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城市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時間:2022-09-09 11:32:00

導語:國內城市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內城市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摘要:風險管理是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最主要的任務之一。針對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效果不佳的問題,結合我國現實需要,提出利用加強城市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措施,為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操作風險

自商業銀行產生,風險就與之相伴、形影不離。隨著銀行業務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銀行業風險也呈現出復雜多變的特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銀行業則是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們對金融風險的重視和認識的加深,國際銀行風險管理的內涵和理念不斷深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中國是處于轉型過程中的發展中國家,外部經濟環境較為復雜,銀行業發展還很不成熟,風險的表現形式更為特殊,這對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城市商業銀行的本質與風險類型

(一)城市商業銀行的本質

商業銀行有四大本質特征:一是商業性。商業銀行要追求盈利。二是風險性。既有資金的損失風險,又有相關人員的責任風險。三是服務性。商業銀行作為社會第三產業,服務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眾。四是關聯性。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商業銀行辦得如何,不僅是自身的問題,更會對經濟社會產生直接和深刻的影響,也是社會問題。因此,商業銀行的貸款投放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發揮著直接主導作用,貸款投向哪里,其他生產要素就會隨之向哪里聚集,由此便形成社會產業結構,對社會生活產生影響。商業銀行的發展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其“四性”的本質特征。

(二)城市商業銀行的風險類型

銀行風險是指由于種種不確定因素使銀行在從事資金融通過程中所取得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從而蒙受損失或獲得額外收益的可能性。其表現形式有: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鑒于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的巨額不良債權(不良貸款和應收未收利息),以及銀行內部違規操作、過度投機和大案要案的層出不窮,我國銀行業面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和操作風險三個方面。

二、我國城市商業銀行三大風險的定義及其特征

(一)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借款人因為各種原因不能足額、按時償還商業銀行的貸款從而使貸款資金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信貸風險的管理工作包括風險的計量、分散、轉移、補償等內容,其中以信用評級為前提的信用風險計量是信貸風險管理整體工作的基礎。隨著金融的全球化趨勢及金融市場的波動性加劇,各國銀行和投資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風險的挑戰,因此,認識信貸風險首先應該認識影響銀行信貸風險的因素。信貸風險是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的函數。外部因素包括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動或是自然災害等銀行無法避免的因素;內部因素是商業銀行對待信貸風險的態度,這類因素體現在其貸款政策、信用分析和貸款監管的質量之中。

(二)利率風險

自1952年至70年代末,我國本幣利率始終是管制利率,但管制利率并不等于利率的永恒不變。當政府調整利率政策時,依然存在利率風險的可能。然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利率頻繁調整,如上世紀末央行連續8次下調利率。2007年不到一年時間,央行已經連續5次上調利率。同時政府對銀行的一些特殊政策規定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極大的利率風險。由于我國各商業銀行缺乏對中央銀行利率政策的準確預期,更不能根據中央銀行利率政策的變動走勢適時調整自身資產負債結構,以致資產負債結構嚴重失衡,在利率調整時遭受損失,國內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失衡問題十分突出。首先,在總量結構上,資產與負債總量之間沒有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存在存差和借差缺口過大等問題,受限于資金運用權限的限制,大量資金積壓,承受著利率調整的風險;其次,在期限結構上,資產與負債結構在期限結構上沒有建立合理的配比關系,如以短期存款支持長期貸款或以長期存款支持短期貸款。

(三)操作風險

近年來,國際和國內銀行業操作風險事件頻發,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防范操作風險仍然是擺在銀行業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而緊迫的課題。筆者給操作風險下的定義是:操作風險是與銀行業務操作相聯系的風險,它是指由于以不當或不足的方式操作業務或外部事件而對銀行業務帶來負面影響的可能性,操作風險的內涵是動態的,銀行許多新的風險會不斷歸并其中。操作風險主要來源于銀行的日常營運.大多是在銀行可控范圍內的內產生風險,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大多由外部原因引發。每個銀行都有其自身、獨立的和獨特的操作環境,必須考慮銀行具體情況來對操作風險進行分析,這是操作風險的關鍵特征。

三、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加強風險管理的措施

(一)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

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是商業銀行實現有效風險管理的基礎保障。我國商業銀行需要采取多種方法加強風險管理知識教育,樹立“全面風險管理、全員風險管理”的理念,讓員工充分認識商業銀行風險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和風險管理的持久性,真正理解商業銀行能夠識別、監測、度量和控制風險,但不能回避風險,商業銀行能夠通過主動的風險管理來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平衡。同時要全面培育健康的風險管理文化,實現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目標由“管住風險”向“為股東創造價值”過渡,推行涵蓋事前預測、事中控控制和事后處置的全過程風險管理行為,將其貫穿到所有員工和所有業務中去,建立良好的風險控制文化,形成風險控制的文化氛圍、風險防范的道德評價和職業環境。

