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數學故事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6 14:23: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趣味數學故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低年級數學教學中電教媒體的作用
一、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教學情境,使數學環節導入直觀
低年級學生正處在好玩、好動、愛模仿的年紀,他們熱愛卡通,喜歡小動物等一切生動的事物,思維上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記憶力強,但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若能適當利用電教媒體創設學生喜歡的教學情境,往往能一下子抓住孩子的眼球。動物形象參與的教學,它不僅色調鮮艷,加上動感的呈現形式,往往能吸引孩子注意力,多了份樂趣。加上錄像、視頻、網絡等技術的引入,往往會有更好的效果。如在《9的乘法口訣》的課堂教學中,我先出示了孫悟空的動畫,問:“我們的好朋友誰來了?”學生非常激動,搶著回答:“孫悟空”“齊天大圣”。更有孩子模仿起了孫悟空的動作。我又緊接著說到:“孫悟空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和師傅取回真經。你能找到一句乘法口訣嗎?”………在這樣的引導中,學生的注意早已經被孫悟空吸引住了,它的話也成了像圣旨一樣必聽的東西了,老師就可以通過操縱孫悟空來調控這些愛玩、好動的孩子們了。所以在低年級數學課,我們可以利用電教媒體采用故事導入、動畫導入、猜謎導入、闖關導入等,創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們愛上數學課。
二、利用電教媒體,引發感官聯合,使知識體驗更深入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文字的理解往往是比較困難的,只有圖形結合才能讓數學理解更加直觀。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左右半腦能夠進行有效互通時才會有最好的思考和學習效果。要使兩個半球有效溝通,就需要教師有意安排多樣的教學內容,選擇多樣的教學方法,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組織多樣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如教學《11-20各數的組成》,我利用電教設備呈現出計算器的撥珠過程,并適時讓學生進行電腦操作,與此同時,每個學生手里都有小棒和計算器進行動手練習,在練習說組成的時候,用紅色分別突出數位上的數,以此來刺激學生看的感官。色彩鮮艷、動畫演示、聲音動聽、畫面美觀都是電教媒體帶給低年級數學課堂的福音,能將教學過程化靜為動,使學生在看、聽、想、動手的過程中引發學生的感官聯合,促進學生的知識的形成。
三、利用電教媒體,突破教學難點,使知識傳授更透徹
在教學中,我發現低年級孩子在審題時理解力不夠,特別是解決實際問題時,往往分析不清教學過程,理解不透題目意思。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學生都喜歡聽故事、講故事。因此在初步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電教媒體,展示整個解決問題的動畫過程,并鼓勵學生把整個過程以講故事的形式表達出來,以此來弄清整個題目的數量關系,解決問題。實踐表明,學生愿意聽故事,也愿意用故事的形式講題意,不知不覺中,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地提高。四、利用電教媒體,擷取活動素材,使數學形式更靈活在教學中,老師往往會遇到這種情況:上新授課時由于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比較強烈,課堂氛圍比較熱鬧;一旦上到練習課,課堂好像就不那么熱鬧了,學生也覺得枯燥無味,這個時候就要特別用好電教媒體。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設計一個去探險或是參觀為一個課堂整體線索,然后再分步展開活動,這樣學生能一下子被吸引;接著在練習中,可以設計生動形象的小動物來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或是競賽,提高學生學習學習的同感性和積極性;在擴展環節,電教媒體更能幫上大忙,拋開單一的題目,老師可以和學生玩一玩數學謎題、趣味數學、生活中的數學、幾何圖形、游戲中的數學等等。多種練習形式,讓數學課趣味盎然。同時電教媒體能讓學生的反饋更為直接。低年級的孩子,表現欲望都特別強,能把自己的作品全班展示對他們來說往往是一件特別光榮的事情。例如,在教學《有趣的七巧板》,鼓勵學生去拼一拼,再利用電教媒體來進行展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初中數學人文教育論文
摘要:本文主要就數學教學中人文的培養的意義、作用、途徑三個方面作了闡述。
關鍵詞:數學;教學;人文教育
