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輿論監督欄目現狀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7 05:32:00
導語:我國輿論監督欄目現狀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輿論監督是現代民主政治國家很重視的一種監督形式。中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需要健全和完善民主監督制度,輿論監督本身既是現代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又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途徑。本文在輿論監督相關概念解析的基礎上,詳細論述了輿論監督的作用,并分析了我國當前輿論監督欄目發展的現狀,以《焦點訪談》為代表對今后我國輿論監督欄目的發展趨勢做了預測。
關鍵詞:輿論監督欄目民主政治
一、輿論監督相關概念解析
(一)輿論監督的概念
一般而言,輿論監督是指公眾通過新聞媒介對黨務、政務和一切公共事務的公開,對國家機關各級公務人員的施政活動,以及社會公眾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藝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監督,這種監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評,又包括評價和建議。從廣義上看,輿論監督是指公民享有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輿論監督的權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和傳播媒介,行使法律
賦予的監督權,表達輿論、影響公共決策。輿論監督是民主監督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社會民主的必要環節,實行輿論監督是一個制度化進程。輿論監督制度應保證社會輿論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序,轉化為行動措施。
從狹義上看,它是指新聞輿論監督。公民享有依法運用新聞傳媒充分發表意見、建議和呼聲,表達自己意志的權利和自由;享有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輿論監督的權利和自由。新聞輿論監督源于輿論學和大眾傳播學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新聞輿論監督實質上是人民的監督,是黨和人民群眾通過新聞輿論對各級黨政機關的工作及其他工作人員、以及對社會事務實行監督。它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國家健全發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二)輿論監督的作用
輿論監督目前在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助于吸引廣大群眾參政議政,促進黨和政府決策的民主化與科學化。我們的黨是代表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政黨,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它們的一切決策都是為人民服務的,人民對于事關其根本利益的決策當然有權發表意見。人民群眾發表意見、提出建議的渠道很多,但通過新聞媒介進行是最便捷的、最有效的方式。如果沒有新聞輿論監督,那么人民群眾就缺少一個參政議政的重要渠道,他們的許多意見將得不到發表,他們的很多建議將得不到采納。這樣,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因此,新聞媒介通過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對黨和政府的決策進行監督。例如,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都借助于輿論工具完善了決策。這說明了我國新聞媒介的輿論監督己經開始發揮作用。
第二,有助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建設,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它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理應聽取廣泛的意見來制定和執行。市場經濟對黨和政府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需要不斷地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摸索前進。這就要求不斷的輿論監督,把經濟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反映出來,使貫徹不力者受到有效批評,使發生偏差的得到及時糾正。離開了新聞媒介及時的監督和廣泛的信息反饋,黨就失去了對執政情況的及時了解,黨的方針、政策的落實就會困難得多,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就很難有效地進行。因此,必要的輿論監督能夠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第三,有助于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建設,加強立法、執法工作。