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下黨報輿論的探索

時間:2022-03-14 03:31:50

導語:新媒體下黨報輿論的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媒體下黨報輿論的探索

黨報面臨困境的主要原因

(一)許多老百姓還是很關心黨的消息的,只是許多黨報的報道內容脫離百姓的實際。有人曾用三個“很”字概括黨報的主要內容特點:“領導很忙,國內很好,國外很亂”。缺少親和力,對讀者真正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關注不夠,正是這些原因使得廣大讀者無法通過閱讀黨報來解心中之渴,拉大了黨報與讀者之間的距離,黨報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和認同度自然大大降低。(二)報道方式陳舊單一一些黨報報道方式陳舊單一,仍然沿用傳統的機關化、模式化的報道方式,空話、套話太多,整版都是指令性、工作性的報道。黨報上許多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政策,也沒有用老百姓能理解的方式進行報道,其結果就是老百姓對政策的誤解。對于一些突發事件報道,仍然有相當數量的領導和報社老總按慣性運作,一味按紅燈,禁止傳播。(三)黨報到達讀者手中的時間相對滯后當前,輿論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信息傳播手段變得日益豐富,互聯網、3G手機、移動電視等新的傳播方式層出不窮,許多新媒體具有信息便捷、自由、低成本和全時性等優勢,一則微博、一段視頻、一條短信,都有可能成為引起輿論風暴的蝴蝶翅膀。黨報作為傳統媒體,在報道的時效上相比網絡媒體要遲,而且由于發行等環節的人為因素,許多黨報在發行的當天都到不了讀者的手中,黨報作為傳統媒體在這方面缺乏先天性的競爭優勢。

提升黨報輿論引導力的必要性和對策

黨報作為黨、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肩負著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發揮積極輿論引導功能,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在筆者的調查中,許多群眾都認為,黨報引導能力一是事關社會穩定、發展,二是事關執政者的能力、形象。當前,改革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社會生活發生著復雜而深刻的變化。面對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人們有著千差萬別的看法,正確與錯誤、進步與落后、積極與消極、清醒與困惑等等相互交織,社會輿論呈現出空前的復雜性。要真實地反映輿情,正確地引導公眾輿論,民心才不會亂,社會才會安穩,此為一。第二,社會在前進,生活開始變得五彩繽紛,黨報引導能力也必須與時俱進,才能贏得百姓的認可、接受。那么,在新媒體時代如何提升黨報輿論引導力?歸納接受調查的百姓意見,擇其要者,有三點:(一)改變“唯上”思維定勢,力求領導、群眾雙滿意“唯上”表示只對上負責,怕得罪上級領導。黨報要提升輿論引導力,必須改變“唯上”的思維定勢。要創新思路,堅持以人為本,了解民意,解決民憂,傾聽不同聲音,包容不同思想,暢通群眾利益訴求渠道。《人民日報》的“人民時評”欄目定位在“中觀選題”,堅持“兩個立場”的統一,幫黨分憂,為民解憂;堅持“兩個視角”的統一,干部視角和平民視角;堅持“兩個特性”的統一,言之成理,述之有情,這一理念值得借鑒。要知道政府的工作和百姓的需求實際上是一致的,要讓黨報成為政府與群眾的“潤滑劑”,推動社會和諧的“減壓閥”,力求領導、群眾雙滿意。(二)摒棄僵化枯燥的語言方式,從普通百姓的角度說理說事黨報應該是真誠傾聽群眾意見,真情關心群眾疾苦,真實反映群眾問題的一個陣地。要改變傳統的“我報道你閱讀”的方式,轉變原來的空洞、枯燥、程式化、訓導式的語言方式,使新聞報道變得讓公眾有親切感、信任感,具有可讀性、感染力。馬克思就曾在《摩澤爾記者的辯護》中指出:“民眾的承認是報刊賴以生存的條件。”可見,黨報要充分運用在信息資源上具有的政治性優勢、權威性優勢、資料積累性優勢,深入開展新聞策劃,在選題上要緊扣時代主題,在報道時要將事件引發的種種話題及時反饋,將問題討論引向深入,揭示事件實質。要從老百姓的角度出發,挖掘新聞事實,凸顯新聞價值,力求寫新寫活。要在“準、深、新”上下功夫,捍衛新聞的真實性,講求宣傳藝術,提高引導水平,努力使新聞報道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吸引讀者眼球,讓廣大讀者喜聞樂見,產生強烈的“輿論場”效應。(三)主動發展、融合新媒體,掌握網絡輿論場主導權網絡時代的開放性和交互性,淡化了傳播者與接收者的界限,讓每個人都成了一個“自媒體”。網絡輿論具有鮮明的特點:草根性、自發性、明確的指向性,但隨意性也強,容易造成敘事的線性邏輯的斷裂,導致人們斷章取義,不利于人們對事實真相的全面了解,同時也由于缺乏專業的分析能力,會使不明真相的網民隨意表達觀點,盲目進行道德宣判和聲討。黨報應該積極建設、充分借助互聯網,搭建平面媒體和互聯網的新平臺,在網絡輿論場同樣掌握主導權。黨報掌握網絡輿論場的主導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從內容上介入網絡熱點。過去,認為網上的輿論熱點就由網上回應,主流媒體不介入,以免炒大,“網來網去”,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如果傳統媒體不主動介入網上輿論熱點,那么,傳統媒體就把自己邊緣化了,勢必會在新的輿論格局中降低自己的競爭力。因此,黨報必須主動融合新媒體,及時介入網絡輿論熱點,介入時要做到擴大介入面、加快介入速度、提高介入水平。二是求證真偽。對網絡議題進行理性“把關”,當好“過濾器”。《人民日報》近年來為此專門開辟了一個《求證》欄目,定位為“探尋喧嘩背后的真相”。三是做好引導工作。一方面弘揚符合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凡人善事”,例如:一些產生廣泛影響的草根英雄,“最美媽媽”、“信義兄弟”、“最美司機”等;另一方面,對于一些謠言,要及時辟謠,澄清事實,安定民心,做國民心態的“壓艙石”。

本文作者:沈娟工作單位:南京師范大學人民武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