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學與語文教學的關系論文

時間:2022-09-09 06:23:00

導語:修辭學與語文教學的關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修辭學與語文教學的關系論文

摘要:修辭學同中學語文教學關系非常密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關注修辭學,并不是指增加修辭學知識的教學,而是更強調修辭學的原則、方法以及最新發展對語文教學的深刻影響和指導意義。促進修辭學研究成果的轉化,使之更好地為中學語文教學服務,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修辭學;語文教學

修辭學不僅一直是語文教學知識內容的組成部分,而且對中學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呂叔湘先生1980年就曾指出:“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就要走上修辭學、風格學的道路,也就是文學語言的研究,這是語言學與文學交界處的學科。”這絕不單單是指在語文教學中增加一些修辭學、風格學的有關知識,更主要的還是強調修辭學的原則、方法以及最新發展對語文教學的深刻影響和指導意義。

一、中學語文教學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與研究如何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修辭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處理“文”與“道”,即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的關系,在眾多思想教育中首先進行哪方面的教育,修辭學理論可以給我們重要的啟示。在我國先秦典籍中,《易經·乾卦》中的“修辭立其誠,可以居業也”是關于修辭的最早論述。其中的“修辭”長期以來被解釋為“修治文教”,沒有跟語言表達直接掛上鉤。直到近年來當某些社會現象喚起我們對語言誠信關注的時候,漢語修辭學界對“修辭立其誠”有了新的領悟和解釋,指出“立誠”是修辭學的最重要原則,修辭學必須向傳統回歸。“修辭立其誠”是我國古代修辭學思想的高度概括,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體現了將誠信道德同語言技巧統一起來的“質文統一”的修辭觀。這同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民無信不立”“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情欲信,辭欲巧”是完全一致的?!靶揶o立其誠”向語言表達提出了思想內容方面的基本要求和道德底線,它也應該成為語文教學的根本原則。離開了誠信,其他健康人格也無從談起;離開了誠信,我們培養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再強,也是社會所不需要的。虛假的謊言即使說得天花亂墜、頭頭是道,被揭穿之后其修辭效果就是負效應,是“巧言令色鮮矣仁”。語文課不是思想教育課,又必須滲透思想教育,“修辭立其誠”給語文教學找到了思想教育的基點和起點。

“立誠”原則體現在語文閱讀教材的編選上,要求我們要擇取那些言之有物、表達真情實感、有教育啟迪作用且修辭藝術高超的文章入選,杜絕那些假大空、矯揉造作、無病呻吟之作。在作文教學上,葉圣陶先生所倡導的“寫話”,就是完全符合“立誠”原則的,這不僅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的需要,而且那些有切身體驗、真實感受的東西才是最容易寫并且容易取得好的表達效果的。“立誠”原則的“誠”主要指誠信、誠實,也可以作廣義理解,包括“忠誠”“真誠”等。“忠誠”是指熱愛祖國、熱愛人民?,F代修辭學(語用學)會話理論的合作原則中有“質”的原則,即說真話;也有禮貌原則,不說傷害對方、刺激對方的話,也就是真誠待人?!傲⒄\”原則可以涵蓋這兩個方面,在說真話的同時也要注意禮貌。

在中學語文教學理論中,所謂“人文性”和“工具性”常常表現為對語言表達的兩種訴求:“人文性”要求文學性強、語言鮮活、富于文采;“工具性”要求文從字順、邏輯謹嚴、表達規范。這兩種不同的修辭觀點早在孔子的言論中就被提出了,那就是“言文”(“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和“辭達”(“辭達而已矣”)。陳望道先生在《修辭學發凡》中提出修辭的兩分野,即用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來區分這兩類表達。消極修辭是指以語言表達的明白精確為目的而進行的修辭。消極修辭一般要遵循邏輯常規和語法常規,強調字面意義和所表達的意思密切結合。消極修辭是一種基本的、普遍使用的修辭方法,適用于多種語體。積極修辭又稱“特殊修辭”“藝術修辭”,指以語言表達的形象、生動為目的而進行的修辭。積極修辭一般要突破語言運用的常規,是一種超常規的修辭。它注重人們的體驗和感受,往往表達一種字面意義以外的深層意義,多適用于文藝語體。

