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邏輯思維訓練范文
時間:2023-11-11 09:20: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少兒邏輯思維訓練,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當前少年兒童創新意識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當前由于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過程中,受身心發展的不成熟的影響及社會、學校、家庭經常 以單向思維的標準來要求少年兒童,使他們不敢、不愿提出問題。因此,創新意識在少年兒童的思維當中嚴重缺泛,究其原因有以下幾種:
1、成人操縱:父母受教育的程度高低、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氣氛等在不同程度上使少年兒童受到影響,他們所說和所做,完全是按照成人的意思而行,自己對問題完全不明。
2、純屬裝飾:在社會方面少年兒童有機會參與一些事物,但他們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為了什么去做?自己鮮有選擇權或根本沒有選擇權。
3、應試教育的影響。對少年兒童只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略了對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認為只要讀好書就行了,從而使少兒從小就養成按部就班思維定勢,恪守中庸之道桎梏著少兒活躍的思維。
二、培養少年兒童創新意識的對策措施。
(一)創設有利于創新意識產生的適宜環境。應給予少年兒童創造一個能支持或容忍標新立異或偏離常規思維者的環境,使之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應該明確,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目的不是主要看少年兒童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看他們的能力、情感、思維是否得到發展,做到全面、準確、科學、手段多樣。不要把成績作為唯一的評介手段,造成對成績差同學的壓抑,而使其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下降。才能夠真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他們的認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發揮,以提高他們的創造性。
成人對少年兒童的指指點點,恰恰是對他們創造潛能的抹殺。因此,在盡可能的條件下,應給他們一定的權力和機會。讓他們有時間、有條件、有機會干自己想干的事,為創新意識的產生提供機會,把學到的技法和知識用來創造自己的美。
現行的考試制度,為保證其效度和信度,內容只能以客觀題為主,而客觀題所能考查的僅僅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從命題難度來說,限時閉卷的統一書面考試,即使是主觀題,也是容易考查學生的知識,而較難考查學生的素質。所以,應使考試真正成為選拔有能力、有創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試的形式內容等方面都應考慮如何測評創造性的問題,比如:在少年兒童的學業測試中,可以增列少部分無固定答案的問題,讓他們有機會發揮其創造性,給他們呈現應用創造性思維才能解決的問題等。
(二)注重少年兒童個性的塑造
1、保護好奇心,鼓勵獨立性。好奇是一種對自己還不了解的周圍事物能夠自覺地集中注意力,想把它說清楚的心理傾向。應培養少兒敢于質疑、不迷信權威的創新精神。巴甫洛夫曾經說過:“懷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因此要正確加以引導,使他們敢于懷疑、敢于提問、敢于鉆研、敢于實踐,尤其是做到克服習慣性思維,讓他們大膽質疑和不迷信權威。要注重他們與眾不同的見解、觀點,并盡量采取多種形式支持他們以不同的方式來理解事物,對平常的問題的處理能提出超常見解者,都應給予鼓勵和嘉獎。
2、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培養少年兒童的自信心。自信心就是信任自己,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評價所形成的穩定的內心體驗,是人的一大精神支柱,是一種強大的內部動力,能激勵人們積極行動,追求一定的目標,堅持不懈地去實現自認為可達到的成就。對于他們所提的問題,無論是否合理,均以肯定的態度接納他所提出的問題,對出現的錯誤不應全盤否定,應鼓勵他們正視并反思錯誤,自我排除心理障礙,引導其勇敢地面對挫折嘗試新的探索,戰勝自卑、樹立自信、激發自身的內驅力,揚起自信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3、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非邏輯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重要成分,在各種創造活動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貫穿整個創造活動的始終。要鼓勵少年兒童大膽猜測,進行豐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規的答案。 培養少年兒童的創新意識,開發他們的發明創造潛能,是當前教育的重要任務。本文就少年兒童創新意識的培養,提出一些初淺的見解。
一、當前少年兒童創新意識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當前由于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過程中,受身心發展的不成熟的影響及社會、學校、家庭經常 以單向思維的標準來要求少年兒童,使他們不敢、不愿提出問題。因此,創新意識在少年兒童的思維當中嚴重缺泛,究其原因有以下幾種:
