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程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5 00:58: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美術課程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美術課程論文

美術課程資源開發論文

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實施美術課程總目標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所以,《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非常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并在《標準》第四部分“教學建議”中把它與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等并重。如果能大力開發、充分利用各種美術課程資源,則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智能、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和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下面就此結合筆者的一些做法,簡要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對當地傳統美術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江西的民間美術種類多,影響大,如陶瓷、剪紙、風箏、磚刻、剪紙、年畫等,有著極大的開發利用空間。開發具有優秀傳統的民族民間藝術教育內容是具有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的。圍繞對當地傳統造型藝術所包蘊的文化內涵及其制作實踐的學習活動,有益于引導學生了解社區文化,提高文化素質,有益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

例如:五年級美術課《剪紙》,由于我本人非常喜歡剪紙,所以在平時很注意搜集關于剪紙的知識和剪紙圖案。在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任務,讓他們回家看書或查找資料去了解剪紙的歷史、用途、種類、地域分布特點等。在上課的導入部分我請學生欣賞民樂《喜洋洋》,讓學生享受過年的氣氛,啟發學生們聯想到過年時,我們會用剪紙來美化環境。然后我引入對剪紙的知識介紹,隨后展示了自己平時制作的剪紙作品《女孩》、《荷花》、《花籃》、《喜鵲》,讓學生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接著示范如何完成一幅剪紙,我從構思——草稿——剪——刻——貼,每一步示范給學生看,然后給出剪紙紋樣供學生參考,給學生留出大量時間去制作剪紙。最后學生在窗戶上展示剪紙作品,并評選優秀剪紙能手。

總之整個過程我都認真去準備,學生學的很感興趣。學生們在中國傳統文化氛圍中,提高了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查看全文

美術課程基本要素的改革透視論文

摘要:文章對美術課程的評價基本要素即評價目的、評價主體、評價對象、評價時空觀、評價種類、評價反饋、評價機制等進行了深入探討,旨在為美術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評價評價主體評價目的評價對象

目前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對美術課程的教學評價機制還不太完善或還沒有建立起來,致使評價的目的、主體、對象、方法、結果和解釋等均被不同程度地扭曲與誤解,從而嚴重影響了美術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導致美術課程教學管理混亂、教學目標層次混淆、教學質量低下等諸多弊端。如何對美術課程的教學去評價,是一個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評價”可以簡單地定義為決定某一事物的價值。在教學理念范疇內“評價”是課程標準的基本構成部分之一。具有診斷、反饋、質量監控、管理、導向等功能。

課程的評價是從一定課程評價實踐活動中概括出來的,然后把這些評價活動的各個環節綜合起來形成一定的評價理論體系作為指導評價的范式。美術課程的教學評價不是指令性的,而是說明式的。下面筆者圍繞評價的目的、主體、對象、范圍、方法、解釋、價值等這些基本要素進行探討,旨在為美術教育教學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構建“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評價目的

查看全文

美術課程改革管理論文

美術課程的改革不僅僅是內容的改革,也是教學過程和才學方法的改革。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于激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設置“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述評”、“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新課程特別強調了美術教學的不可重復性和創造性。我們必須積極探索,扎實工作,努力開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局面。關鍵詞:新課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述評綜合探索

美術課程的改革不僅僅是內容的改革,也是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專家認為,美術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于激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美術學習應當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范畫、參觀、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力與想像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設置“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旨在突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淡化過于強調學科特色的傾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種造型方法,不僅關注學生美術作業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造型•表現”活動中的參與和探究的過程。設置“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設計意識和提高動手能力。因此,在這一學習領域的教學中,應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避免學科知識專業化傾向,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社會,加強趣味性、應用性。“欣賞•述評”學習領域的教學,應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克服以往以教師進述為主的弊端,積極探索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可以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藝術與社會、藝術與歷史、藝術與文化的關系,涵養人文精神。