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主要內容就是政治民主和依法治國。輿論監督就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體現。依法治國有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完善、健全各種法律、法規;二是對各種違法行為進行處理,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在第一項任務中,新聞媒介可以在法律制定過程中,引導群眾公開討論,反映群眾愿望、呼聲,以保證所制定的法律法規的正確性、全面性。我國很多法律的制定都是在輿論監督的促進或參與下進行的。如對“包二奶”這一社會現象的披露,催生了新的婚姻法,就是一個典型事例。在第二項任務中,僅靠黨內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威力,調動廣泛的群眾來參與。在反腐倡廉中,對重大案件不應是在處理后才作報道,那樣就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這實際上變成一種信息;而是應該主動發現問題,防“患”于未然?;蛟趩栴}發現之初,新聞媒介就應積極參與,有意識地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這樣才能使腐敗者有所顧忌,起到懲一儆百的功效。
第四,有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輿論監督對于不少屬于道德范疇的是非問題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措施。諸如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范圍內存在的問題,既不違法,也不違紀,法律管不了,行政處分也夠不上。這時就要發揮輿論的作用。因為輿論對于人們的思想、行為起到了一種約束、規范的作用。社會對行為人形成輿論壓力,對公眾造成了一種輿論氛圍,久而久之,就會逐步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推動社會的進步。當前,社會的誠信陷入危機,虛假浮夸成風,封建迷信盛行,職業道德水平下降,拜金主義和社會不正之風猖獗。新聞媒介應該和這些腐朽思想、行為和道德觀念作斗爭,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
二、我國輿論監督欄目發展的現狀
1978年以來的近三十年時間里,我國的新聞事業在經歷了撥亂反正和對以往工作中經驗和教訓的反思之后,得益于指導思想和路線的正確,改革開放的發展,以及新聞工作者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意識,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而伴隨著我國新聞事業的進步,新聞輿論監督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從最初的小心翼翼,到今天的鋒芒犀利,從最初的星星點點,到今日的遍地開花,新聞輿論監督在社會發展進程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1988年4月中央辦公廳下發了《新聞改革座談會紀要》。《紀要》指出:要“正確開展批評,發揮輿論監督作用?!薄皩嵭泄_批評,是反對官僚主義,糾正各種不正之風,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密切聯系群眾所必需的?!薄案骷夘I導機關要負起指導與支持新聞單位開展批評的責任”。與此同時,新聞媒體上的批評報道也開始恢復并逐漸增多?!度嗣袢請蟆?、《光明日報》等新聞單位共同揭露了晉江假藥案,《人民日報》報道了黑龍江雙城堡火車站野蠻裝卸的報道,《工人日報》批評進口貨無人認領,一些單位浪費國家資財、管理無序的報道等,促進了這些問題的解決。同時,新聞媒介還充分報道了社會各界對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的意見,對這一法律的制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進入90年代以來,我國新聞輿論監督進一步加強。許多新聞媒體紛紛開辟“新聞聚焦”、“新聞熱點”、“新聞熱線”等具有輿論監督味道的專欄;新華社播發的問題性、批評性、揭露性報道,被眾多報刊廣泛采用;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極高的收視率成為我國輿論監督市場發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現象。
1992年首都十幾家新聞媒介參加的“中國質量萬里行”,1993年中央電視臺和地方臺組織的“93質量萬里行”,在全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新華社記者對國家幾個部委工作人員上班遲到現象嚴重的報道,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