1、成人操縱:父母受教育的程度高低、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氣氛等在不同程度上使少年兒童受到影響,他們所說和所做,完全是按照成人的意思而行,自己對問題完全不明。
2、純屬裝飾:在社會方面少年兒童有機會參與一些事物,但他們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為了什么去做?自己鮮有選擇權或根本沒有選擇權。
3、應試教育的影響。對少年兒童只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略了對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認為只要讀好書就行了,從而使少兒從小就養成按部就班思維定勢,恪守中庸之道桎梏著少兒活躍的思維。
二、培養少年兒童創新意識的對策措施。
(一)創設有利于創新意識產生的適宜環境。應給予少年兒童創造一個能支持或容忍標新立異或偏離常規思維者的環境,使之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應該明確,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目的不是主要看少年兒童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看他們的能力、情感、思維是否得到發展,做到全面、準確、科學、手段多樣。不要把成績作為唯一的評介手段,造成對成績差同學的壓抑,而使其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下降。才能夠真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他們的認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發揮,以提高他們的創造性。
成人對少年兒童的指指點點,恰恰是對他們創造潛能的抹殺。因此,在盡可能的條件下,應給他們一定的權力和機會。讓他們有時間、有條件、有機會干自己想干的事,為創新意識的產生提供機會,把學到的技法和知識用來創造自己的美。
現行的考試制度,為保證其效度和信度,內容只能以客觀題為主,而客觀題所能考查的僅僅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從命題難度來說,限時閉卷的統一書面考試,即使是主觀題,也是容易考查學生的知識,而較難考查學生的素質。所以,應使考試真正成為選拔有能力、有創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試的形式內容等方面都應考慮如何測評創造性的問題,比如:在少年兒童的學業測試中,可以增列少部分無固定答案的問題,讓他們有機會發揮其創造性,給他們呈現應用創造性思維才能解決的問題等。
(二)注重少年兒童個性的塑造
1、保護好奇心,鼓勵獨立性。好奇是一種對自己還不了解的周圍事物能夠自覺地集中注意力,想把它說清楚的心理傾向。應培養少兒敢于質疑、不迷信權威的創新精神。巴甫洛夫曾經說過:“懷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因此要正確加以引導,使他們敢于懷疑、敢于提問、敢于鉆研、敢于實踐,尤其是做到克服習慣性思維,讓他們大膽質疑和不迷信權威。要注重他們與眾不同的見解、觀點,并盡量采取多種形式支持他們以不同的方式來理解事物,對平常的問題的處理能提出超常見解者,都應給予鼓勵和嘉獎。
2、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培養少年兒童的自信心。自信心就是信任自己,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評價所形成的穩定的內心體驗,是人的一大精神支柱,是一種強大的內部動力,能激勵人們積極行動,追求一定的目標,堅持不懈地去實現自認為可達到的成就。對于他們所提的問題,無論是否合理,均以肯定的態度接納他所提出的問題,對出現的錯誤不應全盤否定,應鼓勵他們正視并反思錯誤,自我排除心理障礙,引導其勇敢地面對挫折嘗試新的探索,戰勝自卑、樹立自信、激發自身的內驅力,揚起自信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3、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非邏輯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重要成分,在各種創造活動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貫穿整個創造活動的始終。要鼓勵少年兒童大膽猜測,進行豐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規的答案。
4、給少年兒童提供具有創新精神的榜樣。通過給少兒介紹或引導閱讀名人傳記,像愛迪生、居里夫人、魯迅先生、愛因斯坦等。或帶領其參觀各類創造性展覽,與有創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像“神舟六號”飛船成功飛天,我國太空技術走在世界的先進行列等…,使少年兒童領略到創新對人類的貢獻,受到創新精神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啟發他們見賢思齊的心理需求。
5、培養少年兒童思考問題的習慣。要鼓勵少年兒童主動發現問題,對平常事物多觀察。其次,鼓勵少年兒童評價與反思,要求他們自己反復推敲、分析各種假設,對照各種方法的優劣,對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進行監控與評價。
(三)開設培養創新的課程,教授創新思維的策略。通過各種專門的課程來教授一些創新思維的策略與方法,訓練少年兒童的創新能力,可用以下幾種方法:
1、發散思維訓練。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有多種,如用途擴散、結構擴散、方法擴散和形態擴散等。
