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語文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時間:2022-04-03 09:10:10
導語:職業學校語文傳統文化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僅可以為語文教學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還可以提升學生語文思維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然后分析了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傳統文化
語文素質中包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因此,在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勢在必行。
一、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在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豐富教學的內容,增強教學的內涵,拓展文本的外延,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浩如煙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文化積淀深厚,博大精深,是十分難得的瑰寶。例如,在教學《歸園田居》時,要讓學生在理解詩文意思的基礎上,通過品讀與教師的講解,感受陶淵明田園詩的素材來源及其既樸素又形象的風格特點;通過對詩歌的品味,感受田園風光之美,以及恬靜舒適的田園生活情趣。此外,讓學生通過反復品讀,感受詩人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品格,感受其回歸自然本真的淡泊心境。學生通過學習這首古詩,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淡泊名利等文化思想的熏陶。所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來,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1]。
二、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
當前,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重借助工具書輕品讀理解。在職業學校文言文學習中,學生一般都是依靠工具書來理解課文相關內容,雖然能降低理解難度,但是學生也因此減少或失去了自己閱讀品味體驗的機會。這種理解是外在的,并不是通過反復品讀感悟出來的,所以往往比較膚淺,也容易遺忘。學生利用工具書來學習,學習方式也比較單一。通常情況下,選入職業學校語文教材中的都是一些經典的古詩文,如果學生在學習古詩文時一味通過工具書來對其內容進行翻譯和學習,很難將自身見解融入其中,從而缺乏對古詩文內容的深入理解和對傳統文化的鑒別力,也就失去了學習古詩文的意義。二是重知識積累而輕情感熏陶。當前,一般教師比較注重學生對經典文言文句段篇的背誦,而不注重學生對其所包含的思想內涵的深刻品味和解讀。在職業學校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學到很多古詩文,其中蘊含了大量的中華傳統文化,對于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處于學習階段的學生,都會面臨學習的壓力,教師的教學任務也很繁重。對于古詩文的學習,如果教師在教學時只是簡單地為學生講述古詩文翻譯后的內容,那么學生要想真正理解古詩文的內涵就比較困難了,也難以從中感受作者在創作時的時代背景和真實情感,使得學生難以從中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最終無法對學生情感熏陶帶來有益的體驗[2]。
三、對策與建議
(一)由表及里,深挖內涵。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并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來編排,其中的很多文章都蘊含著一定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是傳世之作中的精品。所以,在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語文基本知識和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訓練,還要深入挖掘文章表面文字下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從教材中深入挖掘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之處。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選入的都是一些經典的古詩文作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其傳統文化元素的挖掘,并切實強化對其內涵的講解,才能更好地幫助和引導學生從中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學習《鴻門宴》這篇文章時,教師通過對不同人物性格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的分析,讓學生結合具體的背景資料,從主題思想、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等方面入手,找到文章所包含的深層次的文化因素。學生通過反復品讀,逐漸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深刻的文化內涵,從而更加準確地把握其所具有的文化特質。(二)了解作者,深度解讀。教師應帶領學生充分了解作者的情況。我國古代文學曾出現百家爭鳴的盛況,大量優秀的作品值得我們去閱讀與學習。不同時代往往具有其顯著的特點,我國古代文學也具有較強的時代性。不同的作家在寫作上具有不同的風格,而不同時代往往都有其代表作。所以在古詩文學習中,加強對作者生平事跡的了解,能更好地強化學生對古詩文內容的深度解讀。因此,學生在學習文學作品前,需要加強對作者的生活背景、經歷等方面內容的了解。作者在創作文學作品時,往往會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個性特征,并將自己的真情融入其中。例如,李清照的詞所涉及的內容多是“閨中生活”,所表達的也就是相關的所見所思所感,主要聚焦在自然景觀和離別愁緒上,以念舊懷鄉之情為主。從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后半生過得比較凄苦,給人一種惆悵和哀愁之感。故此,只有知人論世,人與文結合著去分析,才能更加準確、深度地解讀作品。(三)以文言文教學為載體,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要注重“言”與“文”的兼具性。