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損傷法醫學鑒定分析
時間:2022-06-05 04:36:00
導語:脊柱損傷法醫學鑒定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觀察脊柱損傷法醫學鑒定中CT及MRI影像學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脊柱損傷患者80例進行研究,依據不同法醫學鑒定方式分為兩組,應用CT檢驗為對照組(n=80),應用MRI檢驗為觀察組(n=80),觀察其臨床價值。結果:兩組患者檢出結果準確率對比,經由病理檢查診斷,壓縮骨折28例、爆裂骨折15例、骨折脫位20例、合并骨折損傷17例,經對比,觀察組檢出結果準確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法醫學鑒定中對脊柱損傷患者予以MRI方式,其診斷結果準確率更高于CT,臨床可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審慎選擇。
【關鍵詞】脊柱損傷;法醫學鑒定;CT;MRI;影像學診斷
脊柱損傷常由于工礦、交通事故或是自然災害時,傷情往往嚴重復雜,并往往伴有嚴重的并發癥癥狀,一般常見的骨折類型主要有壓縮骨折、爆裂骨折、后柱斷裂、骨折脫位、旋轉損傷等,并造成脊柱骨折以及感覺、運動、神經障礙,還可能導致脊髓以及神經根的損傷,因此結合病因、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對患者進行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1]。本文將結合對脊柱損傷法醫學鑒定中CT及MRI影像學診斷進行分析,詳情見于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脊柱損傷患者80例進行研究,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為20~60歲,平均年齡為(40.65±5.84)歲,將所有患者依據不同法醫學鑒定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并分別予以患者CT、MRI方式進行檢驗,并以病理檢查診斷結果為金標準.本研究符合相關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1.2方法。對所有患者分別予以CT、MRI方式進行檢查,對照組應用CT(SOMATOMForce,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設備)檢驗,患者取健側臥位,以患者的損傷部位為核心,對周邊位置也予以掃描。觀察組應用MRI(飛利浦AChivaX-30,核磁共振)檢驗,患者取健側臥位,對患者損傷的病變、不同矢狀面影像、橫切位影響進行觀察,并對伴有的脊髓損傷進行觀察分析。1.3觀察指標。以病理檢查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對比兩組患者經由CT、MRI的臨床檢出結果準確率。CT診斷標準:上椎體移位、頸椎構突明顯、椎小關節脫位;MRI診斷標準:T1WI低信號:脊髓振蕩伴水腫、T1WI高信號,脊髓挫傷伴髓內出血。壓縮骨折:可見椎體前柱或中前柱見不規則骨折線,骨皮質斷裂、骨小梁紊亂;爆裂骨折:椎體呈粉碎狀,骨折線多累及三柱,還可突入椎管,致使椎管狹窄;骨折脫位:骨折線累及三柱中任何一柱,椎體旋轉,小關節骨折、脫位;合并損傷:合并兩種及兩種以上的損傷類型。1.4統計學方法。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分別以(x-±s)、率(%)表示,(P<0.05)差異顯著。
2結果
經由病理檢查診斷,壓縮骨折28例、爆裂骨折15例、骨折脫位20例、合并骨折損傷17例,經對比,觀察組檢出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隨著當前社會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以及社會人口的逐漸老齡化,脊柱損傷的發生日漸呈現上升趨勢,同時隨著目前影像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展以及臨床醫學科技的不斷進展及臨床醫師醫療認識水平的提升,依據解剖部位臨床對于脊柱損傷的分型認識也更為明確。脊柱損傷患者往往伴有嚴重外傷史,且患者往往會具有局部疼痛、頸部活動障礙,腰背部肌肉痙攣,不能翻身起立等脊柱骨折癥狀表現,并且由于腹膜后血腫對神經的刺激,還會導致患者腸蠕動減慢,繼而出現腹脹腹痛的癥狀。臨床對患者的檢查診斷一般依據病因、臨床表現及實驗室病理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診斷結果予以確診[2]。臨床常見的脊柱損傷分型主要可見上頸椎損傷、下頸椎損傷、胸腰椎損傷、骶骨骨折、骨質疏松骨折。一般上頸椎損傷由于解剖結構以及損傷機制的復雜,較常見的有樞椎骨折、枕骨踝骨折、寰椎骨折等。下頸椎損傷常見的損傷類型主要吧有屈曲壓縮、垂直壓縮、屈曲牽張、伸展壓縮、伸展牽張以及側方屈曲。胸腰椎骨折是臨床較為常見的脊柱骨折類型,臨床一般依據TLICS、PLC方式結合完整性、神經功能狀態、骨折形態、后方韌帶復合體進行分型。