2、推測與假設訓練。其主要目的是發展少年兒童的想象力和對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他們深入探索、靈活應對。比如讓他們聽一段無結局的故事,鼓勵他們去猜測可能的結局,或讀文章的標題,去猜測文中的具體內容,還可以讓他們進行各種假設、想象等。
3、自我設計訓練。在活動中要考慮到少年兒童的興趣及其知識經驗,給他們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讓其利用這些材料工具,實際動手去制作。通過實際的操作活動完成自己的設計。
(四)積極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少年兒童探究興趣。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習自覺性的核心因素,是少年兒童學習活動的強化劑。因此要創設問題情景,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營造一種愉悅的探索氛圍。首先,可通過直觀形象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游戲、耐人尋味的故事等,引發少年兒童的認識沖突,從而使他們產生解決問題的需求。其次,根據少年兒童認識規律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豐富的畫面形象,調動少年兒童形象思維,形成創新能力。再次,在明確問題的基礎上,要鼓勵少年兒童從不同的角度盡可能地多提出各種假設。第四,問題要有價值。問題價值的體現主要在于能否促進學生心理發展,從情感角度說,問題設計要有利于少年兒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從認知角度說,問題設計要有利于訓練少年兒童思維、培養能力和實踐能力。
篇2
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教授周海宏
人類失去藝術道德會是什么樣?大家都讓孩子努力學習,凡是和學習無關的一律不讓做,目的是希望讓孩子將來能夠幸福。但是人們忽略一個問題:當我們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于學習的時候,我們剝奪了孩子感性素質發展的機會。
什么是感性素質?感性素質有什么作用?感性素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一個人感性能力和感性需要的結合。
從生活幸福的角度來說,一個完善的人要想獲得一生的幸福,不僅僅要擁有獲得幸福生活條件的素質,即理性素質,比如獲得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還要擁有體驗幸福生活感受的素質,即感性素質,比如敏銳的感受、細膩的體驗、豐富的需要等。如果一個人沒有感性素質,就不會發現生活之美,也不能享受美好生活。感性素質是獲得幸福人生的重要條件,但是家長、教師還沒有把這種素質的培養放在與其他素質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還往往剝奪這種素質的發展機會。
幸福人生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感受的能力,前一段時間人們在討論這樣的問題,為什么物質生活好了以后很多人并沒有覺得幸福如期而至,還有人提出窮的只剩錢了。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是沒有感覺的人,所以要想獲得幸福生活需要有良好的感性素質,不提升全面的感性素質就難以提升國民幸福指數。
從事業成功的角度來說,在過去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國產品和發達國家產品之間的最大區別是“感性質量”低。一個產品由兩個方面的質量構成,一個是功能的質量,一個是感性的質量。比如一個杯子不僅能夠滿足喝水的需要還要滿足感官的愉悅,兩種質量相加才構成產品的品質。所有產品品質提升的都不是功能的質量,而是感性的質量。所有產品價格的增長、產品附加值的增長都不是源于功能的變化而是源于感性素質的變化。在需要感性智慧的領域,國人的競爭力明顯不足,其根本原因是從業者缺乏“感性智慧”。當年喬布斯大學退學以后并沒有真正離開校園,而是去旁聽課程,其中有一門課深深吸引了他,這門課是書法藝術課。他在告訴同學們藝術教育對蘋果后來發展的成功產生了多大影響,在告訴我們藝術教育培養了他的感性素質,提升了他的感性智慧。
從人類文明進程的角度來說,感性文明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方向!在過去二十年當中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概念,但我一直認為感性文明概念的提出是我近年來最大的學術貢獻。所以我從感性素質、感性智慧、感性品質到感性文明推出了四個和感性相關的概念。不僅如此,一個國民缺少感性素質的國家,生產力的發展是可怕的。當前我國的突出問題就是感性文明水平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國民缺少感性智慧、感性素質。
我們如何提升全民族的感性素質?感性素質、感性智慧的培養要通過藝術教育來實現。 藝術在人們生活當中不可替代的職能是美化環境,滿足人的感性需要,培養人的感性素質,提升人的感性智慧,最終推動全社會感性文明的發展,這是藝術在人類生活中不可替代、也不可或缺的職能。遺憾的是藝術這方面職能被大大的忽略,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壓制。
如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強化藝術教育,培養出一代熱愛美,有藝術修養、審美素質的公民,我們現在碰到的很多問題根本就不存在,遺憾的是我們沒有這樣做。所以我們必須呼吁讓全社會重視藝術,重視藝術教育,重視個人藝術素養。
藝術教育與立德樹人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副院長、教授盧新華
