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經濟發展是做好三農的重要基礎探討論文

時間:2022-09-09 06:22:00

導語:合作經濟發展是做好三農的重要基礎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合作經濟發展是做好三農的重要基礎探討論文

經過多年的努力,《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從2007年7月1日起正式頒布實施了,它標志著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開始步入依法發展的新階段。

筆者認為,當前在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應該進一步深化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認識,把它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來抓,以貫徹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為契機,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又好又快發展。

一、重新審視合作經濟組織的社會經濟價值

(一)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在政治上有利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促進政府職能轉變,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民自己的組織,因此,它最接近農民,最了解農民的利益和訴求,這就決定了它在溝通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收集民意、集中民智,協助政府貫徹落實農業和農村政策,實行科學決策、科學施政,提高黨和政府執政水平等方面有著天然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因此,合作經濟組織的廣泛發展也就是民主管理形式的廣泛發展,必將大大促進農村的民主政治建設。此外,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還為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和職能轉變提供了有力支撐。隨著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政府將從直接組織和管理經濟轉變到主要承擔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公共服務上來,而直接組織管理經濟的功能將轉由企業和中介服務組織承擔。目前,在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對農業和農戶實施的各項支持保護政策大都是委托合作經濟組織進行的,并且取得了比政府直接實施還要好的效果。如日本和韓國的大米政策性收購就是政府委托農協進行的,政府扶持農業的資金由農協發放并負責收回,政府給予補助。因此,可以預言,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必將大大推動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合作經濟組織也將逐步發展成為政府實施農業政策的得力助手。

(二)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在經濟上進一步完善了市場主體結構,創新了農村經營體制,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為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奠定了體制性基礎

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加強了農戶之間的協作,延伸和強化了家庭生產經營的能力,促進了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的鞏固和完善;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使分散經營的農民組織起來,形成整體力量,參與市場競爭,大大增強了農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能力;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通過產業鏈、服務鏈和利益鏈等形式,把農戶、企業和市場有效地連結起來,建立起新型的產品營銷、資金融通、風險防范和利益聯結機制,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促進了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的發展,加快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三)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在文化上有利于培養廣大農民群眾的互助合作精神,增強誠實、守信和關心他人的集體主義觀念,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合作經濟組織是勞動者的聯合,遵循以人為本、成員所有、民主管理的原則,有其獨特的運行機制和價值取向。從根本上說,合作經濟組織是以每個成員利益的最大化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的,農民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動機下創建合作組織,在合作組織制度的基礎上形成集體利益,通過實現集體利益的最大化來實現每個成員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集體主義與人文主義價值觀的統一就構成了合作經濟組織的基本價值取向。廣大農民群眾在參與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過程中,不斷得到合作社文化的教育,接受合作社文明的熏陶,必然會增強抵御不良文化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推動農村社會的和諧、文明和進步。

二、合作經濟組織是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重要依托力量

(一)從國際上看,龐大的合作經濟組織網絡已經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基礎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隨著經濟市場化、一體化、全球化進程加快,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出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是發達國家農業合作社已經在農業領域占據優勢地位,成為其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力量。在美國和歐盟一些發達國家,80%以上的農戶(農場主)都參加了一個以上不同類型的合作社,農民1/3以上的生產資料通過合作社采購,1/3以上的農產品通過合作社加工和銷售。美國在1996年有農業合作社3884個,平均每個社有社員1030人,年營業額2500萬美元,農場主生產的農產品有31%是通過合作社加工銷售的,所需要的生產資料有27%是由合作社供應的。合作社還是農民借貸資金的主要來源,20世紀70年代初,法國通過農村信貸合作社提供的貸款占農民借款總額的75%。1994年,美國240家農業合作社銀行和協會提供的貸款占整個農業貸款的25%。此外,合作社還通過共同購買和利用的方式,幫助中小農戶用上大中型農機具;通過無償提供咨詢、培訓和技術服務,幫助農戶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等。公務員之家

在亞洲,以日本、韓國為代表,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得到了快速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日本農協總數已達1萬多個,入社農民3000萬人,幾乎所有的農民都加入了農協組織。通過農協銷售的農產品、購買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分別占91.2%、74.1%和60.9%。韓國農協成立于1961年,到20世紀80年代形成了鄉和全國兩級組織體系,現有農協1500個、專業農協40多個,全國90%以上的農戶都加入了農協。韓國農民使用的生產資料80%是農協提供的,50%以上的農產品是農協銷售的,韓國農協是全國第一大銀行。

近年來,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發展中國家發展也很快,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如哥倫比亞合作社供應的牛奶占全國產量的84%,咖啡占65%;印度目前農戶人社率已達71%,而這個比例在20世紀80年代還不到30%。通過合作社銷售的化肥占全國的36.2%,采購的小麥占33.5%,生產的糖占50.5%,飼料占50%;越南到:1998年底有各類合作社17214個,其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已占越南國內生產總值的’10%以上。

(二)從國內看,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明顯滯后。盡管在全國解放之后,我們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合作化運動,圍繞發展農業組建了供銷、信用、生產合作社,但在運行過程中沒有堅持合作制的普遍原則,沒有很好地發揮組織農民、服務農民的作用,再加上長期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運行,因而逐漸喪失了合作的性質。應該說,真正意義上的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是在實行家庭承包制、農民擁有自主產權和生產經營權之后。近年來,隨著特色優勢農產品的發展和農業市場化、產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各類合作經濟組織有了長足發展,據農業部統計,全國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5萬多個,加入成員2363萬戶,占全國總農戶的10%左右。安徽作為大包干的發源地,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較早,目前全省已發展到4588個,加入成員126萬,帶動農戶300多萬,兩類農戶合計占全省總農戶30%以上。

