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行政管理體制與社會管理路徑
時間:2022-12-09 04:36:56
導語:農村行政管理體制與社會管理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化我國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農村社會管理創新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農村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現代化創新發展的必經之路,有助于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協調的農村社會管理新體制,進一步解放農村生產力,整合農村社會管理的各項資源,促進我國農村科學持續發展。由米正華、李燕凌編著的《行政體制與農村社會管理創新》一書即針對當下農村社會管理中的現象與問題,探討了適合農村社會發展的行政體制與社會管理體系,以期通過農村社會管理體制的創新,探索解決農村社會管理中的現實問題,促進農村的現代化建設與發展。該書邏輯清晰,五個章節的內容逐層深入,探討了農村社會管理創新的科學路徑,其中:第一章的導論介紹了行政體制與農村社會管理創新這一研究的緣起,強調了行政體制與農村社會管理體制的關系,梳理并總結了我國農村社會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的既往研究成果,初步呈現了該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與研究目標;第二章探討了農村社會管理系統中的生態與平衡,從管理環境與生態的現狀、問題說起,吸取了國內外社會管理的經驗教訓,強調了農村社會管理中自然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的平衡發展;第三章探討了農村社會管理的權力體制創新,分析了社會管理權力的構成要素、生成過程,以及多元化農村社會管理的權利結構,并對農村社會管理權力體制創新中釋放權力空間、培育權力主體、規范權力運行等關鍵問題進行了具體闡釋;第四章探討了農村社會管理的職能創新,從西方社會管理和我國農村社會管理的經驗出發,初步架構了農村社會管理職能創新的理論基礎,并對我國農村社會管理職能的內容創新進行了現實性的分析與總結;第五章探討了農村社會管理的組織創新,介紹了我國農村社會管理的組織格局,并對我國社會管理組織的互動型結構、網格狀結構、彈性化結構進行了具體的思考與討論。該書對行政體制與農村社會管理創新的研究為我國農村行至體制改革和社會管理機制創新提供了科學的理論與實踐指導,有較高的理論與實踐價值。以下內容是筆者結合書中內容展開的思考。
1新時期下我國農村行政管理與社會管理的現狀分析
“三農”問題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一個關鍵問題,而農村地區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社會管理創新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前提。通過書中介紹可以發現,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生態環境等各領域的高速發展,農村的經濟成分、生產生活方式、組織管理形式、主要矛盾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推進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社會管理創新有助于化解農村發展過程中的矛盾與問題,引領農村地區的現代化發展,讓農村、農民能夠更好地融入時代,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然而,我國農村社會管理中存在著許多現實性的問題與不足,包括行政管理理念與社會管理理念發展遲滯、管理主體結構不清晰、權力配置不合理、管理權責職能不分明,管理方式單一化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國需要在推進農村行政體制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我國農村社會管理的創新發展,以便構建起與時代相適應的農村行政體制與社會管理系統,解決農村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近年來,我國農村行政體制改革與社會管理創新的理論研究逐漸深入,各地區的實踐探索也積累了較多的經驗和教訓,為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社會管理創新的實踐提供了科學的指導與幫助。以實踐為導向,以發展為目標,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需要更科學、合理、創新的性質管理體制與社會管理系統,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國需要在已有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經驗基礎上,根據農村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與發展目標,學習借鑒國內外有效的行政管理與社會管理體制,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農村管理系統,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生態環境等各方面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新時期下我國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路徑探索