當今,人們對藝術教育還存在認識不足的問題,還沒有徹底走出觀念的誤區。這個誤區導致了僅僅把藝術教育看成綜合素質教育, 把藝術教育看成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并沒有認識到理性與情感兩個知識系統對于開啟人類智慧和創造力來說不可分割的意義。認為藝術教育可加可減,只不過是加餐的調料。
通常所說的藝術教育,我認為包含了兩大內容,一是基礎藝術教育,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其中包含開啟少兒的藝術天賦,為未來的專業選擇做準備;二是專業教育。基礎性藝術教育是為所有兒童的心聲、智力、健康成長,全面開啟情感、智慧服務的,是很重要的一門必修課程和內容,而不是面向少數特長生,不是選修課,是通過藝術本身的價值和技巧來傳授、推進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的作用應該包含四個層面。一是通過戲劇、音樂、舞蹈、美術以及現代復合型的藝術形態,通過視覺、聽覺,以及肢體對空間形態做出感知活動,促進個體感覺系統或者生命系統的發展,通過藝術教育能夠建立起自信心,并提升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是通過藝術的各種形態和形式風格的欣賞和學習,以及實踐和參與,培養發展藝術的審美能力,建立對藝術作品以及對社會文化現象的審美判斷力。通過這個訓練也可促進學生其他領域的發展,因為藝術教育不是讓所有孩子都成為藝術家,而是通過藝術知識系統和情感表達知識系統,促進其他領域的思維判斷力的發展,讓學生朝著多元的和人文性的發展。
三是通過對藝術的學習和了解能夠促進個體認知能力的發展,特別是對優秀藝術作品的學習和了解,建立對文化、藝術的認識,這樣就會自覺參與到文化藝術傳承和發展創造活動當中,能夠自主擔當起文化創新的使命。
四是通過藝術表象和學習,能夠培養一批優秀的人才。這些人才是復合人才,而不是單純的藝術人才,這些人能夠在其他各個領域,用他們情感的知識系統和理性的知識系統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創新力,為文化藝術積淀和培養一批新生的力量。
總之,我們要從根本上把藝術作為載體,讓孩子們懂得美,每個人都有大美之心,對所有人充滿愛心,通過美育建立起孩子對美的終極信仰。一個人的審美理想決定和引導著他人生的道路發展和行為方式,也引導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行為方式,也決定著一個國家成長的方向。
藝術教育作用的心理學依據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施建農
長久以來,我們很重視科學、技術,重視經濟的發展,但是為什么中國教育幾十年下來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個問題值得每個人深思。
一個國家水平高低不在于老百姓手里有多少錢,能買多少黃金,更重要是你走進他們的廚房、廁所就知道水平如何。記得我在德國訪問的時候,那時候是冬天,下著大雪,但是修路工人跪在地上碼石塊,鋪碎石路,他們不像在鋪路,而是在創作一件藝術品。那種精神、那種態度著實讓我們感動,讓我們去想這背后是什么,實際上背后就是一種藝術的信仰,是發自內心的對美的一種感受。
我認為理性和感性就是人的兩條腿,我們現在的教育在培養瘸腿的人,完全單腳跳能跳多少?這就是我們為什么培養不出創新人才的原因,因為我們在培養瘸腿的人。所以,我們要重視對感性的培養,重視藝術教育。
第一,藝術的學習與實踐對創新思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藝術教育對理性的發展是有幫助的,比如音樂訓練與詞匯學習的腦科學研究發現,音樂的訓練可以促進語言學習、詞匯學習的能力。這就從科學實驗的角度說明了藝術教育與知識學習的密切關系。另一方面,這個世界對于人來說無非是兩個,一個是主觀世界,一個是客觀世界,或者說一個是物理空間,一個是心理空間,物理空間我們常常是能感受到的,是有限的,而心理空間常常是無限的,比如我們坐在這個會議室里,我們的心理空間可以包羅萬象,如果沒有藝術教育就會束縛了我們的想象空間。從這個角度來說,藝術教育實際上是可以開拓人們想象空間的一種途徑。
第二,關于促進創造性思維發展有哪些渠道。雖然這個問題比較大,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要讓每一個人接受藝術熏陶,拓展想象空間,要讓藝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藝術對于人來說,實際上跟我們呼吸空氣和水是一樣的,我們不能把它看成是技術,用知識來教,而是要讓每一個人沉浸在這樣的氛圍里,相當于我們要沉浸在空氣中,要喝水一樣成為生活必須的一部分。
第三,現在我們的教育到了真正反思和改變的時候。我認為,沒有科技教育不能強國,但是沒有藝術教育可能亡國。因為藝術涉及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那是一個方向性的問題。
對藝術教育的重新審視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副巡視員萬麗君
從學校藝術教育的許多可能性目標看,目前還有待進一步認識提高。藝術教育目標維度至少有四個方面:一是審美教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二是情感教育,培養人豐富健康的情感;三是創造性思維的教育,激發人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四是文化傳承的教育,植入中華優秀文化的基因。在這些目標維度中,藝術教育對人的創新性思維的可能性目標越來越受到重視。人們開始關注藝術教育在實現培養創新人才方面不可替代的功能、價值。2006年世界教科文組織在葡萄牙開了一個世界藝術教育大會,這個大會的主題就叫“21世紀的創造力”。2011年美國白宮有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在現在整個教育改革中要從藝術教育尋找突破口,認為藝術教育對培養創新性人才、振興美國經濟、贏得未來是重要的途徑。