黨的十四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和理論,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輿論監督產生了更強烈的內在要求,十四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重視傳播媒介的監督,逐步完善監督機制。”“要加強熱點問題引導和輿論監督,幫助黨和政府改進工作”。同志在1994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輿論監督應著眼于幫助黨和政府改進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增進人民團結,維護社會穩定?!边@些重要論述,都闡明了輿論監督在我國政治、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以及輿論監督對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作用。黨的十五大報告也對傳媒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提出了要求。
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法制建設的逐步完善和民主意識的增強,輿論監督在新聞工作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在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對輿論監督的認識從作為對權力體系的一種制約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上升到作為國家權力系統運行機制中的制衡系統的高度來考察輿論監督的地位與作用。社會焦點問題被新聞傳媒普遍關注,熱點追蹤,焦點訪談,疑點思辨等欄目廣泛受到人們歡迎。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上海電視臺的《新聞透視》、廣東電視臺的《新聞縱橫》在全國、當地都是收視率名列前茅的電視新聞輿論監督節目。據有關方面統計:中央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電視臺,除青海臺、西藏臺外,共開辦熱點引導和輿論監督節目60個;全國31家省級黨報都設有熱點、焦點類欄目,有30家報紙的這類專欄是每周一期,不定期的有28個專欄。輿論監督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內容越來越深刻,作用越來越明顯。
三、我國輿論監督欄目的發展趨勢
新世紀初年,我國在推進政治文明建設方面出臺的這一系列重要舉措,將使輿論監督面臨更大的發展空間,發揮更大的作用。而輿論監督的成就也將成為社會主義民主進程呈上升趨勢的最好注解。如今網絡作為“第四媒體”發展迅猛,揭開了新聞傳播史上的新篇章。網絡的開放性與信息的無限性使得信息無所不在、無孔不入,輿論監督因此獲得了廣泛的參與力量和信息來源?!懊窨墒褂芍?,不可使知之”的傳統“把關人”觀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新世紀初全球化浪潮奔涌而來,“全球化”、“國際化”已經成為勢不可擋的潮流。隨著中國加入WTO協議的簽署,中國融入世界腳步的逐步加快,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開放勢在必然。這些變化也將對輿論監督產生積極影響。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自1994年4月1日開播,至今已歷時10年有余。作為我國電視界最具影響力的新聞評論欄目,《焦點訪談》以典型的電視深度報道風格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同,被稱為“中國新聞輿論監督旗艦”。朱容基同志的16字贈言:“輿論監督,群眾喉舌,政府鏡鑒,改革尖兵”準確地概括了《焦點訪談》的傳播定位,其發展趨勢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我國輿論監督欄目的發展趨勢。
(一)新聞輿論監督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得到承認和重視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新聞輿論監督逐漸走上正?;?、現代化、理性化的軌道,新聞輿論監督被稱為“中國社會轉型的守望者”,得到政府和高層領導的支持。1996年同志視察《人民日報》時曾說:“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睂τ诼劽珖碾娨曅侣勢浾摫O督欄目《焦點訪談》,1998年朱銘基總理贈言曰:“輿論監督,群眾喉舌,政府鏡鑒,改革尖兵”;2003年,也贈言:“與人民同行,與祖國同在,與世界同步,與時代同進”。前《焦點訪談》主持人方宏進就曾說過:“為什么我們這個欄目能夠這么火,70%的分應該打給中央主管宣傳工作的機構和領導人,是他們讓這樣的欄目存在,來反映社會問題和老百姓的意見,反映黨和政府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具體操作只能占30分。不看到這一點,以為這個欄目就靠幾個出頭露面能干的記者闖出來的,是極大的誤解。”黨和國家的幾代領導人都對新聞輿論監督做出如此高度的評價,表明了對輿論監督的重視和對當前輿論監督工作的肯定。同時,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成為輿論監督真正蓬勃發展的土壤。近年來,尤其是電視媒體涌現出不少以輿論監督聞名的欄目并頗受歡迎。以深度報道和輿論監督見長的《南方周末》更是風靡數年,可見,當前我國輿論監督在政治生活和百姓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地位和重要性也得到了黨和政府以及公眾的承認和重視。
