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買賣物權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01 08:37:00

導語:房屋買賣物權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房屋買賣物權管理論文

吉春房地產公司與新莊公司就買賣房屋達成協議,雙方于1999年10月簽訂了房屋購買合同,新莊公司購買吉春公司面積為3000平米的寫字樓,其總價款為3000萬元。合同履行期屆至,買方新莊公司于2001年1月10日交付了價款,但比約定的清償期遲延了十天。同時,賣方吉春公司也依合同約定完成交付,將該樓盤移轉占有給新莊公司,并著手辦理產權過戶登記手續。

在此期間,經交付已實際占有該房屋的新莊公司因為業務調整的需要,便將該樓盤以每平米11000元的價格轉讓給第三人銀建公司,雙方訂立了房屋買賣合同。銀建公司在購買時到房地產登記部門查閱登記,登記機關告知該房產過戶手續已經領導批準,正在辦理過戶手續。銀建公司便向新莊公司支付了3300萬總價款,并于2001年2月初與新莊公司完成該房產的交付,該房產又轉由第三人銀建公司占有。其后,銀建公司要求登記機關一次性將該房產過戶登記到其名下。2001年2月,吉春公司了解到由于該樓盤所處地區將由政府規劃開發為商業區,因而該處樓盤房價將大幅升值,極具投資潛力。吉春公司便以新莊公司遲延十天支付房款為由宣告解除購房合同,并請求該房產的占有人銀建公司返還房屋。

本案事關房屋買賣中的物權和債權的關系,該問題在司法實務中比較普遍,是我國目前房地產買賣合同糾紛的癥結之一,解決的方案也各有千秋,莫衷一是。本案的原型歷經數審,尚未蓋棺定論,在實例研習中具有較為突出的典型意義。在理論上,物權與債權的關系是民法體系化的基礎,堪為探究民法理論的法律學人不可不察的一個重要問題。德國民法特地創設出物權行為理論以資與債權關系相區別,王澤鑒先生亦稱之為民法理論上的“任督二脈”。在實踐中,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涉及資金數額龐大,法律事實復雜,交易周期漫長,商業風險巨大,對交易當事人利害攸關。探討房屋買賣中的物權和債權的關系,有助于維護物權秩序的穩定透明,平衡交易各方的利益得失,以達善意保護和鼓勵交易之宗旨,從而公平解決糾紛,為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奠定牢固的制度基石。

本案涉及買賣合同的效力與物權變動、未來物的買賣與無權處分、公示公信與善意取得、給付遲延與合同法定解除等諸多法律問題,在一樁房屋買賣合同案件中綜合交錯,牽一發而動全身。為此,我們約請部分學者和研究人員,從不同角度剖析該案,其結果未必盡同,唯期望能為房屋買賣中物權和債權關系的厘清有所裨益,對讀者有所啟發、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