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路徑
時間:2022-12-03 10:28:47
導語: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角度探討了具體的實踐路徑問題。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具有提高音樂聽覺能力、強化音樂審美意識和輔助音樂技能訓練的作用。針對當前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在實施路徑上做到技能練習與審美教育相結合、創新教學方法、注重民族音樂元素的融入以及建構系統的識譜唱名法結構模式。
[關鍵詞]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實踐路徑
視唱練耳是音樂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唱、聽、寫的訓練,是通向音樂人才培養大門的必由之路。[1]視唱練耳應當從低學齡階段開始培養,由此為學生奠定學習音樂的基礎。從當前我國少兒音樂教育看,在視唱練耳教學上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缺乏對視唱練耳作用的認識,抑或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等,這些問題成為阻礙學生在音樂素養培養方面的主要因素。本文試從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角度,重申視唱練耳教學在少兒音樂素養培養中的重要性,通過對當前教學現狀的分析,探索出有效的教學路徑,以期為創建少兒視唱練耳教學課程體系提供見解,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一、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現實意義
(一)提高少兒音樂聽覺能力
音樂是一種聽覺的藝術,與文學、繪畫等文藝門類不同,任何時期、任何風格的音樂都是建立在音響物質材料的基礎上,這也是音樂的獨立價值所在。[2]在少兒音樂教育中,無論是創作表演還是欣賞,涉及音樂所有的實踐活動都離不開聽覺的感受和體驗。視唱可以理解為識譜或唱譜活動,即通過學生對樂譜符號的認識,以發聲系統為基礎,將樂譜上的符號變化成為“有聲的翻譯”,從樂譜文本向音樂音響轉變的過程,則會涉及到音準、節奏、速度、力度等要素,同時這些要素作為音響的組成部分,有賴于聽覺進行判斷,所以視唱與練耳是兩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通過視唱練耳的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對各音樂要素有準確性的把握,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風格識辨能力,從而有利于音樂的其它實踐。
(二)強化少兒音樂審美意識
審美就是對美的事象的辨別和評價。音樂審美則是從對音樂的體驗中感受音響對形象的刻畫與塑造、對情感的再現和表達,從而能夠使學生理解音響的意義、把握音樂的風格與內涵。按照20世紀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少兒正處于具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過渡和融合時期,也是對音響體驗最為敏感的時期,所以通過視唱練耳的教學能夠使少兒的音樂審美意識得以強化,提高學生音樂的感受和體驗能力。其次,少兒音樂審美意識的增強不僅在于感受和體驗音響方面,還體現在創造、創新實踐方面,在視唱練耳教學中,不斷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以及運用趣味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將感受、體驗、創造與音樂審美實踐有機地統一起來(三)輔助少兒音樂技能訓練從當前少兒音樂技能的訓練看,主要是以演唱和演奏活動為主,涉及聲樂與器樂兩大領域。按照音樂技能訓練2的發展規律,學生首先具備兩個方面的能力,一是識譜能力,即學生要根據自己能夠達到的素質水平去讀懂譜面上的信息,所以當學生拿到樂譜之后,要有一個視唱的過程,便于理解音樂諸元素;二是聽辨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學生要從教師的示范中理解音樂音響的構造,包括旋律上的高低起伏、節奏上的抑揚頓挫等。只有通過以上兩個方面能力的展現,才能夠科學合理地運用音樂技能,所以視唱練耳對少兒音樂技能的訓練具有輔助作用。
二、當前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分強調技能練習,缺乏審美教育
從學生音樂核心素養培養的角度看,視唱練耳既是一種音樂技能,也是實現少兒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從當前少兒音樂素質教育看,過分強調技能練習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這里的技能練習主要指的是聲樂教學和器樂教學,而不包括視唱練耳技能,說明音樂教師在很大程度了忽略了視唱練耳的本質和功能。[3]其次,在審美教育方面也忽略了視唱練耳的重要作用。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成為一名操縱音樂的“匠人”,這種過分強調技能練習、缺乏審美教育的模式不僅難以提高學生的視唱練耳水平,而且也違背了音樂教育的本質。
(二)教學方法固化,創新方法欠缺
