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性質試析論文
時間:2022-01-31 03:00:00
導語:漢字性質試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9世紀20年代,沈兼士在北大講授《文字形義學》時把世界文字總括為“意字”和“音字”,并認為漢字一部分屬于意字,一部分屬于音字。他說“意字的性質,不以聲音為主,而以表示形象為主,用文字來具體的或抽象的形容事物之狀態,如前面所說的文字畫,楔形文字,中國的象形、指事、會意各字皆是;音字的性質以表示聲音為主,大都是由意字轉變而來的,如歐美各國通用的拼音文字,中國的形聲字皆是。”沈氏所說的“意字”和“音字”即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在他看來,漢字中一部分屬于意字,一部分屬于音字。這種把漢字分屬兩類的做法是不科學的,因為他把同體系文字內部的差異當成了不同體系文字類型之間的差別。
2表意文字說
“表意文字”是最早最明確地指出漢字性質的學說。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中提出:“一個詞只用符號表示,而這個符號卻與詞賴以構成的聲音無關。這個符號和整個詞發生關系,因此也就間接地和它所表示的觀念發生關系。這種體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漢字。……”索緒爾從文字和它所記錄語言的關系來確定文字的性質。
索緒爾之后的許多學者也主張漢字是表意文字。但學者們對“表意”的闡釋又不盡相同。如張世祿在《文字學與文法學》里指出“中國現行的文字——漢字——就是現今世界上表意文字唯一的代表”。他從文字的構形和社會功能兩個角度闡釋漢字性質,這和西方學者對表意文字的理解不同。此外,梁東漢也支持漢字為表意文字的說法。他在《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中說“方塊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
對于“漢字是表意文字”,學者們意見不一,有人又提出了新的主張。
3表詞文字說和語素文字說
布龍菲爾德在《語言論》中最早明確提出“表詞文字”。“文字的重要特點恰恰就是這樣,并不是代表實際世界,而是代表實際世界的特征,因而不如叫作表詞文字或言詞文字”。布龍菲爾德的思想和索緒爾的一脈相承,他也從文字記錄語言的方式上來確定漢字的性質。
趙元任最早提出“語素文字說”。他在《語言問題》中說:“在世界上通行的能寫全部語言的文字中,所用的單位最大的文字,不是寫句、寫短語的,是拿文字一個單位,寫一個語素,中國文字是一個典型的最重要的例子。”
呂叔湘在《漢語文的特點和當前的語文問題》中對語素文字作了進一步闡釋“第三類文字是語素文字,它的單位是字,不是字母,字是有意義的。漢字是這種文字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代表。”
熙也同意漢字是“語素文字”。他說“就漢字跟它所要記錄的對象漢語之間的關系來看,漢字代表的是漢語里的語素。”
但裘錫圭等人反對“語素文字說”。他在《文字學概要》中指出:“有的人因為看到漢字里一個字通常代表一個語素,稱漢字為語素文字。像這樣撇開字符的性質,僅僅根據文字書寫的基本單位所代表的語言成分的性質,來給文字體系定名,也是不妥當的。”他認為只根據文字書寫的基本單位所代表的語言成分的性質并不能把不同性質的文字區別開來。
4意音文字說
周有光最先提出此學說。他在《文字演進的一般規律》中指出:“綜合運用表意表音兩種表達方法的文字,可以稱為‘意音文字’。漢字就是意音文字之一種。”
裘錫圭在《文字學概要》中指出:“如果一定要為這兩個階段的漢字分別安上名稱的話,前者似乎可以稱為意符音符文字,或者像有些文字學者那樣把它鑒定為意音文字;后者可以稱為意符音符記號文字。考慮到后一個階段的漢字里的記號幾乎都是由義符和聲符變來,以及大部分字仍然由意符、音符構成等情況,也可以稱這個階段的漢字為后期意符音符或后期意音文字。”
裘氏的意音文字說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但李祿興等人反對從漢字的構字符號來看漢字的性質。“只有語言單位與文字單位的關系才決定了文字的本質特征。”他認為漢字的特性在于“方塊漢字記錄的是以音節為單位的語素”,所以“是語素文字”。
5表音文字說
吉林大學古文字研究所1979年在《古文字研究》上曾寫文章說古代漢字是表音文字。此后姚孝遂做了進一步闡述。從文字功能的角度出發,他提出“就甲骨文的整個體系來說,就它的根本功能和作用來說,它的每一個符號都有固定的讀音,完全是屬于表音文字的體系,已經發展到了表音文字階段。”
6音節文字說
張志公在《漢字與閱讀》中說“漢字是音節文字而不是音素文字,與漢語的非形態相適應。”
7象形文字說
吳玉章在《新文字與新文化運動》中說:“中國的漢字注重在形體,表示一個物件的詞就是這個物件的圖形……像這種表示事情的詞也像那事情的樣子,這種就叫做象形文字的系統。”
8語符文字說
馬顯杉在《漢字性質新論》中指出“漢字不是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和義音文字,漢字是表符文字,一種記號文字,既不表音,也不表意。”
結語
總的看來,對漢字性質的研究,主要從兩個角度:一是從漢字字符自身出發,二是從文字記錄語言結構中的哪個單位出發。著眼于前者就出現了表音文字說、表意文字說、意音文字說等;著重于后者,則有表詞文字說、語素文字說和詞文字說等。但漢字性質最終應從哪個角度來確定可能仍需進一步研究才能獲得共識。
參考文獻
[1]蘇培成.二十世紀的現代漢字研究[M].太原:太原書海出版社,2001.
[2]李祿興.現代漢字學概要[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8.
[3]蘇培成.現代漢字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4]裘熙圭.文字學概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5]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11.
[6]布隆菲爾德.語言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4.
[7]張世祿.文字學與文法學[A].中國文法革新討論集[C].上海:上海學術社,1940.
[8]馬顯杉.漢字性質新論[J].語言研究,2005,2.
[9]吳玉章.新文字與新文化運動[M].北京:華北大學,1949.
[10]梁東漢.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5.
[11]呂叔湘.漢語文的特點和當前的語文問題[A].呂叔湘文集[C].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4.
摘要:漢字性質問題一直是語言學界關注的問題。一直以來,由于研究者分析角度或采用標準不同,對漢字性質的認識至今尚未達成共識。針對前人有關漢字性質的學說作一個綜述。
關鍵詞:漢字;漢字性質;語言學
- 上一篇:古典文學研究論文
- 下一篇:東北方言與民族文化試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