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業國際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28 03:33:00
導語:零售企業國際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本文從國際化的動因、條件、區域選擇、形式選擇、戰略選擇等五個方面對中國零售企業的國際化進行解析,提出“立足本土,面向國際”應成為現階段中國零售企業的策略選擇。
關鍵詞:零售國際化本土化
中國加入WTO后,分銷行業成為率先開放的領域之一,國外零售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據悉世界零售50強中的70%都已落戶中國。國外零售企業憑借其強大的勢力和豐富的國際化經驗大都在中國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也加劇了中國零售市場的競爭,并引發了這樣一個問題:中國零售企業應該“攘外必先安內”而堅守本土化,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進軍國際化?對該問題的回答,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析。
動因分析:為什么國際化
零售企業的國際化是指零售企業從事跨國的商業經營活動。國際化除了可以實現規模和經營組合的最優以降低成本外,其最根本的動因有二:一是受國內市場環境的限制而“被迫”國際化,如國內市場狹小趨于飽和、市場競爭激烈或國內市場法規的限制等等,法國的零售企業國際化大都因此原因;另一因素則是受海外市場潛力的吸引而“積極”國際化,由于海外市場比國內市場有更高的潛在利潤,許多有實力的零售企業當然會主動出擊贏取利益。據此來考察中國零售企業國際化的動因,可以發現:
一方面中國零售業的競爭日益激烈。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零售業的零散度高達90%,零售企業的數量超過了市場承載能力,競爭激烈。入世后國外零售商的進入,更是雪上加霜加劇了競爭。而隨著入世過渡期的結束,對國外零售企業的限制將全部解除,因此可以預見,屆時各零售巨頭一定更是會大展拳腳以撥得頭籌成為個中翹楚,國內零售企業的處境會愈加艱難。
另一方面在全球零售業競爭激烈利益微薄的情況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潛在市場,其市場增長迅速,有著十分誘人的商機。據統計,從1978年到2002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長8.2%,200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萬億元,達到40911億元比上年增長8.8%。因此無論從市場總量還是發展前景來看,中國市場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條件分析:能不能國際化
考察國際化的條件是否成熟可以從零售企業自身發展和其面臨的宏觀環境兩方面入手。
從宏觀環境看,零售企業國際化的外部條件已成熟,這表現在:首先,國際經濟環境寬松。WTO的成立和地區性自由貿易協定的出臺使得各國貿易壁壘和投資障礙逐漸減少,這有利于跨國投資和采購,也為零售企業的跨國經營提供了機遇;其次,國際消費需求趨同,現代傳播促進了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的流動和融合,消費信息流行傳播極快,人們的消費觀念、生活方式、購買方式和習慣等正在逐步趨同,使得人們的消費需求可以通過國際化的零售業態、銷售方式和商品購買得到滿足。再次,現代技術快速發展。依靠現代通訊、信息技術和高效的運輸技術以及網絡,零售企業通過衛星通訊線路和國際信息網絡,可對遍布全球的分店、供應商、運輸商采集信息、指令、實施動態管理。四通八達的運輸網絡和大型的集裝箱運輸使得商品跨國運輸更為方便快捷和成本低廉。最后,政府對企業國際化的支持。為了鼓勵企業“走出去”,商務部擬定了各項政策,放寬了行政審批項目的限制,并對境外投資采取政策性支持,取消了部分行政審批項目后的外匯管理措施。
從零售企業自身的發展看,其國際化的條件喜憂參半,有利條件是:第一,產業鏈的完善和發達。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品加工和供應基地,國內零售企業依靠多年的積累和優勝劣汰已經能夠在已市場為主導的產業鏈中引導生產商和供應商,并擁有較穩定、成熟的關系。緊密、高效、系統、市場化的產業鏈正逐步形成,是我國零售企業國際化的有利條件;第二,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我國零售企業經過長期的市場磨練和競爭考驗,出現了華聯、上海聯華、國美跨地區經營的較有實力,基本掌握現代零售企業管理方法,有一定市場應變能力的零售企業。這些零售企業在商業欠發達的國家具有比較明顯的比較優勢,能夠獲得較好的生存條件和較快的成長。