從修辭學的觀點看,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應統一于更高的原則──適切原則,也就是得體原則。好的語言表達要符合題旨,切合情境。語文課本中有不同語體風格的文章,對于語言表達也有著不同的要求。中學語文教學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就是要讓學生學習掌握不同語體的表達方法,在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兩方面都具備一定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要求,這種審美能力當然主要是指語言表達方面的。修辭為提高語言表達效果所做的選擇、加工、調整、修飾等工作,都可以歸結為對美的追求。語言美是有規律可循的,它包括形象意境美、對稱均衡美、整齊一律美、參差變化美等。正是修辭的審美原則決定了語言表達可以突破語法邏輯常規,尋求新奇的表達形式。在這里,相對于思想內容來說,語言本身的語義內容也屬于形式。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的完美結合就是修辭的審美價值取向。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審美能力主要是通過閱讀鑒賞、作文實踐培養的,而與此同時也必然會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審美是一種評價,修辭學關注的正是語言表達效果好不好的問題。好不好在多數情況下并沒有明確的標準,只有通過比較才能真切地了解,準確地把握。修辭的比較原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也是一個普遍應用的原則。要講出歐陽修《醉翁亭記》“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為什么妙,只有通過同尋常表達的“泉洌而酒香”進行比較。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忍看朋輩成新鬼”的“忍”同原稿中的“眼”相比較效果就顯出高下來了。比較原則說明,“好”都是相對的,修辭的努力是永無止境的。葉圣陶先生認為閱讀教學“最要緊的還是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道出了比較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二、在以往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找出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的老一套課文分析模式之所以招致廣大師生的批評。一是它千篇一律,不知變化;二是沒有揭示語言表達本身的精彩奧妙之處。修辭學是研究語言運用的,對語言表達的研究可以說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在語文教學中借鑒修辭學的分析手段,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可以進入微觀,有利于學生提高語言分析和語言運用的能力。

修辭以語言三要素為材料,是在具體的語境條件下對三要素選擇加工的活動,其結果就表現為修辭現象。語音方面如音節相調、同韻相協、平仄相間、疊音相配;詞匯方面如同義詞、反義詞、上下位詞的選用,方言詞、古語詞、外來詞、新語詞、行業詞的運用,成語、諺語、慣用語、歇后語、格言的運用;語法方面如語素的易拉、獨用,詞類的活用,詞組的變換,句式的選擇和變換。對這些現象,教師都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加以講授分析。例如,從語音修辭角度來看《天山景物記》中“而且已經有人計劃在溝里建立釀酒廠,把野蘋果釀造成大量芬芳的美酒,讓這大自然的珍品化成人們的營養,增進人們的健康”一段,作者在這里運用了押韻的手法,使句子韻腳和諧,朗朗上口。再如《孔乙己》中的一段對白:“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從詞匯修辭角度分析,“竊”這個文言詞的使用,生動描寫出孔乙己偷書被捉還要咬文嚼字,強詞奪理,自命清高的窘態。又如從語法角度分析朱自清《春》中“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一句,兩個原本是修飾語的形容詞獨立出來成為分句,避免了語句的拖沓,突出了小草的嫩綠。修辭分析中的語言三要素是動態的、運用中的,這不僅復習鞏固了學生所學的語言知識,而且把這些知識變成了活的知識,讓他們真正學會如何運用。

修辭分析可以對任何一級語言單位的使用進行探究,傳統修辭學中所講詞語的選用和錘煉、句式的選用、修辭格三部分內容已經覆蓋了語素、詞、詞組、單句、復句等單位的修辭現象,篇章修辭作為比較新的研究領域也有一些成果可資借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所遇到的篇目形形色色,修辭各具特點,教師可以根據它們的特點有選擇地重點分析。例如:魯迅的《藥》寫康大叔遞給老栓饅頭時一連串動詞選用得就比較突出;劉鶚《明湖居聽書》中的比喻相當有特色;孫犁《荷花淀》中人物對話的口語句式選用得好。還有教師總結了課文中標點符號的修辭作用,選擇范例指導學生應用,取得很好的效果。將修辭分析導入中學語文教學過程并不是要在中學課堂上講授大學的修辭學,主要是通過修辭現象的具體分析增加學生在語言運用方面的感性認識,絕不能脫離閱讀作文大講特講修辭理論,一些不太常用的辭格名稱也不必出現。

緊扣文章的題旨情境是修辭分析的落腳點。筆者并不是一概反對歸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做法,只是強調脫離語言分析的歸納無益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文章的思想內容只能通過語言表達顯現出來,導入修辭分析會使閱讀教學更加充實具體,使學生對文章作品的思想內容和寫作背景有更深切的感受。

三、隨著社會向前發展,中學語文教學勢必要突破原有學科范圍的局限,廣泛地從相關學科中汲取營養,拓展知識領域。修辭學原本就處在語言學和文學的交界處,而且同其他學科有很多交叉,其邊緣學科的性質非常突出。語文教學的知識拓展可以首先考慮那些同修辭關系最為密切的相關領域。

