助作用。主要的實踐過程是讓學生對音樂的基本旋律進行了解,并且能夠跟唱出來,并且對學生的聽覺能力進行訓練,鍛煉在音高音準和節奏方面的聽力要素。音樂學習最基本的層面是“視”,也就是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能夠具備一定的樂譜閱讀能力;“唱”是音樂教學的目的所在,在音樂學習中鼓勵學生大聲唱出來,對學生音準能力的提高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練”是在學生反復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理解音樂、表達音樂;“耳”即為“聽”,在音樂教學中聽覺分辨能力也是一項訓練內容,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表現手法和音樂技巧,為學生的專業發展奠定基礎。
二、視唱練耳在幼兒師范鋼琴教學中的意義
兒童音樂教育發展調查報告
摘要:兒童在接受音樂教育時在形式上呈現單一化傾向,學校音樂課程出現“邊緣化”危機,單一的教育載體讓優秀音樂在兒童間的傳播顯得舉步維艱,不利于兒童健康音樂審美和藝術審美的養成。因此運用調查統計、案例分析和比較分析等具體手段,通過實地調研、文獻資料調查等方法統計項目所需要的相關案例,在新信息時掘更適合兒童音樂傳播、發展及創新的途徑,是推進中國兒童音樂教育發展的新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音樂教育;調查;分析
一、調查背景
由于歷史和社會原因,我國兒童音樂教育主要分為隱性和顯性兩種形式。隱性教育主要利用家庭環境熏陶等培養兒童音樂欣賞及活動技能;顯性教育主要是通過學校開設音樂藝術類課程進行兒童音樂技能的訓練。兒童在接受音樂教育時,最明顯最直觀的方式是顯性形式,但在學校教育中,音樂課程的主要載體還是課堂,在形式上呈單一化傾向。兒童在學校接受音樂教育的形式也主要是歌唱律動、簡易器樂演奏,兒童身心的日益成長,簡單的課程已經難以吸引兒童興趣,使學校音樂課程出現“邊緣化”危機,單一教育載體讓優秀音樂在兒童間的傳播顯得舉步維艱。因此在新信息時掘更適合兒童音樂傳播、發展及創新的途徑,是推進兒童音樂教育發展的新思路。
二、調查分析
作為音樂的傳播媒介,音樂課程資源應該要有開放性。課程教材、師資、家長、社會公益活動等都應當成為充分可挖掘的資源。兒童音樂教育要走進現實生活,因此音樂教育須防止落入功利化的狹隘陷阱,要杜絕出現程式化,積極主動整合多樣化資源,創新音樂教育生活化的有效傳播媒介,為學校教育增加音樂教育課程資源。由調查報告顯示,近70%的家長都對子女進行音樂教育。在中國,音樂教育一直是非常龐大的市場。實地探查后我們發現,大型機構一般由正規音樂學院或藝術院校的培訓部門等組織成立,傳統機構院校只占市場的不到3%。剩余97%的機構其實都是零散發展的小機構。這些機構一般發展上有兩個極端:1、普通師資、教學環境差:學生少,口碑不好,續費學生很少;2、有名師、場地好,但成本高,有“名牌老師帶走”風險。因此絕大多數的機構都是由這種“小作坊”組成,而今遇到教育機構正規化的“嚴打行動”,難合格就是自然現象了。很多這樣的培訓機構,為了取悅家長,而放棄真正的音樂啟蒙原則,放棄個性化教學,轉而進行標準化的流水線生產一般的枯燥訓練。在近350份調查問卷中,有75%的家長意識到音樂啟蒙教育并非簡單學習器樂演奏,但只有不到30%的音樂教師能夠補充教學以外的知識,如基本樂科、音樂文化、音樂史等知識。音樂新課程改革要求的硬件是很先進的,然而由于激烈的升學競爭,人們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評價以及對音樂教學的盲目、不理解,使得人們對音樂課的探索不及其他科目深入,從而影響音樂教育。如今新課標教育要求已將藝術類學科明確規定為必修甚至升學加分項目,社會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日漸增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升,有84.2%的家長愿意投資孩子的音樂啟蒙,64.6%的家庭愿意并已經接受了音樂教育。“少兒藝術教育”被稱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的少兒達到2.56億,按照城鎮家庭每月為孩子藝術教育投資50元保守估計,未來幾年少兒藝術教育消費額可達700億元。從家庭經濟收入來看,調查結果顯示,67.4%的家庭月平均收入為8000元以上;在對孩子的啟蒙教育或者興趣培養等方面的投入上,58.95%的家長選擇了500-1000元,31.58%選擇了1000元以上。由消費能力一項分析也可看出家長對孩子的文化投入十分重視,對文化產業市場的需求依舊是伴隨孩子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作為一項新的消費熱點,音樂教育行業整體是一個火熱的市場,因此如何在音樂教育行業里尋求新的產業突破點,如何將傳統行業與新元素融合,是音樂教育行業亟待完善的問題。以音樂電臺作為主要載體,與知名廣播媒體合作,如:“喜馬拉雅FM”、“荔枝FM”等新興付費廣播形式進行兒童音樂文化的啟蒙是“互聯網+”音樂教育的探索。用戶通過手機等移動或固定網絡端就可享受到優秀的音樂啟蒙式教育。按照《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等文件,抓住“互聯網+”和大數據、云計算時代的契機發展,實現互聯網創新與傳統音樂行業的相互融合促進,加快行業間技術交流,推動產業鏈的形成。據調查,在快節奏的信息化社會大環境下,線上消費已成為消費主流,成為當今社會的主要經濟發展方向,線上音樂教育具有物美價廉、與時俱進、更新及時等優勢,對大多消費者有較大的吸引力。如此優異的發展前景與政策扶持,兒童音樂教育可以牢牢把握這些機遇,以發展兒童音樂文化產業為有效途徑,實現了商業運作平臺的創新打造。