“綜合&#8226;探索”學習領域要求美術教師在教學時,尋找美術各門類、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現實社會之間的連結點,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美術與其他學科、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跨學科學習活動。要求學生靈活運用各學科的知識設計探究性活動的方案,進行創作、想象、表現、展示,喚起對未知領域的欲望,并體驗愉悅和成就感。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自己設計教學活動。為了幫助教師領會此次美術課程改革的精神,課程標準對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案例,“教無定法”現代教學中提倡課堂教學結構的多元化,根據課程的類型、教材內容、組織形式、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環境、地區等變化,合理安排課堂結構,并在實際操作中靈活掌握和運用,即完成一節課所需要完成的各項任務,也要在內容之間巧妙轉換,體現教學的連貫性,在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中:“音樂走進課堂”、“情境教學法”、“軟化學科邊緣”、“信息化”等多種教學方式為我們的美術教學開創了新天地。如我制作的<<卡通畫>>、<<千變萬化的線>>等課件,另外,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方面也提出具體案例。

新課程特別強調了美術教學的不可重復性和創造性。教學活動也不再完全是教案的執行者,每一次教學都是教師靈活機智地再創造活動,應當充分體現教師自己的個性風格。基礎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還剛剛起步,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必須積極探索,扎實工作,努力開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局面。