在少兒視唱練耳教學中,教學方法始終是一個核心問題,任何一種學科的學習都有著固有和變化的方法論。所謂“固有”,指的是學科的教學要符合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的自然和社會規律,如在各門學科教學中所采用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就體現出了規律的固有性;所謂“變化”,指的是任何一門學科教學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要符合社會時展的需要,在不同的時代語境中分別有著不同的教學理念,如多媒體、互聯網+等教育理念的出現就體現出教學方法運用上的時代性,也就是要體現出創新性教學方法的運用。從當前少兒視唱練耳教學看,主要呈現出教學方法固化、創新方法欠缺的特點,也就是在教學方法上以灌輸式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中,而不是從自主學習或者探索學習的角度,不能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由于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很容易造成缺乏學習興趣,這成為導致少兒視唱練耳教學效度低的主要原因。
(三)教學內容西化,民族特色缺失
在學科方面,相對于西方音樂教育體系而言,我國視唱練耳專業起步較晚,并且主要存在于專業音樂院校中。[4]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普及,視唱練耳開始在少兒音樂教育中實行,不難發現,當前少兒視唱練耳教學仍然沿襲了西方教育模式,在教學內容上也多是以西方音樂為主,缺少中國民族音樂的內容,這也就造成了當前少兒在音樂母語上出現“失語”的情況。從民族文化自信培養的角度看,在少兒視唱練耳教學中增加民族音樂的內容,不僅可以使少兒提高對本民族音樂文化的認知,而且也能夠增強民族音樂的審美能力,起到傳承和創新的作用。所以在少兒視唱練耳教學中,建構起中西結合的教學內容尤為必要。
(四)識譜唱名法單一,缺乏體系構建
當前的識譜唱名法主要有固定唱名法和首調唱名法兩種,其中固定唱名法指的是以建立在十二平均律基礎上的固定音高作為唱名體系,對訓練學生的絕對音高感有著重要的作用;首調唱名法則是從調式音階的角度培養學生對不同調式音高的把握,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調式感。這兩種唱名法對于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而言,有著各自的優勢,都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識譜能力。當前識譜唱名法在教學上存在著單一的情況,缺乏體系性的構建,這就造成了很多學生在識譜過程的不統一性,由此說明在少兒視唱練耳教學中需要注重識譜唱名法的體系構建。
三、針對問題所采取的教學實踐路徑
(一)技能練習與審美教育相結合
在少兒視唱練耳教學中,要充分重視視唱練耳在音樂實踐中所起到的基礎性作用,尤其是要注重視唱練耳、技能練習、審美教育三者之間的結合。首先,要把視唱練耳融入到少兒技能訓練中,筆者所教授的學生基本上都是以器樂作為主科方向,視唱練耳屬于公共的基礎課程,以視唱練耳與演奏技能練習的結合為例,筆者主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根據樂曲旋律進行樂句的劃分,去掉音高成分,保留節奏內容,先在鍵盤上彈奏出每一個樂句的節奏讓學生進行聽辨,鍛煉學生的節奏感,然后讓學生探索樂句節奏都有哪些音型構成,這樣可以將學習的主動權轉移給學生,建立起基本的節奏框架意識;二是聽辨旋律,將演奏的每一樂句旋律,聽辨后再把音符唱出來,在進行聽辨的同時又能準確地唱出音符,自然而然就提高學生的演奏能力;三是筆者根據樂曲的主題情感進行旋律彈奏,其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旋律的情緒特點,并要求學生在進行旋律演奏時運用相應的情緒進行表現。通過以上三個步驟的練習,既能夠體現出視唱練耳在訓練學生音樂技能方面的價值,同時又能夠從審美的角度對聲樂旋律的情緒特點進行把握,由此激發出學生內在的情感,使之積極地投入到模唱中。
(二)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創新方法
在社會發展進步的同時,少兒視唱練耳教學方法也需要逐漸地進行改善,當前在創新教學方法運用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自身的情況。一般而言,當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基本上已經實現了教育技術的現代化,特別是在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已經十分的普及。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線上與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已經得到了普遍的應用,在此種教學模式以及時代環境下,各級各類學校也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探索創新方法。在少兒視唱練耳集體課教學中,筆者通過多媒體電教設備和相關軟件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師彈奏鋼琴以及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具體的實踐上,筆者運用了Earmaster視唱練耳軟件,通過互動的問答模式以及寓教于樂的視聽方法,學生可以通過白板屏幕及時地發現自身的不足,進行及時的糾正。而且采用軟件輔助教學的模式不受時空的限制,學生在有終端設備的情況下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視唱練耳練習。多媒體技術教學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三)注重民族音樂元素的融入