少兒接受舞蹈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少兒期是人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而接受舞蹈教育能培養少兒良好的形體,增強學生感知舞蹈美的能力,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也得到開發。所以,舞蹈教育對少兒十分必要。老師要重視少兒舞蹈教育,并注意激發少兒學習舞蹈的興趣,開展創新性舞蹈教學。本文主要分析少兒接受舞蹈教育的意義和必要性,并探討對少兒開展舞蹈教育的有效措施,從而借助舞蹈教育促進少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少兒;舞蹈教育;必要性
少兒舞蹈和成人舞蹈的規律一樣,都是將人體作為工具,人體動作是詞匯,借助一整套的舞蹈動作表達情感的一種動態化藝術。相比成人舞蹈,少兒舞蹈的動作和旋律更加明朗輕快,包含著童心童趣,也包含著少兒對真善美的感知。為此,應讓少兒接受舞蹈教育,促進少兒的全面發展。
一、少兒接受舞蹈教育的意義
(一)發展少兒智力。通過學習少兒舞蹈,與少兒活潑好動的特點相符,并且符合少兒借助表象、感知來了解事物的心理發展特點。在舞蹈動作和節奏中,鍛煉了少兒的模仿能力,對外界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舞蹈動作屬于無聲語言,少兒往往借助心靈感悟、豐富想象展現動作內涵。同時,舞蹈動作對少兒有啟迪和激發作用,讓少兒有豐富聯想,思路也得到創造性拓展[1]。少兒舞蹈教學中,老師不但要教會學生舞蹈動作、技巧和舞蹈組合,還要留下讓少兒發揮創造性的廣闊空間,比如老師給出“小鳥”這個主題,并配上輕快的音樂,讓少兒自編自演,發揮少兒的創造性與想象力。通過這種藝術性活動,少兒能從平面形象升華到立體形象,對少兒形象思維進行培養,觀察力更加敏銳,發揮少兒的感知力和聯想力,推動少兒智力發展。(二)提升少兒審美情趣。舞蹈能夠將少兒的內心體驗、情感、姿態、表情和動作等生理機能、心理機能都調動起來,為少兒建構充分童心的審美創造和審美欣賞空間。少兒舞蹈通過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正面影響,讓少兒對生活產生熱愛,拒絕假惡丑的事物和行為。借助舞蹈中展現的具體形象認識世界,加強對真善美的感知,培養少兒感知美、觀賞美和追求美的習慣與能力。我國傳統教育以往都是片面側重讓孩子安靜、聽話、乖,而忽視了對兒童動作美、動態美培養,所以,在重視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新時期,應重視發揮少兒舞蹈的優勢,積極培養少兒健全的內質和外形。(三)培養少兒意志品質與道德品質。舞蹈是整體性藝術,而少兒舞蹈常常以群舞方式排練和展示,衡量舞蹈整體美的主要標準就是整齊的動作和隊形。假如一個孩子的舞蹈動作不規范、不協調,就會對畫面整體美感造成影響。為此,在舞蹈教學中會訓練少兒的步調,以達到一致,少兒慢慢就會養成關心他人、自覺遵守紀律、重視合作的良好行為習慣。另外,少兒舞蹈對孩子的毅力和個性也有一定的作用。孩子在家中時被家人寵愛,在外時很多會有嬌氣任性、內向害羞的特征。舞蹈在排練好后都要進行公開表演,舞蹈這種活動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需要現場即時開展人際交流,舞蹈教學中老師能借助舞蹈外向這一特征,激勵學生充分激情地進行表演。在進行舞蹈訓練、演出等集體活動中,不少孩子慢慢克服了膽小怯懦、任性等不良心理,提高了少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通過接受舞蹈教育,少兒眼界更加開闊,自信心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增強。同時,在舞蹈排練中,少兒會學習一些較難的動作,要付出一定的艱辛和努力才可以完成,從而培養少兒的堅強意志,能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不順。所以,一些較弱少兒在接受舞蹈教育后,其毅力也會得到磨練。(四)幼兒身體素質提高,形體美和氣質美增強。舞蹈凝縮了人體的動態和造型之美,通過接受協調科學的舞蹈訓練,少兒身體各個部分的靈活性與協調性都得到提升,推動少兒骨骼的良好發育,消化功能也得到增強,食欲增加,身體素質得以提高。有的孩子由于不注意坐姿和走路姿勢,慢慢出現端肩、扣胸和駝背等不良的身體習慣,老師和家長要注意糾正學生的這些不良形體習慣。通過接受舞蹈教育,少兒的不良形體習慣可以慢慢被糾正。少兒在接受過舞蹈訓練后,一般都具有舉止得體、儀表端莊的特征。良好的形體特征會讓少兒有良好的自我感覺,更加樂觀自信,為其以后更好地待人接物奠定良好的基礎。接受舞蹈教育的少兒往往會讓人感受到其開朗美好、大方活潑和挺拔向上的形體氣質,有利于提升我們的民族自信心。
二、少兒舞蹈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