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作文有序教學策略
時間:2022-09-24 08:37:16
導語:農村初中作文有序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人比較敬畏自然,認為宇宙自然有一定的秩序,社會其他事物也必然存在一定的秩序。由此,“先后之序”的文化觀念便產生了。這種文化體現在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如《禮記》中所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不僅“物”要遵守序列規則,“事”也要以始、終為原則展開;不僅“事”的展開要依據序列原則,“知識”的學習也要按照科學的序列方式進行。這是古人總結的經驗,一直應用在人們的生活和認知中。那么,從農村初中學生寫作能力發展的角度來說,寫作是否也存在一個比較接近科學的序列呢?古人對此早就進行了探索,如《九章·惜誦》開篇的:“惜誦而致愍兮,發憤以抒情”一句,強調人生向寫作的過渡。再比如《左傳》中關于孔子說文的一段記載:“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孔子進行“文—言—志”的排列,認為語言的書面化訓練應該排在第一位。另外,在《論語·憲問》中,孔子闡述了外交辭令的創作過程,即:草創之、討論之、修飾之、潤色之。再有墨子提出寫作積累的必要性:“言必有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察百姓耳目之實,廢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這些只言片語都展現了古人對寫作“先后之序”的看法。我們可吸收可取之處,以素材積累、完成構思、草擬文稿、修改重構作為寫作序列,進行現代教育背景下農村初中作文的有序教學。
一、指導學生積累素材
人所共知,無論進行何種體裁的寫作,都需要大量的素材。素材積累是寫作序列中的第一項,要實現有效的寫作,首先必須以積累素材作為前提。對積累素材而言,整個活動中也有先后之序。教師要讓學生清楚積累什么素材,怎樣去積累,如何應用所積累的材料。對于積累何種素材,怎樣積累這樣的問題,教師必先使學生清楚材料的分類以及來源。張壽康在《現代文章學資料匯編》中轉引汪馥泉對材料分類及材料來源的看法,即“從意義的層面來說,文章材料有景物、事實、情感、知識這四項。這四項材料的來源,最重要的是‘經驗’和‘知識’兩個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既要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又要引導學生積累經驗,在知識經驗中深藏文章材料的“萬花筒”,實現對經驗和知識的積累,也就間接地擁有寫作素材全部類別。而且經驗和知識越豐富,寫作素材的數量種類越豐富,它們呈正比性增長。當然,并不是說寫作素材數量及種類豐富,就能夠寫出好的文章。汪馥泉先生說:“經驗每個人都有,具有豐富經驗的人更是數不勝數,但因為一些人對自己的經驗不加以體察,所以不能述說。”因此,要使積累的材料發揮作用,教師便要引導學生對積累的材料進行體察、思索,將其化為寫作時可應用的素材。以統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寫作部分為例,怎樣使議論言之有據呢?毋庸置疑,應該從積累素材出發充實論據。所以在寫作之前,教師應引導學生為寫作做內容上的準備。由于所面對的是議論文體裁的寫作,因此積累材料的種類應主要以事實材料為主,如時事新聞、歷史故事、寓言故事、哲理故事等。這些材料是議論文的事實論據,也是可寫進文章中的內容材料。為了獲得這些材料的積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從現實中挖掘素材,還可以引導學生以知識的獲得為途徑搜集歷史故事、寓言故事。當然,沒有哪一個事實材料是為哪一個觀點天生存在的。所以,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體察、思索,通過細心閱讀,對熱點話題和典型事例進行整理和歸納,將一些事實材料化為自己經驗和知識的一部分。例如,在這次議論文練筆中,教師讓學生以“誠信成就生命”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議論文。但關于誠信的事實材料數不勝數,如“季札掛劍”“李苦禪燒畫”“桐葉封弟”“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等,但學生不能將所有的材料都“塞進”作文里,也并不是所有的事例都適合做“誠信成就生命”這一論點的論據,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這些事實材料進行體察思索并將它們分類整理。在這里,有學生通過知識的獲得及事實材料的體察整理,提取了能夠用于寫作中的反面素材,如“口惠不至禍及其身”的典故、“狼來了”的寓言故事等。由于做好寫作前的準備,寫作活動便值得期待。