而不利條件主要表現在:第一,經營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術的限制。同國外從事跨國經營的零售商相比,中國零售企業不僅規模太小,更重要的是管理水平和技術的落后。大多數零售企業缺乏明晰的經營理念,營銷、信息和財務、國際物流、配送體系方面的管理和人員培訓效率不足方法落后,而對先進技術的應用也極為有限,對要求高度嚴密管理的跨國經營來說,中國零售企業明顯力不從心。第二,缺乏高素質人才。人才匱乏是我國零售企業國際化的一大桎梏。目前我國非常缺乏熟悉WTO規則、國際市場規律、具有零售業經營管理經驗,掌握現代資本運營和國際市場營銷理論和方法的人才。人才缺乏,也加大了我國零售業國際化的難度。
地域選擇:去哪里國際化
我國零售企業在選擇經營對象國時,應重點考察經濟發展狀況較好、較有市場潛力,與我國政治關系穩定的發展中國家,目前較為理想的區域包括東南亞地區、印度為主的南亞地區、中東地區的卡塔爾、伊朗等國,還有非洲諸如埃及、南非等國。尤其是東南亞地區,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柬埔寨、文萊、老撾等國。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構想的實現,自由貿易和市場準入上限制的取消更有利于中國零售企業在此區域的經營。形式選擇:怎樣的國際化
從投資方式看,可以有獨資經營和合資經營兩種獨資經營雖然可以使海外投資的零售企業有完全的經營管理權和收益獨占權,但是由于投資資金規模大、風險大和零售企業經營管理的特點,使得獨資經營不適合零售企業初期的跨國經營。合資經營是指我國零售企業資本與東道國當地企業資本合股,各方共同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合資經營把外資和內資利益捆綁在一起,外資風險小,可以獲得內資的幫助和支持。零售經營受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的影響較大,涉及的方面較多,經營環節多而復雜,風險大,所以,我國零售企業應主要采用合資經營來實現國際化。
零售業態可以有百貨商店,也有以經營特定品牌為主的的專賣店,同時也有超市、購物中心等業態選擇主要應分析擬進入市場的要素結構和本企業經營系統特點之間的關系。所要評估的要素結構主要包括進入市場的市場集中或分散度、公共交通設施、政府管制、城市規劃及規則,土地價格和店鋪租金、物流基礎設施、制造業與批發業的發展水平、住宅狀況、人口規模與結構、收入水平與結構、消費者的流動性、偏好、生活方式、消費習慣等等。如果兩者有較多的共同屬性,則可以采取相同業態,繼續發揮在本國市場的經營系統作用;反之,則需要進行變更和調整因地制宜選擇其他業態。
戰略選擇:如何國際化
在跨國經營中,有全球整體擴散戰略和全球區域戰略兩種選擇。前者實質在于國際化擴張中采用標準化的零售業態和管理模式,零售企業忽視國家和地區的差異,認為所要滿足的目標消費群體是相同的,具有相同的消費需求、偏好和生活方式。在高度集權的控制下,零售企業通過采用標準化的管理和連鎖經營的方式迅速在全球擴張,形成統一的形象和品牌的大規模零售集團,法國的家樂福就是采用此戰略,在全球設立具有統一店面形象、位于十字路口的大型超市。后者是指在國際化中采用不同的本土化的零售業態和管理模式,零售企業的市場力量集中開發少數的幾個重要的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并根據其市場特點采用不同的零售業態,經營不同的商品組合,注意零售技術的本土轉換,以適應當地市場的需求,以使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占有率得到穩定并不斷提高。比較兩種戰略,對于實力不夠強大的中國零售企業而言,集中力量穩健經營的全球區域集中戰略可能更適合。
立足本土,面向國際
綜合以上對中國零售企業國際化問題各層面的分析,可以發現中國零售企業的國際化不如想象中的樂觀,本土市場巨大的潛在增長和零售企業較低的國際化適應程度,難以“推動”或是“拉動”國內的零售企業真正“走出去”,據悉目前為止國內零售企業走出國門的就只有在莫斯科經營的“天客隆”超市,但其背后的政府行為很難評說其經營的成敗。所以,在現階段國內零售企業的目標應該是“立足本土,面向國際”:
立足本土國內零售企業只有在國內市場上站穩腳跟,積蓄實力才有可能進軍國際市場,同時在國際市場國內化的市場環境中,和國外零售巨頭的正面過招無疑也將錘煉國內企業進行國際競爭的能力,累積國際競爭的經驗。
面向國際立足本土的同時,零售企業也應該意識到國際化的必然性和緊迫性,而樹立“走出去”的目標,積極地參與國際經濟分工,謀求在世界零售格局中的一席之地。在國際化的進程中,可以采取“循序漸進、先易后難”的策略:有實力的零售企業可以先進入最相似的國外市場比如東南亞地區,取得國際化的經驗;然后采取跳躍式的方式進入高增長的地區獲取高額的利潤;最后進軍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市場以打造世界級的零售企業品牌。
參考資料:
1.杜巖,我國零售企業國際化的思考〔J〕,商業研究,2003(6)
2.夏春玉,零售企業的國際化及其原因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2(4)
3.郭鐵民等,中國企業跨國經營〔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2
- 上一篇:會計國際化理性管理論文
- 下一篇:縣安全生產約談制度規定
精品范文
10零售業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