人文是指在科學知識、精神領域、和諧氛圍熏陶下而形成的思想觀點、價值觀取向、人格形式、審美情操、思考方法、知識才能等精神收獲的總和,是把人們積累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通過知識傳授、環境滋養等教育,內化為人的學識、氣質、修養比較穩定的內在品質。人文素質就是指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主要內容包括生活的意義、追求的目標、理想觀念、道德水準等。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具有科學合理的世界觀,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樂于奉獻的價值觀,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健康的心理狀態下學習數學知識,把學到的知識最大限度地轉化為能力和素養。因此,數學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理所當然。把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到數學教學中,這表示把人文知識或人文精神與數學知識糅合在一起,浸泡在數學知識中。這樣一來數學課堂就變得更豐富,更具有生氣和人性,突出了數學教學過程也是培養學生養成健全人格的過程。
一、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人文素質
數學不僅是科學,而且是培養人的主要載體。它是連接科學與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徑。在學習數學的探究過程中,人們注重事實、科學嚴謹的求實精神,敢于質疑、敢于否定的批判精神,大膽創新、探索真理的奉獻精神,都是極其廣泛的人文教育素材。就當前課堂的要求看,數學課堂教學要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要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自主發展的重要場所,教師引領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刻苦鉆研,大膽懷疑,勇于創新的精神,使學生逐漸養成健全的人格品質。
二、在數學教學中培養人文素質對學生成長的作用
高中校本課程“數學文化”思考
摘要:文章闡述了高中校本課程“數學文化”的實踐與思考.開發與實施該課程時,應著力凸顯“四性”:趣味性、人文性、應用性、思想性,呈現凸顯“四性”的教學案例,并將其作為開發與實施高中數學文化類課程的參考.
關鍵詞:數學文化;校本課程;課程開發;教學實踐;數學任務
1校本課程“數學文化”研究緣起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倡導把數學文化融入課程內容,不斷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當前的教學實踐普遍存在著數學文化缺失的現象,因此開發與實施高品質的“數學文化”校本課程具有重要的教學實踐價值.鑒于這樣的認識和考量,近年來,筆者依據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學情,在高一年級進行了開發與實施校本課程“數學文化”的實踐性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將相關實踐與思考整理成文,敬請同行指正.
2著力凸顯“四性”,構建精品課程
2.1趣味性:引人入勝,品味數學之趣在很多學生眼里,數學抽象乏味,并無趣味可言.因此作為校本課程的數學文化課,首要任務就是引領學生品味數學之趣,以數學之趣引人入勝,激發求知之欲.以“漫話解析幾何”為例,筆者將守株待兔、笛卡爾之夢、蜘蛛網軼聞、愛心曲線和數學情書等5個饒有趣味的文化素材串聯成章,學生無不覺得數學有趣,陶醉其中.以“常數傳奇”為例,在講圓周率π時,筆者以一則故事引出一段諧音妙語收尾:“山巔一寺一壺酒(3.14159),爾樂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殺爾(932),殺不死(384),遛爾遛死(6264),扇扇刮(338),扇耳吃酒(3279).”稍等片刻,筆者詢問學生是否能夠記住圓周率,話音剛落,就有學生站起來迅速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后30位,引發全體學生的喝彩.2.2人文性:超越時空,經歷數學之旅追求文理交融、貫通數學古今是數學文化課的內在追求.數學史是數學文化課的重要載體,通過引領學生超越時空疆界,經歷數學之旅,體悟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并以數學家的勵志故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1].以“人生相遇幾何”為例,在講歐氏幾何時,筆者作了如下設計:首先,從歐氏幾何談起,引導學生分析公理化方法的優勢,感受作為理性思維典范的數學學科的強大威力;其次,分析、比較中西傳統數學思維方式的差異,即中國古代數學重實用和算法,西方古希臘重理性演繹;最后,進一步從中西文化差異的大視野下探求背后緣由.這樣的設計層層推進,使得略顯枯燥的公理化體系別開生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給學生思想以震撼.以“常數傳奇”為例,在研究自然常數e時,教師引領學生一起走近數學大師歐拉,學習了解“數學英雄”歐拉不平凡的生平和貢獻,之后教師以歐拉身殘志堅、百折不饒的精神激勵學生發揚學校所倡導的求進精神,珍惜大好青春,不斷奮發求進.2.3應用性:探因析理,認識數學之用“學習數學到底有什么用”,這是困擾學生的大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很難對數學感興趣,只能是為應付考試而被動地接受數學教育.事實上,數學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數學和數學文化”為例,在談到為什么要學習數學文化時,通過“企業招工中的數學問題”“巧用方程思想解決3根導線的問題”“作為數學教授的大學校長”等案例展現“唯有良好的數學素養才能使人終身受益”,引發了學生的共鳴和沉思.