從國家層面來說,我國非常重視藝術教育。藝術教育已經納入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目前,義務教育總課時是9522學時,藝術教育占9%到11%,也就是占849到1047課時;高中階段藝術課程必修6個學分(約108課時),占總學分的5%。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中等職業學校按規定開設公共藝術課程不少于72課時。根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普通高等學校開設公共藝術選修課程,學生需修滿2個學分方可畢業。現在教育部正在推行立德樹人工程,把藝術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一個重要渠道,更加關注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可見國家對藝術教育的重視。
從目前藝術教師隊伍的現狀來看,有了很大的發展。一是根據2012年《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簡況》數據,2012年,全國中小學專任教師數10,684,874人,其中,專職藝術教師數603,887人(其中音樂293,754;美術277,817;綜合藝術32,316),占全國專任教師數的5.65%(其中音樂2.7%;美術2.6%;藝術0.3%)。二是據統計2001年-2010年十年中,全國普通中小學藝術教師數量從2001年的40.1萬人增長到2010年的55.5萬多人;其中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的總增量為-0.1%,而藝術專任教師的增量是31.1%;高中專任教師的總增量為80.7%,藝術專任教師的增量為179.3%。
從目前學校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看,學校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首先是認識觀念上的誤解。藝術教育的功能和價值還沒有被很好的認識,也沒有很好的實現。一方面認為藝術教育可有可無,沒有擺在應有的位置,被邊緣化;另一方面認為藝術教育是精英教育,是特長生的教育,還有的把藝術教育作為一種“櫥窗”和“擺設”,沒有把藝術教育作為面向全體學生不可或缺的素質教育。
其次是藝術教育教師不足,存在著結構性缺編的矛盾,導致學校藝術課程開課率不足。無滿足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需要。雖然近年來藝術教師數量增長較快,但是與實際需求相比差距還很大。
今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主要措施:一是多渠道解決師資短缺問題,提高學校藝術課程開課率;二是統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藝術教育質量和育人功效;三是創新藝術教育活動內容與形式,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藝術實踐;四是整合各類教育教學資源,形成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合力;五是建立學校藝術教育評價制度,促進藝術教育規范發展。
錢學森關于藝術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的思考
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
錢老一生中從事的學科領域達26個,并且在每一個領域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創新的學術,他到晚年也在總結自己,同時也為我們國家創新人才培養,提出了他的一點建議。今天,我以錢學森圖書館館長的身份,介紹一下錢老對于創新人才培養的觀點和建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在研究物質生產理念的同時,也在探索人自身成長的理念,其中有一門新的學科,思維科學應運而生。錢老晚年對于思維科學投入大量精力,他認為思維科學說到底有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文字,一種是形象思維。
從事藝術這個行當,經常用的詞是靈感,錢老認為,靈感思維就是形象思維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在一個非常復雜的時間內完成形象思維。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形象思維的訓練。我們今天從小學到大學開設的所有課程,在教授具體學科知識的同時也對受教育者進行思維的訓練,物理、化學、數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語文以及其他藝術教育的形式,對受教育者又進行形象思維的培養。
錢老認為,形象思維的訓練對于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至關重要。形象思維訓練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對學生進行文學藝術方面的教育。錢老認為首先要讓學生學會思維,就是讓學生知道什么字是好字,什么文章是好文章,什么詩詞是好詩詞,什么畫是好畫,什么小說是好小說,什么電影是好電影,聽音樂懂得什么叫天籟之音。按照錢老自身成長的歷程來看這是一種積累,急不得,必須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起作用。從錢老自身成長過程來看,他不是天才,他也不是神,他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大學念了五年,碩士與博士三年,這是那個時代最規規矩矩的人,他的學生都有比他念得快的,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后來的創新。一直到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他的創新性才如泉涌一般噴發出來。