二、指導學生完成構思
對于寫作來說,構思階段尤為重要,幾乎決定寫作任務是否順利進行,文章的邏輯是否嚴整,文章內容是否詳盡本意。所以,為了突出構思在寫作中的重要性,諸多學者將行文看作是構思的結果。在他們看來,構思呈現了文章的框架思維,避免學生直接寫作導致的審題不清、思維狹隘、思路混亂等問題。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將“構思”作為有序教學的第二項內容,引導學生通過完成構思,能夠審清題意,發散思維,整理思路,列出提綱,指導學生完成構思的過程也是有先后之序的,這正是寫作有序教學的魅力所在。首先是審題。何為審題?就是弄清楚命題者的意圖。題目一般比較簡略,很容易看懂。那為什么還存在審題不清的問題呢?這大概由于對題意的整體把握出現了問題,或是對題意角度的篩選出現偏差。教師以“誠信成就生命”為題,對題目來說很簡單,但還是有學生出現審題不清的情況,僅從誠信這一個方面切入寫作。這便是整體把握出現問題,對題意篩選出現問題造成的。為了避免這種錯誤,教師可首先讓學生整體把握題意,并正確篩選角度。從題目來看,毋庸置疑是有關誠信與生命聯系,誠信對生命的重要性的觀點。所以,確定寫作方向也必然要聯系誠信與生命。其次是發散思維。何為發散思維?就是寫作的框架結構。以“誠信成就生命”這一寫作任務為例,在審題的環節已經清楚是關于誠信與生命關系的寫作。因此,學生需要從兩方面切入,一是失信對生命的危害,一是守信對生命的成就。可以說,構思階段發散思維的應用,更有助于學生接通各種思路的連接點更為全面地進行思考。第三是整理思路,它與發散思維相反,主要靠的是聚合思維。例如,為了明確中心論點,有學生思路發散,首先提到誠信對生命的成就,然后又提到失信對生命的危害,如果在此處戛然而止,所呈現的文章是不夠完整的。所以,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使用聚合思維升華觀點,再次強調觀點——誠信成就生命。為了保證寫作過程的順暢,學生最好是列出寫作提綱,將寫作構思訴諸紙端,更能夠發現構思中的疏漏和缺陷。
三、指導學生有效作文
清代的劉大櫆在其《論文偶記》中談到文章成型的過程:“積字成句,積句成章,積章成篇,合而讀之,音節見矣,歌而詠之,神氣出矣”。可以說,一篇文章是否達到預期效果,是與字、句、段的精心程度分不開的。所以,在指導學生完成構思后,教師還要從詞句積累、造句練習、段落練習出發,指導學生有效作文。教師可圍繞“誠信成就生命”這一題目,為學生找一些名言警句,或是東西方哲學家精辟的論述,還可以是一些成語、典故來充實學生的詞句,增加文章文化、思想的含量。另外,教師還要加強學生造句的練習,尤其是在進行議論文寫作的時候,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議論的表達練習,避免議論文寫作中以敘代議、羅列事例、堆砌材料、有例無證等問題的出現。最后,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段落練習,不僅要注意段落內部的完整、集中、流暢,還要重視段落與段落的順承和呼應以及段落的有效推進。以上三點,是指導學生有效作文的有序過程,缺一不可。寫作是一項活動,它有完整的過程,由積累素材到完成構思,再到有效作文,可以看出寫作的梯度。在初中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有序教學,通過指導學生積累素材,引導學生完成構思,再到學生完成寫作,強化學生對寫作循序漸進過程的理解,并能夠認真對待每一個環節,創作出令人滿意的作品。當然,在學生寫作后,教師還要指導學生修改重構,避免整個寫作過程的教學出現疏漏。
作者:程廣文 單位:江蘇省海安市曲塘中學附屬初級中學
- 上一篇:微課在初中作文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初中作文分類指導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