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管水平社會穩定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31 10:26:00

導語:農村經管水平社會穩定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管水平社會穩定管理論文

摘要:實行村級會計委托制,是新形勢下規范村級財務管理的有效方式,鄉鎮(街道)應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切實提高經管水平。本文結合街辦提高農村經管水平的經驗,提出提高農村經濟管理水平的總體思路、工作任務和主要措施,為促進村級財務管理步入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軌道,維護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具有可資借鑒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村級會計委托制;經管水平;穩定。

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無論是大集體時期,還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以來的今天,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時期,隨著統籌城鄉發展實施力度的不斷加大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啟動,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各單位各部門務必要從構筑"和諧安仁"的戰略高度上充分認識其積極意義。

農村集體財務管理涉及農民切身利益,關系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涉及農村基層組織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是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立足當地實際,在加強農村集體財務規范化管理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較為成功的經驗。實踐證明,在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和民主權利的基礎上,實行村級會計委托制,把村級財務委托鄉鎮(街道)統一核算和監督,是新形勢下規范村級財務管理的有效方式,對于加強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與監督、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和村級債務增加、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改善黨群干群關系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地鄉鎮(街道)財經統計站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明確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務,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經管水平,促進村級財務管理步入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軌道,進一步維護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一、提高農村經濟管理水平的總體思路

農村經濟管理必須圍繞落實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以農村經營體制創新為突破口,實施"轉變、拓展、提升"①三大戰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堅持與時俱進,創新集體資產與財務管理新機制,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力爭在農經工作"三大管理"(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和"三項指導"(指導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實現新突破。

二、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應承擔的任務

(一)創新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新機制,實現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一是創新農村財務管理制度。要進一步完善農村財務管理考核辦法及財務管理規定,進一步創新規范財務管理程序。我街辦針對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制訂并完善了一整套以財務公開為基礎、財務審計為主體、民主理財為依托、"雙代管、雙監督"為保證的制度和措施,在從嚴控制備用金限額、嚴格控制非生產性開支、嚴格開支審批手續等方面進行了有效審計監督。二是創新農村財務管理模式。為加強集體資產管理,確保集體財產安全和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我們探索創新了農村財務管理模式,積極推行了農村會計聘任制,進行了電算化試點嘗試,使農村財務管理模式更加科學可行。三是狠抓農村財會隊伍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嚴格落實持證上崗制度,把財務人員的定期培訓與日常管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四是實行重點清理。我們對財務管理混亂村實行了嚴格的"三清三查三改"。"三清"是:清理收支往來帳據,清理集體資金、存款、有價證券,清理集體財物;"三查"是:查非生產性開支,查村干部報酬和補貼,查專項資金使用和項目招投標;"三改"是:改變農村財務工作無人管理、無章可循、無人監督的狀況。在清理工作中,我們把專業清理與群眾監督結合起來,通過設立舉報箱、公布舉報電話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聽取群眾意見,確保清理整頓工作落到了實處。對于那些群眾反映十分強烈的上訪村,必須深入清理,深挖根源。清理之后,要針對存在的問題,建立健全相關財務管理制度,嚴格監管,促進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制度化。

(二)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扎實搞好土地承包專項治理。要積極宣傳貫徹《農村土地承包法》和《山東省農村土地承包實施辦法》,并印成明白紙,以片為單位,逐村進行張貼、廣播、宣傳,進一步維護和完善土地承包制度。以規范引導為重點,保護農戶權益,規范土地流轉行為,禁止反租倒包。要以換補發經營權證為契機,切實搞好土地承包專項治理工作。

1、建立土地臺帳,實行微機化管理。2007年我街辦全面實行農村土地承包規范化管理,規范和完善了家庭承包土地臺帳、機動地承包土地臺帳和其他承包土地臺帳。土地臺帳附有各戶家庭成員情況、地名、土地四至、長寬、實際及折實畝數。通過建立臺賬,確保責任田的實際面積、地塊、承包合同、經營權證書四者相符。土地臺帳輸入完畢后由市經管局統一打印,以鄉鎮(街辦)為單位分發到各村,由各村文書負責核對后由村文書、支部書記、微機錄入員共同簽字后分發到各家各戶。全面實現土地臺帳微機化管理,開展土地仲裁工作,使農民因土地承包管理不善而引起的上訪明顯減少,也為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換發補發做好了充分準備。

2、搞好土地規范流轉。土地延包之后,隨著農村新的土地承包政策的建立和農業結構調整,加強土地流轉管理已成為當前土地承包管理的重要內容。各村土地流轉要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必須經過村委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流轉時間不超過10年,必須報經管站備案,以確保各村土地流轉規范、有序進行。

3、健全規范化檔案,加強調查研究。土地延包后,鄉鎮(街辦)、村兩級按照分級分類管理的要求都建立了規范的土地延包檔案。但當前土地流轉、機動地承包建檔工作還比較薄弱。財經統計部門要深入各村,幫助指導村流轉土地戶雙方簽訂規范合同,處理好雙方及村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掌握當前土地承包及流轉的動態,履行職責,為黨工委、街道辦提出建議和措施。做好農村土地承包及流轉的指導和管理工作,妥善調解處理土地承包及流轉糾紛。

