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作文的問題分析及策略透析
時間:2022-04-10 11:29:00
導語:農村中學作文的問題分析及策略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時下,農村許多中學生“提起作文直搖頭,見到題目皺眉頭,寫起作文咬筆頭,老師催交才開頭”。教育論文造成這種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試從教師的角度,對農村中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作一些膚淺的剖析。
關鍵詞:農村教師的角度素質
一、重視不夠
其一,重知輕文。具體表現為作文課時安排不足,一般是每兩周一次大作文,而兩周語文實際授課時間一般在12~14節,作文只占兩節,即使這個不當的比例,大多數教師甚至不安排作文的課內時間,把作文一律放到課外去完成。
其二,計劃落空。學校每學期都強調制訂教學計劃,而作文教學計劃制訂率極低,即使有也是輕描淡寫。無計劃的工作帶來作文教學的隨意性,想到什么就叫學生寫什么,缺乏序列,簡單重復,高耗低效。
其三,要求不嚴。說來也許令人難以置信,某校教務處檢查教師教案書寫情況,語文組十幾位教師,竟沒有一人有作文教案!絕沒有哪位校長說可以不寫作文教案,但語文教師客觀上不嚴格要求自己就意味著讓作文教學放任自流。這種現象,就是從根本上不重視作文教學的表現,認為作文多一篇少一篇沒關系,不如用時間抓基礎知識和閱讀訓練實在。在這種思想支配下,教研組長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反正大家都是彼此彼此。
二、素質不高
農村學生作文水平不高,除了農村孩子本身先天不足的語言環境影響外,首先一個主要的因素是教師本身寫作素質的低下。一個語文教師,教了十年幾十年的語文,講臺上不止千遍萬遍慷慨陳詞:作文的構思方法、文章的寫作技巧、謀篇布局的絕招,而自己卻從來未見一篇像樣的文章變成鉛字登上“大雅之堂”。只有空洞的說教,沒有實踐來驗證,又怎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呢?
其次是“師傅”功夫不過硬,因而作文教學華而不實。按通常要求,大作文是間周一次,每學期一般八篇左右??赡承拈_學到期中已是兩月有余,大多數班級的作文次數只有兩次,一些班級教師甚至都沒批改。大家都在猛趕教學進度,集中精力上新課,冷落了作文訓練。連數量都不足,何談提高質量?當然,也有部分教師要求學生寫日記、周記等,似乎在全力地要求學生進入作文角色,但光打雷不下雨,只有布置沒有督促檢查和具體規范的指導,擺花架子。
三、指導不力
一是作文之前的指導不力,致使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布置作文,全憑教師心血來潮“例行公事”,在黑板上寫個題目,交代什么時候交,然后揚長而去。學生沒有思想準備,材料不足,要么沒寫,要么胡寫,能在規定時間內交卷者為數不多,勉強能寫出來者,也是質量不高。這種毫無準備的作文訓練方式,其結果是,讓我們的學生一次又一次地胡言亂語、煮了一鍋又一鍋的夾生飯,讀了十幾年書,同一類文體還寫不出一篇像樣的文章。作文之前的具體輔導是指導學生寫好文章很關鍵的一環,而有的教師以具體指導會束縛學生的思想為名,懶得具體指導或者說教師本人根本不知道如何指導,布置文題之后,連自己心中對文題也把握不準,學生就更不用說了。這種“放羊式”的作文教學法,在農村中學普遍存在。
二是作文之后的講評也跟不上,評語千篇一律,言不由衷,“中心明確,內容欠具體、語句不大通順”之類的空洞評語隨處可見,學生看后不得要領。先生惑之不解,學生從何解惑?