語言表達從本質上講是一種交際行為,是發信者到受信者的信息運動過程。從交際的視角看修辭,修辭是從表達思想內容出發根據情境特點尋找恰切表達形式的過程,也就是調整信息編碼,減少交際雙方信息差的過程。如何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我修養,提高自信力和自控力;如何正確認識對象,認識交際雙方的關系;如何利用語境的制約、理解和補充作用;如何加大信息量、降低難度、排除干擾;如何使信息強化、異化、形象化以達到最佳傳遞效果都是交際修辭學(言語交際學)研究的問題。中學語文教學本身就是師生之間的交際互動,其目標又是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交際修辭學兼有知識和方法兩重意義。口語交際在過去的中學語文教學中是一個“死角”,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了口語交際能力對學生日后成才所起的關鍵作用,以及它對書面寫作能力的直接影響。另外,“胸有詩書語自華”,閱讀寫作對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更是自不待言的。學生口頭和筆頭兩種交際能力的相互促進是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這就需要我們更多地引進交際修辭學的知識。

語言表達也是一種心理活動。心理修辭學研究修辭的心理機制,主要同注意、感知、記憶、想象等心理現象有關。語言表達作為第二信號系統的刺激物,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須引起對方的注意,要考慮刺激物的強度、新異性,要考慮對方的心理需要;語言表達可以刺激對方的不同感官造成不同的感覺,也可以利用移覺(通感)轉移感覺;語言可以形成穩定的知覺,但也可能產生錯覺;記憶能夠喚起經驗,利用記憶的表達??梢允盏绞掳牍Ρ兜男Ч幌胂罂梢詫Ρ硐筮M行加工改造創造新的形象,粘合、夸張、典型化、聯想是積極修辭特別是變異修辭的心理基礎。從社會心理看修辭,修辭必須與表達動機、話語角色、政治、道德、審美心理相適應。借鑒心理修辭學的成果來分析閱讀課文中的修辭現象,可以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觸動和感受。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對荷塘花香燈影的描寫,魯迅《祝福》的結尾對爆竹聲的描寫都運用了移覺修辭格,打通了不同感官的感覺,取得了如同多媒體一般的藝術效果,給人以如臨其境的深切感受;茅盾《白楊禮贊》中“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魯迅《一件小事》中“我這時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后影,剎時高大了,而且越走越大,須仰視才見”都是利用心理錯覺進行的描寫。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閱讀,但這與教師富于啟發性的點撥與分析并不矛盾。像修辭格,如果能讓學生學會從心理角度分析,無論對于鑒賞還是作文都是大有益處。比喻、比擬、拈連、雙關都是憑借想象把兩個不相干的表象粘合在一起;夸張、借代、象征都用了突出強化某一特征或者典型化的手法;排比、層遞、反復都是為加大刺激力度而使用的,引用、仿擬、曲解都是利用記憶達到修辭效果的。公務員之家

語言表達是受思維支配的,有關概念、判斷、推理的基本知識本來就是中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從邏輯的角度觀察修辭,修辭現象中有合乎邏輯的,也有不合邏輯的,不合邏輯的修辭現象是對邏輯常規的突破,以達到“無理而妙”的效果。概念明確、判斷恰當、推理嚴密是邏輯學的要求,反映在語言表達上一般就是消極修辭的要求。概念和詞語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例如:魯迅《故鄉》中的“豆腐西施”“楊二嫂”“圓規”所指都是同一個人,是同一個概念;《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中的“叭兒狗一名哈吧狗,南方卻稱為西洋狗了”和“叭兒狗如可寬容,別的狗也大可不必打了”前后兩句中的“叭兒狗”不是一個概念,前一個指狗,后一個指人,即“資本家的乏走狗”。單個概念有命名、換名、轉名、釋名以及限定、概括、歧義等修辭藝術;概念之間有配合、劃分、并序等修辭藝術。很多修辭格,如比喻、比擬等都是以判斷為基礎構成的,判斷中的模糊、歧義、虛假、真實判斷都可以成為修辭手段。推理中的歸納、演繹、類比推理以及謬誤推理也可以成為修辭的理據。像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伏契克《絞刑架下的報告》中“從門到窗子是七步,從窗子到門是七步。這個,我很熟悉”,用的都是演繹推理直接關系中的對稱關系推理。邏輯修辭學為語言表達提供了邏輯角度的分析,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當然,在給學生分析時要注意重在分析事理,應該盡量少用或不用概念術語。

交叉修辭學中還有不少值得中學語文借鑒的,例如美學修辭學、倫理修辭學等。

參考文獻:

[1]呂叔湘.把我國語言科學推向前進[A].呂叔湘.呂叔湘自選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3]張煉強.修辭理據探索[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