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態環境污水治理與建議

時間:2022-11-08 08:53:54

導語:農村生態環境污水治理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生態環境污水治理與建議

摘要:“十三五”期間,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取得豐碩成果,但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共建美麗鄉村的宏偉藍圖仍有一定距離?!笆奈濉逼陂g,面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農村農業污染治理及農村工業污染治理等多方面問題,歸結于資金保障不足、規劃能力較欠缺及技術不完善等方面原因,可通過細化資金保障來源、科學匡算投入、科學幫扶、搭建技術共享平臺、健全“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及加大宣傳力度等方式,為“十四五”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

關鍵詞:“十四五”;農村生態環境;對策及建議

黨的五中全會提出,在“十四五”期間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村宜居環境將是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一環,且國家也一直在探索解決辦法。

1“十三五”期間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成效

1.1組織架構得到完善

完善的組織架構對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工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2018年,機構改革組建生態環境部,明確了其制定并組織實施生態環境政策、規劃和標準,負責生態環境監測和相關執法工作等一系列主要工作職責。這次機構改革從本質上明確了生態環境部監督者的職責,使我國建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了基礎和條件[1]。

1.2頂層設計逐步完善

生態環境部在“十三五”期間先后制定并出臺了《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考核辦法(試行)》《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頂層設計日趨完善[2]。

1.3不斷完善農村生態環境整治監管體系

自2018年生態環境部組建開始,環?;鶎訖C構和隊伍建設得到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逐步形成多方監管、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2019—2020年,生態環境部大力推進生態環境的監測、執法,宣傳“齊下鄉”,以百花齊放的方式宣傳農村環保政策,提升了廣大人民群眾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同時,也使農村環境整治的監管體系得到完善[2]。

1.4持續加大農村生態環境整治力度

以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為抓手,生態環境部在“十三五”期間,持續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中央財政在“十三五”期間累計安排近300億的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資金,完成了全國“千噸萬人”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的劃定,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排查和綜合治理試點,讓近13.6萬個農村環境得到綜合整治[2]。

1.5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成效顯著

通過多種污染防治攻堅戰整治農村環境,“臟、亂、差”的農村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改觀,農村生態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截至2019年年底,依據農業農村部的統計數據,全國已有86%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已完成整治,全國84%以上的行政村覆蓋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較大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2]。

2“十四五”期間農村生態環境治理面對的主要問題

2.1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截至2018年,全國建成30余萬套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累計完成近160萬km的農村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工作,日處理能力提高到近1000萬t。盡管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有較大提升,但從總體數據上看,農村開展生活污水治理的村莊的占比依然不樂觀,主要表現為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比例偏低、治理強度分散、治理地域分布不均等。從實際治理效果上看,已建成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在實際使用中存在無法有效保障運維資金、治理設施相對分散、設施建設質量差等諸多問題,與此同時,“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難以規避。因此,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在“十四五”期間依然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的一塊較大短板[2]。農村污水治理效率不足的問題也同樣存在,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技術效率僅為8.6%,有效治理比例在區域間有較大差異,僅為11.0%,其中有23個省份均小于10%[3]。

2.2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

由于農村村居較為分散,農村的環衛設施和垃圾處理站等覆蓋率較低,導致在田間地頭或者坑塘內依然隨處可見生活垃圾,有些甚至堆積在水源地內,造成嚴重的水體污染[4]。

2.3農村農業污染治理

從整體上來看,農業污染主要來自農業點源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兩方面。農業面源污染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部分農作物需要較大量的化肥、農藥所造成的農藥殘留以及重金屬超標的土壤污染;二是由于部分農田太過靠近河流,汛期由雨水沖刷等原因所造成的水體污染[4]。農業點源污染則主要是來自農村一家一戶的畜禽散養以及少部分水產養殖廢水的無組織排放。

2.4鄉鎮工業污染治理

部分鄉鎮出現工業污染現象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部分礦區的管理不規范造成的,如在一些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由于管理不規范,造成礦產裸露,降雨后會沖刷礦區土壤;另一部分重金屬元素會隨著地表水進入附近河流或淺層土壤中,又或在礦產預處理中使用大量水資源,大量重金屬隨廢水排出造成水體污染及土壤污染[4]。二是農村私營作坊的無組織排放,如在參與生態環境部組織的洛陽大氣幫扶活動中,發現洛陽孟津縣朝陽鎮南石山村共有68家唐三彩制作作坊,但無一家擁有正規環評手續,全村也無一家作坊擁有排污許可。

3原因分析

3.1資金保障不足是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中的一大難題

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為例,目前由縣級財政統管的EPC模式和PPP模式是應用最多的兩種建設模式,但不論哪一種模式,其實質都是政府“兜底”。目前,建設資金保障不足、運維資金來源少的問題在各省普遍存在[5]。中國大多數村鎮經濟基礎薄弱,特別是在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各級政府要優先考慮“六穩”“六?!惫ぷ?,如何保障農村環境治理的資金是一個難題。