(二)構建商業銀行內部評級體系

關于內部評級體系的建設,我國商業銀行在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的同時,還應堅持三條基本原則:一是配套建設原則。新資本協議所要求的內部評級法不是簡單地開發一套評級系統,而要將內部評級方法和系統工具切實運用到業務流程中去,使之發揮決策支持作用,所以IRB實施過程中應堅持管理制度與系統平臺同步推進、配套建設的原則。二是自主開發原則。盡管巴塞爾協議將內部評級法作為資本監管的主要方式,但就內部評級體系而言,它首先是銀行從事風險管理的一項工具,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特定性。內部評級體系只有與銀行自身業務特點相匹配,才能發揮風險指引的作用。因此,具備條件的銀行應立足于自主研發,同時輔之以外部技術支持。三是持續優化原則。隨著銀行業務不斷豐富和發展,信用風險的范圍和特點也在發生變化,對內部評級體系必須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以適應日益提高的風險管理要求。為此,銀行應配備一支專業化隊伍和專門的機構,負責內部評級體系的運行、維護、升級和創新。建立起適合國情的內部評級體系,并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完善。

(三)建立科學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式

信用風險管理要是能夠有效地被執行,除了制定適當的信用風險管理的政策與適時監督銀行整體的風險外,更為積極的一種方法就是促使信用風險管理的理念深植于商業銀行的組織文化中。同時要建立科學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首先要建立起全面的風險管理的模式。其次要構建完整獨立的、縱向式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還要完善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統及有效的交流渠道,要使信息系統的開發具有前瞻性和連續性,使信息系統能夠涵蓋銀行所有的業務活動,并具有準確性和一致性,充分滿足銀行風險管理的需求。另外建立社會信用體系也是一種使守信者受到鼓勵。失信者付出代價,保證市場經濟的公平和效率的有效方法。

(四)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中央銀行在保護存款人利益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資金援助、監管、接管、破產、清算等。但這些措施對保護存款人利益而言是間接的,即首先保護商業銀行功能,在此前提下保護存款人本息安全。同時,這些措施有許多負效應,缺乏對存款人利益的實質保護,防止擠兌的效果差,而保護存款人利益對穩定金融體系又至關重要,因此,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后,美國率先建立起存款保險制度。實踐證明,該制度在保護存款人利益、增強公眾對銀行業的信心、防止擠兌和連鎖破產、穩定金融體系方面有中央銀行不可替代的作用。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地區)先后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存款保險制度。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優勝劣汰機制必將在金融領域發揮作用,個別經營不善的銀行完全可能在競爭中被淘汰,并由此給存款人造成損失,引發全局性或區域性金融風波。在當前我國金融業高風險情況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非常必要,刻不容緩。公務員之家

(五)建立完善的操作風險控制機制

首先要根據操作風險決策層對操作風險定義,深入分析引起操作風險的原因,識別各業務線和管理環節可能存在的操作風險種類和風險點,評估其可能的影響并明確風險標志。根據全行風險管理能力和風險偏好,對已經識別的風險,決定是否需要采取措施來控制和轉移這些風險,或決定是否承擔這些風險。并根據操作風險信息,選擇適當的模型進行風險計量,或根據《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和上述風險決策支持系統,采用相應的方法和模型對操作風險進行模擬和度量,計提操作風險資本金。其次開發和應用相應的緩解和管理系統和模型,這樣決策層和管理層可以較全面地把握操作風險基本情況,及時調整和轉換風險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同時為了使決策層及時發現和糾正風險管理上的漏洞,并控制操作風險發生頻率,減少損失,應對操作風險狀況和操作風險程度實行實時監控,并設置相關的、系列的監控指標來反映操作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總之,當前商業銀行的風險趨于全球化、多樣化、復雜化,這就需要我們順應風險管理的新趨勢,構建更合理和完善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采取適時而進的新方法,積極度量風險,科學管理風險,合理承擔風險,才能獲取與之相匹配的收益回報。

參考文獻:

[1]谷秀娟.金融風險管理-理論、技術與應用[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

[2]武劍.中國銀行業實施內部評級法的前景分析與策略選擇[J].國際經濟評論,2003,2:40-43.

[3]施華強,彭興韻.商業銀行軟預算約束與中國銀行業改革[J].金融研究,2003(10):1-6.

[4]夏志凌.當前我國銀行業操作風險及對策探析[J].金融會計,2006(7):7-9.

[5]謝羅奇,李小林.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及其防范對策探析[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6(4):48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