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石油產業貿易戰略
時間:2022-03-26 04:45:00
導語:淺析我國石油產業貿易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石油產業迫切需要戰略性干預。考察戰略性貿易政策應從經典的局部均衡前提假設轉移到1般均衡的視野下進行。所有旨在促進我國石油產業發展和提升其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貿易政策,都應立足于國家經濟安全與整體國民福利的提高。選擇戰略性貿易政策工具,應充分考慮到石油產業競爭力的提高對其他諸多相關產業的正負面綜合影響、政策組合因素,以及中國石油產業現行市場結構和現狀、WTO議定書框架等其他約束條件。
;
關鍵詞:石油產業戰略性貿易政策經濟安全國民福利
戰略性貿易政策是,政府通過實施合適的干預手段改變或維持不完全競爭企業的某種戰略行為,使國際貿易朝著有利于本國獲取最大限度利益的方向改進。戰略性貿易政策是在當代國際貿易形勢從自由貿易走向戰略博弈的背景下,伴隨市場結構的變化而產生的,是新貿易理論演進的自然結果。1般而言,戰略性貿易政策包括3個主要內容:戰略進口政策、戰略出口政策以及以進口保護促進出口政策。戰略進口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1國政府通過對特定產業采取選擇性的保護政策,達到從外國企業那里抽取壟斷租金,保護本國企業市場或將外國企業逐出本國市場等目的,使本國獲取最大限度的利益。戰略出口政策是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下,1國政府通過研究、使用研究開發補貼和出口補貼等手段對本國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進行干預,幫助本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獲取更多的利益。以進口保護促進出口政策模型的前提假設與傳統幼稚產業保護理論不同,更為貼近全球經濟運行現實。其前提條件為寡頭壟斷、市場分割以及規模經濟。
1、我國石油產業迫切需要
政府的戰略性干預
石油產業具有實施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客觀條件,其市場結構屬不完全競爭的寡頭壟斷市場,壟斷形式以自然資源壟斷和規模優勢壟斷為主,其核心業務領域進入門檻高,只有大型壟斷性企業才能生存發展。石油產業是當今世界經濟中舉足輕重的戰略性產業,從其市場影響力、產業規模及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看,很少有其他產業能夠與其相提并論,石油產業有眾多縱向和旁側關聯產業群,其發展關乎國家整體安全。
我國石油產業關系到國家經濟安全。中國石油供應缺口嚴重,未來需求增長迅速,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逐年增加,在全球獲取增量石油資源的難度正不斷加大,其供應的穩定性關系到經濟增長。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資源短缺將是突出矛盾,也將產生諸多負面影響。
在全球范圍內,油氣進口、石油服務和產品出口國際競爭激烈,中國企業的對手多是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的跨國企業。在石油上游領域,圍繞油氣資源的獲取和石油版圖的影響力,我國企業無論走到何處,跨國企業接踵而至,就地開展面對面的競爭,而這些外國企業的背后無1例外地有本國政府的力量在支持,這些支持或是補貼政策方面的,或是外交、政府間交流形式的,或是跨產業的利益交換,這些支持手段的背后都指向1個目標,各國政府通過戰略性質的扶植和引導,增強本國企業對油氣資源控制和獲取能力,擴展本國油氣來源,提高本國總體福利。
當前全球已進入高油價階段,石油產業競爭將更加激烈。與國際石油產業巨頭相比,中國石油產業在布局、規模、成本、技術、產業結構等方面的差距仍然存在。在石油產業的某些鏈條中,需改變結構相對單1、產品檔次較低的局面,增產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功能化、精細化和系列化產品。在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和裝備制造等領域,1些著名的跨國公司憑借技術、裝備、人才、資金、品牌等優勢,牢固地控制著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先發優勢明顯,中國企業想進入國際市場,必將與之發生競爭。