從各地的實踐看,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突出表現在:一是推進了優勢產業的發展壯大,促進了特色產品的規模經營。合作組織改變了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局面,通過要素的集中配置和生產經營上的聯合,有力地促進了規模化、區域化生產。從安徽實際來看,凡是規模種養搞得好的地方,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就快;凡是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快的地方,主導產業的優勢就比較明顯。安徽省廣德縣近兩年通過大力發展合作經濟組織,帶領農戶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初步形成了肉雞、生豬、水果、蔬菜、苗木花卉、毛竹、繭絲綢、茶葉等八大主導產業,其收入占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0%以上。二是促進了農業的標準化生產,提高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合作組織的建立,通過內部自律、統一服務,能夠較好實施質量安全控制,推進標準化生產;能夠及時推廣新品種,普及新技術,使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據統計,安徽現有合作經濟組織中,制定生產標準的占。70%,注冊產品商標的占30%,并且還有很多組織申報了農產品的質量認證。有理由相信,今后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合作經濟組織將是主要依靠力量。三是促進了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提升了農業產業化水平。四是拓寬了家庭經營空間,增加了農民收人。

合作組織把農戶的生產與市場和企業連結起來,有效地解決了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的事,擴大了家庭經營能力,提高了生產水平,促進了收入的增長。據對安徽部分市縣調查,凡是參加合作組織的成員收入普遍高于非組織成員,增收幅度達20%以上。

(三)國內外實踐表明,合作經濟組織在維護農村穩定、促進社會和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許多西方國家在處理農村社會、經濟問題時十分注重發揮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而且屢試不爽。我國的合作經濟組織在這方面的作用也正在日益顯現。安徽省長豐縣近年來鼓勵和支持農民組建各類用水協會,由協會根據農業生產需要和農戶意愿,制定用水計劃,然后與農業供水公司簽訂用水協議,對農戶實行統一購水,有效地解決了長期以來農業灌溉上的水難放、渠難管、錢難收的問題,做到了農戶稱心、企業放心、政府省心。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在農村調研時發現,那些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搞得好的地方,大都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可以說這與合作經濟組織發揮的特有作用是分不開的。隨著農村綜合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將把那些不該管、不便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更多地委托給合作經濟組織去辦理,這樣,合作經濟組織在促進社會發展、穩定農村社會方面的作用將會得到更好的發揮。

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推動合作經濟組織又好又快發展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一項政策性、群眾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涉及農村經營體制創新、農民群眾切身利益保護、農村社會和諧、農村生產力發展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任重道遠,既要通過自下而上的努力,又要堅持由上而下的推動;既要加快發展,又要依法規范;既要堅定信心、常抓不懈,又要與時俱進,不斷推出新思路、新舉措。

1.當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與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需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建立起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社會各界廣泛支持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濃厚氛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是一項群眾性的活動,沒有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支持,沒有濃厚的發展氛圍,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只能在艱難中緩慢發展,這勢必會延緩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2.《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從此進入了依法成立、依法發展的軌道。當務之急是要認真學習貫徹該法,正確處理好發展與規范的辨證關系,依法指導、依法促進、依法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獨立的經濟實體,是新型的市場主體,關系到億萬農民的切身利益,要按照法律,促進其加快發展,指導其規范運行。《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既是一部市場主體法,也是一部促進法。首先,我們要抓住法律出臺的有利時機,結合新農村建設和“一鄉一品”、“一村一品”戰略的實施,加大指導和扶持力度,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其次,對現有的合作經濟組織,要積極創造條件,依法完善產權關系,加強民主管理,健全利益分配機制,增強組織活力,提高經營和服務水平,使其向市場主體型的合作社方向發展。在堅持依法規范發展的同時,要準確把握合作組織原則的基本精神。可以借鑒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模式,在不違背合作社原則的基本內核前提下,采取更為靈活的辦法和形式。

3.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村弱勢群體聯合從事弱質產業的互助性經濟組織,政府有義務也有責任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這也體現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體現了“兩個趨向”重要論斷的要求。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是各國政府通常的做法。國家通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來扶持“三農”,更加公平,效率更高,行政成本更低。目前,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發展中國家都為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財政支持、信貸支持、保險支持和科技支持。農民是最大的弱勢群體,扶持農民是我國最大的民生工程。而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就是實施這一民生工程的重要內容。政府要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對待,不僅在財政稅收政策方面采取減稅、低稅、免稅、補貼和項目扶持等方式來支持和引導其發展,還要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情況、新要求,在金融保險政策方面鼓勵和推動農民向金融、保險合作領域延伸,從而開辟為農戶提供金融保險服務的穩定渠道。

4.建設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關鍵在于農民的自覺自愿,在于農民對合作經濟組織的認同程度。政府的職責是提供指導、扶持和服務,不斷推動農民的合作與聯合。為此,一要建立健全指導服務體系。二要建設一支精干的輔導員隊伍,做好成員培訓、試點示范推廣工作,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又好又快發展。三要加強教育和培訓,努力使合作知識和合作理念深入農村、深人群眾。四要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農技服務體系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民辦官助”、分工協作,構建新時期現代農業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