錢老認為,要從文學藝術入手,大力加強形象思維能力培養。首先,要接觸各種文學藝術作品,逐步學會欣賞,并從欣賞中體會作品表達的詩情畫意和人生哲理,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和道德體會。 然后,要從欣賞中學會大跨度的形象思維,能不能有大跨度的想象力是衡量一個人創新能力高低非常重要的標準。而我們現在社會上缺的就是這種,不是沒有聯想,是瞎想,這種想象一點意義都沒有。
用藝術教育撬動基礎教育中的文化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名譽校長袁愛俊
最近,聯合國教科文在杭州舉辦了一個國際會議,會議的主題是“文化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這將成為人類歷史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本次會議給我們一個啟示,即世界發展到今天我們要重新審視價值觀。文化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中,這個文化實際上指的就是價值觀。
教育發展到今天,也要認真思考教育的價值觀,也可以說是教育的走向問題。我們要考慮教育是真正地在向著有文化的目標前進還是背離了教育本身。如果教育越來越沒文化,離人的發展,離人本身越來越遠,如果我們培養的人是沒有人情的,是沒有基本道德的,是沒有對真善美的熱愛,那我們的教育就是失敗的。
教育要基于人的發展,藝術教育也要基于人自身的發展。如果學校的價值取向越來越窄化,越來越功利,藝術教育也越來越功利化,最后變成一種“技術活”,這就偏離了藝術教育的本原,偏離了人自身的發展,不能對人起到熏陶作用。
基礎教育階段是播種的時期,而不是收獲的時期。學校里的很多學生是有創造力的,比如,北師大實驗中學開設的服裝課程,在這個課程中,學生要用紙做服裝,同時要體現文化遺產的概念。這樣我們就以服裝課程為載體,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創造力。這是他們創意的火花,在這個階段我們并不是要追求一個實實在在的成果,比如一個科學的發明要出成果,往往和大學接軌,但是在基礎教育階段要出成果是很難的。所以,在基礎教育階段其實是在栽種子,如果我們要追求參天大樹,那一定是價值觀出現了問題。用藝術教育撬動基礎教育中的文化,就是價值觀問題。現在社會已經對我們的教育有很多不滿的地方,但是我們怎么來滿足大家,這就需要有一些新的概念和價值觀引領大家。
變革教育觀念 迎接時代挑戰
北京教育學院教授梅汝莉
談到創新人才的知識結構或者素養結構與藝術教育的關系這個話題,錢學森先生正是個絕好的例子,他本人就是科學和藝術的結晶,但這卻不是個案性的。某學者在看完150位科學家傳記之后發現,這些科學家幾乎都是詩人、藝術家。由此可見其統計學意義。
第一,藝術教育觀念的變革具有全面性。錢學森認為藝術教育最令他受益的,是學會了藝術上的大跨度的宏觀形象思維。我對這句話特別重視。大跨度就是非邏輯性、綜合性,宏觀是不同于精細,形象思維就是具像思維、情感思維等。我認為,正是思維方式的變化使他有了創造思維,激活了靈感思維,藝術思維引動了科學的邏輯思維。
在藝術教育的研究上我們比較滯后,它從世界范圍來說也是新課題。加德納也認為,人類對藝術思維認識是零的起步。美國如此重視藝術思維的研究,尚且認為是個零點項目,我們就更應該在理論上奮起直追,特別是要用腦科學作依據,這方面目前還重視得不太夠。有科學依據,也就是科學性和創新性才能支撐觀念的變革。
第二,藝術教育正面臨著時代的挑戰。當前美學的變化,就是實用美學和應用美學與科技聯姻。這是一個趨勢,也是一個新的時代特點,美國有一大舉措就是用實用美學凝聚核心價值觀,然后駕馭科技載體往世界輻射。正如人們所說,當代有一個新概念:文化藝術是真正的國家疆域。
我們的學校應當重視精品文化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發揮美育的作用,其他文化主導則未必能夠實現美育的功能。藝術教育要在學校里扎下根來,要注意滲透性、全員性和品位性三個方面。
其一,滲透性,不光是音體美教師,所有老師的文化品位和底蘊都會起到很大作用。有個例子體現了這一點,一位中學物理老師板書非常精美,學生們在敬仰他的同時,對中國的書法藝術也產生了濃厚興趣。
其二,全員性。我有一本書,是北京二中的老校友們收集起影響他們終身的歌,編輯而成。他們都認為,這些歌影響著大家對宇宙、人生的看法,這些歌教大家熱愛故土與家鄉,這些歌教大家思念親人和朋友,這些歌教大家親近大自然和四季風光,這些歌鼓舞大家追求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理想。直到今天,老校友們望著彼此蒼蒼雙鬢,唱起這些歌曲仍然忘我、投入、沉醉、酣暢。我覺得,這就是藝術教育對全員的終身的影響,是其他教育替代不了的。
其三,品味性。也就是精品文化要指引我們學校一些關鍵的部位。錢老認為,應該重視老校歌的啟示作用。解放前的許多老校歌,往往都具有時代的精神,教育學生要以天下興亡為己任。還有一些校歌,凝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這些都很好地體現了藝術教育的品味性。
第三,藝術教育在對學生人格的教育上,有不可替代性。藝術教育不能為德育所替代,正在于它能夠入心。我們做的,是育人的教育,就一定要對人有全面的理解。我很贊賞師大附中提出的全人格的教育。我覺得,藝術教育是陶冶人格的途徑,而創新人才的重要支撐就是健全人格。
學校藝術教育的誤區與應對之策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
我認為,解決學校藝術教育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解決校長的問題,校長重視,就知道怎么去符合規律地辦,那么也就一定能搞辦好。
第一,藝術教育存在誤區。
今天的藝術教育在許多方面其實已經走入了誤區,做法很糟糕,收到的效果也很糟糕。結果就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付出了很大代價,結果沒有培養出孩子的藝術素質。這值得讓我們思考:今天的藝術教育到底怎么了?
我覺得,真正的藝術教育就是提高一個人的藝術修養。但如今卻往往是為了培養一個特長,通過一個考級,拿到一個證書,參加一個比賽,獲得一個獎勵。讓孩子們懂得欣賞,然后才能夠創造,做到這個藝術教育就完成它的任務了。你要是不會欣賞美妙的音樂,就絕不可能創造出美妙的音樂。我也總說,一個人畫得再好也不會超過他的審美標準,因為他的鑒賞力就在那個水平。