不可否認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實力壯大和進步,但鑒于中國石油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許多領域大多處于“跟跑者”或“斯塔克爾伯格追隨者”角色的現狀,需要政府戰略性地引導本國石油企業通過參與國際競爭,在國際化運作中積累經驗,實現“干中學”效應。
2、在國家經濟安全視角下
審視石油產業戰略性貿易政策
從1般均衡角度考察,中國石油產業的發展與國內許多產業是正、負相關的,直接影響整體國民經濟的發展。從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基本模型、擴展模型和通常研究方式看,學者們常把目標產業作為唯1研究對象,產業內企業利潤水平的提高,被認為國民整體福利的提高。而現實經濟中,與石油產業密切相關的產業很多,石油產業的需求或產品,對其他產業來說,往往意味著影響其發展的要素資源和戰略變量。1項應用于石油產業的戰略性貿易政策工具,可能對其他產業的發展產生不易察覺的影響。石油產業巨無霸性質的產業規模及其無孔不入的影響力,決定了在現實中必須從1般均衡角度研究石油產業的戰略性貿易政策。
石油供給波動對經濟發展有非對稱的影響。由于石油是許多產業生產和運行的要素資源,從供給角度看,石油產業對其他產業的運行安全的影響是非常不對稱的,石油供給的短期過剩不會對這些產業的發展造成過多的擾動,而石油供給的短缺則會對這些產業乃至整個宏觀經濟產生多方面的沖擊,往往通過引起價格扭曲和經濟大幅波動而產生破壞性影響。
中國石油產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中需要實現如下主要目標:獲得來源穩定、價格合理、渠道多樣、運輸安全的石油資源,維護整個經濟安全;提高國家對世界石油版圖的影響力,增強在全球石油產業中的話語權;提高本國石油產業內服務、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擴大在世界石油市場中的份額,通過產業的外延式發展提高國民福利;發揮產業帶動和“外溢”作用,在走出去的同時帶動其他產業共同走向國際市場。石油產業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制定應服從于國家“走出去”整體戰略。要樹立“泛石油產業貿易發展”的整體觀念。盡量采取“泛戰略性貿易政策工具”干預石油產業。
第1,在現實中放寬政策工具的定義和范圍。補貼來源不1定抽取自公共基金,賦予補貼的形式也不1定局限于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稅收返還等。補貼可以通過國家的政策調節,直接從本國其他產業輸送,如:為在國外獲取石油資源,政府可以把本國其他產業的局部福利視為補貼和籌碼進行輸送。補貼的形式可以更隱蔽,只要其抽取形式等同于公共基金,作用于石油產業,實施的效果等同于(進出口、研發、生產)補貼即可。如:政府主導的針對性文化交流、跨產業援建、策略性投標等補貼形式,并沒有直接作用于石油目標產業,但其提升國民福利效果的路徑卻是指向石油產業的“利潤轉移”,并且容易避免對手國的非合作博弈。補貼可以是風險基金、低息貸款、特別捐助等各種形式。關稅工具手段并不1定直接來自進出口關稅環節,只要是由政府主導實施,目的在于促進本國石油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實現利潤轉移,提升國民整體福利,而實施效果又等同于關稅的貿易政策手段,都可作為關稅政策工具。如:對企業征收環境特別費,頒布技術標準、政策性條例法規、行業門檻等。
第2,選擇政策工具并評判實用性時,充分考慮“外部經濟”下的整體正向效果。1項作用于石油產業的戰略性貿易政策,其產業內的福利效果可能產生外溢,會通過其他產業利潤的提升而提高國民總體福利。如:政府可通過適當政策引導本國企業參與國外風險區塊開發、油氣管道建設、石油工程技術項目中部分低收益項目的策略性投標。通過這些項目,石油產業本身可能所獲收益不高,但如果政府確信或有把握通過項目的實施為其他產業帶來稀缺資源,帶動其他相關產業走出去,增加國內港口、運輸等各種相關行業的利潤,并使國民福利提高,則可以將之作為有效的政策工具使用。與此相反,如果實施1項有利于石油產業的戰略性貿易政策會對其他產業或其他方面國民福利造成損害,則需要慎重實施。