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在于農村治理組織結構的調整以及農村行政結構職能的轉變優化。而當下,我國農村行政體制改革舉措尚未形成一體化的標準與體系,農村行政體制的改革理論與舉措大都是從經驗出發展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強。結合《行政體制與農村社會管理創新》一書,筆者認為,新時期下,我國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路徑探索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第一,我國農村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應當與我國農業地區的政策措施和改革內容相匹配,系統性地、一體化地構建農村行政管理體系,明確行政管理的主體、組織結構和職能,優化行政管理的各項流程與權限劃分,提高農村行政管理體制的效率。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并非是孤立的,而應該在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系統之內,有著政策、目標與任務的一致性。也就是說,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從整體和局部出發,重視理論的科學性、一致性,以及實踐的具體性和針對性,統籌農村行政管理體制中的各項舉措,確保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能夠積極促進農村政策的實施,建構城鄉統籌發展的農村行政管理新格局,進而系統性地達成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與任務,提升農村行政管理的效率與水平。第二,我國農村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應當以發展的眼光,動態地探究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現狀、需求、目標與任務,及時更新農村行政管理的思想理念、方法路徑和總體模式,提高行政管理體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現代化的過程中,農村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應當積極建立學習型的管理組織,學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借鑒前沿的理論研究成果,并依據農村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和需求,堅持“小政府、大社會”的改革方向,簡政放權,科學化管理、規范化管理,建成透明、長效、高質量的農村行政管理體制。同時,農村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還應當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公平”“服務”的基本理念,讓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能夠給農村帶來新的發展面貌,促進農村又好又快發展。
3新時期下我國農村社會管理創新的路徑探索
我國社會管理是以黨委為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管理模式,農村社會管理創新亦需要從此出發,進一步根據農村社會管理的目標與任務展開創新性的探索與總結。結合書中內容,新時期我國農村社會管理創新的路徑探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第一,新時期下我國農村社會管理創新要推進管理理念的創新。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農村社會管理是相對缺位的,農村社會管理的意識不強、經驗不足,大大阻礙了農村社會管理效率與水平的提升。近年來,我國日益重視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農村社會管理得到了充分的重視,農村社會管理的科學理念得以不斷創新發展與運用。實踐證明,我國農村社會管理創新需要充分依靠人民群眾,加快管理理念的創新,讓更多的主體參與到農村社會管理中來,綜合調動和整合農村社會建設中的各項力量和積極要素,提升農村社會管理的廣泛性和有效性。第二,新時期下我國農村社會管理創新要推進基層組織建設的創新?;鶎咏M織建設為我國農村社會管理實踐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對農村的社會管理來說,農村基層黨組織需要切實發揮它的領導作用,積極履行政府職能,鼓勵社會協同與參與,完善村民自治、社會自治的發展體系,建構多層次的社會管理組織結構,權責分明,提高農村社會管理的效率與水平。在管理農村事務的過程中,黨組織、政府、企業、社會公眾需要相互協商、合作,共同構成一個以農村發展為目標的管理綜合體,通過多樣化的管理手段與方法,增強農村治理的效用,促進農村社會管理的創新、協調、長效發展。第三,新時期下我國農村社會管理創新要促進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涉及農村發展中經濟、社會、文化、教育、醫療、法治等多個方面,要想切實提高農村社會管理水平,農村需要做好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矛盾調解機制、教育宣傳機制、法治化管理機制、安全預警機制等,從而更高效地應對農村社會管理中的實際問題。農村基層管理中存在許多現實性的矛盾與問題,沒有規范化、一體化的管理機制,農村抗風險能力就難以有效加強,對此,農村的生產、文化、教育、醫療、法治等都應當積極建構規范化的運行機制,并在農村社會管理中切實發揮效用。以上就是筆者在研讀《行政體制與農村社會管理創新》一書之后,基于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與任務,對我國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社會管理創新所作的思考與總結。筆者認為,推進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社會管理創新是新時期下加強和改進農村社會管理的客觀要求,“以人為本”“公平”“服務”是其中重要的關鍵詞,基于此,我國農村應當加快轉變農村行政管理與社會管理的思想理念,健全農村行政管理與社會管理的組織體系,構建農村社會管理的新格局,更好更快地解決農村發展中的現實問題,促進我國農村地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作者:寧思 單位:長春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上一篇:資產證券化發展供應鏈金融的路徑
- 下一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