查看全文

美術課程新標準管理論文

傳統的美術教育注重寫實性的繪畫造型能力,專業美術人員的造型能力為目標進行的課程設計,對觀察和表現都設定了較高的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比例、透視、體積、明暗、構圖、質感、色彩等造型藝術的基本知識,還要做到能準確真實地描繪觀察對象。這種教學方法用在兒童美術教育上,則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其中造型技能技巧的難度,是理解力還不強的兒童,特別是低齡兒童難以達到的。它容易把兒童已有的藝術直覺,潛意識的藝術創作活動壓制下去,使兒童的藝術思維局限在某一特定的模式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傳統美術教育培養的學生,其創作出來的作品大多以簡筆畫、卡通形象居多,就是明證。以素質教育為宗旨的教育思想,把兒童美術教育看作是針對全體兒童的基礎教育。不是培養專業美術人員,而是以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為目標。《美術課程新標準》教學較好地體現了素質教育這一宗旨。其原則是借助客觀形象,強調主觀感受。《美術課程新標準》擺脫了單純傳授造型技能的教學模式和強調寫實性的寫生教學,它在教學中提倡發揮兒童的藝術直覺,在寫生作業中要求學生不僅僅要觀察事物的外在形象而且能聯想到與觀察對象相關的其它事物及自己與觀察對象之間的某種聯系并把它表現在畫面上。它鼓勵學生在觀察與表現中不拘泥于客觀事物本身,學生可不受客觀限制將觀察視點擴展,進行超現實的表現,學生在創作式的寫生作中學習基本的造型技能。這種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了學生的藝術沖動,培養的是學生的審美素質、創造性思維能力和最基本的造型能力。從傳統教法到素質教育,從傳統教材到新的課程標準,在十來年的兒童美術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對兒童美術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美術課程新標準》多少有些體會。我覺得,貫徹實踐好課程新標準,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提煉生活的能力上,讓學生逐漸嘗試學習作品的創作,從而達到教學目的。一、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從人的心理發展中的認識過程來看,創作的過程就是對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的過程,沒有感知生活的基礎就不可能產生豐富的想象,創作便成了“無源之水”。兒童畫的創作過程無疑也是這樣。兒童的生活、活動是有限的,憑空想象、閉門造車是創作不出優秀作品的。我們應該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活動和想象空間,去發揮自己的特長,表現自己的個性。觀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是引導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觀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而不是把我們成人眼中觀察到的東西,強加到他們身上,要求他們表現出我們成人眼中的世界。比如在《給自己畫像》一課的教學中,我沒有講解面部各部分的比例關系,只是讓孩子們在鏡子中觀察自己,注意找出自己最大的特點,可以通過與其他的同學或教師比較,把觀察到的自己最有特點的地方畫出來。結果每張畫都各不一樣。有的畫大眼睛,有的畫大鼻子;還有一名學生展開聯想畫出自己眼睛中映射出的外部世界,生動地表現了自己最大的特點——大眼睛。每張作品都有自己的個性。在這里我重在教給學生觀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以逐步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只有通過觀察——分析——認知,才能有根據把觀察到的事物進行加工,改造產生新的形象,才能可能展開豐富的聯想,展開想象的翅膀,創造出更新、更美、更奇的圖畫。二、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桑代克認為:學習是一種漸進的、盲目的、嘗試與錯誤的過程,隨著錯誤反應的逐步減少,正確反應的逐漸增強,終于形成固定的,穩定的“刺激——反應”的聯結,這就是著名的“試誤說”。盡管這種理論有它的局限性,但我認為在美術活動與教學中,讓學生大膽進行嘗試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曾經說:“我很喜歡荷花,但我不敢畫荷花,要畫,就得給我二十刀宣紙,把二十刀宣紙畫完了,才可以說我會畫荷花了。”這些是經驗有得之言,是很精辟的。從國畫大師李可染的幾個印章中,如:“廢畫三千”,“七十二準”,“千難一易”。可以看出大師在摸索創作中的艱苦歷程。兒童的嘗試摸索,限于對情境領悟能力不強,難免會有一些盲目,然而在現實中卻無法避免,關鍵是看教師如何引導。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適當提供寬松的氣氛,給學生恰當的“嘗試”機會,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學習的深入研究。例如:學習中國畫時,我讓他們自己去嘗試一下,這種特殊的繪畫工具毛筆和宣紙會有怎樣的繪畫效果,讓他們自己觀察水多而墨少時和水少墨多時等不同的畫面效果,讓他們自己體驗如何掌握用筆輕重所產生的不同效果,讓他們自己分析該用什么樣的筆法去表現一幅畫。孩子們嘗試著不同的繪畫效果,驚奇地一次又一次地試驗著墨與水的交融……感受著國畫這個藝術畫種獨特的藝術魅力,體驗著水、墨、色所帶來的特殊藝術效果,創造著一幅別具風格的作品。三、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兒童繪畫是人類從事藝術活動的一個特殊階段,它反映兒童的天性,表現出兒童的形象思維,是兒童用來表達思想感情的特殊視覺語言。由于兒童單純、幼稚、天真無邪,他們拿起筆來毫無顧忌,由著自己的性情來,儼然一位藝術大師,充滿創造性,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真實的約束,往往形成稚拙、夢幻,甚至荒誕的特色。正因為如此,畢加索感嘆道:“我花費了終生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如果教師不解放自己的思想,不采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去誘發兒童的創作靈感,而給他們套上一些條條框框,要求他們用工具把線條畫得直直的,把太陽畫得圓圓的,讓他們用橡皮反復擦、反復改等等,孩子們的畫難免死板、毫無生氣。這樣的教學,不但不能提高兒童的繪畫技能,反而會使兒童的思維僵化,捆住手腳,創造力被扼殺。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兒童的繪畫行為往往蘊蓄著一個人的未來發展,為了造就充分藝術創造力的畫家,更為了培養一代充滿創造力的現代人才,我們應高度強調尊重、保護、鼓勵兒童的自由活動和想象空間,從而去發揮自己的特長,表現自己的個性,創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這就要求我們這些美術老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讓學生真正有了自己的活動,學生的個性就會明顯地表現出來。例如:在《秋游》一課中,我在秋游活動前先布置學生注意去觀察,秋游時所看、所做、所想的,再啟發引導他們記憶、想象中的秋游景色編一個故事并畫下來,作業完成后,我又讓孩子拿著自己的畫給同學邊看邊講故事,我驚奇地發現孩子們的記憶,想象力和創造力是那樣的豐富,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只有大膽放手讓學生去體驗生活,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實踐證明,小學美術教育,既不能以造就專業畫家為目標,也不能胡亂臆造,而應“東”“西”合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各個方面,通過繪畫這一活動形式來發掘孩子們自身的潛能,培養孩子們敢于追求美、勇于創造美的精神。這正是美術課程新標準的區別于傳統教材教法的根本所在。也是當前美術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