(二)輿論監督欄目監督內容與現代生活的聯系越來越緊密
輿論監督欄目的題材已經日益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從《焦點訪談》的選題來看,很大一部分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事,真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焦點訪談》記者周墨在武漢街頭看到有幾個馬路求援者,都自稱是貴州民族學院的大學生,因家鄉遭災,無力繼續求學,請好心人援助,并附有學校介紹信、身份證。這引起周墨的懷疑:為什么所有的原因、目的如出一轍?于是他請“大學生”念“求援信”,“大學生”竟然把“求援信”念成了“求愛信”,露出了馬腳。隨后周墨又給貴州民族學院打電話,證明他們不是該校學生,經警方對“求援者”的收容審查得知,原來是一群騙子。根據這種情況,記者趕制了一期《馬路求援者真相》,節目播出后,許多人擦亮了眼睛,受到了教育;《焦點訪談》2000年1月21日播出的《開學開吃》就給農村中普遍存在的“人情觀念”進行了曝光,記者對河北真城一個農村小學建成后,開學典禮就是大吃大喝一事進行報道。通過采訪村民,老師、學生等,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思想上的原因,指出這種舊風氣的危害性。
縱觀當前輿論監督欄目不難發現,欄目內容中國事、家事、煩心事都可以見到。兩會報道視角慢慢平民化,小村里的村官選舉上了電視,物業收費不再讓居民頭疼,以至街頭的無意行為均走入了輿論監督的視野,成為新聞輿論監督的對象,這使得公眾與新聞輿論監督之間的距離在慢慢縮小,經??梢钥吹揭环N現象,那就是每當發生重大新聞或者重要事件,公眾就會特別關注媒體的報道,不僅期待在媒體上能夠獲得足夠的信息,而且期待媒體能夠運用自身的監督職能對事件的發展和解決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甚至會有受眾希望通過媒體發表自己的聲音,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一切都表明,新聞輿論監督在現代社會,離人們越來越近了,它和人們日常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2004年4月初,《焦點訪談》總制片梁建增表示,將重振《焦點訪談》輿論監督的大旗,把相關內容提高到50%,特別是三農問題、國有資產流失以及未成年人保護等將成為重中之重。
(三)輿論監督欄目監督的空間不斷擴大
中國社會承受力的大大增強,是電視輿論監督健康、順利發展的社會基礎。梳理《焦點訪談》的選題,涉及農民負擔、形式主義、地方保護、藥品造假、國儲糧造假、挪用貪污、公路三亂、環境破壞等諸多方面,都是從揭露問題開始,最后經行政和法律手段得以解決。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列1998年五項改革之首。中央決定余糧敞開收購,資金封閉運行,糧食順價銷售。《焦點訪談》可以根據下達的正式文件,直撲政策,這樣節目就會做得輕巧,但他們認為,中央希望看到的是執行政策的真實情況;因此,他們把真實的事實報道出來,從中發現問題。1998年6月18日《焦點訪談》播出《私售國儲糧虧空掛國帳》,報道了安徽省肥東縣糧食局違規擅自私售國儲糧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這一嚴重事件。隨著后來8集糧改節目的播出,一個個糧耗子暴露出來;1998年11月12日《焦點訪談》播出的《糧食“滿倉”的真相》,反映的是地方政府弄虛作假,欺騙國家領導人的事件。在采訪中,記者克服了許多困難,采訪了眾多當事人,最后,事實確鑿,這種欺騙行為被揭露。但記者更多的是通過這一事件,暴露了欺騙總理背后所隱藏的糧食收購中的嚴重問題,得出“當前要想搞好糧食流通領域的改革,就必須認真地貫徹執行國家的有關規定,不能從局部的利益出發,也不能按照個別人的意愿行事,而是要認認真真地把中央的有關規定變成一種實在的行動”的結論。朱鑄基總理在與《焦點訪談》記者座談時高度評價了《焦點訪談》關于糧改的系列節目,他認為:“在很短的十幾分鐘的報道里,把國家政策融化在里面,從感性到理性,所以我說它政策性很強、感染力很大?!?/p>
以獲得2001年中國新聞獎評論類一等獎的報道《河道里建起商品樓》為例,節目利用記者采訪的大量事實,對湖北武漢市一座商品樓公然建在長江干堤河道上一事進行了曝光。之后引起國務院高度重視,《焦點訪談》持續關注這一事件,直至當地政府爆破拆除了這座商品樓,節目才完整實現了輿論監督職能。在2006年當年,《焦點訪談》報道的事件中,有41起被納入國務院督察反饋機制。按照黨的十六大報告精神,我國今后一段時期內,新聞輿論監督的關鍵在于“從決策和執行的環節”上“加強對權利的監督”,重點是“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梢娢覈浾摫O督欄目的一個發展趨勢就是監督空間不斷擴大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方面,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的每一個角度。
(四)新聞輿論監督對社會政治民主、經濟發展和法治進程的推動作用日益明顯
輿論監督的榮辱興衰是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同步的,輿論監督的淡化和強化是社會政治生活的晴雨表。2006年11月8日,《焦點訪談》播出《陽光工程的陰影》,報道了安徽省歙縣在實施幫助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陽光工程”過程中,存在弄虛作假現象。節目播出后引起農業部和財政部領導的高度重視,農業部、財政部立即派人到歙縣與當地政府部門共同展開調查,并追回了被套取的項目資金,相關責任人正在處理當中。農業部和財政部將下發通知,對全國“陽光工程”的實施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并將進一步加強項目監管、進一步加強對各級“陽光工程”辦公室人員的教育培訓。
