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聲樂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1 15:39: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少兒聲樂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剖析少兒聲樂的教學與研究
摘要:少兒聲樂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形式,需通過科學、系統的訓練來激發、挖掘、培養熱愛歌唱的同學們的興趣與能力。聲樂教學要求學者從一個較高的審美角度來理解和表達聲音,通過聲音的變化、對比等手段更好地傳達美,最終使歌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關鍵詞:少兒聲樂教學興趣情感發聲訓練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最快樂、最幸福的時期,孩子們往往喜歡用歌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最直接、最真實的感受。他們像一只只快樂的小鳥帶著顆顆童心,對歌唱充滿了美好的向往。少兒聲樂是針對孩童時期的嗓音條件、歌曲表現、情感表達等全方面的素質進行的一種科學的聲樂教學形式。
少兒聲樂是一門綜合的藝術表現形式,需要通過科學、系統的訓練來激發、挖掘、培養熱愛歌唱的孩子的自身潛質與興趣。課堂上,教師不僅要追求學生氣息和發聲的準確性,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審美情趣等多方面的素質。聲樂要求我們以一個高的審美角度來理解和詮釋聲音,以聲音的各種變化來傳達美與情感,最終使歌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完美地展示音樂魅力。因此,引導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打下堅實的聲樂基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欲,是少兒聲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幾歲開始學習聲樂最適宜
4~6歲的孩子,喉頭和聲帶是成人的一半或一半不到,胸腔小,呼吸淺,多用的是頭腔共鳴,因此聲音特點是清脆、甜美而明亮。那么,如此稚嫩的嗓音就如同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最好能夠自然發展,讓孩子多欣賞和學唱各種形式的兒歌作品,培養孩子的樂感,同時,在表現音樂時,簡單的肢體動作的詮釋和配合在少兒聲樂的訓練中尤為重要。
淺析兒童聲樂教學發展問題及對策
一、引言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逐步改善,國民素質也在不斷的提高,德智體美的發展也越來越被重視,藝術教育也得到了不斷的推廣和普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兒童開始喜歡上音樂,愛上唱歌,家長對待孩子的聲樂培訓也有了新的看法和了解,教育機構也不僅僅限制于文化課程,各種藝術教育培訓機構遍地開花,與此同時對于老師的專業素養也有了新的要求,藝術已經不再是興趣課而是必修課。
二、當前我國聲樂發展的現狀
(一)國家政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要“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建立評價制度,促進藝術教育規范發展”的要求,研制和出臺“三個文件”填補了藝術教育評價制度的缺失,對于建立科學規范的評價制度意義重大。建立規范完備的評價制度,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將有利于切實改進美育教學,切實提高藝術教育的育人質量,促使人才質量標準更加全面。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意義重大。(二)家長態度。兒童是一般情況指的是3~12歲的孩子,而兒童歌唱教學是指教師在兒童3~12歲這一年齡階段,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兒童學習和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和歌唱技能,使兒童學會歌唱的活動。而兒童的年紀較小,沒有成熟的思想和分辨能力,對于聲樂的學習以及選擇上只有依賴于父母的態度,除去少有自我選擇能力突出的小朋友,大多數對聲樂的選擇都是停留在父母要求的層面上的,所以我對實習小學的學習聲樂兒童的家長進行了一部分的調查,試圖了解家長要兒童學習聲樂的動機,家長自己本身對于聲樂的看法,因為只有了解到兒童家長的真實想法,才能更加了解兒童聲樂教學的一個現狀。
三、目前兒童聲樂教學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對應的解決方法