查看全文

美術課程與人文精神論文

摘要:美術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本文從人文精神的內涵與價值;人文精神在美術課程中的體現談起,盡而從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體驗生活的樂趣;注重學生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了解人類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整合美術與其他學科,使身心得到協調發展;加強藝術修養,提高審美素質等五個方面闡述了培養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徑。

美術課程中的課程理念、目標、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它突破了以學科為中心的模式,打破學科知識的界限,教學活動從學科基礎轉向更廣泛的生活和人的身心發展的基礎。對美術課程來說,美術教育不僅僅是知識技能,還同樣包括觀察、感知、認識、實踐、表現、創造、反思、評價、合作、交流等能力。應該說,美術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它對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完善個性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美術課程人文精神培養

一、人文精神的內涵與價值

所謂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種高度重視人和人的價值觀的思想態度。它關注人存在的意義、尊嚴、價值、道德、文化傳統,關注人的自由與平等,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等,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終極關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向來存在著一以貫之的人文精神,即以人為核心,融天地萬物與人為一體,把人的倫理精神、道德情*的提升與超越放在首位。

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視人格完善為教育的最終目標。突出人文科學的價值,將人文教育貫穿于教育的全部過程中,使整個教育人性化、人格化、個性化。強調學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發現,自己體會人生道理和文化價值;強調人的自由、尊嚴和人格,重視學習者的自發性和主動性及發展潛能。鼓勵學生自己求知、自己探索、自己去澄清、判斷價值,從探索和澄清中獲得知識和成就感。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納、相互關懷。在人本主義教育內涵中,不僅強調自我意識的完善,并且倡導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自然,培養學生能夠與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諧共處。

查看全文

后現代主義思想藝術對我國美術教學引導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后現代藝術;后現代藝術觀念;美術教育;課程改革

論文摘要:后現代藝術觀念既影響著世界美術教育的發展趨勢,也深深影響著我國美術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無論從美術教育理念、還是從美術教育課程內容設置和結構模式方面,它都對我國的基礎美術教育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后現代藝術是在西方藝術界出現的一系列藝術現象。它改變現代藝術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藝術創作理念,而提倡藝術走向社會,貼近生活,強調藝術的社會功能。把多元化作為核心的后現代藝術觀念一開始就滲透到了西方的美術教育中。在現代美術教育改革中,其發展趨勢表現為倡導以人為中心,強調美術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強調通過美術教育使學生獲得終身受益的美術能力,強調美術教育讓學生運用多種手段、多種材料包括聲、光、電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這些都與后現代主義所呈現的普及化、生活化、多元化、解構化等特征是分不開的。在此影響下,西方各國家出現了許多新的課程理念,如90年代初美國蓋蒂藝術教育中心提出了“以多元文化學科為本的美術教育”,力圖通過美術教育挖掘個體的潛能達到全面發展。同時,強調擴展美術學習的領域,把美術與各學科聯系起來,在學習方式上強調主動探究,形成綜合全面的美術教育。在西方后現代主義教育思潮影響下的西方美術教育,也影響著我國的美術教育改革。

一、西方后現代藝術觀念對中國基礎美術教育改革的影響

德國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藝術是人的內部生命的表現,也是人的本能,要培養充分和全面發展的人,就必須開設藝術課程。”在現代全球化與多元化充斥的教育環境下,我國的美術教育更是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后現代藝術觀念也直接影響著我國的美術教育改革。