所以在文言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文言知識的內涵,在文化意蘊的熏陶下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所以在注重“言”的同時還要注重“文”,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新課改的要求和目標的實現注入強勁的動力。中職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大都是膾炙人口、文質兼美的名篇。例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等,因而我們必須對文言文的深刻內涵進行深入的理解,并切實加強對其寫作特點的教學,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自身知識體系的完善,促進學生在文學鑒賞方面的造詣,促進學生良好語文學習興趣的提升,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而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能夠促進學生文化底蘊的發展。我們說過,中職語文教材的編者在選取文言文時十分謹慎,選取的都是很經典的作品,其語言十分精妙。例如,酈道元的《三峽》、吳均的《與朱元思書》,都是引人深思的寫景抒情美篇。然而有的教師在教學中由于考慮到文言文翻譯的要求,在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時,一味地直譯,導致學生難以感受到文章語言原本的美。而在語言表達比較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加強學生對字詞、句篇以及修辭等方面的應用,幫助和指導學生發現即便是相同的事物,由于寫作手法不同,給我們帶來的審美感受也不同。例如,《戰國策》中的《鄒忌諷齊王納諫》和《左傳》中的《曹劌論戰》,以不同的手法表現了人物的形象。這樣就能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主動性,促進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四)注重漢語思維方式的突出和應用。漢語不僅是基礎語言,還是中華文明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在我們的學習交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學習古詩文時,需要基于漢語思維強化對古詩文中所蘊含的情感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從中學習和領悟其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內容,為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施提供更多的素材。例如,《六國論》這篇文章開門見山就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即“弊在賄秦”,然后圍繞中心論點不蔓不枝地展開論述,得出“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的結論,符合人們的思維方式。另外,古詩文中常用的對偶句式,也可以看出我國文化傳統中的對稱和均衡。(五)把握主旨,抓住“文眼”。在學習語h文課文時,只有抓住“文眼”,準確把握主旨,才能讓學生更為準確深刻全面地把握文本。在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找“文眼”。以《阿房宮賦》為例。當時正處于唐王朝日漸衰落的唐敬宗寶歷元年。當時的皇帝唐敬宗是一個昏庸無道、荒淫享樂的人,到處修建宮殿。于是作者杜牧借助秦朝從阿房宮的修建毀滅,得出了“秦愛紛奢”的結論,以此深刻慘痛的歷史教訓來警示當時的朝廷。(六)以古詩詞為載體,強化中華優秀文化的滲透。古詩詞是傳統文化中的精品,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加強對學生的古詩詞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從中認識和感知中華文化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特別是教材中所選編的古詩詞,更是百世流芳的經典佳作,對于增強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傳統文化素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一是借助多媒體滲透。古詩詞的字數較少,但離我們現在的時間非常久遠,如果讓學生直接去理解其意思和意境,有較大的難度。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詩歌所描述的場景再現出來。二是在誦讀想象中滲透。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誦讀是學習古詩詞的主要方法,加強對學生古詩詞的誦讀訓練,是滲透傳統文化和提升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就是要讓學生從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3]。
綜上所述,在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要通過深刻解讀作者、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抓住文章的關鍵詞句等方法,將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其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了古人圣賢的思想智慧、高尚品德和文化魅力,將其融入教育教學中,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提升語文素養,形成良好的人格。
參考文獻:
[1]楊蓉.談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J].語文天地,2017(10):94.
[2]朱敏.淺談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J].七彩語文(中學語文論壇),2016(5):30.
[3]李培蓮.語文教學中的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J].語文天地,2016(18):83.
作者:李巍 單位:蘭州現代職業學院教育藝術分院
- 上一篇:語文部編教材“交流平臺”教學探析
- 下一篇: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國學教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