通過對家長的訪問和對培訓機構的調查,以及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查閱相關的學習資料,總結出現在兒童聲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就每點相應問題提出了對應的解決方法。由于兒童的年紀較小,沒有成熟的思想和分辨能力,對于聲樂的學習以及選擇上只有依賴于父母的態度,基本都是由父母來選擇孩子的學習特長,很少是由孩子自己來選擇學習的。因此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都是缺乏興趣的,從而導致了他們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的都是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以至于他們的學習時間不會堅持得太久,學習的效率不會太高,學習的結果也不會特別好。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想要學生自己認真自主地學習聲樂,就必須要先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讓他們主動自覺去接受聲樂學習,感受聲樂的魅力。但是學習聲樂又是一個反復、不斷練習的過程,它是抽象的,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東西,這讓孩子很難對它產生興趣,長此以往就會失去對聲樂的喜愛,難以堅持到學有所成的地步。所以聲樂課堂上的“快樂”是需要老師來幫助學生尋找的。
河西學院小學教育論文
一、小學教育專業藝術技能課程的建設現狀
創辦具有鮮明特色的小學教育專業是每一個師范類高校力爭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為實現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提升學校辦學實力和水平的終極目標。河西學院(原張掖師專)于1999年率先創辦小學教育三年制專科專業。為了加快學校的轉型與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在三年制專科的基礎上,于2002年正式創辦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是甘肅省最早創辦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高校。經過幾年的努力與探索,已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與優勢,已被甘肅省教育廳確定為“甘肅省特色專業建設點”。
(一)藝術技能課程開設模塊
河西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本專業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小學教師。藝術類主干課程模塊有:音樂基礎、美術基礎、基礎美學、聲樂、樂器、舞蹈、美術等。在這些主干課程中,音樂基礎、美術基礎屬于專業基礎理論必修課;基礎美學屬于專業方向理論選修課;藝術技能實踐類課程開設模塊主要有聲樂、樂器、舞蹈和美術,屬于專業方向選修課。藝術技能實踐課程的幾大模塊中,聲樂課程是針對小學教育專業所開設的一門歌唱技能技法課。課程內容為聲樂基礎知識、歌唱發聲練習、歌曲演唱三大部分,主要側重于聲樂演唱技能技巧的訓練,注重基礎發聲練習,著重培養學生聲樂理論與綜合實踐應用的能力。樂器課程主要練習鍵盤樂器彈奏,掌握鍵盤樂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強調鍵盤樂器彈奏的技能和技巧的訓練,基礎訓練貫穿始終,尤其是編排了少兒歌曲彈唱的有關內容,更加貼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實際,為將來從事小學教育鍵盤樂器彈奏打下基礎。舞蹈課程主要訓練學生的舞蹈基本功,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舞蹈學科的特點與作用,掌握少兒舞蹈訓練的基本方法,掌握常見的民族民間舞的風格特點、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動律特點等,通過訓練使學生具有健美的身體,靈活協調的動作姿態,能夠完成簡單的少兒舞蹈的排練、指導工作。美術課程內容包括造型基礎、構圖基礎和色彩基礎的課程———素描、色彩(包括水彩、淡彩)、裝飾畫、卡通畫、簡筆畫等。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從簡單結構入手,觀察、分析、表現物象的能力,提高造型能力。還包括手工制作、雕刻、泥塑等空間造型藝術實踐課。四大藝術技能課程模塊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包含的內容比較全面,基本上涵蓋了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所需的基本藝術技能技巧,是本專業的特色之一。存在的問題是:1.培養目標的表述欠全面。“培養本專業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小學教師。”