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期刊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23:34:0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經濟期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經濟期刊

商業經濟期刊什么檔次

目前根據期刊的主辦單位上來說將期刊主要劃分為: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國家級期刊、省級類期刊等層次。不同的層次主要是針對于當前專業職稱評審等級來要求的。對于你應該怎樣來進行論文的撰寫、論文的投稿等這些方面來說都是大家要掌握的主要方面。

一、商業經濟期刊屬于什么檔次

對于當前的商業經濟來說,雜志是國家級期刊。目前雜志是由黑龍江省商務廳主管、黑龍江省商業經濟研究所、黑龍江省商業經濟學會承辦的經濟類國家級期刊。

二、商業經濟期刊征收要求

商業經濟期刊目前主要征收有關:經濟理論、改革探索、財經縱橫、經營管理、營銷策略、金融證券、國際貿易、工作研究等等,這些方面的事項,因此有關這些方面的論文大家都可以來本雜志上進行投稿發表。

三、商業經濟期刊投稿要求

查看全文

農業經濟類期刊中土地問題分析

1研究設計與數據采集分析

1.1研究方法與工具利用。Excel,CitespaceV和CNKI檢索軟件,以“文獻來源期刊”、“發表年度”等特定字段為統計條目對農業經濟類中的九大核心期刊進行文獻提取統計和數據篩選,并對所得結果進行文獻計量分析,以揭示和評價我國土地學科研究現狀和學科未來發展趨勢。1.2數據來源。依據《2018年版北京大學核心期刊目錄》從其“F3經濟,農業經濟類”所列的15種期刊列表中選取9種與土地科學密切相關的期刊,以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CNKI)作為檢索數據庫,通過將“土地”設定為檢索主題,檢索文獻來源時間設置為2002—2018年,對9種CSSCI來源期刊中篩選出的257篇文獻進行統計分析,研究我國土地科學相關研究的學術發展現狀。

2期刊相關評述

2.1歷年文獻統計。基于文獻數據的計量分析,本研究對2002—2018年間的9種期刊的發表文獻數量進行了統計分析,將土地科學領域研究發展劃分為3個階段(圖1)。(1)萌芽階段:2002—2008年發表土地研究類學術論文較少,年均數量1~7篇,增長緩慢,說明在這一時期,國內的研究者對土地問題的思考處于探索階段,影響力較高的研究團隊尚未建立。(2)快速成長階段:2009—2016年,這一時期土地研究類論文呈波動式快速增長。這是由于國家層面關于土地政策的落實,使得我國土地研究成為學者們開始關注的重點問題,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3)成熟穩定階段:2017年以來,一些研究機構已經成型,土地科學的研究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土地研究理論體系進一步系統化和清晰化,相關研究在邊界清晰的基礎上走向深入[27]。2.2文獻作者分布分析。從文獻作者角度分析,多名作者合作發表、跨機構聯合發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9大農業經濟類核心期刊檢索到的257篇文獻中,有38篇是單作者發表的,比例僅占14.79%。由兩位及以上的作者聯合發表的文獻數量占研究樣本數量的85.21%。由此可以基本推斷出,土地研究領域的趨勢是以聯合發表為主,單作者發表數量所占比例較少(表2)2.3研究機構分析研究機構發文量可以表征研究中心分布,而研究機構間的合作關系可以體現知識流動狀況[812]。數據顯示,257篇文獻來自135個機構,絕大多數機構只發表有1~2篇文獻;5個機構發表文獻數量超過10篇,占所有機構數的3.68%,其數量占總文獻量30.74%。這些數據既說明了土地研究領域文獻來源的廣泛性和分散性,又說明了文獻來源具有較高的集中度。廣泛性和分散性體現了土地研究領域參與者眾多,參與面廣泛,具有較高的熱度;集中度則體現了土地研究核心機構已經形成[1315]。土地研究類文獻發表機構眾多,但其中高產機構集中于大學院校。從機構總量來看,機構中包含高校的文獻發表量占總文獻量的91.12%。可見高校尤其是農業類高校發表文獻數量在土地研究領域具有絕對優勢。尤其是南京農業大學,發文量27篇,顯示出南京農業大學在土地研究領域已處于國內領先地位(表3)。

