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轉移人口城市化進程思考
時間:2022-02-10 08:39:10
導語:農業轉移人口城市化進程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業轉移人口的城市化問題對我國對于國民素質的提升、工業化水平的提高、民族復興夢的實現意義重大。然而農業轉移人口城市化進程中出現諸多限制。文章從農業轉移人口城市化進程的必要性出發,多方分析了農業轉移人口城市化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理性地提出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城市化進程措施。
關鍵詞:農業轉移人口;城市化;社會保障
農業轉移人口的城市化是推進城鎮化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措施,也是縮小城鄉差距和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報告著重指出,堅持新的發展理念,著力推動8000余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新時代農業人口的轉移成為了城市化進程的一個重要趨勢,在轉移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矛盾和問題,須采取積極穩妥的措施加以理性應對。
1農業轉移人口城市化進程的必要性
農民問題是我國民生建設的重點問題,農業轉移人口的城市化對于國民素質的提升、工業化水平的提高、民族復興夢的實現意義重大。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原有生活在農村的農民已經不再只限于從事農業勞動了,而是城市建設的一部分。在城市建設進程中,農業轉移人口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城市結構性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和收入水平比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有技能和經驗的勞動力,而農業轉移人口在輸送勞動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填補了城市本地居民不能勝任的這些行業所需的勞動力缺口。因農業轉移人口轉移到城市,使農民完成了市民化角色的身份轉變,為城市化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在促進城鎮化、工業化、現代化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農業轉移人口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2.1社會保障問題存在缺失。農業轉移人口長期生活在城市,但沒能享有城市居民的社會保障。在現有的社會保障體系下,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市的醫療保障權、社會養老權、子女受教育權等等都屬于自費項目,還不能享受失業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在城市生活支付成本大大增加。在企業中,為了減少運營成本,提高利潤,企業往往逃避責任,“五險一金”不交或少交。再者農業轉移人口社會救助意識的淡薄,致使農業轉移人口工作的職業安全保障方面也存在缺失,近三分之一的農業轉移人口長期從事建筑、制造等行業,常得不到有效救助與幫扶。當前在城里工作的農業轉移人口不敢也不能完全真正意義地脫離土地,大多數外出務工的農民還存在城市里干不動了就回鄉種地的觀念,認為自己早晚還是得回到農村去,回到土地養老的老路上。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城市社會保障體系,讓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同城市人口一樣的同等社會保障權益,是農業轉移人口城市化的重要途徑。2.2子女教育問題存在困難。教育資源的短缺客觀上限制了農業轉移人口子女接受城市教育的正常需求,極大地限制了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市的長期、穩定就業。農業轉移人口子女進城入學面臨多重問題,現在的教育制度是與戶籍掛鉤的,基本上公立的學校因教學資源的限制,適齡入學兒童都是其對應學區的生源。農民子女要進入城市公辦中小學接受教育,需要辦理各種復雜的入學手續。即使入了學,有的也只是沒有學籍“借讀生”,孩子中考、高考還得回到戶籍所在地考試。城市教學設施與師資力量較好的私立學校對孩子在進行層層選拔后收取高昂學雜費,農業轉移人口不堪負擔。農業轉移人口子弟學校存在資金短缺困難,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辦學硬件設施不足、學習氛圍不濃、教學質量不高等問題。城市教育的條件限制,導致農業轉移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權利受到了直接損害,這從根本上打擊了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市的信心,延緩城市化發展進程的步伐。2.3城市住房問題存在弊端。農業轉移人口是否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住房問題是一個重要的衡量參數。農業轉移人口的工作、生活基本都在城市,但在戶籍、學歷、社會保障等方面受到限制,不能享受住房需求等城市福利。農業轉移人口大多數從事勞動力附加值不高的工作,而且工作不穩定,收入也比較低,面對城市高昂的房價,大多無力支付購房款。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市長期生活的愿望猶如水中望月,城市化道路布滿荊棘。在對部分農業轉移人口的走訪調查中,53%的人以獨立租房或者是合租的形式居住,企業集體宿舍內居住的人達34%,在城市有自己住房的農業轉移人口不到5%,另有極少數的人暫住在親戚、朋友、老鄉家中。租房的農業轉移人口中,有77%租住在空間狹小、價格低廉的偏僻房,甚至是郊區房,住在企業集體宿舍的農業轉移人口其住宿條件擁擠,生活配套不完備,而自己購房的農業轉移人口因每月支付較高的房貸,生活壓力大。農業轉移人口城市住房問題不能妥善解決,使他們自身也游離于城鎮住房保障體系之外,這嚴重影響他們在城市生活的質量與穩定性,給農業轉移人口城市化進程帶來重重困難。