(一)對美術教育改革理念的影響

查看全文

繪本故事在小學美術課程的應用

摘要:20世紀以來,繪本課程及其應用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經得到了普遍認可。筆者在文中首先梳理了繪本的來源、發展史、研究史、應用史等文獻資料,而后在汲取優秀繪本課程經驗的基礎之上,對小學美術課堂進行了先“啟發+總結”、后“臨摹+創作”式創新模式的教學應用與探索,列文如下,祈方家斧正。

關鍵詞:繪本;教學模式;小學美術課堂;故事創作

現代繪本概念是日本對圖畫書的統稱,其源頭最早可追溯到我國傳到日本的佛教《經變圖》。而專門面向兒童的繪本,是20世紀初英國出版的《彼得兔的故事》一書,此書新穎的敘事結構推動了兒童繪本的發展。至20世紀30年代后期,美國將繪本形式成熟化并影響到日本,到70年代日本將兒童繪本在全球語境下推向了一個高峰。我國的兒童繪本受日本影響,在20世紀60年代才引入臺灣地區,至80年代后期逐漸成熟。直到90年代末內地才開始引進出版了第一本繪本。

一、繪本讀物與繪本課程及研究

1.國外研究現狀繪本在發達國家較為盛行,早在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向世界呼吁“走向閱讀社會”。1998年英國教育部也向社會號召“把兒童的閱讀教育進行到底”。1999年美國將兒童教育的主軸定為“閱讀教育”,并了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估會從1972年起跟蹤部分年級學生閱讀分數調查報告,結論指出有大量接觸繪本讀物的學生閱讀分數偏高。同樣在1999年,日本政府開展了“圖書起跑線”活動,且繪本經常以教育插畫類型出現在中小學的課本當中。如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和繪畫家黑井健合作的《小狐貍買手套》一書,就被選入小學教材。以上資料表明,繪本在發達國家主要以讀物的形式出現,卻鮮有研究將繪本教學作為學校教學方式的先例。2.國內的研究現狀我國臺灣也積極響應聯合國的號召,于1977年、1984年分別設立了“信誼幼兒文學獎”“兒童牧笛文學獎”,大力培育兒童繪本創作人才,為兒童打造出有教育價值的繪本讀物。1985年,臺灣教育系統負責人曾志郎向社會號召“兒童閱讀運動”并于七月通過了“兒童閱讀運動實施計劃”,如在1989—1992年間,號召為幼兒園每年推薦至少一百冊繪本。這一閱讀運動在臺灣加快了繪本教學進入學校課堂的步伐,如曾琬雯《臺中市幼稚園教師運用圖畫書之調查研究》一文對臺中市幼兒園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多數教師不僅開始使用繪本進行教學,且在“圖畫書的選擇”“教學戰略”“情景設置”以及“延伸活動”等方面上,都有不錯的行為表現。2000年前后我國內地引進海量歐美日韓等地的圖畫書,并從2002年開始從教育學的角度研究繪本的教學價值。如康長運《圖畫故事書與學前兒童的發展》一文,對繪本于兒童的本體和教育價值兩方面進行了研究,認為繪本是兒童閱讀的起點,有利于兒童的身心發展。2007年,余耀在《由圖畫書愛上閱讀》一書中首次對繪本教學活動進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眾多繪本教學案例。由此可見,我國的現代繪本雖起步較晚,但經過學者們努力的探索與開發,繪本的研究已趨于成熟,近幾年從繪本親子共讀研究逐步過渡到繪本教學研究。

二、繪本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現狀調查

查看全文

美術教育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人文主義教育觀美術教育藝術修養

[論文摘要]美術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是人文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達情感和思想是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美術并不是單純的技藝,而是人類文化的積淀和人類想象與創造力的結晶。