3研究主題與內容

3.1研究主題分析。3.1.1熱點領域分析。將上述257篇“土地研究”相關文獻涉及的研究主題劃分為6個一級類,并將每個一級類目的具體研究內容劃分出二級類目。農業經濟類文獻中土地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經濟學(A類)和土地利用學(B類)兩大領域,僅有零星文獻涉及了土地信息學(F類)(表4)。將257篇文獻按照4個時段劃分為6個主題類目。2010—2013年數量呈陡然劇增的趨勢,“土地經濟學”是這一時間段內最受關注的主題,“土地資源學”是這一時段新興的主題。2014—2018年是數量大幅增長的時間段,表明土地研究已經引起較多的關注,這一時段內“土地經濟學”的研究方興未艾,同時也體現了“土地經濟學”的模型構建和數據解讀趨于成熟[1618]。“土地信息學”是這一時段內新興的主題領域[1920](表5)。3.1.2關鍵詞共現分析。對9種核心期刊文獻的關鍵詞進行文獻計量統計分析,以了解目前土地科學研究的主要研究重點和推斷未來研究趨勢[6]。通過Excel統計分析,得到991個關鍵詞,運用citespaceV軟件進行關鍵詞共現聚類分析,發現以“土地利用;土地規劃;新型城鎮化;土地整理;鄉村振興;驅動機制”為關鍵詞的文獻數量占該研究領域的比重最大。熱點主題之間互聯影響,構成了我國土地問題研究學科體系(表6)。3.2土地問題研究方法分析。257篇土地問題相關研究文獻全部為實證研究文獻,將其所采用的實證研究方法分為數據收集方法和數據分析方法兩類,并將兩個一級主題下的具體研究方法劃分出二級類[7]。對全部257篇實證研究文獻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進行逐一統計(表7)。257篇文獻中,絕大多數采用了多種數據分析方法相結合的方式。數學模型法是最常采用的數據分析方法,其次是層次分析法(AHP法)和回歸分析法。總體來看,采用統計資料分析+數學模型+層次分析的趨勢明顯,相信隨著數學和統計方法的發展,更多先進科學的計量方法也會逐漸在這些期刊中得到應用。

查看全文

經濟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1、關于稿件的要求

作者投到經濟核心期刊的文章必須是原創性的,并已嚴格按照經濟核心期刊投稿體例修改論文,尤其是論文長度(正文)在15000字以內,中文摘要在200字以內,英文摘要在100字以內,摘要部分以簡練語言陳述主要貢獻。編輯部會將不合符要求的稿件直接退稿。

2、關于投稿費的收取

為防止濫用系統,浪費資源,本刊收取投稿費。收費標注為:論文作者均為學生,單篇投稿費為200元,論文作者包含非學生,單篇投稿費為500元。請:在提交論文之后,及時在線支付投稿費。本刊會按照交費時作者提供的抬頭提供發票。)

3、關于審稿時長

稿件初審在一個月以內,進入匿名評審的稿件大多要經歷2-5輪的反復退改。所投稿件如未收到經濟核心期刊的拒絕信,不得投到其它刊物。所有階段稿件審理情況您可以在系統查看,凡是編輯部做出的決定您都會收到郵件告知。

查看全文

林業經濟管理類期刊特征研究及影響

一、目前在營林生產管理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

1林木良種基地的建設問題

目前,我國現有的良種基地樹木和營林工程的數量并不匹配,基地和良種的數量相對來說比較少[1],使得在營林生產建設過程中可供選擇的品種數量比較少,再加上營林良種培育基地本身的管理水平就比較低,便嚴重阻礙了良種培育基地的建設與發展。

2育苗生產方面的問題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育苗技術也在持續的發展過程中,然而由于受到技術水平的限制以及各地情況的不同,就使得育苗的生產效率和質量普遍比較低,相應的對整個林業的生產作用也比較有限。同時,育苗的不及時,嚴重耽誤了林業的生產發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生產成本。

3造林數量和工程質量之間的不協調

查看全文

我國期刊市場化問題解析

摘要:我國期刊處于全球期刊市場化浪潮之中,走向市場是中國期刊業改革發展的基本方向。目前我國期刊雖然置身于市場經濟之中,但尚未真正溶入市場經濟大潮,其可持續發展障礙重重,而期刊市場化的正效應卻能破解其可持續發展中的諸多障礙。但是,期刊市場化不等于完全市場化,學術期刊出版的完全市場化又會阻礙其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期刊市場化的正效應,抑制其負效應,用市場化手段辦好期刊,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期刊市場化可持續發展市場化手段

期刊市場化就是用市場化手段辦刊,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精神文化產品。因此,期刊界應當正確認識期刊業的特殊發展規律,堅信我國期刊市場化的必然,運用期刊市場化的正效應破解期刊可持續發展面臨的諸多障礙,使期刊生產、銷售進入良性循環,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期刊市場化的必然

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促使國際傳媒的發展態勢呈日益加劇的全球化趨勢,我國期刊雖已處于全球期刊市場化浪潮之中,但尚未真正溶入市場經濟大潮,其可持續發展障礙重重。因此,無論是期刊全球化趨勢所使,還是我國期刊可持續發展所迫,我國期刊市場化已成為必然趨勢。

1、我國期刊處于全球期刊市場化浪潮之中

查看全文

科技期刊文化力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科技期刊;文化力;經濟;社會

論文摘要科技期刊文化力既是科技文化力的組成成分,又是整個期刊文化力的組成成分,是推動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提升民族科技文化素質的潛在動力。傳播科學知識與科學方法,宣傳科學思想與科學精神,是科技期刊的重要作用。科技期刊文化力作為一種隱性人文資源,能夠實現社會價值的增值。深入研究和探討科技期刊文化及其作用力,對于科技期刊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1科技期刊文化力的概念和內涵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文化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是整個國家文化力的組成部分。期刊文化力也是整個文化力的組成部分,筆者曾專文進行過論述[1]。科技期刊文化力既是科技文化力的組成部分,又是構成整個期刊文化力的重要成分。