以“數據與人生設計”為例,教學流程如下:先從生活在大數據時代說起,繼而感受身邊的數據“謊言”,包括“騙人”的平均數、“蒙人”的絕對數、“虛幻”的相對數;再以語言學字頻研究和二戰史實為例講述統計學的應用;最后以案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和選舉悖論結尾,課堂氣氛達到高潮.縱觀整個教學流程,以數學應用為主線,幫助學生充分感受統計學的廣泛應用.2.4思想性:追根求源,領悟數學之魂數學文化課不能脫離數學談文化,仍要凸顯課堂的“數學味”,著力提升數學素養.通過精心設計本真問題驅動學生火熱的思考,追根求源,領悟數學知識背后內隱的數學精神、思想和方法.以“走進無窮的世界”為例,筆者的設計融入蘇教版高中數學教材必修1的閱讀材料[2],從教師點名時對應思想的應用談起,再到古人樸素的對應思想,繼而自然地將對應思想引入到無限的世界.以“不可思議的無理數”為例,筆者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1)從勾股定理說起;2)萬物皆數學說;3)無理數的發現;4)第一次數學危機(西方數、形分離,中國卻有截然不同的處理);5)數系的擴張和危機的解決,感受有理數和無理數的區別;6)強大的反證法.在“無理數的發現”環節,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運用反證法證明槡2是無理數,在“強大的反證法”環節,再次回歸、研究反證法,感受、理解、運用反證法,體現了濃厚的“數學味”.
數學課堂學生興趣培養論文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特有的抽象性。要想學好數學,就需要付出相當程度的腦力勞動。因此,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畏難情緒甚至厭惡。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在傳統教學模式——滿堂灌的影響下,學生只是被動地與那些干巴巴的抽象數字打交道,毫無興趣可言。隨著一些教育大家(如杜威、蘇霍姆林斯基等)對教育過程中學生興趣的探討,學生個體的興趣成了大家關注的對象,并認為其對于整個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健康成長非常有利。其實,數學學科也是來源于生活的,本來是很有趣的,但是由于長期的死板的教學方式使人們改變了對數學的態度,從而產生出消極的態度。那么,在具體的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呢,筆者以為可以從下述方面得以解決。
一、通過趣味數學改變學生對于數學的態度
趣味數學就是那些看起來容易理解并能引發學生興趣的題目。比如下列兩幅圖是隨便從日歷中摘出的。學生看到這樣熟悉的圖片,首先就有一種熟悉的感覺。但是這種熟悉只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最終目的卻是要引導學生從中找出規律。如下圖框中的黑框中的9個數字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如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經過仔細研究,學生就會發現四周的數字之和等于中間的數字的8倍。那么,這種規律是不是能夠適用于所有的日歷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其中有規律可循:
圖中四條黑線兩端數字之和恰好是中間數字的2倍,所以8個數字之和就是中間數字的8倍。用代數式也可以列出來,(a-8)+(a-7)+(a-6)+(a-1)+(a+1)+(a+6)+(a+7)+(a+8)=8a。通過類似的趣味題,在學生接觸新知識時,就可以引起他們的關注,從而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創設問題情境
這里的問題指學生迫切希望奪得解答的關于數學教學內容的疑問。問題情境則是指在心氣未至食物刺激下學生形成認知中突然提出問題或接受教師提問,產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這樣的情景不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機一動想出來的,而是在備課時就應精心策劃的。比如在講相似三角形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給學生創設這樣的情境:給你一把20cm長的尺子,怎樣測量遠處一棵大樹的高度,或者怎樣測量當地某一時間太陽的高度。類似這樣的問題,學生心理上感覺既然是老師出的題就一定有解決辦法,于是學生就會調動起以往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當然教師最好允許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因為這些討論往往容易使思維集中在一點上,更容易靠近或達到目標。教師一定要把握火候,適當地、逐漸地引入相似的原理但不出現概念。在原理的幫助下,學生們便會順利達到目標。這里還需要注意一點,就是一定要保證讓學生們自己體驗成功的快樂。假如快到終點了,教師為了節省時間就直接把答案告訴了學生,那前面的精心設計就會大打折扣。所以一定要讓學生們自己得出答案。假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始終沒有達到這個目標,就要有一定補救措施——教師另行創造相似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得到滿足。雖然后者效果不及前者,但畢竟能夠起到一定的彌補作用。
蘇教版教學內容對教師教學的影響
蘇教版教材用先進的教學理論以及新課改的思想指導著教師的教學.從教學內容上來看,蘇教版教材的設計時刻體現著新的學生觀和教學觀,讓孩子們在輕松的環境下愉悅的學習數學.
