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醫藥院校公共藝術教育探究

時間:2022-03-10 08:40:49

導語:高等醫藥院校公共藝術教育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醫藥院校公共藝術教育探究

一、資料和方法

自國家大力提倡和推動藝術教育以來,教育部先后頒布了《在普通高等學校中普及藝術教育的意見》《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對學校公共藝術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也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得我國學校公共藝術教育得以長足發展[5]。為深入了解高等醫藥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實際現狀,筆者對全國20所醫藥院校的公共藝術教育職能部門進行了問卷調查,對其公共藝術教育的機構設置、師資隊伍、教學課程設置、學生需求、藝術實踐、結合度、重視程度自評和公共藝術教育效果等七個方面進行了調研。

二、結果

(一)機構設置。我國教育部第13號令《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中要求學校必須明確藝術教育專門機構,擁有獨立的公共藝術教育機構和專門負責人員。學校需配備一位主管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校級領導[6]。接受調查的20所高等醫藥院校中,只有1所高校設置了獨立的藝術教育中心,3所高校設置了掛靠其他部門的藝術中心,16所高校(80%)沒有設置公共藝術專門機構,遠未達到教育部的要求。對于公共藝術教育普遍缺乏總體頂層設計和規劃,公共藝術課程多是在某學院或團委開一些公選課程,而藝術實踐則多由團委以大學生藝術團為抓手組織開展活動。(二)師資隊伍。教育部在“全國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指導方案”中對高校師資力量提出的要求是: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師比例應為學校學生總數的0.15%~0.20%,專職教師應占藝術教師總數的一半。20所高等醫藥院校中,所有學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專職教師人數都不到本科生總數的0.1%,均未達到國家標準。從教師結構看,有8所高等醫藥院校專職教師占比達到50%,但多半高等醫藥院校公共藝術教育專職教師比例較低,甚至有個別學校沒有專職教師。可見,師資力量薄弱是高等醫藥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顯著問題。(三)教學課程設置及學生需求。20所被訪高校中,僅1所高校按照教育部規定開齊8門限定性選修課,仍有大部分高校未開設齊全,個別院校甚至僅開設1門。此外,只有6所高校開設了任意性選修課。教學課程設置在數量上存在明顯差異,課程種類和形式涵蓋面較窄。在供求關系的調查中發現,60%的學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供不應求。(四)藝術實踐。1.專項投入從各校每年對藝術教育活動專項資金的投入情況來看,東、中、西部學校的專項資金投入程度不均衡,西部學校的年資金投入均低于10萬元;中部學校較多集中在5萬~20萬元;東部學校則較為分散,情況不一。調查顯示,大多數學校的硬件設施不全,數量少且較陳舊,已漸不能滿足更加專業化、普及化的公共藝術教育需求。綜上,多數高等醫藥院校在藝術教育活動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投入,但尚不能滿足藝術實踐教育需求。2.大學生藝術團建設20所高等醫藥院校均設有大學生藝術團,其中藝術團類別數目超過5個的高校有5所,占比25%,最多的有11個藝術類別。95%的大學生藝術團的指導單位為校團委,50%的學校為藝術團配有專職教師,65%配有校內兼職教師,55%配有校外兼職教師。20所高等醫藥院校中僅1所高校招收了藝術特長生。