注重了德育、智育和體育的發展目標,而忽略了承載“美育”的藝術類課程。美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則是美育的一部分。在歷史上,美育和藝術教育是同步發展的,而現在藝術教育包含在美育的范疇,藝術教育由知識、技能、藝術審美和創造美三個部分構成。尤其在小學教育中,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部分和主要實施渠道。[2]10-112.藝術技能課程方案設置欠合理。培養方案中課程整體模塊設計似乎涵蓋了大部分藝術類課程,但這些課程屬于藝術類專業方向實踐選修課。由于受培養方案的限制,選修課的選課原則是“四選二”,也就是在聲樂、樂器、舞蹈、美術四個模塊中只能任選兩個模塊進行選修,這樣勢必會造成藝術類實踐課程學習不夠全面,學生對自己不熟悉的藝術模塊不能夠深入學習的現實困境。
(二)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藝術技能狀況分析
河西學院小學教育專業面向甘肅省招生普通本科學生,從歷年錄取名單信息中“特長”一欄填寫內容分析,小教專業學生絕大部分沒有藝術特長;從生源地信息欄分析,絕大部分學生來自于農村,由于受家庭條件、個人成長環境、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好多學生沒有受過藝術特長訓練,因此,藝術技能掌握狀況較差。1.藝術技能習得狀況(1)由于受不同的教育環境影響,有藝術技能和缺乏藝術技能的學生藝術技能習得差異明顯。(2)受基礎教育應試教育的影響,重高考文化課程,輕藝體類課程,藝體類課程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先天不足”、“缺乏營養”。(3)學生個體對藝術技能課程的感悟能力、接受能力和努力程度的不同導致對藝術技能的掌握差異明顯。(4)因任課教師的教學經驗、教學能力和學生對教師的情感、態度的不同,導致學生對藝術技能的習得也受到影響。(5)受藝術類選修課“四選二”的限制,藝術技能的習得種類有質的差異。(6)受學校培養目標、課程模塊設計、課時安排、實習機會的多寡、教學硬件設備等客觀因素的制約,藝術技能的獲得和運用也受到制約。(7)受學科知識結構、學生個體藝術素養、學習興趣動力等主觀因素影響,藝術技能的習得也差異明顯。2.藝術技能課選課傾向根據近兩年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藝術技能課程選課傾向表分析:兩個年級四個班選修舞蹈課程的共計153人,選修樂器課程的共計135人,分別占年級總人數的80%和71%;選修美術課程的共計69人,選修聲樂課程的共計25人,分別占年級總人數的36%和13%,選修樂器和舞蹈課程的人數遠遠多于選修美術和聲樂課程的人數。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筆者分析有以下幾點原因:(1)在基礎教育階段,美術課和聲樂課(音樂課一般以為唱歌為主)的開設始終貫穿于基礎教育階段,不論是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還是非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已經習得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在“四選二”選擇范圍的限制下,放棄進一步深入學習的機會。(2)對于樂器和舞蹈課程,在基礎教育階段沒有專門開設,大部分來自農村的學生沒有專門受過藝術特長培訓,有大部分同學甚至沒有接觸過樂器,也沒有接受過舞蹈基礎訓練,處于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和自身知識技能的缺陷,大部分學生對這兩門課程的選擇是一種必然趨勢。(3)小學教育專業男女性別比例分布不均衡(見表2),女生占總人數的80%以上。由于女性天美,處于對舞蹈藝術的熱愛和向往以及健身健美需求,選擇舞蹈課程的人數較多也是一種必然趨勢。(4)例外的情況是,少部分同學或許由于家庭條件和教育環境優越,在基礎教育階段有條件接受樂器和舞蹈訓練,或利用業余時間正在進行此類課程的專業培訓,已經習得和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想在自身比較缺乏訓練的其他藝術類課程上取得進一步的學習和提高,以求達到藝術均衡、全面發展而選擇其他藝術選修課。
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路徑
[摘要]本文從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角度探討了具體的實踐路徑問題。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具有提高音樂聽覺能力、強化音樂審美意識和輔助音樂技能訓練的作用。針對當前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在實施路徑上做到技能練習與審美教育相結合、創新教學方法、注重民族音樂元素的融入以及建構系統的識譜唱名法結構模式。
[關鍵詞]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實踐路徑