當前,為從1些主要產油國獲取穩定的石油和中間化工原料,政府事實中在鼓勵國內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與產油國的壟斷企業合資建設大型石油化工基地,如果僅從石油產業內考察,這是1項成功的戰略性貿易政策,出讓股權之后讓度給合作伙伴的這部分利潤,可以看作政府為進口石油資源所施加的補貼,換來的是成本適中、來源穩定的石油和原料資源,提升了本國福利水平。而從總體國民福利看,合資建廠隱含這樣1個事實,大型石油化工基地向中國轉移可能的負面潛在影響是,加劇土地、水等要素資源的短缺,造成經濟扭曲,產生對植被、空氣等環境的破壞,而這些影響可能是長期、持久、超乎原先評估和可控范圍的。這種出于戰略進口目的而引入外資進入其他目標產業,從而造成對整體福利負面影響的案例很多。因此,從石油產業戰略進口角度看,出臺戰略貿易政策性質的舉措要慎重,對不同情況要充分論證、慎重對待。第3,加強石油產業戰略性貿易政策工具的選擇、歸類、甄別和整體福利效果評判。在制定中國石油產業戰略性貿易政策時,政府不僅要考慮石油產業,而且需要跨行業跨部門地研究、選擇、歸類、甄別各種政策工具和手段,尤其應當認真考慮整體福利效果評判。從戰略性貿易政策的研究前沿來看,國外研究比較超前全面,國內研究方興未艾;從研究側重看,理論、實證、行業內研究多、1般均衡條件下的研究少;從政府主導研究的力度和實踐看,美國等發達國家領先、中國系統性研究少。圍繞石油產業,中國政府需要協調跨行業、跨部門研究機構,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團體共同參加的聯合機構和統計體系,尤其應加強改善整體福利、避免短視行為,糾正經濟要素扭曲等方面的戰略貿易政策的研究。
3、確保經濟安全和整體福利的石油
產業戰略性貿易政策引導
石油產業貿易政策的最終目標服務于國家能源供應安全下的整體福利提高。中國近年在其他戰略性產業的經驗教訓很多,如在鐵礦石等基礎原材料領域失去定價話語權后,為經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應該看到,石油產業戰略性貿易政策不同于其他產業的戰略性貿易政策,關系到國家關鍵利益,要通盤考慮。政府在制定實施石油產業戰略性貿易政策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與其他關鍵產業的聯動和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要與政治、外交、文化、其他相關產業的政策配套使用;要增強話語權和定價權。針對在中東市場亞洲國家獲取原油成本比西方國家高出1~2美元/桶的歧視性價格——“亞洲溢價”,應在油氣資源、石油中間品、產業技術、石油儲運等方面與亞洲國家廣泛開展合作,通過政府主導能源合作提高議價能力。
目前,決定世界石油定價的有兩大集團,1個是通過金融市場形成定價機制的美歐集團,1個是通過調節石油供給來影響國際石油價格的歐佩克石油組織。中國的目標不僅是要增強話語權,還要成為定價中心。應逐步建立和上市自己的石油等品種的期貨市場,形成我國自己的能源價格定價中心來影響國際價格,增強在國際市場中的話語權。要加強渠道控制,降低渠道可靠性變動造成的成本提升。通過戰略進口政策對國內企業的引導,實現供應更加多元化。調整目前主要依賴中亞、中東等地的石油進口格局,緩解地緣政治危機引發的能源進口風險。要調整石油天然氣消費結構。加強天然氣供應和利用,緩解石油供應壓力,強化需求管理,減少向外界的利潤轉移。面對居高不下的石油價格,應制定針對性的戰略進口政策,降低石油進口依存度。如:加快國內石油勘探開采力度,選擇性地增加國內開采量,開發具備開采價值的邊際小油田,通過進口替代減少向外部的利潤轉移。
與石油產業正相關的產業主要為汽車、鋼鐵、航空、港口、陸上運輸物流、信息、環保等產業。石油產業發展對上述產業的正向的促進作用表現為:本國石油產業貿易的改善、競爭力的提高和發展,直接增加了對這些產業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進1步促進其規模和收益水平的提升;直接增加了這些產業發展瓶頸資源的供給,降低了要素價格,避免了市場扭曲的沖擊。
與石油產業負相關的產業主要為其他能源、以水資源、土地、草場等各種自然資源為要素的產業以及生產石化產品替代品的產業。石油產業發展對上述產業的負面作用表現在:與其中部分產業生產競爭性的替代品,爭奪市場份額;與其中部分產業爭奪水資源、土地等各種稀缺資源,扭曲這些產業的要素配比;破壞這些產業的發展環境,主要是自然環境等,另外,環保管理不善等對公共利益的損害其實質是隱性損失了國民福利。
基于以上分析,為提高國民整體福利、促進相關產業協調發展,避免石油產業戰略性貿易政策的產業局限性,應在如下方面加強石油產業戰略性貿易政策措施選擇:
