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玉米深加工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9 05:18:00

導語:我國玉米深加工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玉米深加工研究論文

摘要:我國玉米深加工業發展迅速,已成為玉米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但我國玉米深加工還存在一些問題,深加工品種少,結構不合理;企業規模小,資源綜合利用差;科技開發投資少,加工技術落后;綜合加工能力弱,玉米附加值低。因此,科學合理地把握玉米加工業的發展規模、區域布局及其產品開發方向,既是實施中國糧食安全戰略的需要,也是推進玉米加工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玉米;玉米深加工業

玉米在世界的糧食生產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國的玉米年產量位于美國之后居世界第二位。隨著消費者購買力的增強以及對自身健康的日益關注,作為健康食品概念的玉米深加工產品市場容量將不斷擴大。2006年實際生產能力達到2400萬噸,設計能力達到3340萬噸,較2005年增加400萬噸,增幅在20%左右。國外加工業中已達數千個品種,加工回收率高達98%。我國玉米深加工工業比較落后,80%以上的玉米以原糧狀態直接上市或者經過初級加工進入市場。與發達國家農產品增值程度相比,我國的差距很大。

一、我國玉米深加工的現狀

(一)玉米深加工產品。玉米是產業鏈最長的糧食品種,利用玉米可加工大約3500多種產品。我國的玉米主要用于以下幾種產品的生產:一是玉米淀粉。玉米在淀粉生產中占重要位置,玉米淀粉除直接用于食品、造紙、紡織、醫藥等領域外,絕大多數用于深加工。淀粉工業是我國玉米使用量較大的一個行業,我國玉米淀粉的產量從1999年到2005年呈線性增長。2004年全國玉米淀粉量達862萬噸,比2003年增加了36.09%。二是淀粉糖。淀粉糖是以玉米淀粉為原料的高級產品,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食用價值,被廣泛應用在食品、醫藥、化工、發酵等行業中。玉米淀粉制取的淀粉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玉米淀粉深加工制成的玉米糖漿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是制作糖果、糕點、飲料和罐頭的優良甜味劑。山梨醇是淀粉糖的衍生物,主要用于生產維生素C,近年來國內需求旺盛。2004年我國淀粉糖產量為347萬噸,到了2005年,淀粉糖的產量達到420萬噸,2006年淀粉糖產量達到520萬噸。三是變性淀粉。變性淀粉是近幾年新發展起來的產品,用途廣泛,國外已開發出3000多個品種,而中國只開發出50多個品種。它廣泛應用于造紙、紡織、食品、飼料、醫藥、日化、石油等工業,使用量最大的是造紙、食品和紡織品等行業,前景很好。2003、2004、2005年產量分別為45萬噸、50萬噸、60萬噸,2006年近70萬噸,生產企業基本都在幾千噸左右。四是酒精。玉米為發酵工業提供了豐富而經濟的碳水化合物,通過酶解生成的葡萄糖,是發酵工業的良好原料。以玉米為原料生產的燃料酒精價格低廉且環保,而且燃料酒精絕不會引起汽車發動機的不良反應,市場潛力巨大。乙醇汽油的推廣及使用,不僅可以緩解因石油資源短缺而造成的經濟壓力,還可以消化陳糧,為糧食解決相對過剩問題開辟一條新路。

(二)玉米深加工的規模。近年來,我國玉米加工轉化能力增長迅速,年增長速度在20%左右。特別是在吉林、黑龍江、遼寧和山東等玉米主產區,玉米深加工行業發展迅速。原有的玉米深加工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新建和擬建的深加工企業不斷涌現。有關部門統計,2006年我國玉米加工轉化能力達到2350萬噸,深加工數量約占玉米總產量的18%左右。玉米企業主要集中在東北三省和山東、河北、安徽、廣東等省。據黑龍江省農委統計,目前黑龍江省已建成各類玉米加工企業1326家,年玉米加工能力1417萬噸,實際加工量在650萬噸以上。其中,省級以上玉米加工龍頭企業有12家,加工能力258萬噸。正在建設的較大玉米加工企業有6家,加工能力245萬噸。12家全省玉米加工龍頭企業,大部分分布在綏化、大慶、牡丹江和齊齊哈爾等地。2001年吉林省玉米深加工能力為280萬噸,2005年已達到600萬噸左右,4年的時間擴大了一倍多。目前,吉林省玉米加工企業有580家左右,總加工能力達850萬噸。長春大成公司有240萬噸產能(長春60萬噸淀粉、姚家一期120萬噸淀粉糖、錦州60萬噸淀粉),公主嶺黃龍公司有60萬噸產能,松原賽力事達有30萬噸產能,華潤生化30萬噸產能,吉安生化酒精55萬噸產能,吉林燃料乙醇160萬噸能。遼寧省基本上是500多家左右,但其加工量比較低,在200萬噸左右。玉米深加工企業15家左右,大型企業只有3家,正在籌建廠的企業有2家,目前年加工能力只有150萬噸,遼寧每年的玉米調出量在300萬噸左右。山東省加工能力也相當大。山東省年玉米深加工能力近2000萬噸。山東省較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有:西王集團、諸城興貿公司、諸城潤生公司、魯州公司、壽光巨能金玉米公司、蓮花味精公司、德州華成公司、浮精集團公司、禹城富田公司、信樂味精公司、兗州雪花淀粉公司、濱州昌達淀粉公司、龍力生物公司、樂悟集團公司、濰坊英軒實業集團公司、莒南阜豐發酵公司、聊城莘縣精細化工廠、山東檸檬生化公司、德州富源生物公司。另外,山東還有數十家中小玉米深加工企業。