視唱練耳是音樂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唱、聽、寫的訓練,是通向音樂人才培養大門的必由之路。[1]視唱練耳應當從低學齡階段開始培養,由此為學生奠定學習音樂的基礎。從當前我國少兒音樂教育看,在視唱練耳教學上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缺乏對視唱練耳作用的認識,抑或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等,這些問題成為阻礙學生在音樂素養培養方面的主要因素。本文試從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角度,重申視唱練耳教學在少兒音樂素養培養中的重要性,通過對當前教學現狀的分析,探索出有效的教學路徑,以期為創建少兒視唱練耳教學課程體系提供見解,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一、少兒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現實意義
(一)提高少兒音樂聽覺能力
音樂是一種聽覺的藝術,與文學、繪畫等文藝門類不同,任何時期、任何風格的音樂都是建立在音響物質材料的基礎上,這也是音樂的獨立價值所在。[2]在少兒音樂教育中,無論是創作表演還是欣賞,涉及音樂所有的實踐活動都離不開聽覺的感受和體驗。視唱可以理解為識譜或唱譜活動,即通過學生對樂譜符號的認識,以發聲系統為基礎,將樂譜上的符號變化成為“有聲的翻譯”,從樂譜文本向音樂音響轉變的過程,則會涉及到音準、節奏、速度、力度等要素,同時這些要素作為音響的組成部分,有賴于聽覺進行判斷,所以視唱與練耳是兩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通過視唱練耳的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對各音樂要素有準確性的把握,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風格識辨能力,從而有利于音樂的其它實踐。
民族聲樂教育的進步和策略
一、中國民族聲樂教育的現狀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我國民族聲樂教育也隨著有了提高。其教育體制日趨完善,從業者和學習者不斷增加,除了各大音樂院校和師范院校之外,改革開放以來各類綜合性大學、高職高專院校也紛紛開辦了音樂學院或音樂系、科,設立了民族聲樂演唱專業;其教學體系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出版了豐富的民族聲樂教材和大量民族聲樂教學的音像制品;出現了一批德才兼備的民族聲樂教師,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民族聲樂歌手,蜚聲于海內外。
與此同時,關于民族聲樂的唱法問題自五六十年代“土洋之爭”以來從未間斷過,發展到今天,“土唱法”和“洋唱法”越來越融合、差異越來越小,大家統一了觀念,即吸收西方美聲唱法的科學性,強調我國民族唱法的民族性;可民族聲樂演唱風格的單一性問題卻越來越凸顯,成為音樂界的熱點問題,許多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熱烈討論。民族聲樂演唱風格的單一性問題有其深層次、多方面的原因。
從民族聲樂教育角度來審視,其單一的西方文化視野,偏離了當今全球多元文化的主題,忽視了多元一體的五十六個民族的中華音樂文化。與此同時,大量的中國民間音樂和許多具有地方色彩的民族聲樂教育方法一直游走在專業音樂教育的門外。絕大多數的民族民間音樂經未受過專業音樂教育的農民樂師和民間文藝團體的口傳心授方得以傳承。正是由于這多重的限制與影響,中國的民族聲樂發展相對也還不夠完善,就如美聲中針對男女聲的音色及音區對人聲進行了高、中、低音的分類,而中國的民族聲樂中,只區別了高音,其它的音色及音區類型尚未做出明確界定。
現在,現代音樂教育體制中培養出來的學生,有些非但不懂傳統音樂,還淺薄地認為它落后。缺失了傳統音樂教育為基礎,學生便也缺少了許多接觸多風格、多唱法的民族民間音樂的機會,也影響了對歌唱藝術的判斷和辨別。這種缺失了以本土文化為根基的音樂教育隨著層層滲透,被普及到中小學音樂教育,為我國近現代音樂文化的發展所帶來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不言而喻。
所以,如何評價本土的傳統音樂文化,擺脫民間音樂意識匱乏的民族聲樂教育,讓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走回人們的視野、走進生活、影響后人,應成為當代音樂教育工作者肩上應有的重任。
二、推動我國民族聲樂教育的發展的措施本文認為推動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舉辦藝校杯比賽通知
為迎接全國推新人大賽和大連市第八屆少兒器樂比賽,全面展示我區少年兒童藝術教育教學成果,進一步推動全區少年兒童藝術教育新發展,經區文化體育局和區教育局研究決定,舉辦區年“北方藝校杯”少年兒童聲樂、器樂、舞蹈比賽。現就有關工作事項,通知如下:
一、比賽時間
預賽:年5月15日、16日
決賽:年5月29日、30日
二、比賽地點
