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公共危機管理制度完善措施論文
時間:2022-08-23 11:05:00
導語:現代公共危機管理制度完善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公共危機與公共危機管理進行分析,探討國外現代化危機管理制度的實踐,指出當前我國危機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出建立現代化危機管理制度,提升我國政府危機應對能力,加快我國現代化公共危機管理機制的建立與完善
關鍵詞:公共危機;公共危機管理;危機管理制度
一、引言
近些年來,震驚世界的2001年美國9.11恐怖事件、2002年俄羅斯人質事件、2003年東南亞非典疫情、2008年中國四川地震等一系列公共危機事件不僅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損失,而且嚴重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危機對于社會的嚴重危害性已經日益引起各國政府格外重視。如何面對各種重大的突發事件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成了政府對危機的管理的首要內容。本文為此提出建立政府現代化危機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我國政府危機應對能力,保障我國的社會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
二、公共危機管理
公共危機管理或簡稱危機管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公共危機管理是指政府工作人員在危機意識或危機觀念的指導下,依據危機管理計劃,對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的危機事件進行預測、監督、控制、協調處理的全過程。狹義的公共危機管理通常與危機處理的概念一致,指對已經發生的危機事件的處理過程,包括監測、預警、預控、預防、應急處理、評估、恢復等措施。
近幾十年來,國外專家們在建立現代化公共危機管理制度方面的研究總結出一套理論,即危機管理理論,該理論模式根據危機的不同類型做出反應,但通常都包含了以下四個階段的工作:危機前預防階段、危機前準備階段、危機爆發期準備和危機結束期恢復。目前世界各國將上述理論直接應用于危機管理實踐的不少,并且各國根據自己的國情形成不同的危機管理模式,建立現代化公共危機管理制度,例如俄國模式(大總統、大安全)、美國模式(強總統、大協調)、以韓模式(小核心、小范圍)、日本模式(強內閣、大安全)。由于這些模式的劃分是相對的,所以各種模式之間具有許多共性:擁有一整套系統的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擁有一個權力極大、以政府首腦為核心的中樞指揮系統,組成危機管理體制;擁有一套嚴格高效的情報收集和分析即時信息管理系統。
三、當前我國政府危機管理存在的問題
我國政府目前危機管理存在許多問題:(1)缺少公共危機管理意識。政府管理過程中危機意識淡漠和危機管理意識不到位,這是導致危機應急工作被動的根本原因。(2)缺乏組織化保障。我國危機處置在橫向上是分散管理,各部門各自處理分管領域的應急事務,管理體系割裂,沒有一個綜合的應急協調指揮中心和危機管理體系。(3)缺乏系統化、制度化的教育與訓練機制。我國無論是高校還是公務員培訓都沒有危機事件應對和管理的教育內容。特別是缺少結合危機管理知識,組織模擬演習。(4)缺乏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危機處理。(5)缺少健全的公共危機管理法律框架。
四、建立現代化公共危機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議
針對目前我國公共危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改革我國現有危機管理體系,建立現代危機管理體系是主動應對危機的關鍵。現代化公共危機管理制度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4.1樹立正確的危機管理意識
公共危機事件具有突發性,在一定階段內、一定范圍內是可能處于失控狀態的,并且危機的暴發時間非常短,傳播速度非常快,留給政府的反應時間非常有限。另外,危機發展具有不確定性,對政府的政策要求很高。因此要在一個非常短的時間內使危機進入政府的政策議程,要力爭在沒有發生或者初始階段就做到損失最小化。我國政府在建立健全政府危機管理體制方面首先應該明確危機管理的核心在于平時,在于切實提高對危機的認識,樹立危機管理意識,而不在于出現了危機之后力挽狂瀾。
4.2建立統一領導、分工負責、相互聯動的組織體系
在這個組織體系中,應有應急工作的領導機構及其日常管理機構、牽頭責任部門、配合參與部門、專家咨詢機構、現場指揮機構等組織。首先應當建立集中統一、堅強有力的應急領導機構和日常管理機構;其次,應當明確牽頭責任部門及其參與部門;第三,還應建立專家咨詢機構,充分發揮專家在決策中的作用,吸取他們建立危機管理體系及處置公共危機的智慧。
4.3建立應對公共危機的社會動員機制
社會資源是應對危機的保證,能否整合可運用的所有社會資源是公共危機管理的關鍵項目。一方面,強化對于有組織資源的整合。包括:區域物資的供給,急需資源的物流管理,各部門的運作配合,相關科研機構的緊密合作和資源共享等等。物資方面主要表現為捐物,要及時查處和取締多種形式的非法募捐活動,嚴格捐贈工作責任制。人為資源方面主要表現為志愿者活動。可借鑒美國在此方面的經驗,由政府倡導建設社區危機反應小組,強化以社區、居委會為基礎的志愿者活動。要充分利用社會自我調節力量,如重大社會影響的社會團體、工會、社區組織、群眾組織、村民自治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等,政府在公共危機管理中要著力培育公民的公共意識,提高公民素質,致力于培育非政府組織,提高社會自治水平,促使社會各界發揮有效的作用,從而更好地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度過危機。
4.4建立干部問責與糾錯機制
公共危機管理的主體是政府和公務人員,必須建立起干部問責與糾錯機制,對公務人員的公共危機管理的權利和義務進行界定,對權力進行監督,防止權力的濫用和瀆職,保證公共危機管理機制的有效運轉。
4.5充分有效利用國際資源
加強國際合作,重點兩個方面:一是在公共危機管理的合作互助、資源共享等方面,各國政府均有國際合作的態度。全球非營利組織,如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紅十字會等在物資、人力知識等方面的無償支援,更有利于公共危機管理的績效提升。二,政府在國際化趨勢的過程中,也應當運用國際規則,有效地保護本國權利,如國家安全、國民尊嚴、國際專利等權利和資源。公務員之家:
4.6建立危機管理的教育和訓練機制
加強危機訓練與危機知識的普及,提高公眾的危機意識。在危機預防管理中政府必須做到:一是要警鐘長鳴,經常進行危機訓練和演習,提高公民的危機意識,樹立危機觀念;二是要大力普及有關危機知識,讓公民掌握正確的應對危機的措施與方法,明確個人在危機中的職責。加強危機的預防訓練,整體提高國民的危機意識和危機應對能力,一旦發生危機,國民才能從容應對。
4.7建全應對公共危機的法律法規體系
法律框架是突發事件下政府行為的法律依據。雖然我國已經制定和頒布了一些應對危機狀態的法律和法規,如《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疫法》等等,但是,無論從整體上還是從細節上來看,法律法規體系都還不夠完善。最核心的問題在于,我國還沒有一部完整的危機緊急狀態管理法。此外,緊急狀態法與相關法規之間的銜接與配套,以及全國性法規與與地方危機管理法規銜接有待進一步完善。因此,國家應當加快建立健全前瞻性強、操作性強的應對公共危機的法律法規體系。
參考文獻
[1]張成福.危機狀態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唐鈞.公共危機管理:國際動態與建設經驗[J].政府改革與創新.
[3]許益軍.加快制定危機型公共政策[J].黨政論壇,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