我國是一個擁有著豐厚民族音樂文化資源的國度,這些民族音樂文化資源既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輝煌文明,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愿景向往。在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過程中,視唱練耳教學無疑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從民族音樂形態的角度看,不僅有著豐富的線條化旋律,也有著諸多的多聲部音樂,這些都為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從我國建立視唱練耳學科專業以來,主要是模仿西方模式,在教學內容上也是多以西方音樂為主。然而西鑒不夠全面,民族特色欠缺。我國視唱聽音課程設置起步較晚,以借鑒西方傳統教學內容與模式為主,并且一定程度上融入了民族作品。但其在完善程度和科學配置上尚有諸多欠缺。一方面,我國在引薦西方課程過程中精細科研及與時俱進不夠,導致課程內容相對而言偏與舊,教學方法科學性不夠。另一方面,我國各民族、各地域音樂種類豐富,精品繁多,而經過系統梳理吸納入教材內并做出透徹解析者卻鳳毛麟角。所以筆者根據這一情況,有意識地在少兒視唱練耳教學中增加了民族音樂元素的內容。如在風格聽辨上,選取了不同地區、民族的經典樂曲作為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通過對這些樂曲旋律的聽辨和演奏,了解我國民族音樂的多樣性風格特征,同時也能夠使學生了解并認識不同地區、民族的風俗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基礎,這也符合學生音樂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其次,在多聲部視唱練耳的教學中,筆者引入了民間打擊樂合奏的鼓點節奏織體,使學生操縱不同音色的樂器,可以進行2—4個聲部的訓練,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節奏聽辨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少兒視唱練耳教學中,對民族音樂元素的選擇主要注重兩個問題,一是要對經典的旋律進行傳承,尤其是要對不同風格的樂曲旋律加以高度重視;二是要善于挖掘可供少兒進行視唱練耳教學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向傳統學習,只有提高教師對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視,才能夠引導學生加強對民族音樂的認知。
(四)構建系統性識譜唱名法結構模式
針對當前在音樂教育中存在首調唱名和固定唱名兩種形式,筆者認為應當在少兒視唱練耳教學中構建系統性的識譜唱名法結構模式,即將兩種識譜唱名法進行結合運用。在實踐上也需要采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思維。根據少兒學習音樂科目的不同,在教學中要從學科上進行區別。如學習民樂的學生主要是以簡譜為主,在進行視唱練耳教學中采用首調唱名法較為便捷,而學習西樂的學生則對五線譜比較熟悉,所以應當采用固定唱名教學,這種根據學科進行施教的方法可以照顧到不同音樂學科的學生,視唱練耳教學有利于輔助他們的學科技能訓練。當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各自的識譜唱名法之后,則可以進行互換練習,由此使所有學科專業的學生都能夠掌握兩種不同的唱名。
結語
視唱練耳作為音樂實踐的基礎,在培養少兒核心音樂素養方面的作用可以說是不言而喻的,作為視唱練耳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需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高教學意識,充分地認識到視唱練耳對少兒音樂素養培養的重要性,無論是在哪一層面的音樂教學中,都不能忽視視唱練耳的重要作用;二是要注重對創新方法的探索,由于社會時代的變化,新式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層出不窮,在面對這些教學理念和模式時,要根據自身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甄別和選擇,并通過積極實踐找出其中的利弊,充分發揮其有利的一面,改善其有弊的一面,這樣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可以形成獨具創新性的教學方法;三是在少兒視唱練耳教學中要始終做到從客觀情況出發,以辯證的哲學思維去觀照視唱練耳教學模式、探索教學方法、完善教學內容以及建構教學體系,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合一。因此,作為一名視唱練耳教師,在教學中也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和教育教學能力,才能體現出自身的社會價值。
作者:張穎
- 上一篇:農業科技期刊科普定位分析
- 下一篇:趣味田徑教學法在小學體育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