區文化中心劇場
高職音樂專業學生彈唱能力培養研究
摘要:教師資格考試是國家提高教師素質和業務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從事教師職業的前提。隨著國家教師資格考試的要求,學生的自彈自唱能力引起了普遍關注和重視。然而,高職音樂專業的彈唱教學卻出現諸多問題。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家對于音樂專業教師資格考試的要求,高職音樂專業的彈唱教學應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設置和教學活動等方面入手,做出調整和創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高職;音樂;彈唱能力;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考試是國家提高教師素質和業務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從事教師職業的前提。中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考試的面試環節設有現場備課、試講、答辯和結構化面試等內容。音樂專業的試講題型大致有歌唱教學、欣賞教學、創作教學、演奏教學、綜合藝術表演等幾種,考生無論抽到任意一種,教學設計都有“彈唱”,這就需要考生要在短時間內熟悉譜子,并有感情地彈唱。然而,教師資格面試的考場里卻不乏傳出來不入調、不協和的聲音。基于教師資格考試的要求,學生的彈唱能力成為了音樂教育專業教學體系中具核心價值的專業必修課,在各項應具備的技能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對于學生的彈唱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音樂專業學生彈唱現狀分析
(一)課程教學分離,模式單一。目前大部分高職鋼琴和聲樂教學存在照搬音樂院校教學模式的現象,往往只重視鋼琴和聲樂課程教學。高職院校音樂專業開設了鋼琴課、聲樂課,但是沒有開設針對提高學生自彈自唱能力的課程教學,導致高職院校的有些學生雖然具備了較好的彈奏與演唱的技能,但是卻無法做到協調地自彈自唱,也搞不清彈唱配合的關系。教師資格考試以及學生未來的崗位的要求,都需要準教師具備自彈自唱的能力,將來才能更好地為學生范唱和教唱歌曲。單一模式的鋼琴和聲樂教學不符合教師資格考試對學生的要求,也使學生很難勝任未來的教學工作,與教師的培養目標相悖。隨著新課標以及教師資格考試的要求,學生的自彈自唱能力成為了音樂專業學生重要的專業技能,自彈自唱課程的教學引起了普遍關注和重視。(二)教師教學內容不符合學生未來職業的需求。高職院校承擔著為國家輸送實用性人才的重要任務,職業教育的核心就是就業教育。然而,很多高職院校音樂教學只是注重音樂理論知識的灌輸,彈或唱單一技能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教材資料沒有根據時代的需求、教資考試的要求進行創新,彈唱的教學內容拘泥于理論化,不夠實用。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也過于老套,對學生的職業需求不夠明確,沒有根據教師資格考試內容和學生的就業要求改革教學內容和方式。這些問題導致學生的實用技能鍛煉不足,音樂教學技能和彈唱均沒有得到有效地訓練,使學生未來職業的發展受到阻礙。(三)學生理論基礎薄弱,彈唱不協調。伴奏作為一門綜合性技巧課,需要全面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為依托。和聲、織體、調式、調性等理論知識的掌握,都是彈好伴奏的基本功,樂理、視唱、曲式等知識的掌握,也是學習伴奏的重要前提。但是,由于對音樂基礎理論課程、作曲技術理論課程的教學不夠重視,考核不夠嚴格,很多學生的理論基礎較為薄弱,對于伴奏的學習也會因此感到吃力。樂理知識掌握不牢,會對快速分析歌曲旋律和節奏特點、準確判斷歌曲的調式、調性造成影響。由于對和聲知識掌握不夠,在伴奏老師講解伴奏中需用到的和弦時,沒有之前的和聲知識做儲備,不能快速理解和運用。由于視唱練耳能力弱,不能做到看譜即唱,而且常出現唱歌音不準、彈唱不同調的情況。由于學校缺乏相關針對學生自彈自唱能力的訓練課程和平臺,學生沒有經過系統地訓練,常出現彈唱不協調的情況,這與教師資格考試和“準教師”的要求都是不相符的。在教學中發現,不少學生出現節奏、音準等方面的偏差;有些學生鋼琴彈奏能力強,卻演唱聲小、無美感;有些學生演唱能力強,鋼琴伴奏彈得錯誤多、斷斷續續;還有些同學彈唱都流暢,卻沒有處理好彈與唱的音量關系,強弱沒有對比和變化等,只有部分學生能用優美的歌聲和恰當的伴奏進行彈唱。
二、高職音樂專業學生彈唱能力的培養策略
民族聲樂發展建議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民族聲樂領域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繁榮的背后也存在一些問題,它們阻礙了當前民族聲樂教育的發展。本文在此就當下民族聲樂教育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民族;聲樂教育;藝術人才