編輯文化是社會大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編輯文化與其他文化系統一樣,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編輯文化的表層結構是編輯物質文化,中層結構是編輯事業的體制,而其深層結構表現為觀念形態等因素[2]。

“文化力”是與綜合國力系統中的經濟力、政治力等因素相對而言的,是綜合國力的組成部分,它體現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發展狀況和建設成果,蘊含著推動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精神力量和智力因素,核心是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創造力的充分發揮[3]。期刊文化力是文化力中的重要元素,它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期刊文化發展與積累所形成的現實力量,既包括這個國家或地區期刊文化的現實水平,同時也包括對經濟、政治、社會生活以及其他文化形態等方面的作用力、影響力和輻射力。科技期刊文化力是期刊文化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查看全文

如何確認學術期刊級別

如何確認學術期刊級別?學術期刊級別的高低是對于職稱晉升評審中加分不等的一個方面,同時期刊的影響力度也是對于你后職稱晉升的主要關鍵方面。為此選擇一本等級高的影響力度大的刊物是對于職稱評審晉升比較好的方面。

期刊的等級在當前可以劃分為:SCI、SSCI、EI、中文核心期刊、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國家級、省級等等不同級別的刊物。對于選擇期刊的等級選擇來說自然是要根據職稱的評審了,一般的來說副高級及高級的職稱都會選擇核心類的刊物進行發表,而對于其他等級沒有什么特定需求的直接發表普刊類的刊物就可以了。

學術期刊(academicjournal)是一種經過同行評審的期刊,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學科。學術期刊展示了研究領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內容主要以原創研究、綜述文章、書評等形式的文章為主。其他為輔。學術期刊的等級,從一定意義上說,是所發論文學術水平的標志,也是論文者在學術界影響和地位的一種象征。

我國的學術期刊進行分級管理,在標準和依據的把握上,不能片面化,而是應當全方位地進行綜合考察。確定學術期刊分級的依據是做好學術期刊分級工作的基礎。我們認為學術期刊的分級依據應主要從學術期刊自身的主客觀條件兩個方面來掌握和考察,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術期刊主辦單位在國際國內的學術地位,很大程度上決定其主辦的學術期刊水平和檔次因為學術期刊主要是反映其所屬會員、所屬研究人員科研成果的機關刊物。

主辦單位學術水平的高低是由其所屬成員的學術平均水平決定的,當然,其主辦的學術期刊的學術水平與主辦單位所屬研究人員的學術水平直接有關。有一種情況,就是學術期刊在以吸收本單位論文為主的情況之下,應適當吸收一些外稿,嚴格說來,外稿的比重不能太大。所以它對學術期刊的質量影響不會很大,決定學術期刊質量的決定性因素主要取決于主辦者自身的學術水平,以及由此決定的學術地位。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它聚集了一大批國內甚至國際一流的專家、學者,因此決定了它在國內社會科學的大部分領域里的研究深度和廣度均居一流水平。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刊——《中國社會科學》主要是反映主辦單位內部學者學術水平的,它成為一流刊物在這一方面很具備條件。中國社會科學院所屬各主要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同樣也大都是國內外同行科學研究的一流人才,他們所主辦的專業學術期刊也應該是代表國家水平的,例如《經濟研究》、《哲學研究》等就是如此。還有,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等國家級專業研究機構主辦的《教育研究》、《出版發行研究》以及國內一流重點高校所主辦的學報等均應是代表國家在這些領域里科研水平的最高學術期刊。

查看全文

學術期刊服務智庫缺失與構建

高水平智庫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象征。中國的智庫建設相對滯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強中國新型智庫建設。[1]智庫需借助媒體影響政策和社會輿論,學術期刊是學術新思想匯集和交流的平臺,因其嚴肅性、專業性與權威性成為智庫在專業人士與決策群體中傳播研究成果、發揮政策影響力的有效載體。然而,我國大部分學術期刊從業者沒有意識到學術期刊為智庫建設服務的重要意義,導致學術期刊服務智庫建設功能的缺失。同時,一些學術期刊還面臨著學術質量不高、內容特色不鮮明、可讀性不強、社會效益嚴重不足等問題。因此,部分學術期刊應順應國家智庫建設快速發展的需求,積極與智庫機構互動,主動引導相關研究,形成政策研究的合力,為國家智庫建設做好服務工作,促進國家智庫建設的快速發展。