3.2基層規劃設計能力不足

生態環境部在2019年印發了《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編制指南(試行)》《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文件要求在2020年6月底前要涵蓋“十四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規劃編制工作,但是基層環境管理部門在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專業性以及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客觀因素[5]。

3.3技術上存在一定難度

以農村污水處理為例,目前農村污水處理的工藝技術和設備缺乏統一的評估認證標準和最佳適用技術指南,不少地方的農村水污染治理工作存在“工藝技術選擇難、工程方案確定難”的問題[5]。

3.4綜合監管不到位

目前,雖然全國約30%農村生活污水已經得到處理,但仍有近30%省份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的正常運行率低于60%。形式主義在部分地區問題較突出,后續運維資金上配套難,監管上重視輕,導致農村污水治理偏離農村實際[5]。

4“十四五”期間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對策及建議

4.1細化資金的保障來源

建立多方資金籌措機制,健全以中央補助、地方主導、村民付費、企業參與的資金籌措機制。建議國家在“十四五”期間加大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的投入規模;同時把京津冀、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與農村環境保護實際相結合,細化并明確“十四五”期間農村環境整治的資金保障來源[5]。

4.2科學匡算投入,避免形式主義

“十四五”期間,應根據各地實際情況,不同村莊發展定位的客觀需求,統籌考慮不同區域、不同村莊的農村環境治理目標和要求,科學核算農村環境治理所需要的資金規模,確保資金投入能夠實現預期目標?;鶎诱矐鶕擎偧班l村發展規劃等需求,合理確定區域內農村環境治理的優先次序,將所需資金納入基層財政預算,切實將事關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事辦好,避免“數據交差”[5]。

4.3科學幫扶

應加強對編制農村環境治理規劃的指導幫扶工作,通過七大流域機構,技術專家以及省、市、縣各級環保機構的全方位、系統化幫扶,切實針對各地在農村環境治理項目布局、技術選取等方面的不足進行科學幫扶,保障農村環境治理規劃能夠有效落地并實施,有效實現美麗鄉村的宏偉藍圖[5]。

4.4搭建技術共享平臺

由于不同地域、不同農村所需要的技術與模式不盡相同的原因,應組織相關部門、相關專家科學系統地分析評估農村生態環境治理中所采用技術的特點及空間適宜性,細化各類技術指標的適用范圍,提出一整套“分門別類”的技術供給清單。在此過程中,通過技術手段共享實際治理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與此同時,基層環境管理部門在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進程中,可基于不同區域農村生態環境需求,提出一份“滿足自身需求”的技術清單。通過多方位的技術供給與需求清單的有效銜接,逐步形成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的不同農村指導意見或指南[5]。

4.5實施有效監管

對農村生態治理中的規劃、建設、驗收移交和運維等各個流程實行全方位的監管工作。在政府層面,依托信息數據,強化政府主動監管,啟用依托生態信息化工程建設的農村生態環境治理信息系統。在公眾參與層面,全面推進強化社會監管及公眾參與監管,對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效果、居民滿意度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性、科學性評估,確保治理成效的有效性,克服“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確保實現建設“讓人民滿意工程”的目標[5]。

4.6暢通由綠水青山走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部分農村地區可利用自身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嘗試探索推進農村生態產業鏈的發展。政府機構應引導部分地區利用特色鄉村旅游、農產品基地、休閑農業等與農村環境整治進行有機結合,同時樹立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示范點、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等,把農村生態環境治理與農民的增收致富結合起來,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與農村產業鏈發展相融合。總結和推廣一批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樣板,探索出一條能讓農村百姓富起來、讓農村生態美起來的鄉村綠色發展之路[6]。

4.7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宣傳與科普教育力度

大部分農村村民的環保意識相對薄弱,往往習慣置身于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責任之外,為尋求農村百姓的積極配合,推進各種政策、制度的有效實施,須持續加大科普教育與農村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創新建設管理模式,讓村民由“旁觀者”轉變為“志愿者”,各方齊心協力,共建共享美麗鄉村[7]。

參考文獻

[1]孫炳彥.關于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環境保護的思考與建議[J].環境與可持續展,2020,45(3):103-107.

[2]王波,鄭利杰,王夏暉.我國“十四五”時期農村環境保護總體思路探討[J].中國環境管理,2020,12(4):51-55.

[3]王俊能,趙學濤,蔡楠,等.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污染排放及環境治理效率[J].環境科學研究,2020,33(12):2665-2674.

[4]柳玉云.我國農村環境污染成因及治理措施[J].鄉村科技,2020,11(29):113-114.

[5]蘇麗,馬景順.河北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及治理對策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21,23(1):17-22.

[6]賈小梅,于奇,王文懿,等.關于“十四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思考[J].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20,37(5):623-626.

[7]諶建宇,駱其金,黎京士,等.中國農村水污染防治實施過程的共性問題與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20,45(3):21-24.

作者:譚偉 張建國 李德魁 焦海燕 單位:生態環境部淮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 生態環境監測與科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