一增加了生活中的數學
因為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我們應該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數學、怎樣用數學,使學生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例如“彩票中的數學”“統計與數學”都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的等活動過程,理解其中包含的數學奧妙.再如,讓學生體驗“萬”的大小時,我讓學生回家數出一萬粒大米.學生在完成這個作業的過程中各顯神通,想出來許多奇妙的辦法,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并且感受了數學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有的學生感慨“數米也要有技巧”.
二新增了“你知道嗎?”
學習的關鍵是興趣和動力.教學中如果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情感,就容易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課堂上對學習是否有興趣是關系到學生能否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獲取知識的重要因素.數學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科學的思想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因其積累性很強的特點,它的許多理論都是在繼承和發展原有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果不去追溯古今數學思想方法的演變與發展,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數學的真諦.數學知識在產生、發展的過程中,曾留下不少生動有趣的故事,如果能好好利用,一方面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也可使學生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激發學習興趣,為他們未來的成長播下一顆良好的種子.
三增加了“數學家的故事”
小學數學培養學生數學文化興趣
通過與很多數學“學困生”的接觸交流,我發現他們大都討厭數學的枯燥乏味、復雜難懂。我們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啟蒙者,肩負著“開啟孩子幸福的數學學習之旅”的重任。而我在日常教學中也采取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為載體,引導孩子們在活動中思考、合作、體驗和創造。孩子們通過了解數學、熱愛數學、比拼數學的舞臺,讓雙手和大腦在玩中學、學中玩,品味數學文化,感受數學魅力,在快樂的數學王國里生長起數學思維的新苗。接下來,筆者淺談幾點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讓閱讀數學文化走近學生,滲入課堂、接近家長
我會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進行“好書推薦”,比如《數學家爺爺講數學童話》、《數學西游記》、《快樂數學》等;這些書一是充滿趣味性,特別吸引孩子們閱讀,在不知不覺中拓展了他們的數學思維;二是有數學的味道,引導孩子們猜想、歸納、推理、概括,直至發現簡明的規律、概念或公式,從而體會到數學的簡約美。那么,如何利用身邊的有限資源讓孩子們積極主動的來閱讀數學呢?首先,營造數學閱讀的氛圍。在教師添置數學課外閱讀讀物,指導孩子們出好數學主題黑板報,倡導家長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其次,有方向的對孩子進行指導式閱讀——在數學閱讀課上,老師以朗讀、講述的形式幫助孩子們學會閱讀,發現故事背后隱含的數學思想。最后,采用分享式閱讀,讓孩子們沉浸在快樂的氛圍中。如召開“數學閱讀推介會”,讓孩子們分享閱讀推薦、閱讀故事等,表達對數學家的崇敬,在孩子們的心田里建構起數學文化。數學閱讀絕不只為閱讀而閱讀,它能讓數學課程超越數學,變得更加溫情、豐厚而柔軟,給孩子們以科學、人文、藝術等立體的滋養,它就是一條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
二、徜徉在數學游戲的海洋,讓學生通過競技、闖關、收獲
著名數學家陳省身說過“數學好玩,玩好數學”。數學游藝活動,就是將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到愉快和諧的游戲和運動之中。在我們老師的精心策劃與認真組織下,讓每一個孩子踏進數學后如同身臨趣味無窮的游藝園,學生們可以手拿“游藝積分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齊心協力大闖關,盡情地遨游數學的海洋,體驗思維的碰撞,感受團結的力量,品嘗成功的喜悅。每個年級都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的活動主題與游藝項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比如一年級我們會圍繞“口算”設置了“小貓釣魚”“青蛙跳”等;二年級會以“數字”為主題設置了“快樂套圈圈”“水果大拼盤”等;三年級結合“加、減、乘、除運算”設置了“猜謎語”“掂球跑”等等此類的項目。這些別開生面的游藝活動,我們會以不同層次和多種類別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如小組合作PK,師生同臺競技,親子聯動等,以此把孩子們從有限的數學課堂引領到好玩的數學樂園,參與其中的家長們也會仿佛重返童年時光,和孩子們一起度過溫馨美好的時刻。
三、讓學生在益智游戲中開心學數學、愛上數學,爭做“數學小達人”