3新時代農業轉移人口城市化轉移的具體措施
3.1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第一,建立有效的服務管理體制。政府通過提供交流學習、技能培訓、就業崗位等方式,鼓勵和引導農業轉移人口積極與城市居民進行多方交流與互幫互助,幫助農業轉移人口從情感上逐步融入城市生活,緩解身份的自卑感,增強農業轉移人口居住城市的歸屬感。第二,建立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險檔案。對于輾轉遷移的流動性農業轉移人口,政府統一建立一個可以隨身攜帶的社會保險檔案或保險卡,確保他們在不同地區、不同城市都能及時繳納社會保險金,根據累計繳納保險的年份與金額大小,切切實實讓農業轉移人口能夠享受到居住城市的社會保障及相應的社會福利。第三,享有同等市民待遇。對已經在當地城市生活、工作的農民新市民,將其與本地市民一視同仁,統籌安排,共同繳納社會保險金,共同享有城市市民可以享有的所有權益,以解決他們的養老、醫療、教育、法律等方面的后顧之憂。3.2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子女教育融入機制。教育公平是一個社會發展的重要價值取向,也是農業轉移人口城市化進程的內在要求。農業轉移人口子女隨父母進城生活與上學,這是民生所需,政府需要建立一個有效地維護農業轉移人口子女教育公平的新機制。第一,加強教育制度改革。政府將中小學教育與戶籍制度的對應關系分離開來,加強隨遷農民子女的信息采錄、建檔工作,為適齡兒童城市義務教育確立依據,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子女有機會在城市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第二,建立健全入學教育公平機制。各地政府在中小學和幼兒教育問題上,要敢于打破義務教育的地域限制,允許隨遷農業轉移人口子女在其務工居住地享有接受義務教育權利,地方政府可以試行居住地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制度,積極統籌協調,相應地新建或擴建校舍、增加師資力量,共同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問題。第三,加強對農業轉移人口子弟學校監管力度。對現有的農業轉移人口子弟學校,政府加強政策支持、監督管理、財政扶持,使他們具有較多的資金,有能力向學生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子弟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與水平。3.3建立農業轉移人口住房保障體制。第一,探索動態戶籍管理模式。當前我國人口流動呈加快、多元變動趨勢,出現大量人戶分離的現象,單純的依靠原有戶口的靜態管理很難對流動人口進行有效的監管。戶籍管理模式可通過全國人口系統比對,將戶籍模式逐步從原有的戶口管理過渡到新型的人口管理,探索農業轉移人口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為內容的保障性住房模式。第二,探索建立一元戶籍制度。政府建立統一的常住戶口登記制度,逐步取消農業戶與非農業戶的二元戶口對立界限,降低準入城市的落戶門檻,將農業轉移人口常住戶籍作為一個重要課題來抓。第三,擴大住房公積金繳納的覆蓋面。政府制定相應的住房公積金管理制度,引導企業為農業轉移人口繳納公積金,減小農業轉移人口購房還貸壓力。3.4重視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教育培訓。首先,重視農業轉移人口城市理念教育。加大對農業轉移人口城市化的宣傳教育,讓農業轉移人口尤其是有一定技能的農業轉移人口認識到提升個人修養、維護城市形象的重要性,幫助農業轉移人口從思想文化、技能、環境衛生等多個方面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其次,充分發揮社區管理作用。由于生活習慣、自我意識、處事方式等的差異,農業轉移人口倍感來自城市居民的排斥,社區委員會通過社區管理、文化建設方式,通過建立社區居民文化、生活交流平臺,減少城鄉之間的文化阻隔。再次,完善失業就業管理服務制度。政府規范企業用工管理行為,監督用工單位執行國家職業安全和勞動保護規程與標準,加強對勞動合同簽訂與履行行為的檢查與執法監察,建立起失業預警制度。第四,建立農業轉移人口職業技能培訓體系。以市場為導向,堅持政府資助、市場主導、監管規范的培訓原則,加強勞動力市場網絡的建設,形成政府、企業、勞動者、培訓機構共同參與,整合各方就業資源信息共享,想方設法提高農業轉移人口的就業率。
參考文獻
[1]于佳賓.教育公平視閾下的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J].繼續教育研究,2012(2):21-23.
[2]梅莉.共享理念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探析[J].現代化農業,2016(9):40.
[3]吳賓,夏艷霞.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研究熱點述評———基于共詞分析視角[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56-64.
[4]魯強.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綜述———研究范式、現實障礙與路徑趨勢[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17(3):46-59.
[5]彭文武,陳政,陳曉亮.國內農民工市民化研究熱點和研究進展分析[J].邢臺學院學報,2018(2):19-22.
[6]李志鵬.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18(2):9-11.
[7]姜芳,劉海軍.新時代中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現實路徑[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2-106.
作者:周茂春 單位:滇西科技師范學院
- 上一篇: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建設價值探析
- 下一篇:低碳旅游下酒店客房管理研究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