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生安全管理論文
時間:2022-12-15 03:49:50
導語:小學學生安全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小學安全管理“圈養”現象成因
目前,在未成年人安全方面雖然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條文,但是對于安全管理方面的權利和義務等細節還沒有具體的規定,而且通常情況下,校園安全事故多較為復雜,導致學校在處理這類安全問題時,比較棘手,所以學校有時只能采取保守性措施,用“圈養”的管理方式,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1]。
二、小學安全管理“圈養”現象的思考與對策
(一)改變管理理念,以人為本
對于當前小學生的安全管理問題,校方在管理中,對相關規章制度的過分依賴、對科學技術的非理性崇拜等表明,小學生的安全管理實踐中,狂熱追求絕對安全,在管理中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人性化,曲解了“以人為本”的真正含義,當安全被人們所崇尚,當冒險性活動在本質上被遭到質疑時“,圈養”就已經成為了安全管理價值觀的必然產物[2]。因此,要想改變安全管理中的“圈養”現象,首先就需要從改變管理者的管理觀念開始。安全管理者,要端正管理理念,不要完全依賴管理規則,應該適當地讓學生對自己角色進行定位,要遵循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理念,不能把一味的禁錮與束縛當成管理的主要手段,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在控制好安全事故的同時,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構建出一個充滿人文色彩的安全管理圈。
(二)強化“人防”,加強安全管理
學校在安全管理過程中,要強化“人防”管理。推行“一崗雙責”的加強細節管理,工作制度,要明確安全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學校要嚴格實行進人登記和值班制度,并可以在課間設立兩級安全崗:一是在樓道拐角處設置教師安全崗,制止學生不安全行為;二是培養小小文明勸導員,在操場上巡視并及時勸導不文明的行為。另外,教務處要對教學秩序、課間和課外活動秩序、教學設施安全情況等進行嚴格檢查,要保證有檢查、有記錄、有簽字,真正落實督促整改情況。
(三)提高安全意識與能力,培養良好習慣
在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是重要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引入安全事故的案例,例如,2013年,重慶彭水縣的一所小學就發生了一場學生踩踏事故,導致數十人受傷;2013年,重慶合川區某小學學生為了救落水好友,不幸身亡;2014年重慶某校,兩名小學生由于發生口角而引起的打架致傷事件等等。通過這些安全事故案例,來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同時,要多開展一些安全實踐活動從生活學習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安全習慣。比如,火災是一種常見的安全性事故,在火災中學生的受傷率較高。因此,教師就可以播放火災預防措施的相關資料視頻,也可以開展一些學生火災的逃生訓練,并對相關逃生知識進行安全教育講解,降低火災發生時對學生造成的傷害。另外,要堅持排隊放學,規范樓道管理,過馬路走斑馬線,加強學生午餐管理,確保學校飲食安全,養成師生的安全習慣。
(四)建立全面的安全保障體系,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小學生安全管理問題是一項系統化、復雜性的工作,僅僅局限于學校的單方面管理是遠遠不夠的,而且保障學生的安全也不只是學校的責任與義務。因此一定要聯合其家長、社會一同參與到小學生的安全工作中來。需要建立起學校、家長和社會的聯合安全保障體系,對小學生安全進行全方位管理。例如,對于地震災害的防護,學校就可以組織學生家長到學校和學生共同參與安全的宣講會,引導學生和家長一起進行地震現場的逃生演習,使學生和家長對地震防護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媒體應該加強對校園安全管理和應對措施的宣傳,使人們認識到安全行為的重要性,并能夠提高安全防護能力;當地政府要加強度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監督,多多開展安全主題的宣講座談會,提高安全防范意識。總之,在校園安全管理工作中,要發揮出家庭、校方和社會共同管理的優越性,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安全是永恒不變的話題,一定要對小學安全管理也足夠重視。然而在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圈養”現象,反映出校園安全管理方式還不夠科學。因此,要加強對小學安全管理方法的研究,使安全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促進小學安全安全管理工作的發展。
作者:周成單位:重慶市江津區石壩街小學校
- 上一篇:中職學校檔案信息化論文
- 下一篇:新課程理論中學德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