簡述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在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學更加注重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與優化,而課堂作為教學的基本形式,成為推進課程改革的主要陣地。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仍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和方式的影響,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學生學習效果差。因此,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構建數學高效課堂就更加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師深入研究并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趣味課堂導入、注重課堂提問、組建學習小組與布置課后作業四方面出發,分析與探究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的有效途徑與基本方法。
一、趣味課堂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始,一個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充分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進而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打下扎實的基礎。所以,在具體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注重對導入部分的設計,使整個課堂導入更加趣味化,更加引人入勝。具體來說,數學教師可以在正式的課程教學開始前,首先為學生展示一些與數學知識相關的圖片、視頻或者音樂,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或者教師也可以講一個相關的趣味數學小故事、小笑話或者對話,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也產生對這部分數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如此,學生們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就會更加積極主動,高效課堂的構建也就更加容易了。例如,在教授《千克、克、噸》這部分知識時,為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導入環節,我為學生們引出了小故事,如下:在森林中,大樹伯伯為森林中的小動物們稱量體重,一只小松鼠率先上前,大樹伯伯說道:2千克。一只小蝸牛上前,大樹伯伯說道:15克。接下來一只大象上前,大樹伯伯說道:1噸。這時下面的小動物開始討論,大象為什么是1呢?難道還沒有松鼠和蝸牛重嗎?蝸牛是最重的,蝸牛是15。此時學生們似乎也感到了疑惑,那么三種動物到底誰最重呢?趁著學生們的疑惑,我引出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二、注重課堂提問,推動教學進程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師通常是對學生進行“滿堂灌”,整堂課下來,學生基本上沒有發言或者獨立思考的機會。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不到充分調動,也不能充分理解和吸收數學知識,更不用說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了。而課堂提問能夠給予學生更多表達自身觀點、看法和質疑的機會,也能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在課前備課時提前設置好課堂提問的內容與方式,保證問題的啟發性。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時機向學生提問,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散思維、調動知識進行問題的思考與探究,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進而推動課堂教學進程的順利進行。例如,在教授《面積》這部分知識時,為了推動教學進程,我結合課程內容,為學生們開展了課堂提問活動。教師:同學們,大家都知道課桌要比我們使用的課本大,那么怎么判斷課桌比課本大多少呢?學生:先求出課桌的面積,然后在求出課本的面積,用課桌的面積減去課本的面積,就是課桌比課本大的面積了。教師:非常好。這位學生的回答非常正確,那么課桌和課本的面積如何計算呢?學生:先測量出課桌、課本的邊長和寬,然后再用長乘寬就是面積了。這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注重課堂提問,有效推動了教學的進程。
三、組建學習小組,提高教學效率
立足先賢文化小學德育建設與實踐研究
摘要:學校要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新形勢下,將立德樹人融入學生學習、生活的環境中,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本文立足先賢文化特色,對小學德育建設和實踐展開探究。
關鍵詞:德育建設;文化特色;實踐研究
《論語•里仁》里說:“德不孤,必有鄰。”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無獨有偶,18世紀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也曾說:“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值得我們仰望終生:一是我們頭頂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們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法則)。”可見,道德是古今中外共同尊崇的。黨的報告進一步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教育只有牢牢抓住立德樹人的關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理念,才能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