一、中國民族聲樂教育的現狀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我國民族聲樂教育也隨著有了提高。其教育體制日趨完善,從業者和學習者不斷增加,除了各大音樂院校和師范院校之外,改革開放以來各類綜合性大學、高職高專院校也紛紛開辦了音樂學院或音樂系、科,設立了民族聲樂演唱專業;其教學體系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出版了豐富的民族聲樂教材和大量民族聲樂教學的音像制品;出現了一批德才兼備的民族聲樂教師,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民族聲樂歌手,蜚聲于海內外。與此同時,關于民族聲樂的唱法問題自五六十年代“土洋之爭”以來從未間斷過,發展到今天,“土唱法”和“洋唱法”越來越融合、差異越來越小,大家統一了觀念,即吸收西方美聲唱法的科學性,強調我國民族唱法的民族性;可民族聲樂演唱風格的單一性問題卻越來越凸顯,成為音樂界的熱點問題,許多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熱烈討論。民族聲樂演唱風格的單一性問題有其深層次、多方面的原因。
從民族聲樂教育角度來審視,其單一的西方文化視野,偏離了當今全球多元文化的主題,忽視了多元一體的五十六個民族的中華音樂文化。與此同時,大量的中國民間音樂和許多具有地方色彩的民族聲樂教育方法一直游走在專業音樂教育的門外。絕大多數的民族民間音樂經未受過專業音樂教育的農民樂師和民間文藝團體的口傳心授方得以傳承。正是由于這多重的限制與影響,中國的民族聲樂發展相對也還不夠完善,就如美聲中針對男女聲的音色及音區對人聲進行了高、中、低音的分類,而中國的民族聲樂中,只區別了高音,其它的音色及音區類型尚未做出明確界定。
現在,現代音樂教育體制中培養出來的學生,有些非但不懂傳統音樂,還淺薄地認為它落后。缺失了傳統音樂教育為基礎,學生便也缺少了許多接觸多風格、多唱法的民族民間音樂的機會,也影響了對歌唱藝術的判斷和辨別。這種缺失了以本土文化為根基的音樂教育隨著層層滲透,被普及到中小學音樂教育,為我國近現代音樂文化的發展所帶來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不言而喻。
所以,如何評價本土的傳統音樂文化,擺脫民間音樂意識匱乏的民族聲樂教育,讓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走回人們的視野、走進生活、影響后人,應成為當代音樂教育工作者肩上應有的重任。
教師節文藝聯歡活動主持詞
教師節文藝聯歡活動主持詞
開場詞:在漾著秋韻的日子里,我們高興的迎來了第18個教師節。作為教師,我們喜歡九月,因為九月不僅有收獲的幸福,更有耕耘的甜蜜,不僅有飽滿的果實,更有學生最深的祝福。此時,讓我們以最誠摯的情感祝愿所有的老師們,節日快樂!教育處慶祝教師節文藝演出現在開始。首先,請欣賞由教育處老年童心藝術團表演的大合唱,第一支歌《歌聲使我們越活越年輕》。
因為有了您,光榮的人民教師,迷茫的夜空,才有了永恒的北斗。十中的學生們把對老師們的全部摯愛都融匯在了《紅扇舞》中。下面就請大家欣賞。
青春是迷人的微笑,青春是歡樂的歌舞,擁有了青春,就擁有了活力。在這里我們祝愿所有的老師能夠永葆青春,永遠擁有一顆年輕的心。請欣賞一中為您表演的聲樂組合《青春組曲》
古箏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樂器,樂曲悠揚,委婉動聽。古箏曲《紡織忙》主要表現紡織女工勞動的場景。由一小為您表演。
我們就像是一朵一朵美麗的小小花,陽光暖暖撫愛我就像是媽媽。和愛一起長大,和愛一起開花,和愛一起度過那金色年華。請欣賞孩子們帶來的舞蹈《和愛一起長大》
教育局文化藝術節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各職業學校:
為慶祝建國*周年,深入開展“我愛我的祖國”主題教育活動,同時宣傳展示中等職業教育恢復發展30年來的巨大成就,經研究,決定結合全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全省職業學校“文明風采”大賽和省第*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暨第五屆少兒藝術節的開展,舉辦全省職業學校慶祝國慶*周年文化藝術節活動。
一、文化藝術節宗旨
1.突出國慶主題。以國慶*周年為契機,重點圍繞“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和競賽,對廣大職業學校學生進行廣泛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展現職業學校學生熱愛祖國、奮發有為、投身實踐、創新創優的精神風貌和藝術風采。
2.彰顯職教特色。職業學校文化藝術節活動要突出專業特色,彰顯職業道德,大力弘揚創業、創新、創優的良好風尚,充分展現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優勢。
3.體現文化底蘊。各地各校在文化藝術節活動中應充分挖掘和打造本地本校的地域文化、校園文化、專業文化,切實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推動學校“三個文明”與和諧校園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