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材料藝術觀念研究

時間:2022-05-08 02:58:08

導語:綜合材料藝術觀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綜合材料藝術觀念研究

一、對傳統藝術的質疑

沒有對傳統的質疑就沒有思考,對傳統的反思和批判本質上是創新,最終以某種方式解構傳統。這里的傳統泛指傳統文化,狹義的指向為傳統藝術中的美術創作。杜尚的“泉”首先對西方傳統藝術提出了挑戰,“現成品”的概念因此確立,從此藝術家主觀上的選擇和意象拼貼成為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因素。也因此引發了一系列的追問:“現成品”也能成為藝術品嗎?那藝術又是什么?藝術的價值是作品本身,還是藝術家借助作品傳達的觀念?這種對傳統進行質問和顛覆的姿態使觀念藝術成為西方當代藝術中最富創造力與活力的藝術形式之一。由于材料觀念的拓展,美術家們創作實踐和探索的邊界一再延伸,繪畫的含義也被拓寬了,是否架上繪畫也無意義了,概念的外延和內涵都歷史性的向更廣和更深的維度延伸。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突破傳統的創作認知,歷史的看待每個時代藝術家的創新成果,用動態的眼光仰望或者審視;引導學生突破傳統的審美習慣,對美的形式法則有辯證的看法,有意味的形式美的相對性和絕對性,因時空的轉換而轉化;引導突破傳統的視覺慣性,用敏銳的藝術神經感知世界,通過大膽探索,表達獨立性的藝術判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動轉換角色,把大量的時間還給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引導學生,以溝通的形式及時與學生交流互動,及時幫助啟發學生,自覺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的主體性、獨立性、體驗性、探究性不斷發展和提升。

二、對當代藝術的取舍

當代藝術是藝術學習者的生發圈,也是運動著的藝術場,學生和教師就身在其中,因此,我們對近距離觀看藝術發展是盲目的。當代藝術的光怪陸離會讓我們覺得撲朔迷離,不管你采取何種姿態,最終要擁抱它,這就涉及到你的取舍態度了。從教學的角度,一方面,我們要引導學生用批判的眼光去鑒賞藝術作品,用寬容的心態去關注藝術家,用多元的審美眼光去接納新的表現方式;另一方面,我們要啟迪學生關注自身對世界和社會的體認,不斷發展自己的藝術個性,不要隨波逐流盲從別的藝術家,從而迷失自我。在專項課題教學中,多設置學生與老師展開討論的情境,教學一定是一種啟發,而不是灌輸。當代藝術瞬息萬變,要引發學生的獨創性和判斷力就不能一味使用固定不變的教學方法。

三、對藝術創作的跨界嘗試

和現當代大多數新興事物一樣,綜合材料的創作具有跨界性。對學科的跨界,當代藝術創作中,尤其是各種裝置藝術的呈現,有對物理化學媒介的創造性運用,有對新型科技的嘗試,有對自然物的再開發,有對聲光電磁和音樂的運用……藝術學科內部的跨界,理工科和藝術的跨界,自然界和新型科技界的跨界,藝術家們的視野是全方位無死角的,各種可能都在嘗試。對觀念的跨界,古代造字術也好,未來科幻預言也罷,都會和藝術創作相嫁接或融合。對材料的跨界,從架上繪畫這個概念提出后,非架上繪畫的各種媒介都可以被藝術家或單獨或混合的展示出來。源源不斷的新材料被發掘并創造性的運用到藝術創作中,而對材料本身的發現或創新運用本身就是創作的一個突破點。在新材質的引入中,更重要的是藝術家對材質的創造性運用,物質世界后面是藝術家對人類歷史、社會政治、科技、哲學宗教的思考,是藝術家與世界發起的對話。對材料的探索,從根本上引發了藝術觀念、創作語言、藝術觀賞的創新。觀察的角度不同,創作的可能性不通,特定作品的材料特性會強化特定的語義。對維度的跨界,可拼貼成二維的平面作品,可呈現浮雕或圓雕的三維形態,可以表現一個微小生命的過程或驚人動魄的歷史事件的過程記憶來表達思維狀態。

四、對藝術表現形式的整合

綜合材料實驗課程中,材料語言的主體地位,決定了創作理念的重新定義,也促動了材料表現方式的解構和重新建構。不同的藝術形態和表現方式跨界的融合,這對藝術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材料表現是以材料的特性、本質、內在精神及創造性的運用材料規律來處理不同材質結構與造型、色彩等各元素間的關系為主要關注對象的,材料、色彩和造型各要素間的關系互相影響,互為補充。經由某個要素出發的訴求,可以生發各種組織語言的可能性。不管從材料的物性還是精神性出發,還是色彩和造型的寫實或象征,具象或抽象都是出發點,這種豐富的表現視角,打破了原來表現語言的壁壘,可以整合建構無限多的新秩序。創作方式隨著新材料的上臺,總是有更加獨特的形態呈現,也是藝術家追求創新的根本動力。火藥當做禮花燃放是一種普通意義上藝術的應用,但是當藝術家蔡國強的創意介入時,火藥當做禮花燃放的意義被附著了更多的藝術性和人文特質,被稱為“藝術爆破”,留給觀者的不僅是感官享受,還有更廣泛的文化傳播性和符號標志性。生了銹的建筑殘骸本是廢舊物,經過徐冰的藝術思考和人文關懷,圍繞藝術家創意組裝出來是震撼人性的藝術品鳳凰,它的華麗背后隱喻著當今商業社會中農民工的悲苦處境。材料經過藝術家的手,已然完成了華麗的轉身,它們比任何藝術家筆下的鐵鍬更具有當下的質感和意義,引起觀者在特定語境下更具指向的聯想和共鳴。為促進學生更加自主的探究學習,把握好材料語言、造型語言和色彩語言之間位置的相互轉換,要在尊重學生的感受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協助學生為實現自己的創意而協調好各語言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對不同材料品質的審美價值在創造性運用時的敏感性和判斷力,提高學生對不同材料結構與畫面形式結構色彩結構及物象結構關系建構過程中的控制能力。要培養學生憑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與活動,去與他人互動,與環境互動,與人類文化互動,達到自身進一步發展的目的,從而推進學生的創作水準達到新的高度,讓作品飽含歷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廣度。創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加深作品的深度,對人文的關懷隱射出文化的廣度,對藝術語言的探索給創作新的維度。學生要在短期內做出大量的草圖,做出各種預設。養成搜集文字和圖像素材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材料的能力,加工制作的動手能力、對技術環節的處理能力、對藝術作品的審美把握能力,對傳統文化的解構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是傳統美術教學所不能涉及的,也是對傳統美術教育的有力補充,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發展學生的獨立思維,才有可能實現創新思維、創新意識的有效提升,達到創意的突破。

參考文獻:

[1]胡知凡.談美術作為一種文化的學習[J].中國美術教育,2003,(05).

[2]王娟.從文化資源到文化資本:全球化語境下徐冰、谷文達文字藝術的后殖民主義解讀[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作者:張詩悅 單位:伊犁師范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