一、學術期刊與智庫的關系

智庫作為專業決策機構,是多學科學者和專家的結合,以社會中各種現實問題為研究對象,以科學客觀、價值中立為原則,以綜合性、跨學科研究為手段,通過群體知識和智力互補,開發新知、預測未來。[2]學術期刊在辦刊宗旨、作者來源、承載內容、表現形式、傳播途徑等多方面與智庫具有緊密聯系。1.宗旨和目的的相關性學術期刊以傳播科學新成果、促進學術交流、加快成果轉化、發現和培養科學人才、服務科學發展和人類未來福祉為目的,這和智庫運用專業知識和科學工具開展決策咨詢研究,解決科技和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在目標上具有相關性。這也是學術期刊應該具有的重要社會功能之一。2.作者來源和構成人員的重合性學術期刊將行業內一流的學者匯集為期刊穩定的作者資源。智庫又稱腦庫、思想庫,是不同領域或行業專業人員匯集的組織。因此,可以說學術期刊的作者隊伍和智庫的人員構成具有一定的重合性。學術期刊的部分作者隊伍即智庫可以利用的人力資源,而智庫的專任或兼職戰略、決策研究人員同時也是學術期刊的優質作者。3.承載內容的互補性學術期刊側重基礎理論研究內容的傳播,對智庫開展的針對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應用型研究課題,具有指導作用;智庫研究也包含一定的基礎理論內容,同時智庫開展的應用研究成果又可為基礎理論研究提供新的課題和論據。4.表現形式的一致性無論是學術期刊內容,還是智庫成果,都是以論文或研究報告的形式出現,都需要在第一時間傳達給需求的對象,盡快發揮科學價值或政策影響力,為科學、政府決策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服務。5.傳播途徑的有效性學術期刊是理論和應用研究成果的載體,是新的科學成果快速傳播的媒介,具有特定的傳播方向、快速的發行渠道和高端的讀者群體,因此也成為智庫成果倚重的定向傳播方式和盡快發揮政策影響力的有效渠道。

二、學術期刊智庫服務功能缺失的表現

我國大部分學術期刊缺少服務智庫建設的功能。當前,我國學術期刊,無論是人文還是科技期刊,都是以知識的積累和傳播為首要目標,整體上偏重刊發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呈現出較強的學術取向,但在應用研究內容方面存在不足。其中,科技學術期刊缺少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使一部分科技學術期刊無法起到服務科學決策和主導輿論的作用,對解決現實政策問題沒有指導價值。1.偏重理論研究,忽視應用問題研究成果基礎理論研究水平的高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科學發展水平和科學創新能力的標志,也是智庫研究的理論基礎。基礎理論內容的報道和傳播是學術期刊的核心工作,但我國大部分學術期刊只重視基礎理論研究成果的刊載,不重視應用問題成果的傳播;同時,一些學術期刊對基礎理論研究成果的過多刊載,造成重復選題過多、內容雷同、理論成果水平不高等問題,既沒有很好地發揮學術期刊傳播基礎科學成果的功能,也缺乏解決應用問題的能力,更難以發揮為智庫服務的功能,導致學術期刊本應有的智庫服務功能的缺失。[3]2.側重學術研究,科技學術期刊缺少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我國有近6500種學術期刊,其中3000多種為科技期刊,且辦刊方式都比較傳統,大多只關注書齋里的學術研究。雖然有少部分科技學術期刊對專業熱點問題進行討論,但對與科學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卻非常少,導致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出現時,新聞媒體主宰了問題的話語權。由于某些新聞從業者的相關科技專業知識不足,以及新聞媒體報道的通俗性和即時性等局限,導致社會熱點問題出現時,淺層次信息泛濫,專業性的深層次信息不足。[4]在這些熱點問題或事件發生過程中,學術期刊既沒有發揮其專業媒介的知識優勢,深層次地對問題進行剖析、解讀,提升公眾的科學素養與認識水平,也沒有承擔起從專業角度向決策者建議的智庫功能,致使學術期刊服務智庫建設功能缺位。3.辦刊目標偏移,難以服務行業和地方經濟政策我國大部分學術期刊為綜合性期刊,這類期刊過于關注宏觀層面內容,不重視微觀內容,鼓勵全局性研究,忽視行業、地域性成果;同時,為爭取更高的影響因子和期刊排名,辦刊者往往遷就期刊評價機構及相關的指標體系,使學術期刊為廣大讀者服務,為科學研究、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服務的辦刊目標發生偏移,成為為作者服務,為迎合評價機構服務的期刊。[5]這樣的期刊內容、風格嚴重雷同,沒有突出行業和地方特色,不能為所在行業、地方經濟和政府決策服務。