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銀行制度缺陷的革新

時間:2022-09-03 09:22:18

導語:我國銀行制度缺陷的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銀行制度缺陷的革新

目前炒得正熱的溫州跑路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一向以勤勉著稱的溫州老板卻卷款私逃。資本運作,是溫州的經商文化,“九個蓋子蓋十口鍋”,資金始終在流轉之中。溫州的銀行隨著溫州不斷繁榮滿載而歸。但2011年卻成了改革開放以來,溫州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中小企業更是憂心忡忡。在緊縮型的貨幣政策和結構調整的產業政策推動下,再加上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加速、歐美市場萎縮等多重要素合力作用,很多中小企業集中的省份紛紛出現了企業破產和企業主自動放棄實業的現象。為減少壞賬,各家銀行開始全力回收中小企業貸款。

于是,斷貸像一場噩夢,突然降臨到中小企業面前。無奈之下,拿不到銀行貸款的企業被驅趕到市場上。在那里,大量民間資本等待著他們。企業在最困難的時候不得不通過借高利貸勉強維持運轉,地下擔保的齒輪有序地轉動起來。央行溫州中心支行上半年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溫州民間借貸市場規模達到1100億元,有89%的家庭或個人、59.67%的企業參與。更令人擔憂的是,實業無人關注,利率雙軌并行,“炒錢游戲”愈演愈熱。在這種全球經濟動蕩,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銀行面對中小企業的呼救,并沒有伸出援手,而是盡快收回欠款,將中小企業主視為洪水猛獸,拒之門外。銀行不救,到底是什么原因,而銀行又該如何解決自身如此羸弱的抵抗力?在這里,我就想就銀行這個層面來探討下如何在經濟波動的當代世界保持我們經濟平穩的發展,讓銀行有能力在經濟不景氣能對我們的中小企業施以援手。

1.銀行運營的主要目的是盈利,這一點來說的話偏向于資金比較多的企業或個人。而這個特質很大的一個原因是信息不對稱,從企業角度來說,首先企業財務制度不規范,銀行很難得到企業真實的經營情況;其次很多企業對于貸款的用途并不明確,銀行不能對企業的發展前景做出合理的預測;再次就是有些企業喜歡到處投資,在這種情況下銀行需要對所有的生意及現金流進行分析,很難把握企業的真實情況。從上述三點看銀行有理由為了降低自己經營風險,更會趨向于一些信譽度高,還款能力強的大型企業,而沒有強有力支撐的中小企業自然也就被銀行拒之門外了。

2.銀行違規貸款,金融監管部門監管力度不夠。由于信貸需求旺盛,許多企業紛紛轉行從事高利貸業務,一些大型企業從銀行低成本拿到貸款后,放高利貸,賺取巨額利息、利差,實際成為高利貸市場從銀行融資的平臺。如果高利貸僅限于民間資本領域,波及面可能還不算大,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些國企和銀行涉足這一領域,經濟一旦下行或將帶來系統性風險。錢從銀行流入民間借貸后,資金鏈條慢慢拉長,借錢的企業很可能出現無法償還的情況,最終會對銀行產生沖擊,牽連的經濟體也會越來越多。由此可見,溫州跑路事件只是在一個小小的地方引發出的波瀾,而銀行的違規貸款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將有可能在全國的范圍內掀起一場中國式的“次貸危機”。

3.銀行沒有很好地發揮自己資金血管的職能。民間集資從未停止,因為中國合法的金融機構從沒有真正擔負起中國草根市場的資金血管。一直以來,中小企業都被視為“沒娘養的孩子”,幾乎所有商業銀行的長期貸款對象都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大項目,而中小企業通常都是一年以內的流動資金貸款,基本上不會被提供長期貸款或固定資產投資貸款。中小企業將流動資金貸款作為固定資產投資貸款來使用,存在短債長用的問題,企業只好拆東墻補西墻,利用滾動貸款甚至借入高利貸彌補資金缺口。資金市場緊張,并不是金融市場上沒有錢,而是用錢全部壟斷在部分金融機構手中。實際利率為負,資金使用價格嚴重偏離了市場定價。非銀行體系以外的民間高利貸,正是鉆了資金使用價格嚴重偏離市場定價這個空子。