二、玉米深加工存在的問題

我國玉米加工業雖然已在一些現代化大型企業的帶動下實現了較快發展,但若較之世界先進標準,仍存在很多問題。

(一)玉米深加工品種少,結構不合理。我國玉米加工業起步較晚,從20世紀80年代的幾十萬噸消費量到90年代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長,如今開發了上百個產品。美國玉米加工產品現在是3500多個品種,我們的加工水平和技術比較落后,國內的玉米加工只有200多個品種,且都把初加工的玉米、玉米面、方便食品、玉米飲料等等都統計進去。初加工所占的比例太大,食品的初加工占65%,工業原料的初加工占20%,深加工只占15%。主要集中于乙醇、淀粉及化工醇等相關領域。從工業意義上來講,品種分布是不合理的,與西方先進國家相比較,結構不合理。

(二)企業規模小,資源綜合利用差。中國玉米加工業發展比較緩慢,大型企業少,中小企業的加工能力較差,玉米產品種類少,難以實現規模效益和提升產品檔次。在全國玉米深加工企業中,真正的食品加工和工業原料加工基本在560~580家左右。玉米加工規模超過50萬噸以上的全國只有60~70家。規模在30萬噸以上的100家左右,剩下的20萬噸以上的大約150家左右。剩下的絕大部分規模都很小。那些規模小的企業科技含量低、生產成本過高、抗市場風險能力差、資源綜合利用率低,產品品種單一、收益率低、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治理難度大,很難與大規模的企業進行競爭。(三)科技開發投資少,加工技術落后。目前,國內效益較好的玉米加工企業基本上都采用進口設備,加工設備的國產化水平普遍較低。玉米深加工技術落后,加工成本高,無論質量還是數量都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不能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在市場競爭中,為維持生存,把更多的資金和精力投放在生產當中去,從而導致科技開發投資少、技術水平低、開發能力有限,形成新產品種類少。美國是世界上玉米加工時間最早、加工能力最強的國家,僅深加工產品就有2100多個。相比之下,我國的玉米加工業總體落后、發展不平衡,在新產品開發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四)綜合加工能力弱,玉米附加值低。目前我國大多數玉米加工企業仍在沿用傳統的生產技術,停留在原始的初加工層面上。初加工產品的增值只是玉米原值的1~3倍,而精深加工產品的增值卻能夠達到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我國玉米淀粉加工廠實際的玉米綜合利用率在92%左右,而發達國家在99%以上。玉米淀粉只有通用的工業淀粉、食用淀粉、醫用淀粉等,特種淀粉很少。世界上以淀粉為原料的變性淀粉有200多個品種,而中國只有幾十個。80%以上的玉米加工產品屬于粗加工或一次加工品,基本上是淀粉、酒精、味精等。玉米加工產業鏈條短,產業化程度低,附加值低。

三、發展玉米深加工的對策

(一)提高對玉米戰略資源的認識,發揮玉米資源效應。現在對玉米的認識已從傳統的產品意識轉變為系列化、深度化開發利用的現代資源理念。玉米不僅具有飼用、食用的價值屬性,而且具有能源和精細化工價值屬性。玉米在未來糧食經濟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將日益突出。因此,以玉米為原料進行深加工,要提高效益意識。在燃料制造等方面,應把以玉米為原料轉為以非糧產品為原料,發揮玉米特殊品質在深加工領域的作用。借鑒美國對玉米資源開發利用的理念,轉變對玉米資源粗放的、單一的利用,對玉米資源進行精深開發利用,充分挖掘利用其多種價值屬性。

(二)加快現代技術轉變,積極開發新品種。在玉米深加工與轉化中,應大力應用以生物技術、電腦自動控制為中心的高新技術。在淀粉轉化產品的研制和生產中,以酶工程技術、微生物工程技術為核心,發展酶制劑生產,篩選和培育具有新的轉化功能的優良菌株,為研制新型淀粉轉化產品創造條件。在淀粉以及淀粉轉化產品的生產管理方面應利用先進設備,全面實行電腦自動控制,提高生產的現代化程度。要廣泛利用生物、酶技術、膜分離技術等,使玉米加工進入高科技、高產出的快速發展階段。同時,要充分利用大專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不斷研究開發新品種。

(三)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提高玉米加工效益。中國要以實現“玉米的精深加工”為目標,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應加大技術的投入,盡快開發自己的核心技術,同時國家應對玉米加工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制定相應的保護和支持政策與措施。

(四)加快玉米深加工企業的建設,做大企業規模。從總體來看,目前中國玉米加工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政府和企業都應意識到這種危機,共同努力把企業規模做大,實現企業的規模經濟效益。同時,應以玉米深加工產業鏈為紐帶,組建企業集團,實現玉米加工利用的系統化,發揮整體優勢,實現玉米在加工轉化過程中的大幅度增值。

(五)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國家應對玉米等農產品加工業技術創新活動制定相應的保護和支持的政策和措施。應結合實際,加大對玉米加工業的補貼和扶持力度;加強對玉米加工龍頭企業進行投資補貼;加大對種植玉米農民的直接補貼力度;加大對玉米產業的補貼扶持,從而促進玉米增產,滿足對玉米需求的日益增長,減少玉米加工業的原料成本。同時,要加大對玉米加工業的金融扶持力度,加快農村金融改革步伐,繁榮農村金融,加大農業發展銀行對糧食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和范圍,對玉米主產區和加工帶給予有力的金融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