近年來,國家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多次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學術期刊走專業特色化發展道路,鼓勵綜合性期刊進行專業化轉型,就是希望學術期刊能夠盡快回歸為科研成果傳播服務、為讀者服務、為地方經濟建設和政府決策服務的辦刊目標,這也為學術期刊服務智庫建設提供了依據。4.較少高認知度期刊品牌,難以形成決策影響力高認知度的品牌學術期刊,因為擁有自己特有的內容和形式以及行業美譽度,必然會成為受眾首先關注并信賴的產品。一些高認知度的品牌學術期刊,具有強大的行業影響力,成為行業學術精英、政府各級管理者、企業管理和從業人員的首選讀物。這些期刊通過前沿的學術理論、精心策劃的熱點內容、權威的學術觀點,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實際問題的解決以及政府決策貢獻智慧,因而能夠發揮學術期刊為智庫建設服務的功能。然而,當前我國學術期刊界,能夠形成高認知度品革,將原來的綜合性文章拼盤,調整為以問題為中心的專題研究系列。注重學科前沿,跟蹤熱點問題,注重理論研究的實際應用,注重實際問題的理論探討。學術期刊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能夠把基礎研究和對策研究很好地結合起來。如《教育研究》[7](有教育智庫之稱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世界經濟與政治》[8](入選首批25家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之一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科學院院刊》[9](入選首批25家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之一的中國科學院主辦)等期刊都開設了系列專題研究專欄或出版專刊,對相關領域的若干實際問題發表了許多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理論文章。這些期刊憑借高水平的理論優勢、強大的頂端影響力,成為相關行業、政府部門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政策調整的理論來源,很好地發揮了學術期刊為智庫建設服務的功能。3.重視現實問題的理論研究成果的發表對現實問題進行理論研究,提出指導性、政策性意見、建議,是智庫的基本功能,也是學術期刊利用高層次作者隊伍的智力優勢,對社會熱點問題發表意見、影響政策制定、形成社會輿論、發揮智庫服務功能的途徑。學術期刊可以針對社會熱點問題、突發事件,設立論壇和爭鳴方面的專欄或出版專刊,邀請權威專家,對問題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解讀,為政府部門提供政策建議,對受眾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中國科協主辦的大型科技綜合性學術期刊《科技導報》,即通過專欄和專刊,邀請科學家對一系列社會熱點事件或重大事件中的科學問題進行跟蹤捕捉、深度分析,傳播科學界的聲音。[10]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教授主編的《食品科學技術學報》,針對與食品安全相關的熱點事件,進行科學解讀、政策分析、輿論引導,在食品安全領域發揮了期刊為智庫建設服務的功能。[4]4.切實加強應用對策研究成果的傳播作為公共思想、公共知識的生產者,智庫的核心作用是為公共政策和決策服務。我國的學術期刊都是以學術探索與知識積累為首要目標,而不是以影響公共政策與決策為目標,對現實政策問題的指導作用不大。因此,除少數基礎科學領域的刊物外,我國大多數學術期刊應該在重視基礎理論和技術研究的基礎上,注重應用對策研究內容的傳播。一方面,將選稿的側重點放在對國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基礎理論研究上,策劃相關選題,引導作者開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決策性問題研究;另一方面,可以開設政策建議、、解讀牌的期刊還很少,決策影響力相對薄弱,不能很好地發揮學術期刊的智庫服務功能。5.辦刊人員主動性缺乏,沒有服務決策意識當前,我國大部分學術期刊形式古板、風格雷同、缺少可讀性。一些學術期刊,因為有大批來自高校和科研機構用于評定職稱、考核的文章及在校生的學位文章,稿件資源豐富。這些期刊的編輯通常坐等來稿,不參加行業學術會議,不進行專業理論學習,不了解行業發展方向,不關注行業前沿和熱點,辦刊主動性嚴重不足。因為缺少對國家宏觀政策和實際社會問題的關注,辦刊人往往沒有服務國家戰略和決策的社會使命感,缺少服務國家與地方決策的意識,導致學術期刊不能為行業發展、社會問題的解決及政府決策發揮作用,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