藝術是人類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遺產,其產生不是偶然的,繼承就應該是必然的。我們吃東西,講究的是能吃,有營養,還要吃得豐富,不能覺得這個東西好就光吃這個。教育也是如此,所有有意義的東西都要教給孩子,不必深究這個培養哪種素質,那個培養哪種能力,不必每做一件事都要設置一個目的。
藝術教育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它讓人類的靈魂得到升華,心靈得到凈化,因此對學生的發展、對人的成長是非常有意義的。就像我們認同學數學、語文對創新人才培養有好處,藝術教育同樣是創新人才培養的一個要素。而且,藝術教育不單純是靠音樂、美術,還有一個很重要載體是詩歌。我覺得,詩歌在某種意義上和美術、音樂同樣具有想象力和創造性,也是一種形象思維。
其實每個學科都有藝術教育的功能,只是教師需要一雙發現藝術素材的慧眼,需要知道怎么在常規的課程里用美的語言來介紹那些看起來很死板的、邏輯的知識。就拿數學來講,好多人認為數學是邏輯的。可我做了半輩子數學,從來不認為數學就是邏輯的。我認為數學是美的,是結構美、簡潔的美、神奇的美。如果領會不到這個美,不可能做數學研究,只能學習數學已有的知識,或者用數學作為工具解決問題。好多人誤認為數學就是繁瑣的計算,嚴密的推理。其實,數學中任何一個奇妙的結果,一定是先被感性地猜出來然后才去尋找證據。先有猜想,再有證據。就像藝術創作,先有靈感,然后再按照規律去實現。實現的這一步實際上卻是最簡單的。然而,這樣的教育現在很缺少。
第二,學校藝術教育該怎么做。
藝術教育既然是人必須的一種素養,所以學校教育必須面向全體。一部分人有,一部分人沒有,而具有的人又是一小部分人,問題就嚴重了。與此同時,又要兼顧到人的智能的差異性,要照顧到某些有天賦的人額外的需要。
我們學校藝術教育,首要的是面對全體學生,國家規定的音樂、美術這些課程必須不折不扣落實到位,還要開很多選修課讓大家選。同時又要有一些載體。我們學校正在舉行高二全年級參加的合唱比賽,每個班就是一個合唱團,每個人都得參加比賽。我認為在中學全員發展合唱是既可實現又經濟的進行藝術教育的方式,當然,形式不限,可以有的學生彈鋼琴,有的唱歌。只要把這個活動搞起來,就是面向全體的。
另外,還得有滿足一些特殊興趣的各種社團。只要學生有興趣,有特長,都可以得到指導去發展。但是絕對不能為了獲獎折騰孩子。有的孩子有天賦但是不愿意深入,就樂意作為業余愛好,我們也要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求必須學會,更不要求拿獎。學校藝術教育要落到實處,要落到每個學生,但把藝術教育變成功利化教育是不行的。一定要遵循這樣的過程:第一步,讓學生懂得看,懂得聽;第二步,讓他們能夠參與,能夠欣賞,能夠體驗;最后,才變成一種特長,一種特色。
總之,作為校長,我想說,要尊重藝術教育的規律,學生在他那個階段該干什么,就一定要讓他干什么。否則,我就是一個歷史的罪人。
關于美育的八個觀點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劉滬
關于美育,特別是藝術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我簡要講八個觀點,不展開討論。
第一,德智體與美育都有密切關系,但是都不能取代美育。100年前,先生提出健全人格教育是德智體美教育。我認為,德智體美同樣重要,美育相對其他三育有著鮮明的特性,不但不能被取代,而且應當進一步提高它的地位,美育在四育中更有發展前景。
第二,人類發展需要創新、創造。可以預料,未來所有的創新、創造都必然和“美”有關系。創新型人才必需懂“美”。
第三,心理學家已經證明,藝術的學習與實踐對發展人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思維肯定有作用。因此,藝術教育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手段和途徑。
第四,人生是否幸福與人的修養有關,美育可以增進人的幸福感。如果一個人從未受過美的熏陶或藝術的熏陶,他將失去許多美的感受。一旦人具備審美的素養和藝術實踐能力,他就會真切地感覺到更多幸福的存在。
第五,校園里處處存在美。對全體教職員工來說,人人都有教育的責任,不但需要全員德育,而且應當提倡全員美育,所有教職員工都可以通過本職工作對學生進行美育。
第六,高考在學生的發展中有著重要影響,高考的內容對教育有著重要的指向作用。但是在目前的高考中缺乏對美的知識和能力的考查。我建議,高考中適當增加美育的考查含量,這將有助于增強人們對美育的重視。
第七,沒學過美學就無法深入地搞好美育。在我們現在的教師教育課程中,除了哲學、文學、藝術等專業外,一般沒有美學這門課。為了使美育工作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當校長、做教師都應該學習美學。美學應當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課。
第八,創新人才的培養不能缺少美和藝術的教育,杰出人才更需要有美和藝術的修養。幾乎所有的“大師”級人物,無不具有很深的藝術造詣。所以,回答“錢學森之問”,培養杰出人才,藝術教育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藝術教育:展示 享受 創造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梁宇學
參加這個會議,令我很受教益。由于接觸中美項目工作,我曾在美國欣賞過學生們的幾場文藝演出,學生們在演出中所展示出的美的素養都令我倍感震撼。由此我想,大規模的名校推廣建設是不符合藝術教育需求的,要搞藝術教育,就必須精耕細作、內涵發展。就此,我想談三點體會。
一是展示美是藝術教育的核心。剛才大家都說到發現很多學生不太愿意上美術課和音樂課的問題,我想,原因就在于導向的偏差,若是一味地讓學生去鑒賞、審美,而不是引導他們展示其主體的青春美,就會使得美育變成了束縛其天性的枷鎖,抑制住他們的全面發展。首師大附中自2008年開辦中美項目迄今,已有三屆畢業生,每屆60人,共180人,一半都去了美國前30名的學校,所有學生基本都上了排名前50名的學校。我以為,這都是重視藝術教育的結果,其關鍵在于培養學生“展示美”的意識。