上述三種問題必然帶來農村中學生作文水平的“三少”、“三多”:具有真情實感、有血有肉、文情并茂的少,層次清晰、語意流暢、詞句通達的少,標點正確、無錯別字、書寫端正的少;隨意編造、無病呻吟、單薄平淡的多,層次不清、語意不順、詞句不當的多,標點混亂、錯別字連篇、書寫潦草的多。
怎樣才能切實提高農村中學作文教學質量?我認為,目前農村中學作文教學改革的根本在教師,筆者認為應選擇以下三個方面作為突破口。
1.強化目標管理,克服隨意性。農村中學的作文教學大多處于劣控和失控的狀態之中,必須強化目標管理,即以教研組為單位,以科任教師為載體,對全校的作文訓練制訂嚴格統一的規定,從思想認識、數量規定、指導措施、批改要求、講評方法等一系列方面進行宏觀控制,微觀處理。
作文教學過程的隨意性,常常導致作文教學處在一種混沌狀態之中。因此教研組在制訂年度教研計劃時,可以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作文能力訓練的要求,作出作文教學在質和量上的具體統一的要求。具體操作可從教師的思想認識、數量規定、指導措施、教學詳細批改要求、講評方法等方面,用量化管理的方法,限定內容、時間、數量,全體語文教師討論一致通過后,堅決實施,不能打折扣。期中監督檢查,期末追蹤查詢。在實施目標管理的過程中,要求每位教師必須有自己的作文指導計劃,并另設作文教案本。長期如此控制,就會在本校乃至本地區形成序列化、規范化,使作文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
2.強化環境管理,克服封閉性。與城市學校相比,由于歷史的原因,客觀條件的制約,目前農村文化生活還比較落后,農村中學絕大多數缺乏應有的作文訓練環境,家庭無報刊雜志可看,學校無圖書室閱覽室,或者有數量也是少得可憐。再加上近乎空白的課外活動,使學生長期處在貧血的文化氛圍中。這種先天不足的語文環境,勢必使學生嚴重地營養不良,兩耳難聞窗外事,寫作源泉枯竭,寫作熱情窒息。因此,必須對現有的作文教學環境強化管理。
強化環境管理,就是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師在一個學?;蛞粋€班級,創造一種寬松、開放的作文環境,學生一旦進入這個特定的環境氛圍中,就自覺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情不自禁地投入作文學習,主動地“找米下鍋”,我們就可以因勢利導,幫助他們解除寫作興趣不濃、把寫作當成負擔這個包袱。具體操作時,建議一、二年級作文開放,三年級作文收攏。所謂一、二年級開放,意思是一、二年級時,每次布置作文,先讓學生搜集整理借鑒各種有關的寫作材料,一周后再叫學生交作文本??朔L期以來那種把學生封閉在四堵墻的教室里,死限學生在短短的兩節課時間里,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亂煮“夾生飯”的做法。所謂三年級收攏,有它特定的含義。因為我們的學生都要面臨應試的檢驗,有了一、二年級的充分準備,到了三年級,應該說是厚積薄發的階段。作文教學特別是課堂作文,特別需要制造一種競爭環境,時間就是分數,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必須快速成篇,組與組比、人與人比,甚至班與班比,看誰完成得又快又好,利用小黑板公布結果,不斷激勵競爭機制。此外,還可以和學生商量,規定畢業班(可以推廣到非畢業班)學生每人每周抄寫兩篇作文,各種文體、各種結構方式兼顧,并推選兩位責任心較強的同學負責輪流檢查、登記、公布,始終營造作文氛圍,讓作文時時印在學生的心中。通過一系列手段,強化作文環境管理,保證作文這半壁江山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
3.強化師資管理、克服口號性。要扭轉中學作文教學效率低、質量差的局面,切實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端正教學指導思想,進一步改進作文教學方法,這固然必要,但最根本的還是要提高語文教師的素質,提高他們自身的寫作能力和指導水平。目前,農村中學有不少語文教師的素質偏低,少數語文教師事業心欠強,缺乏進取精神,業務上過不了關,字寫不工整,話說不流暢,錯別字常有出現,學期總結寫得不像樣,更別說論文了。這樣的語文教師怎能指導好學生寫作?
打鐵者本身要過硬,鍛煉的方法之一是語文教研組首先規定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寫兩篇以上的下水作文,克服那種只是口頭號召,自己不加示范引導的做法,通過下水文的寫作,既可以讓教師體驗寫作甘苦,又可以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老師與學生一道寫,猶如戰場上的指揮員同戰士一起冒著槍林彈雨沖鋒陷陣一樣,給老師以考驗,給學生以鼓舞和感召的力量,增強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這種師生共同的寫作行為經過多次強化,就會產生“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的結果。方法之二是學校主管教學的處室和教研組聯合制訂和采取一系列有利于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有力措施。諸如“下水作文”評比活動、各種形式的作文研討活動、演講比賽、教師作品展覽等,也讓教師們處于作文的競技狀態之中,并且將作文教學效果列入語文教師的考績范圍,從計劃的制訂到具體實施,從檢測考核(老師自評和召開學生座談會)到分析總結,教研組都要制訂有比較容易接受的量化指標,記入老師業務檔案,形成制度,堅持數年,教師的業務素質還愁不會逐步提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