管理方面,90%高校都有相應的藝術團管理和考核制度,90%的學校對藝術團學生有學分、榮譽和物質獎勵等獎勵措施。對于教師缺乏相應激勵機制,僅10%的學校會給指導藝術團比賽獲獎的教師予以榮譽和物質獎勵。35%的學校會給指導藝術團課程和活動的教師算工作量,55%的學校對校內藝術團教師沒有激勵機制,教師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奉獻出額外的時間精力承擔藝術團的課程教學或指導任務,個別學校的藝術團教師甚至自費給學生提供活動條件。綜合來看,各校對于大學生藝術團建設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但是從人員配備、制度完善、規范管理和實踐效果來說,總體上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3.結合度在藝術理論課與藝術實踐活動結合方面,20所高等醫藥院校中僅有5所藝術理論課與藝術實踐活動結合程度較高,從目標性、內容性、思想性幾個方面統籌設計,互為融合。11所高校結合程度一般,兩者有一定的結合。4所高校的結合程度不高,在兩者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沒有特別注意結合互補;在藝術實踐與醫藥文化的結合方面,大部分高校都有將藝術實踐與專業背景和醫藥文化相結合的意識,除個別院校外,大部分學校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與醫藥文化相關的活動或創作了與醫藥文化相關的藝術作品。(五)重視程度自評。20所高校中,3所學校認為本校非常重視公共藝術教育,11所學校認為比較重視,5所高校認為不夠重視,1所高校認為不重視。可以看出,只有15%的高校對自身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是滿意的,大部分認為可以改進,其中30%的高校對改進本校公共藝術教育重視程度的愿望比較迫切。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醫藥院校反映的問題都較為集中,認為在公共藝術教育上資金投入不足,師資配置不足,缺乏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重視程度不夠等。(六)公共藝術教育效果1.實踐性成果由于近年來各校在大學生藝術團建設和校園文化藝術氛圍營造方面的不斷推進,藝術實踐教育有了一定的成果。尤其在校園文化生活、對外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據調查,高等醫藥院校的大學生藝術團不僅每年會在校內進行專場演出,還積極組織學校的各種藝術活動,參加各類藝術比賽和校外交流活動,取得了一定成績。近三年來20所高等醫藥院校中,除西部1所學校沒有參加過藝術交流演出外,有3所高校參加過國際性的藝術交流演出,2所高校參加過全國性的藝術交流演出,其余高校均參加過省級藝術交流演出。在近三年各省大學生藝術展演比賽中,40%的高校獲得過一等獎,60%的高校獲得過二等獎,70%的高校獲得過三等獎,其中西部1所高校獲得過特等獎。在20所高等醫藥院校中,3所高校擁有省級大學生藝術團,16所創作過學校特色的原創藝術作品,例如《五臟尋源曲》《中醫意象組舞》。14所醫藥院校有開展藝術特色活動,例如經典醫籍誦唱、藥物創意設計大賽等。藝術與專業相結合的原創藝術作品和豐富多彩的藝術特色活動,對于提高學生藝術品位、鞏固專業思想、營造美好的校園文化藝術氛圍起到了重要作用。2.校園文化藝術氛圍20所高等醫藥院校文化藝術氛圍非常濃厚,藝術活動數量多、層次高、效果好的中醫藥院校占比40%;文化藝術氛圍一般、有一定量的藝術活動、有一定層次和效果的學校占比55%;氛圍較淡、藝術活動少的學校占5%。可見,目前大部分高等醫藥院校具有一定校園文化藝術氛圍。3.師生對藝術教育活動的參與度20所高等醫藥院校中有3所高校師生對藝術教育活動參與度很高,對藝術教育活動很有熱情;6所高校參與度一般;11所高校參與度較低,需要動員和組織。由此可見,目前高等醫藥院校中,公共藝術教育的效果還沒有完全覆蓋到全校師生。一些師生并不十分關注藝術教育,對其重視程度和興趣不太高。公共藝術教育的效果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討論與建議