二是享受美是藝術教育的關鍵。具體實踐中,我發現,無論是音樂課,還是美術課,其實都沒有必要苛求學生一定要死記硬背那些理論,也沒有必要認真地給他們講解藝術史,你只需要給他一個引導,讓他有愿望去看、去了解就可以了,一旦他到想了解的時候,學生們的鑒賞力、審美力乃至美感境界,不用你去培養他,自然就出來了。
三是創造美是藝術教育的宗旨。僅能學習并非優秀人才,真正的優秀人才必須具備多方面的能力,具有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藝術教育的旨歸正在于通過藝術實踐教育培養創新人才。要讓學生在享受美、體味美的生活中實現創造美的目的,最終實踐藝術教育對創新能力的鍛造。
學校藝術教育與學生動手能力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怡海分校校長史德志
實驗二小怡海分校歷來重視藝術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認為藝術教育最能訓練動手能力,最能誘導創新思維。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參觀學校陶藝室時興奮地說:“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聰明在指尖上。”學校非常重視文體科技課,重視社會實踐活動,成為傳統,成為特色,因此而培養出許多品學兼優的尖子學生。比如施軼萌同學,人大附中劉彭芝校長在國務院參事室召開的“為了孩子健康快樂成長”(2011.12.11北京·釣魚臺)會上舉的典型學生事例,獲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一等獎和三個專項一等獎。小學時就讀我校,受益于學校的興趣小組。
我校一直重視西城區教委開展的“四賽”(繪畫、攝影、手工和小制作)傳統項目活動,有豐富多彩的文體科技課外活動小組,并重視配備優秀教師,開齊開足音樂、手工、繪畫、書法等課程,增加音樂欣賞、鍵盤、樂器、律動、舞蹈、雕刻、剪紙、臉譜、陶藝等課時。這些課程走進學生心靈,更關注學生情感品質的提升,讓陽光照耀學生的心靈深處,讓他們品嘗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創新思維成果,憧憬燦爛的明天,追逐實現美好理想之夢從這里起航,用真情,得妙悟,譜華章。
我校畢業生官晴從小堅持拉小提琴,在北京八中怡海分校高中畢業后升入香港科技大學。前年參加高考的我校畢業生康宇塵(北京八中怡海分校)和金薇(北京四中)兩名都考入清華的同學的事跡也是很好的例證。這兩名同學都是從小學一直到中學堅持學習電鋼琴,精神、情趣、人格、智力獲得全方位的陶冶、訓練和提升,藝術教育使他們獲得長足的發展。
有人說,生活中就兩件事,一件是科學,一件是藝術。人的思維和想象借助人的左腦和右腦。科學是嚴謹的,藝術是發散的;科學是發現的,藝術是創造的,生活中離不開科學,生活中也不能缺少藝術,科學和藝術的結合才是全面的人生,真正的生活。
科學和藝術的結合的教育才是全面的教育,真正的教育;科學和藝術相結合的人才,才能造就全面發展的人才,才能成就真正的人才。今年5月15日,范曾主持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莫言的一場名為“科學與文學的對話”,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學校藝術教育亟需提高教師素質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專職委員李奕
我確實地感覺到,藝術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但我認為,目前的發展中表現出來的一些問題,確實到了應該引起我們警惕的地步。我常常參加一些檔次很高、非常豪華的學校文化節。它們不光在表演上,甚至從編排、導演到聲光電的安排都是極端專業的。很多時候,學校藝術教育的成果似乎就是用這種方式來呈現。
但是這樣真的好嗎?我有一次去看一個區縣的音樂節,當時是中外小朋友一塊演出。中國的小朋友表演的匈牙利第五交響曲非常熟練,但在上臺之前緊張得都快哆嗦了,老師還在旁邊不斷叮囑他:“你要小心,要注意。”而國外的小孩上臺后拉了一會兒接不上停了,自己翻看樂譜,然后接著繼續拉,一點也不尷尬,表現得很快樂和自信。從這一點上看,我們的藝術教育是不是有點“緊張”了?是不是應當思考怎么讓孩子們有快樂的藝術感受?
教育行業的從業者,包括教師、校長、教育行政人員,功利的心態要不得。我們搞教育,干的是有靈魂的事,而不是有利益、有表揚或是有批示的事。我考慮了以下三點。
第一,藝術教育應具有滲透性、全員性。首先就應當反思現行的特長生體制。從小學開始的特長生訓練和選拔、加分,使學校里具有特長的孩子們逐漸成長為“特長奴隸”,學校要求他們跳好舞、拉好曲子、唱好歌,為此可以免考試、免作業。目的就是練好“本領”,來展示學校或區域的藝術教育水平。最終畢業時,他們中的一小部分繼續作為特長生為名牌中學、名牌高校爭得榮譽,得以升學如愿,但其他大多數最終未必有滿意的結果。特長生體制,包括專業藝術團隊體制到了需要慢慢轉型、逐步過渡的階段。我們應當在多元供給環境下發展學生的自主個性和特長,而不是用功利的方式去引導。我們要把學生看做一個生命,而不是一個對象、一個材料,這才是真的教書育人。藝術教育要滲透到每一個細小的教育環節中去。
第二,必須提高教師素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伴隨著課改已經進行了將近十年,可是教師的綜合素養卻有待提高。教師本學科的專業素養是邏輯思維的產物,一身武功全在于此,卻始終只算是外練筋骨皮,缺了內練一口氣。這樣的教師很難傳遞給學生真正陽光的教育。有這樣一種教師典型,家里孩子病了,老人住院病危,還堅持在教學一線。我覺得很辛酸,我們感慨于這種奉獻,但并不期待我們隊伍中這種情況不斷涌現,畢竟基礎教育是陽光雨露、和諧美好的。
我們鼓勵的是一定限度內的無私、奉獻。我們希望教師是在身心俱豐的陽光狀態下,把陽光教育帶給學生。教師教育,包括教師繼續教育必須向綜合素養轉換。提高教師的健康知識和藝術素養,比我們建好一支校醫隊伍、體育老師隊伍或是藝術教師隊伍要有意義得多。
- 上一篇: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概念
- 下一篇:項目管理策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