三、學術期刊服務智庫建設的途徑

查看全文

期刊知識信息評價研究

1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的原理

1.1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的設計原則。第一,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應主要采用來源指標評價。期刊評價指標包括來源指標和引用指標,前者主要是期刊本身包含的一些指標,比如作者數、地區分布數、論文篇幅、關鍵詞、參考文獻、基金論文比等等,后者是期刊的被引指標,如影響因子、即年指標、特征因子、總被引頻次等等。來源指標是引用指標的基礎,從來源指標來設計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有利于更加合理地對一些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從源頭和形式上提高期刊論文質量。第二,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應包括更加廣泛的因素。對于學術期刊的信息與知識密度的評價,目前還是個很大的難題,因此測度時應避免視角單一,這樣可以降低測度誤差,提高信息與知識密度測度的穩健性。比如應綜合考慮載文量、被引刊數、中英文參考文獻、國際化水平、關鍵詞覆蓋范圍等等。第三,信息與知識密度的評價指標主要應選用相對指標。采用相對指標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信息與知識測度的質量,避免單純追求數量的現象。第四,權重穩健原則。用于測度信息與知識密度的指標有多個,由于處于探索階段,對于每個指標的權重大小設計尚缺乏經驗,在這種情況下,一般宜采用等權重原則進行處理,即擯棄主觀評價方法,以客觀評價方法進行指標體系評價。第五,避免自然權重原則。自然權重最初由俞立平、宋夏云等[27]提出,是指在多屬性評價中由于標準化后指標均值不相等帶來的權重偏倚現象。文獻計量指標許多并不服從正態分布,自然權重問題會比較嚴重,所以要采用新的標準化手段,防止自然權重的帶來的異常影響。1.2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的評價框架。信息與知識密度測度框架如圖1所示。主要從信息與知識載體、信息與知識內容、信息與知識來源、信息與知識來源國際化、信息與知識影響這5個視角進行測度。信息知識載體:主要從載文量角度進行測度。在版面一定的情況下,假設質量不變,那么載文量大的期刊無疑具有更多的信息與知識含量。載文量是個雙刃劍,曾經出現過一些期刊載文量人為加大導致期刊質量下降的情況,后來更多期刊片面認為降低載文量會提高影響因子,因此近年來CSSCI期刊載文量又出現普遍降低的異常現象。文獻計量指標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管理調節作用,對學術期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需要進行適當干預。信息知識內容:采用篇均關鍵詞表示。一般每個期刊都規定了關鍵詞的數量,但有一定的彈性,總體上變化不大。關鍵詞越多,意味著期刊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涉及的范圍越廣,期刊信息和知識量越多。但是這里面需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是關鍵詞的近義問題,由于中文的特點,關鍵詞之間意思相近或相同的情況不少,這里存在信息冗余,目前還沒有較好的解決辦法。第二是關鍵詞的重復問題,如果期刊專業性較強,必然有很多關鍵詞是重復的,篇均關鍵詞較少。對于這個問題,只能說專業性較強的期刊關鍵詞指標相對不占優勢,但鼓勵這些期刊增加關鍵詞有利于跨學科、交叉學科研究,還是有利于提高期刊質量的。信息來源指標:采用兩個指標表示,分別是篇均中文參考文獻和篇均英文參考文獻。學術研究是在前人基礎上進行的,即使是前人的錯誤也是研究的重要基礎。所以不管引用目的是什么,這并不妨礙用參考文獻數量來反映期刊的信息與知識含量。需要注意的是,從單篇論文的角度,難以采用參考文獻指標來評價其信息和知識量,因為對于單篇論文個體,需要通過論文內容來對其創新進行綜合判斷。但從期刊評價的角度,因為期刊是若干論文的集合,所以從期刊總體信息與知識量評價的角度,用參考文獻相關指標是可以的。信息知識來源國際化:用外文參考文獻比表示,這里外文主要是英文,但也包括少量的日文、韓文、德文、法文等。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即使是人文社科研究,國際交流也大大增強,如果一個期刊引用更多的國外文獻,說明其具有更廣闊的研究視野。當然由于學科不同,期刊引用國外參考文獻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比如經濟學引用國外參考文獻比例一般較高,中國歷史引用國外參考文獻比例較低,但評價一般用在同一學科的不同期刊之間比較,因此這個問題的影響相對較小。信息知識影響:用新擴散因子表示(NewJournalDiffusionFactors,NJDF)。該指標是Frandsen[28]提出的,用期刊被引刊數除以載文量。由于每個期刊的辦刊偏好、辦刊特色均不一樣,一個期刊被引用的期刊越多,說明該期刊具有更多的信息和知識量。這個指標是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測度中唯一的一個影響指標。1.3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的評價方法。本文采用TOPSIS方法來計算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該方法是Huangetal.[29]首創,目前在學術評價中應用廣泛。傳統TOPSIS的計算公式是:Cij=移nj=1棕j(xij-xj-)2移nj=1棕j(xij-xj+)2+移nj=1棕j(xij-xj-)2(1)式(1)中,xij表示評價指標,xj-表示負理想解,即指標的最差值,xj+表示理想解,即指標最優值,棕j為權重,n為評價指標個數。TOPSIS根據評價對象到理想解與負理想解的相對距離來進行評價。作為對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測度的一種探索,很難確定不同指標的權重,因此本文采用等權重法進行處理。1.4評價指標標準化方法本文采用Sigmoid函數進行標準化。該函數具有如下特點:第一是極大值無限接近1,極小值無限接近0,這樣可以直接對評價指標進行打分;第二,拐點位置為(0,0.5),進入成長期的坐標為(-1.317,0.211),進入成熟期的坐標是(1.317,0.789),可以對評價對象所處發展階段加以判斷。第三,標準化后不同指標的均值比較接近,可以避免出現自然權重現象。比如一個班級語文的平均成績為65分,數學的平均成績為85分,理論上兩門課程的權重一樣,但很明顯數學好的同學具有優勢,這就是自然權重問題,只有當語文和數學的平均分數大致相等時,兩者的權重才真正相等。標準化時第一步是計算評價指標的z值,即:z=X-滋啄(2)式(2)中,X為原始指標,滋是原始指標的均值,滓為原始指標的標準差。第二步是將z值代入sigmoid函數,計算得到標準化結果X',即:X'=11+e-z(3)

2數據來源

本文以2019-2020版CSSCI經濟學期刊為例進行研究,在人文社科的所有學科中,一般認為經濟學屬于科學。經濟學期刊相對比較嚴謹,而且被其他學科引用也較多,主要原因是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被其他學科所借鑒,這種現象也稱為經濟學帝國主義現象[30]。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的引文數據庫,由于測度期刊的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后還要分析其與影響因子、h指數等文獻計量指標的關系,因此必須保證這些指標的數據時間同步,因此本文所有測度指標的時間跨度為2016-2017年,被引指標的時間為2018年,這也正是影響因子計算的時間界定,此外對于h指數也是期刊2016-2017年發表的論文在2018年的h指數。2019-2020版CSSCI期刊共有經濟學期刊70種,但《國際貿易》有部分數據缺失,將其刪除,實際還有69種期刊,相關指標的描述統計如表1所示。