骶骨骨折多發生于暴力損傷,并常常合并神經損傷。骨質疏松骨折則多見于老年人群。MRI即核磁共振成像,屬于一種斷層成像檢查方式,能夠利用磁共振從人體中獲得電磁信號并重建出人體信息,可以從橫斷、冠狀、矢狀等多重角度進行切層檢驗,并且MRI的軟組織辨別能力要明顯高于CT,另外還對于損傷早期的水腫、出血以及各種病理變化進行顯示,另外對脊髓受壓、脊髓橫斷、脊髓挫傷、脊髓水腫、脊髓不完全性損傷也具有一定的檢出意義[3]。CT檢查方式是一種較為先進的影像學檢驗方式,目前臨床多應用螺旋CT方式對患者進行檢查,主要是在旋轉式掃描的基礎上采用滑環技術以及連續進床方式的螺旋掃描成像系統,對于患者的受檢部位、形態、神經根等進行清晰顯現,在對于脊柱損傷的患者進行檢查時,還有助于判定患者移位骨折塊侵犯椎管程度,另外還能夠對突入椎管的骨塊或是椎間盤進行顯現,也具有一定的臨床檢查效果[4]。MRI以及CT檢查方式的圖像非常相似,都以“數字圖像”進行顯示,并以不同的灰度對不同結構的解剖以及病理的斷面圖像進行顯示,兩種影像學檢查方式均可用于人體全身各系統的不同疾病的觀察,一般來說MRI無骨性偽影,可以直接對橫斷、冠狀、矢狀或任何角度予以切層檢驗,尤其在對于脊柱以及脊髓等的檢查診斷明顯優于CT檢查方式,能夠借用“流空效應”直接對血管結構等予以顯現,同時還能夠對組織成分中水含量的變化進行檢測,因此較CT方式而言,能夠更早期的對病變進行檢出,另外由于MRI血流成像技術的研究在臨床或得突破性進展,使得MRI對于微小結構能夠進行觀察。壓縮骨折多發于下胸段和上腰段,并且多為穩定性骨折,無神經損傷癥狀,患者X線拍片是最常用的檢查手段,的壓縮椎體信號在T1WI(自旋回波序列)上多呈彌漫性低信號,T2WI上呈等或高信號,壓脂相(短時間反轉恢復序列或T2WI壓脂)上呈高信號,CT對觀察骨小梁骨折,骨皮質斷裂等也有幫助,MRI方式往往對壓縮椎體內的信號變化非常敏感,尚可顯示椎弓損傷,軟組織損傷。另外由于MRI的多軸位成像功能及很高的軟組織分辨率,因此對于壓縮椎體的形態學及信號改變以及軟組織改變等進行清晰反映。爆裂骨折一般發生于胸腰椎段,常有明顯的外傷史,臨床檢查時常可見脊柱有畸形,棘突骨折可見皮下瘀血,傷處局部疼痛,脊背部肌肉痙攣,骨折部有壓痛和叩擊痛。另外胸椎骨折時,軀干活動受限,伴發肋骨骨折時還會出現呼吸困難以及呼吸音減弱的表現,腰椎骨折時則會有明顯的壓痛感,經由CT檢查可以依據軸狀位對椎體、椎弓和關節突損傷情況以及椎管容積之改變進行觀察,MRI則可對椎骨、椎間盤對脊髓的壓迫,脊髓損傷后的血腫、液化和變性等進行觀察,一般在胸椎骨折時常可見合并發生的骨髓損傷,腰椎骨折時才會有馬尾神經損傷等表現,而這些損傷還可能會引起截癱,半切綜合征和大小便功能障礙等。骨折脫位根據部位分為頸椎、胸椎、腰椎骨折脫位,發生機理分為屈曲型,過伸型,直接暴力三種類型,絕大多數的脊柱骨折脫位屬屈曲型,患者由高處仰面跌下,背或腰部受阻,使脊柱過度后伸,從而引起過伸型脊柱損傷。進行檢查時常需結合脊柱正側位、斜位觀察椎體有無壓縮、裂縫、粉碎或移位,關節突、橫突、棘突有無骨折,椎管和椎間孔有無變形,椎間隙有無變化出現,還需對生理曲度以及椎體的排列、齒突與寰椎兩側塊距離是否相等進行觀察。
結合本次臨床實驗研究,臨床在對脊柱損傷的患者分別應用MRI與CT方式進行檢驗,并以對患者的病理檢查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進行分析,MRI的檢出率更優于CT方式。但CT檢驗方式能夠對患者的骨骼組織、缺損部位的對比進行清晰顯現,也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MRI對于人體無電力損傷的危險性,同時對于軟組織結構能夠清晰顯現,圖形一般為多序列成像及多種圖像類型,為臨床明確病變及損傷性質更具有臨床意義,但MRI檢查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因此對于一些難以配合的患者檢查較為困難,因此臨床可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綜上所述,在法醫學鑒定中對脊柱損傷患者予以MRI方式,其診斷結果準確率更高于CT方式,臨床可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審慎選擇。
【參考文獻】
[1]吳朋,張玉姣,郭宏兵,等.彌散張量成像對脊髓神經型布魯菌病性脊柱炎的診斷價值[J].中華地方病學雜志,2019,38(3):193-198.
[2]張在青,尤克增,莊青山,等.過伸性頸椎間盤撕裂傷并脊髓損傷的診治[J].中國實用醫刊,2017,44(22):36-38.
[3]韓培峰,苗勝,夏紹祥,等.急性脊柱創傷的診斷與治療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34):4899-4900.
[4]劉楚芝,何勤,彭丹丹.膝關節損傷MRI成像技術的應用探討[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1):233-234.
作者:張偉 單位: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醫院司法鑒定所
- 上一篇:法醫臨床司法鑒定現狀及解決方法
- 下一篇:法醫毒物鑒定發展及問題探究
精品范文
10脊柱骨折康復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