1是盡量避免與其他產業爭奪稀缺要素。發展規模經濟,避免在能源、原材料、自然資源等方面與其他產業發生不必要的爭奪;關閉不規模、不經濟、結構不合理產業;發展核心業務,避免在其他非核心業務層面與其他產業開展低水平競爭。
2是在“走出去”過程中發揮本產業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鼓勵石油產業在“走出去”過程中發揮產業間的龍頭帶動做用,如“工程帶產品、產品帶服務”等;以大型石油裝備制造基地、石化基地為依托,瞄準高附加值出口產品,建立產業帶、精細化工業園,延伸產業鏈。建立對石油產業企業的獎勵機制,鼓勵其在“走出去”過程中,在外部市場加強與其他產業在信息、資源等方面的共享,共同拓展市場。
3是建立石油產業戰略性貿易政策的預警機制。及時發現某些國際競爭對國內石油產業和國民福利的潛在危害,研究各種戰略對策,并動態跟蹤解決;加強石油產業進口保護,精選受保護的子產業,精心設置貿易政策工具,積極研究反傾銷、報復性補貼等各種有效的貿易博弈工具;預防過度出口,及時發現國內石油企業間在國內外市場上無序價格競爭對福利的損害,及時制止與石油產業自身發展和其他產業發展有關的要素資源的流出,如成品油和急需石化原料的出口;避免過度補貼和補貼不足,避免石油企業依賴過度補貼在國際市場上與外國競爭對手開展低水平價格競爭;避免由于補貼不足,而放大本國石油企業在外部市場上的風險;避免服務和產品出口的巨額資金沉淀風險;避免并限制幼稚弱小石油企業在國際市場與強勁寡頭競爭后的退出成本沉沒,避免非核心業務在國際市場上的低效拓展;發揮政府、研究機構的作用,建立完善評價、分析體系,及時研究、分析、發現國內石油產業戰略性貿易政策對其他產業的負面影響。
四、其他約束條件下
我國石油產業的戰略性貿易政策
在對石油產業實施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各種政策工具進行比較分析時,政府要考慮解決石油產業規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政策工具效果的策略。當前環境下政府需要消除的不利行為主要有石油產業內的低水平重復建設、行政引起的價格和市場失靈等。包括:對價格管制水平的重新研究、確定;鼓勵核心業務整合;設立國內石油企業進入的行業門檻,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按國際標準加強企業管理,避免規模不經濟的發生;加強產業結構研究,避免產業能力過剩和不足,降低GDP單位能耗的扭曲。
世貿總協定和中國加入WTO議定書框架對石油產業戰略性貿易政策的應用也可能產生影響。現實中標準的關稅和補貼工具可能較難施展,應全面分析WTO框架對我國石油產業貿易政策的實施的各種約束,分析在約束條件下政策的有效性。對在世貿總協定及中國加入WTO議定書中有關石油產業部分的內容應進1步解讀,梳理出哪些是中國政府必須做到的,禁止條款有哪些;何種類型的政策措施會誤入禁止條款或遭到競爭對手的起訴,何種類型的政策措施會引起競爭對手的報復,并形成兩敗俱傷的博弈;如何采取隱性補貼、文化交流、親華人才培養、替代關稅、環保和技術標準、反傾銷等隱蔽而間接的手段,抽取“租金”并避免貿易報復;何種類型的政策措施會引起總體福利水平的降低。
總之,石油產業是當今推動全球經濟發展權重極高的戰略性產業,有眾多縱向和旁側關聯的產業群,石油產業鏈條中的許多子產業具有實施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客觀條件。我國石油產業迫切需要政府實施必要的戰略性干預。實施石油產業戰略性貿易政策,應該從1般均衡角度出發,從國家經濟安全與國民整體福利的視野研究制定政策工具,考察對其他相關產業可能產生的正負影響及綜合效果,并盡量發揮對其他產業和整體福利的正向效果,避免政策制定中的短視行為。實施石油產業的戰略性貿易政策,應在開放的視角下靈活使用各種政策工具,尤其要積極研究與傳統政策工具等效的“泛政策”、“準政策”工具,優化政策組合。由于石油產業戰略性貿易政策事關國家關鍵利益、產業聯動、和諧發展,需要跨行業跨部門地研究、選擇、歸類、甄別各種政策工具和手段,考慮整體福利效果評判,需要政府在其中發揮更多能動性,避免石油產業爭奪其他產業發展的稀缺要素資源,要在“走出去”過程中發揮本產業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尤其要建立、完善石油產業戰略性貿易政策的預警機制。另外,應關注我國石油產業現行市場結構和現狀、世貿總協定和中國加入WTO議定書框架等其他約束條件對中國石油產業戰略性貿易政策應用可能產生的不確定影響,避免政策與現實的脫節。
- 上一篇:淺議美國利益集團貿易影響
- 下一篇:淺論農村職工醫療保險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