4.銀行單一的借貸機制。銀行經常坐等客戶上門,貸款的渠道很窄。當貸款短期收不回來的時候,銀行由于缺乏多樣的融資渠道,資金周轉困難。加上銀行事先對風險的評估不當,沒有很好的預測各種風險,導致在信貸管理上過死,過嚴,銀行自身承擔經營,操作等風險的能力不強。于是,銀行更不愿將資金借給中小企業。當中小企業出現資金短缺而求助于銀行的時候,銀行要求他們將先前欠款還清才能借出更多資金。中小企業為獲得銀行的資金而不得不向民間甚至通過地下渠道籌得錢款。銀行取得中小企業還款時,他們不會再一次冒風險借錢給那些“危險”的借款者了。中小企業無法獲得資金補上他們的缺口,此時跑路便成了一種風潮。由上述分析可知,銀行存在著如上的種種弊端,改革刻不容緩。

我個人認為,銀行應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1.銀行應該擴大資金的來源渠道,“溫跑跑”事件中銀行資金緊張,中小企業主被迫向民間資本借款。銀行為了有更充足的資金在經濟出現狀況時力挽狂瀾,必須加強自身的力量,加大自己防范風險的能力即擁有充足的可以周轉的資金,不斷地推出創新的理財產品,更加理性的參與投資,從而讓銀行除了存款之外有更多的資金來源渠道。改變單一的借貸渠道,不能再像以往一樣坐等客戶的上門,從而可以避免客戶的來源面過窄。為了防止信息的不對稱性,作為銀行,應主動了解貸款者的信用狀況,不能因為是中小貸款者,就一律拒之門外,對于資信狀況較好的中小企業主應考慮借款。

2.銀行應改變以國有資本為絕對主導的狀態。銀行金融業這一“日進數億金”的中國最賺錢的行業,目前就依然維系著國有資本為絕對主導的狀態,純粹的民營銀行屈指可數。銀行并不是沒錢,而是錢都流向大型的國企中。相比之下,民營企業所長期遭遇的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顯得更加令人費解。銀行應加大這種不合理借款狀況的改革。作為金融機構的銀行,應該做的是緊跟經濟形勢走,而不是一味的聽命于政府。合理的分配貸款走向無疑會為貸款難,融資難的中小企業帶來一股新鮮的血液。

3.銀行應該改革管理制度。中小企業像銀行借不到款而轉向民間或地下借貸時,銀行看到轉手賺取利息差的巨大盈利空間的機會,一些銀行員工也參與到其中,銀行應清楚地看到這種情況的危害性,完善對員工的管理制度,同時監管部門要加大對銀行的監管力度。

4.銀行應該放低貸款的標準,銀行不抽資、不壓貸,雖然這一改變可能會給銀行帶來風險,但是國家和政府為了挽救當前不景氣的狀況,必須要與銀行溝通,由政府提供擔保,銀行還可推出抵押貸款,多種小額貸款和小規模無抵押貸款,給資信狀況較好的貸款者以更多的貸款機會,只有這樣才能使更多的中小企業從奄奄一息中活過來。

5.加強銀行自身的信用監管。國有銀行應該做好帶領人民在經濟危機中重造信心的領頭人,它實行的決策制度應為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做好協調作用。而這次的溫州事件中我國的銀行卻做起了縮頭龜、缺乏誠信的角色,當溫州的銀行威逼利誘著中小企業將貸款還清時,卻不履行自己再貸款的承諾,使中小企業的處境雪上加霜,使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增加,也給人們對經濟的展望帶來負面的影響。

6.作為國家等有關機構,為減輕銀行壓力,可以適當地降低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將游離在外的大量閑置或投入到黑色高利貸的民間資金引入到構建規范化的金融機構,再配合著利率的改革,讓大量資金恢復到宏觀經濟監控中,讓我國經濟更加光明,監控更加有效。溫州跑路事件的影響還沒有消除,銀行能否改革機制,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能對我國經濟能否健康持久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國家,政府和監管機構也應該加大對銀行的扶持與監督,綜合考量我國經濟形勢,為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擔起自己的一份責任。銀行應該反省自身,加強管理,拓寬業務,加大創新,成為一顆能力挽狂瀾,救中小企業于水火之中的國民經濟的強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