教育的人文主義是以人的和諧發展為目標,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最大的實現和發展。在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反對應試教育的今天,人文主義教育觀對我們現行教育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美術教育作為一門學科教育,它有自己的獨特性,它主張以學生自身的發展為目的,強調發展人的天性,發展人的個性,發展人的潛能。因此,用人文主義教育觀來指導美術教育是順應時代的潮流,是未來教育的一個發展趨勢。

美術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是人文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人文主義指的是一種高度重視人和人的價值觀的思想態度。它注重人的自由與平等,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達情感和思想是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美術并不是單純的技藝,而是人類文化的積淀和人類想象與創造力的結晶。它記錄著不同時代的文明,閃爍著人類的智慧、代表著人性的深度。美術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造表現。任何美術表現形式都包含著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學生通過美術學習與自己情感生活的連接和相互作用,學習用美術方式表達和交流情感,使學生的不良情感情緒得以釋放和宣泄,恢復他們心理的平衡,從而獲得創造、表現和交流的能力,達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因此,通過對美術的學習,將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不斷提高,性情不斷得以陶冶,從而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和責任感,形成尊重和保護生命和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可以說,美術已經成為人文教育的核心學科。

美術課程的人文性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美術教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教育,它沒有應試教育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能更好地貫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即使在高等教育階段,美術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和作用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1997年5月,北京大學隆重宣布成立藝術學系,并明確表示:希望通過在全校開展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力與理解力,用藝術生動的表現形式陶冶他們的情感,使他們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開闊的胸懷和眼界、更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驗和人文修養、更健全的人格,成為21世紀合格的人才。我們知道,當下的美術教育不再是傳統的素描、繪畫、版畫、雕塑課程及欣賞課,它有了更寬泛的內容。在歐美很多國家,開始用視覺藝術教育來代替美術教育,它超越了傳統的“純藝術”范疇的教育,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藝術教育。美術教育的對象不是針對那些對美術感興趣的少數學生,而是面對全體學生的,倡導全面發展的人文主義教育理念。強調通過直覺、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達和交流的獨特形式過程逐漸形成豐厚的文化修養。美國的《藝術教育國家標準》在強調美術學科結構特點的同時,始終貫穿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內容標準是根據學生達成目標來制定的,注重學生在參與美術活動時的感性體驗,發展美術創造的基本能力。中國現行的美術教學也開始以強調美術學科體系轉向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精神。因此,用人文主義教育觀來指導美術教育,成為對現行教育進行改革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開始受到更多的關注。

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美術教育過程來充分體現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呢?首先,創設良好的人文環境,培養人文精神。美術教學可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的多元文化的總體效益,整合社會、社區、家庭各方面教育影響,引領學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會。通過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征,通過描述、分析、對比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通過走進博物館、美術館、民俗館,了解其中的民族民間美術、藝術等文化,了解它們與其他地區或其它民族美術文化的異同;通過參觀、座談、調查、訪問藝術家工作室等參與活動,了解中外藝術家的藝術思想、生活及作品誕生的過程,或結合有關資料,讓學生了解相關國家的地理、歷史、風俗人情、社會風貌,增進對不同國家、民族,不同風格畫派的了解與尊重;通過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來更加全方位直觀地了解藝術作品。其次:整合美術與其它學科的關系。未來社會需要具有探究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人才,通過建立在廣泛的社會、文化情景中的、以美術為主體并聯合其它學科部分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在新情景中探究、發現與美術有關的問題。在尋找解決問題方法時,主動地融匯不同學科的內容,使各種知識與技能相互融通、彼此聯系,使他們真正獲得探究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求得和諧平衡。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諧發展。由于美術學科具有人文性質,因此,美術學習的范圍不能僅僅局限于美術自身的領域中。需要在美術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架起橋梁,通過引導學生對一些美術或跨越美術學科的課程進行綜合與探索性的學習,能使學生在良好的時間內比較全面地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發展規律與趨勢。其次,加強藝術修養,提高審美素質。藝術修養是衡量一個人審美素質高低的重要因素。藝術修養的規定將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素質與生存質量的高低。一個有較高藝術修養的人,能夠主動地、充分地使其感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協調共處,使其心理結構的各個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和完善。假如整個社會成員都有一定的藝術修養,那么,就有助于在心靈和交流的氛圍中培養一種協調的人際關系,就有助于人們更好地交流內心感受,更好地實現人際間的溝通和理解。只有藝術修養在社會上升值,才能全方位地提高人們的精神素質,協調人際關系,重塑健全、自由的人格形象,從而在根本上推進一個社會的內在品格。

