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寫字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6 03:15:00
導語:識字寫字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識字與寫字教學的改革直接決定著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改革,而且還直接影響著其它學科的教學。與1992年《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相比較,2001年《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識字與寫字教學進行了較大的改革。如何認識和理解這些改革,尤其是改革的理論和實踐依據,對現實的語文課程改革實驗探索至關重要。
1.培養學生喜歡學習漢字的情感和主動識字的愿望,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
任何一個國家的義務教育都會注重本國家文化、價值觀的教育,語言文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因此,從小學開始就應該培養學生喜歡漢字的情感與態度,讓學生逐步感受到漢字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價值與意義。2001年課程標準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這樣的目標與原來僅僅注重識寫與寫字的知識和技能的目標是不同的,培養學生對漢字和漢字學習的態度與情感,其價值本身就異常重要,而不是局限在為了解決學習漢字的動力問題。
另外,學生對學習漢字有了濃厚的興趣,必然會主動探求識字的方法,逐漸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隨著知識的積累、體驗和總結出來的規律的增多,獨立識字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和發展。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在注重識字數量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關注學生在識字過程中的體會和認識,以及識字方法的嘗試和探索。因此,不能把識字數量的多少當作識字教學的全部目的,也不能當作衡量一種識字方法是否有價值的唯一標準。識字教學的過程不是為了教學生識了字就算完成任務,學生能否自己獨立識字才是關鍵。
2.多認少寫,為盡快實現獨立閱讀創造條件。
小學低年級以識字為重點,是語文課程發展過程中的一貫要求。但是,不同時期的課程標準,對識字的要求也不同,主要表現識字數量和質量的要求。小學低年級應該識多少字,識哪些字,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2001年課程標準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這樣的要求,明確地體現出了認、講、寫。用不是同步發展,而是重在保證一定的認字數量,使學生在一年級末實現獨立閱讀成為可能。
在小學低年級盡快實現認一定數量的字具有戰略意義。信息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盡快地提高中小學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教育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為此,一些國家在這方面都作出了積極的反應。例如,為了確保三年級末的學生獨立閱讀,美國發起“美國閱讀挑戰”的行動。為此1997年10月ZI日美國總統克林頓在白宮作“美國閱讀動員報告”,動員全國所有的人員參加這個行動。這是美國政府為應對信息社會的發展在教育方面采取的重大舉措。除了社會發展需要的因素之外,注重兒童智力的早期開發以提升公民素質也成為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因此,一些國家試圖通過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實現智力開發的突破。從兒童認知發展來說,具備閱讀能力為他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相對于現實世界,閱讀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充滿無數希奇、可能的想像和幻想世界。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以及認識世界豐富性和多樣性的發展。然而,實現獨立閱讀的前提是識字,因此識字教學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3.多認少寫,為多種識字方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因為認、講、寫、用不一定齊步走,所以受制約的因素相對地減少,認字的方法也就可以靈活多樣,做各種嘗試和探索。在我國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方法或自稱識字流派的實驗是最引人注目的,也可以說是小學語文教學實驗最活躍的領域。教育部門曾經在2000年邀請識字教學實驗的各家各派進行交流和研討,也請了語言文字方面的專家做專題講座。根據會議交流的情況和一些專家的意見,基本形成了這樣的共識,即任何一種識字方法,有自身的優勢也存在劣勢,試圖用一種識字方法包打天下,解決所有問題是不可能的。因此,應該發揮各種識字方法的優勢,針對不同階段學生識字的特點和所要識的字的特點等因素,靈活地采用或并用多種識字方法。另外,不顧漢字本身的特點而牽強附會地拆解漢字或者推崇一種方法而將其不斷僵化,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如果學生在打基礎階段,采用的方法違背了漢語言文字的規律,即使一時或短時期內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會誤導、制約學生獨立識字能力的發展。
4.降低寫字量,關注寫字的過程,注重寫字基本功的培養。
通過2001年課程標準與1992年大綱的比較,可以發現寫字教學的理念和具體要求等方面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根據寫字教學的特點和規律,在開始寫字階段,應該注重基本功的培養,基礎打扎實后,寫字的速度自然會提高。傳統寫字教學積累的經驗,值得思考和借鑒。傳統寫字教學遵循自己的程序,開始練習寫字先寫“上大人,丘(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根據現有的資料(包括敦煌遺籍),一般認為這個專供重蒙練習寫字用的教材大約從唐代就開始流行。之所以流傳至今,是有其原因的。“古人先教孩子們寫那似通不通的‘上大人,孔乙己……’干什么?那是在練習基本筆畫,基本部件,基本結構,為寫復雜的字練基本功作準備呢!”古人經過長期的摸索,逐漸積累出行之有效的做法,現在應該很好地進行研究和分析隱含于其中的道理。寫字首先是練習執筆,練習寫基本筆畫并了解基本結構,這是寫字的基本程序。
語文課程標準的發展歷程表明,越是力圖把識字的認、寫、講、用同時推進的時候,卻恰恰是在削弱、;忽視各自特點和規律。開始練習寫字應該注重的是寫的質量,要求寫字的數量不代表學生真正會寫的字的數量,如果打好基礎,學生會寫的字可以遠遠超過要求寫的字。否則,急功近利的思路和做法會產生嚴重的負作用。1992年大綱一、二年級要求學會1150個字,2001年課程標準只要求會寫800—1000個。會寫漢字數量的降低,為學生打好寫字的基礎提供了機會和條件,學生可以擺脫疲于奔命地學習寫新學的字,把節省出來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寫字的基本功上。按照2001年課程標準的要求,如果識字取上限1800個,寫字取下限800個,平均每學期認字450個,寫字200個,多認少寫的理念是鮮明的,多認是為了盡快閱讀,少寫是為了以后能夠寫好、寫快。
- 上一篇:口譯跨文化語用失誤論文
- 下一篇:文學翻譯形象思維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