結果顯示,雖然近年來高等醫藥院校的公共藝術教育在藝術實踐成果和校園文化氛圍方面有一定進步和發展,但對標教育部和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的整體要求來看還存在問題和不足。主要體現在對公共藝術教育缺乏整體設計規劃、管理體制不夠健全;投入力度不足,師資、資金、硬件保障不夠充分;公共藝術課程和藝術實踐的開展不全面且不夠深入;公共藝術教育對醫藥院校學生的整體培養效果不夠顯著等方面。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建議。(一)提升公共藝術教育觀念,進行宏觀思考與頂層設計。作為高等醫藥院校,應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醫藥相關領域優秀人才為目標,圍繞本校發展目標和人才培養計劃,結合學校專業特點對公共藝術教育進行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并協同全校資源從整體和全局的角度研究制定學校公共藝術教育方案。堅持緊緊圍繞專業特點,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引導醫藥類和相關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職業觀,向真、向善、向美,扎實做人、做事、做學問,用藝術加乘育人效果。(二)建立與完善合理的教育管理體制。首先要合理設置公共藝術教育的組織機構。根據教育部下發的文件指示,各高校應根據本校實際建立“藝術教育中心”和“公共藝術教育學院”等機構,擔負起制定本校長期和短期藝術教育發展計劃、完善管理制度、統籌協調校內外資源、促進藝術教育發展的職能。其次要優化教師隊伍建設。各高等醫藥院校應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引入一批公共藝術教育的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建立一支年齡架構合理、學歷比例協調的高素質公共藝術教育師資隊伍。再次是合理配備軟硬件設施。學校應努力完善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建設的各項保障措施,如教學器材、教學實踐場所、實踐活動設備等,并且在經費投入上有一定傾斜,確保公共藝術教育的有效、健康、長遠發展。(三)充分用好第一課堂的教學資源。第一課堂教學是學生了解和學習各類知識的重要渠道[7],利用好第一課堂教學,是有效開展公共藝術教育的基礎。首先要完善公共藝術通識課程的開設,開足開齊藝術課程,提高教學質量。除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中要求的8門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以外,還應根據本校學科建設、所在地域等教育資源的優勢以及教師的特長和研究成果,開設如作品賞析類、藝術史論類、藝術批評類、藝術實用技能類等各種具有特色的藝術任意性選修課程或系列專題講座,以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和需求。第二,根據醫學生知識背景進行課堂教學的合理構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給學習者提供能夠使其產生與個人相關聯的問題的機會時,學習者能夠進行理想的學習[8]。因此,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是教學的關鍵。首先應結合學生的醫學相關專業背景、知識結構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可從學生較為熟悉的知識范疇中引申出新的知識,使新舊知識產生關聯,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和理解,并能啟發對于新知識的相關思考。其次,注意教學內容和學科的交叉、滲透[9],可進行跨學科的內容設計,以學生更易理解更有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互動,引導學生拓寬眼界和發散性思維。再次,課堂教學可與課外教學有機結合,相互補充,利用不同教育模式的交叉、融合達到良好的體驗感和接受度。第三,改進公共藝術課程考核方式。除了傳統的書面答題和論文外,還可結合主題答辯、現場演繹、分組展示等多種方式,讓考核的意義不僅限于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是集中的藝術思考和展示,提高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運用藝術知識的能力。第四,將美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簡明教育辭典》中對美育廣義的解讀中說到,“真正的美育是將美學原則滲透于各科教學后形成的教育”。美育應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才能培養學生的審美理念和思維。醫學和美學是同源的,兩者相互滲透[10]。將美育融入醫學生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醫學之美、生命之美、人體之美、健康之美,將真善美在醫學中充分表達,使醫學更具生命的溫度。(四)深度發揮藝術實踐的積極教育功能藝術實踐有著不可替代的的參與感與體驗感,使學生能夠深入感受藝術帶來的文化和情志感受,從而內化為自身的素質修養。在高等醫藥院校進行藝術實踐教育的路徑,總結起來可遵循“三個一”結合的原則,即:一支高水平學生藝術團隊、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藝術精品、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活動。一支高水平學生藝術團隊:打造一支藝術門類豐富、藝術水平較高、素質能力強的高水平大學生藝術團,進行課程化、常態化、專門化管理。一方面為校內熱愛藝術和有藝術特長的學生搭建平臺學習、精進、展示藝術,一方面作為引領高雅審美的標桿和校園文化藝術的推動者,以點帶面帶動校園藝術文化創作氛圍,對提升校園藝術文化品質起到很好的示范和輻射作用。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藝術精品:結合醫藥文化特色和學校育人目標,創編打造特色文化藝術精品,將思想引領、專業特色、健康文化等元素融入藝術作品之中,營造醫藥類院校特有的校園藝術文化環境,讓藝術在醫藥類高校中深度發揮特有的育人功能。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原創舞蹈詩《岐黃志》、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原創主題晚會《印象中醫》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成功嘗試。原創文化藝術是更高水準的藝術實踐成果,從藝術層次、思想導向、校園文化各方面起到引領作用。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育人敏感度,抓住所有主題契機靈活多樣地開展廣覆蓋、多層次、多角度的藝術活動,擴大參與面和主題類型,將藝術育人滲透到方方面面。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醫藥文化與育人相結合,開展內容豐富、設計巧妙、輻射面廣的文化藝術活動,如“醫藥文化藝術節”“醫護主題小品大賽”等,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感興趣的參與內容。要避免活動粗淺化、過度娛樂化,營造正向而有活力的校園文化藝術氛圍。

參考文獻

[1]楊為民.致敬美育[N].中國美術報,2018-09-10(05)

[2]劉璇,郭玉宇.“立德樹人”視域下醫學生的醫德教育[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2):159-162

[3]馬重陽,陳敏俊,謝軍.對新時期高等中醫藥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19(3):228-230

[4]王銘澤,周亞夫.校園藝術實踐活動對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影響[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6):474-476

[5]潘雪.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管理的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14

[6]王豐.新中國六十年藝術教育的實踐進展與理論創新[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

[7]游彥茹.以第二課堂改革倒逼第一課堂教學改革[J].教育現代化,2018,5(14):100-102

[8]張華.關于綜合課程的若干理論問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21(6):35-40

[9]馮琴,孫彬.醫學人文教育融入臨床實踐教學的有效途徑[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5):402-404

[10]郎景和.醫學與美學[J].中國醫學人文,2018,4(9):17-18

作者:張蕾 張宗明 單位:1.南京中醫藥大學團委 2.人文與政治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