一、校園文化潤物無聲,幽蘭飄香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因為走出了昆山市歷史上第一位狀元而顯得歷史厚重。我校傳承了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把校園打造成了一個凝練典雅的傳統文化樂園。狀元衛涇刻苦求學,學校就在校門口開辟了碑林,用圖案的形式書寫莘莘學子刻苦求學的歷程,學生走進校園就會受到精神的滋養。狀元衛涇曾在文節書院就讀,學校就將主教學樓命名為文節樓,學校圖書館命名為文節書院。由于衛涇之父衛季敏生子五人,均在友順堂用功勤讀,除衛涇中南宋淳照十一年甲辰科狀元外,四兄弟均以聰明好學聞名鄉里,均考中進士。宋寧宗趙擴曾賜予親筆寫的“友順堂”匾額。學校就據此將進校園的第一塊空地,取名“友順廣場”,借“友順”兩字教育學生,只要勤奮好學,每個人均可成才,為國做出貢獻。同時,我們還在友順廣場內立“思賢求真”校訓碑,旨在鼓勵學生學習狀元衛涇,求真知、傳真情、喚真心、育真人[1]。衛涇號“后樂居士”,學校開辟后樂堂,有衛涇塑像,介紹了衛涇生平,建有“思賢亭”“狀元橋”及衛涇的狀元榜,闡釋著學校狀元文化的教育價值。后樂堂布置了“希周”書畫廊,精致有序地布置了狀元衛涇的詩詞以及唐詩宋詞,長廊架上長滿藤蘿,學生的書法、畫作、手抄報、優秀作文選登、燈謎和手工作品布置得錯落有致。緊挨著的是圖書館和校史陳列室,學生課余在這里讀書寫字,耳濡目染,觸景生情,進而產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懷,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課程滲透固本強基,行穩致遠
淺議小學數學的閱讀教學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布龍菲爾德說:“數學不過是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數學語言具有簡潔、無歧義的特點,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必須認讀、感知閱讀材料中有關的數學符號、圖形符號等,理解每個數學術語。這些符號往往內涵豐富,與自然語言差別很大,要求在閱讀語言中轉換頻繁,是一個內部語言的轉化過程,最終要用自己的語言來理解數學定義或定理等,是對新知識的同化和順應過程。這樣就給數學閱讀帶來一定的難度,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尤為重要。
一、明確數學閱讀的內容
首先要落實數學課本的閱讀,數學教材是在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心理特征、數學學科特點等諸多因素后精心編寫而成的,因此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
1.概念、定義、公式的閱讀
數學語言比較抽象,教材中的概念、定義、公式等知識,要經過加工處理,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消化,但真正與已有知識相融還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常被練習所替代。而知識存儲時間取決于注意力集中程度等,一般課堂前5分鐘至20分鐘是新課講授時間,此時可以讓學生將概念、定義、公式反復閱讀,準確理解,排疑解難,這樣學生便會很快將新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才能運用自如,熟能生巧,最終形成能力。
2.教科書上的閱讀材料的閱讀
數學教學中主體地位的發揮詮釋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而又非常重要的學科,教學內容中有許多的定義、公式、解題技巧和思想方法。學生如何消化基礎知識,掌握解題技巧和思想方法,進而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學生會“學”。在學的過程中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要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必須在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上做好文章: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
一、重視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的激勵作用,通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教師應操縱或控制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學習的各有關變量。在許許多多的變量中,學習動機是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關鍵作用的一個,它是有意義學習活動的催化劑,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備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才能對學習積極準備,集中精力,認真思考,主動地探索未知的領域。在實際教學中,向學生介紹富有教育意義的數學發展史、數學家故事、趣味數學等,通過興趣的誘導、激發、升華使學生形成學好數學的動機。
教學中,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的方法很多。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難為易,又使學生倍感親切;提出問題,設置懸念,能激勵學生積極投入探求新知識的活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肯定;組織競賽;設置愉快情景等,使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不斷體驗解決問題的愉悅。堅持這佯做,可以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熱情。
二、重視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啟智功能,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形式誘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發展的全過程,盡可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
在數學教學中,促使學生眼、耳、鼻、舌、身多種感官并用,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進行比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進而真正參與到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