3實證結果

3.1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的計算。經濟學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的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為了提高區分度,對TOPSIS評價值均乘以100。超過60分的期刊共有14種,說明采用本文的信息與知識密度測度方法,總體上打分偏低,這與評價方法有關,當然可以通過評價值標準化方法來彌補這個問題,由于要進行打分的后續分析,因此本文沒有做進一步的處理。排在前幾位的期刊為《中國工業經濟》、《經濟學動態》、《世界經濟》、《經濟學(季刊)》,這些均是業界公認的優秀經濟學期刊。《經濟研究》作為公認的經濟學頂級期刊,排在第九位,說明從信息與知識密度角度,其還有改進空間。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JIKI的數據分布如圖2所示。經濟學期刊的均值為51.43,極大值為69.18,極小值為33.16,標準差為8.36,總體上處于正常波動狀態,比較適合用來評價。Jarque-Bera檢驗值為1.258,p值為0.533,不能拒絕原假設,說明其總體上服從正態分布,這對期刊評價而言是一個良好的性質。首先用影響因子作為因變量,h指數、載文量、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作為自變量進行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研究發現,h指數與影響因子正相關,彈性系數為1.359,載文量與影響因子負相關,彈性系數為-0.435,而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與影響因子無關,其彈性系數沒有通過統計檢驗,將該變量刪除后模型的擬合優度幾乎沒有變化。這說明,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能夠提供除了期刊影響力以外的其他信息。為了提高研究的穩健性,進一步用h指數作為因變量,影響因子、載文量、期刊信息密度指數作為自變量進行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同樣與h指數無關,彈性系數沒有通過統計檢驗,刪除該變量后模型的擬合優度從0.905下降到0.900,只有微弱的下降。影響因子與h指數正相關,彈性系。3.3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的分組分析。根據浙江大學學術期刊分類目錄,頂級經濟學期刊為《經濟研究》,一級期刊包括《世界經濟》、《金融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等13種期刊,將這14種期刊分為一類,其他CSSCI核心期刊分類一類,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均值比較。一級以上期刊的均值為59.28,其他期刊的均值為49.61,相差接近10分。t檢驗值為4.189,p值為0.000,說明兩者均值的差距是顯著的,即一級期刊的平均信息量比其他期刊高,這進一步說明該指標可以用來進行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評價。3.4穩健性檢驗。首先對影響因子作為因變量的回歸模型進行檢驗,由于數據極為有限,傳統的基于回歸分析的穩健性檢驗方法并不適用,因此本文采用BP人工神經網絡進行穩健性檢驗,即將影響因子作為產出變量,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h指數、載文量作為輸入變量,建立BP人工神經網絡并進行學習。由于每次學習的結果均不一樣,因此建立5個模型,取其均值作為最終結果,如表5所示。從表5可以看出,模型的平均擬合優度為0.845,平均相關系數為0.925,總體上處于較高水平。從投入變量的權重看,對影響因子貢獻最大的為h指數,權重為92.55%,其次是載文量,權重為7.83%,而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對影響因子的權重僅為0.82%,幾乎無關,說明影響因子的回歸結果是穩健的。表6為h指數作為產出,影響因子、載文量、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作為投入變量的BP神經網絡學習結果,從平均值看,對h指數影響最大的為影響因子,權重為77.43%,其次是載文量,權重為20.79%,而期刊信息與知識密度指數的作用最小,權重僅為1.78%,這樣h指數回歸結果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穩健性檢驗。

查看全文

中國經濟學應用研究可信性分析

摘要:中國經濟學應用研究的可信性分析是經濟學領域的重要研究問題,其核心在于實現經濟理論、統計學以及數學在實證研究中的科學性結合。本文根據科學研究可信性的評判標準,從穩健性分析意識、國內的競爭程度以及國際學術的認可度這三個方面分析了現階段國內經濟學應用研究的可信性。