2006年12月22號《焦點訪談》播出《新車保險的疑惑》,報道了湖北省武漢市新車保險服務中心存在著違規捆綁銷售保險等問題。中國保監會高度重視,立即責成湖北保監局認真梳理分析新車保險服務中心的一些情況。經過這幾天認真細致地研究協調,提出了初步整改措施:立即取消新車保險市場份額的劃定,各公司險種對客戶全面開放,依法落實對客戶的車險價格優惠政策,確保投保人得到實惠,盡快增設新車保險服務網點,提升現有網點的服務能力,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礙客戶依法投保等多項具體措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收容制度改革,重大事件處理進一步透明,這些改革和進步都離不開新聞輿論監督的作用。
2001年至2003年,媒體上頻頻出現的話題之一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入學問題,媒體對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這一大城市的弱勢群體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報道了大城市外來人員的生存狀態,以及其子女入學難、學費高,甚至民工子弟學校校址被迫頻繁遷移的現象。媒體的頻繁報道,給教育家敲響了警鐘,也促使各地政府不得不重視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入學問題,并相繼出臺政策,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順利入學,且與當地學生享受同等待遇。目前北京、青島、武漢、廣州等各大城市都對此出臺了保障措施和政策。同樣,媒體對孫志剛案的報道和討論,可以說直接促成了孫志剛案的解決,以及國家收容制度的人性化改革。2003年初媒體對非典疫情的報道,促使政府方面堅持并實施了重大事件處理透明制以及對醫療衛生體制的重大改革。每一次的改革和進步,都能看到媒體輿論監督的身影。
(五)輿論監督體現的人文關懷意識增強
真正意義上的人文關懷,應是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注、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和對人類的解放與自由的追求等。每年春運,往返探親的農民工和學生都是客流的主體,綠皮車由于票價便宜,很受農民工們的歡迎,2007年,全國各地鐵路部門出臺措施,積極協調運力,一輛輛整修一新的綠皮車滿載著辛苦一年的農民工兄弟回家過年?!督裹c訪談》就農民工返鄉過春節的春運問題進行了跟蹤報道,記者登上了從福州開往貴陽的1022次列車,親身體驗“綠皮車”上的服務。就乘車安全、環境、服務都做了詳細報道,關注弱勢群體。對于喚起人們的人文關懷起到了輿論導向作用。
《焦點訪談》曾播出的《追蹤礦難瞞報真相》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新聞輿論監督中的人文關懷意識。山西陽泉溝煤礦發生瓦斯爆炸,死難礦工數目被故意瞞報。而記者在采訪中不斷發現有價值的線索:一張沒有完全被燒毀的死難礦工的身份證碎片,現場打掃時沒有被扔掉的死難礦工的通訊錄等等。無論從媒體介入后事態的變化和相關執法機關態度的轉變看,還是從此案引起的社會對礦難事故關注,人們對“黑心”礦主憎恨來看,山西陽泉溝煤礦關停引發的人們對礦工工作環境的擔憂,安監部門對安全生產的重視,讓人們又一次接受人文關懷意識的洗禮,意義己經超出了事件本身如何解決。
參考文獻:
[1]馬懷平:《監督學概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年版。
[2]王雄:《新聞輿論研究》,新華出版社,2002年版。
[3]田大憲:《新聞輿論監督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4]楊明品:《輿論監督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年版。
[5]梁建增:《焦點訪談紅皮書》,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年版。
[6]蔣安:《新聞監督學》,新華出版社,2001年版。
[7]郭赫男,解天滋:《新聞輿論監督必須把握的幾個原則》載《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8]趙笑:《正確發揮新聞輿論監督作用》載《記者搖籃》,2007年第2期。
[9]劉世偉:《輿論監督與“三貼近”原則》載《記者搖籃》,2004年第4期。
[10]谷鵬:《論新聞輿論監督的對象》載《城市黨報研究》,2004年第4期。
[11]許永遜:《強化新聞輿論監督之我見》載《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04年第2期。
[12]陳力丹:《論我國輿論監督的性質》載《新聞知識》,2003年第11期。
[13]熊婷,莊毅敏:《做好公眾輿論的助推器——淺析〈焦點訪談〉的欄目特色及其對新聞輿論監督操作的啟發》載《科技創業月刊》,2005年第1期。
[14]鄭午陽:《搞好輿論監督打造品牌欄目》載《采.寫.編》,2004年第5期。
本文關鍵詞:輿論監督欄目民主政治
- 上一篇:鳳凰衛視新聞策略論文
- 下一篇:科技局推進企業自主創新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