查看全文

西方藝術思想對我們美術基礎教學牽引論文

論文關鍵詞:后現代藝術觀念中國基礎美術教育改革影響

論文摘要:西方后現代藝術觀念影響著世界美術教育的改革,無論從美術教育理念、還是從美術教育課程觀方面,它都對我國的基礎美術教育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一、西方后現代藝術觀念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伴隨著西方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西方后現代藝術取代了現代藝術,使走入困境的西方藝術峰回路轉。后現代藝術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回歸性、折衷性、混沌性與多重性,相應地表現在不求純粹、善待傳統、非個人化、多種標準幾個方面,如對當代藝術不局限于視覺形式,繪畫超越平面限制,雕塑與風景、建筑相結合,對于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要很好也地加以利用等。后現代藝術一改現代藝術的自我為中心的藝術創作理念,提倡藝術走向社會,貼近生活,強調藝術的社會功能,從而使世界藝術沒有明顯的界限,達到世界文化的多元,形成一定的全球語境。

在全球化與多元化語境下。世界各國大力提倡藝術教育,并對藝術教育進行著一系列的改革,后現代藝術觀念成為影響現代世界美術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后現代主義雖然思想龐雜。“但其實質還是追求一種更完美的現代性,期望人的行為更具合理性”。因此,表現在現代美術教育改革中,則強調美術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強調通過美術教育使學生獲得終身受益的美術能力,強調美術教育讓學生運用多種手段、多種材料包括聲、光、電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這些都與后現代主義所呈現的普及化、生活化、多元化、解構化等特征是分不開的。在此影響下。西方各國家出現了許多新的課程理念。如九十年代初美國蓋蒂藝術教育中心提出了“以多元文化學科為本的美術教育”、“多元文化藝術教育”、“視覺文化教育”等觀點。世界美術教育改革倡導以人為中心,通過美術教育挖掘個體的潛能達到全面發展,同時,強調擴展美術學習的領域,把美術與各學科聯系起來,在學習方式上強調主動探究,形成綜合全面的美術教育。從注重知識目標轉向人的目標,從單純知識型向綜合素質型轉變,向全面發展和個體潛能挖掘轉變。從被動接受向主動探究轉變,從側重理性知識向感性、理性并重轉變。

二、西方后現代藝術觀念對中國基礎美術教育改革的影響

查看全文

人文精神中美術鑒賞論文

摘要:高中美術課堂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舞臺,在美術課堂關注學生的人文精神是新課程的客觀要求。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教師要做適應性調整、用人文的方法引領學生鑒賞、在引導鑒賞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

關鍵詞:高中美術人文精神鑒賞

人文性賦予美術本體最大的價值和功能,使得形式化的美術知識和技能變得具有生命力,并與社會發生最大程度和最大范圍的關聯。美術教育是美育和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徑,在美術教育中發掘人文資源,注重人文培養,已成為當今美術教育的主流。《美術課程標準》更是把美術定位為人文性的學科。特別是對于高中美術鑒賞課而言,在課堂上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更有獨特的意義與價值。

一、高中美術課與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關系

突出美術課程的人文性質是當今國際美術教育的發展趨勢,也是當今我國學校美育所強調的價值取向,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密不可分。也正因為如此,高中美術課與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一)美術課堂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舞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