關鍵詞:經濟學;應用研究;可信性分析

一、引言

可信性是經濟學研究應用中的重要研究內容,國際學界針對這一內容展開了廣泛研究,國內學者王美今以及林建浩對于可信性革命的三次大討論內容進行了深入研究,對國際中給出的可信性來源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分析,并認為目前國內學者在經濟領域的研究工作具有可信性較低的不足,與國際學者的經濟應用研究有著較大差距,王美今與林建浩的研究工作將國際上關于經濟學應用研究可信性分析的前沿理論進行了清楚、嚴謹的闡述,因此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雖然國內對于經濟學應用研究的可信性分析工作獲得了較多成果,但大多都從理論層面進行分析與總結,而缺少實踐方面的研究,因此缺少實踐應用性。例如王美今與林建浩在研究模型的統計適切性評價中,雖然指出相比于模型選擇,模型設定檢驗對研究結果有著更重要的影響,但卻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沒有給出關于處理模型設定檢驗與模型選擇平衡關系的具體解決措施,因此整體而言缺乏實踐應用的指導可能;同時,現階段國內文獻中對于經濟學研究可信性的評價過低,許多學者在文獻中指出國內研究學者在應用計量模型方法時存在較多錯誤,但實際上這種負面評價缺乏足夠的嚴謹性,且其與國際上探究的“可信性”的研究重點存在較大不同,前者是指學者由于對計算原理的錯用而導致的結果不可信的情況,而后者則是指科學可信性,是更加專業、更高層次的研究問題。如果從定量的角度分析國內經濟學應用研究的可信性發展情況將存在較多困難,這需要對經濟學者的數量進行明確界定,同時還要對不同時期的經濟學應用研究的可信性情況進行鑒定。首先,本文在界定經濟學者范圍時選取了國內經濟研究領域較為主流的五大領隊期刊的作者群作為本次研究的主體,這五大期刊分別為《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經濟》、《金融研究》以及《統計研究》;其次,在研究不同時期經濟學應用研究可信性程度時,選取了以下三種評價指標:一是由Leamer給出的“穩健性檢驗”;二是國內作者研究結果的發表難度;三是史蒂芬總結出的“更夠通過國內外同行評審并獲得公開發表”的評價指標。針對這三項評價指標,本文將展開相應的數據統計工作:一是統計國內五大期刊發表文章中含有穩健性檢驗文章數量的歷年統計情況;二是分析五大期刊在3008-2013年之間的文章發表數量以及作者群變化情況;三是分析五大期刊作者群在國際高水平期刊發表文章數量的時序數據。第一個評價指標能夠反映出國內經濟學研究成果在穩健性檢驗意識層面中的發展情況,能夠直觀性的表達出其進步情況;通過第二個評價指標的數據分析,能夠間接反映出國內經濟學研究應用的競爭情況,其競爭性越高則表明這一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可信性較高,因此能夠作為國內經濟學研究應用的可信性評價指標;通過第三個指標的數據統計,能夠反映出國內經濟學研究應用研究成果的可信性進步情況,并且還可以反映出國內研究學者在國際學術界的被認可程度,因此能夠間接反映出國內經濟學者總體研究水平的發展情況。本文在進行研究時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是對國內學者穩健性分析意識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對國內學者在五大期刊發文的競爭性分析;第四部分針對國際學術界認可度這一可信性指標展開了分析,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結論,對國內研究學者經濟學應用研究可信性的變化情況進行了總結。

二、穩健性檢驗意識分析

在進行本次研究的穩健性檢驗意識分析時,需要對五大主流期刊發表文章中含有穩健性檢驗的文章數量進行統計,本文選取了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為數據統計的考察區間,逐月對這一考察區間內的含有穩健性檢驗文章的數量進行統計,并進行了占比情況的分析,其中廣告、會議以及紀念類文章不算在統計范圍內,而統計標準則為在文章中出現明確的穩健性檢驗、假設結論成立以及更改樣本區間仍然成立等情況。在進行了嚴謹的數據統計后,發現這五大期刊中含有穩健性檢驗的文章數量隨著時間變化也出現了顯著變化,尤其是在2006年后的統計數據出現了大幅度上升的情況。在對各期刊的占比時序進行分析后,發現,《世界經濟》是近年來峰值最高的期刊,達到了80%的占比情況,其次是《經濟研究》以及《金融研究》,最高達到了70%,而《管理世界》與《統計研究》的統計峰值也達到了50%。雖然各類期刊在不同時期內的穩健性分析占比情況有所不同,但從整體來看,五大期刊的穩健性檢驗的時序占比情況仍然呈現上升趨勢,這說明國內經濟學研究學者的穩健性檢驗意識也在不斷增強。雖然穩健性檢驗時序占比情況并不能直接說明國內經濟學研究應用可信性的發展情況,但其時序趨勢所表現出的整體上升趨勢仍然能夠反映出國內經濟學者穩健性檢驗意識的提升,因此也可以進一步說明國內經濟學研究結果可信性的提高。同時,本文也在數據統計過程中對五大期刊發表文章的穩健性分析內容進行了查閱,結果發現,國內經濟領域研究成果的穩健性檢驗方式與層次都有所豐富,相比于早期較為單一的方案設計,現如今的經濟學研究學者已經具有較高的穩健性檢驗設計水平。例如,五大期刊中在早期發表的對于樣本變化可能對研究數據產生影響的穩健性分析,大多是從單一變換樣本的方式來檢測研究結果的靈敏度,而在近年來五大期刊發表的文章中,學者開始積極進行基于嚴格統計檢驗結果為基礎的樣本分割穩健性測試,在方案設計上更為嚴謹、也更具可靠性。同時,從這五大期刊穩健性檢驗時序占比情況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各類期刊穩健性分析的期刊絕對數量也出現了明顯的增長趨勢,因此也可以進一步說明國內經濟學研究在穩健性分析水平方面有了較為顯著的提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