(三)健全落實規章制度,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近年來,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但城鄉發展差距依然明顯。1985年到2006年,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從1.86:1擴大到了3.28:1。建立健全減輕農民負擔的長效機制,防止農民負擔反彈,成為檢驗農村經濟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內容。要積極開展農民負擔專項治理,要重點整治好諸如農民建房、農村義務教育、修建道路、農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存在的亂收費、亂集資、亂罰款、亂攤派現象。要全面落實四項制度,強化農民負擔專項治理。即:涉農稅收、價格和收費"公示制",向群眾公示的內容要全面、準確、合法,公示形式要貼近群眾,切實做到經常化、規范化;農村義務教育收費"一費制",要規范農村義務教育收費管理,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全面推行"一費制"收費辦法,在嚴格核定學雜費、課本和作業本費標準的基礎上,一次性統一向學生收取費用;公費訂閱報刊"限額制",村級報刊雜志的征定費每年不得超過當年村級管理費的10%;農民負擔案件"追究制",要嚴肅查處涉及農民負擔案件和違規違紀行為,建立預防和查處涉及農民負擔案件的長效機制。要嚴把支農惠農政策落實關,保證糧食直補、柴油化肥補貼及市街辦兩級轉移支付資金款能夠及時足額撥付。要突出抓好"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完善村級"一事一議"管理辦法,明確"一事一議"工作流程。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積極引導農民開展自己直接受益的基礎設施建設,達到資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

三、提高農村經濟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和經驗

(一)加強財經隊伍建設,全面提高農經人員素質。我街辦針對新形勢下農村經營管理的特點,轉變思維方式、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風,結合目前街辦村兩級財經隊伍現狀,把對街道村兩級財經人員的業務培訓作為農經管理工作的重點,貫穿于整個農經管理工作的全過程。2007年在市經管局的精心安排下,我街辦78個村及財經統計站6名干部全部進行了系統培訓,內容包括新農村建設、陽光村務"星期一集中辦公制度"、村級事務契約化管理、村級"一事一議"管理、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與仲裁、農村會計學基礎及會計電算化操作規程等。通過培訓,參訓人員不僅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也都學會了熟練操作微機。財經統計站工作人員能夠熟練運用電算化軟件處理財務,村會計能夠通過遠程教育設施開展農業病蟲害咨詢、大棚菜價格查詢等,為廣大村民、蒜薹貯存戶及時了解市場行情提供了方便,為農業信息化的順利開展打下了良好基礎。通過培訓,提高了街辦村兩級經管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提高了農經人員綜合素質,培養了一支工作責任心強、勇于開拓進取的農經干部隊伍,適應了新形勢下農經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提高農經執法水平。為提高農經執法水平,應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山東省村集體財務管理條例》、《山東省農村集體經濟審計規定》等法律、法規,在規范化、制度化和經常化上下工夫,建立起四項工作制度。一是建立農經崗位責任制度。要制定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崗位和執法責任制,明確崗位執法責任。二是建立日常工作規章制度。制定一整套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減輕農民負擔和農村財務管理的執法管理制度和措施,確保國家各項政策的落實。三是建立準確及時的信息反饋制度。根據涉及農經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到事發第一線進行調查研究,快速預測和發現問題苗頭,及早向黨工委、街道辦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措施,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四是實施"陽光星期一"集中辦公制度和村級事務契約化,提高政務透明度。我街辦實行"陽光村務星期一"集中辦公制度,每逢星期一,各村村兩委成員、兩個議事會成員都按時在村委辦公室集中辦公議事,把各村應該公開的事項如村務收支、土地承包、集體經濟項目承包等納入議事日程,擴大了村級民主,深化了村務公開,提高了村干部的辦事效率,能夠及時化解有關農經不安定因素的各類社會矛盾,維護了社會穩定,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級制訂并規范實施了村級所有重要事務必須實行民主決策的契約化制度:即所有招標項目和村級承包合同、土地調整和經營活動必須簽訂正式合同,并在合同簽訂后三日內報街道財經統計站備案存檔。通過村級事務契約化,我街辦把大量可能誘發干群矛盾和糾紛的村級事務,用契約化形式約定下來,增強了干部群眾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自覺性。

(三)加快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繼續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建設,逐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把引進發展龍頭企業作為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提升標準化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依托區位交通、農業基礎等優勢,吸引了瑞士先正達、荷蘭安莎、以色列澤文、北京歐閣等20多家國內外知名農業公司紛紛落戶。大力發展訂單農業,鼓勵龍頭企業通過設立風險資金、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等,與農戶建立緊密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扶持龍頭企業發展,以蔬菜、種子、食用菌等農業一條龍型經濟為重點,摸清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現狀,積極謀劃項目,加大扶持力度。抓好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試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戶聯接龍頭企業、市場的紐帶,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載體,也是加快龍型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組織形式,今年要重點抓好我省確定的2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揮典型帶動作用。

(四)深入基層,搞好調查研究。針對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農經管理要轉變思維方式、工作方法和作風,深入到群眾中去,加強調查研究,特別是對涉及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村穩定的重大問題,要進行深層次、系統的調查研究,為黨工委、街道辦制定農村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三大戰略"是2005年12月農業部部長杜青林代表農業部黨組在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提出。詳見2006年第3期《求是》雜志《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轉變、拓展、提升"三大戰略,即:

(1)"轉變"戰略,重點是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發展節約型、環保型農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不斷增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2)"拓展"戰略,重點是拓展農業發展領域和途徑,構建農業產業鏈條和產業體系,開拓農產品市場,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不斷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3)"提升"戰略,重點是提升農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支撐保障能力,強化農業物質技術基礎,健全農業政策法規體系,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增強農業和農村的發展能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