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分析
時間:2022-12-09 04:44:00
導語: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消費金融具有交易成本低、效率高、覆蓋面廣等特殊優勢,迎合了消費者需求和市場發展趨勢。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程度持續加深,一系列刺激消費政策的出臺和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互聯網消費金融迅速發展。但與此同時,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平臺經營風險、消費者違約風險、信息泄露風險等也逐漸暴露,在此背景下加強對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監管,培育消費者理性消費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關鍵詞:互聯網消費金融;金融消費者;平臺監管;理性消費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消費金融是促進消費、消費升級的“助推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科技與金融業有機融合,消費金融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加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改善生活品質的升級消費需求增加,互聯網消費金融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已成為推動金融普惠發展、刺激消費需求、助力消費升級的重要力量。
一、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背景分析
(一)互聯網消費金融基礎日益堅實
消費是經濟循環中的重要環節,是引領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在促進供給側改革、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統計,近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民幣存款余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20年面對疫情的沖擊,我國經濟增長仍保持韌性,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成為全球唯一經濟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2020年末,我國綜合計算人均存款為6.67萬元。這意味著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發展的財富基礎日益堅實。
(二)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前景廣闊
從消費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近年來,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定增長;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9.2萬億元;從最終消費率來看,我國最終消費率不及60%,顯著低于發達國家80%左右的水平,消費市場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1]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消費升級需求增加,消費金融已覆蓋到家居家電、健康醫美、教育培訓、旅游出行、網絡購物等生活場景,消費金融與生活已日趨聯系緊密。
(三)供給主體與消費主體不斷豐富
從供給主體看,隨著國家逐步放開金融牌照管制和一系列穩增長、促消費政策的出臺以及消費金融市場旺盛的需求,催生了網絡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網上銀行等線上消費金融平臺。傳統的商業銀行和科技公司也開始發展網絡金融業務,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供給主體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從消費主體看,互聯網消費金融基于大數據風控和信用體系建設,使得原本不便從銀行獲得信貸支持的學生、農民、藍領等低收入群體有了享受小額、短期金融服務的便利渠道?;ヂ摼W消費金融客戶群體迅速擴大。
(一)不當商業營銷宣傳誤導金融消費者
隨著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競爭加劇,部分互聯網金融公司為了擴大市場、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通過虛假或非法金融廣告誤導金融消費者。例如,有對金融產品進行虛假宣傳誘導客戶的,有利用優勢地位在格式合同中加入對消費者不利條款的,有打著各種旗號進行誘導消費的。消費者在獲取線上信貸產品時,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廣告便成了重要的參考因素,這很容易使消費者落入信貸陷阱。
(二)互聯網的開放性放大了消費金融市場影響
網絡平臺具有開放性的特征:一方面,金融機構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投放營銷宣傳廣告廣泛開展宣傳,大幅提高了消費金融產品的覆蓋面。另一方面,當消費金融產品存在問題時,互聯網的交互特征和快速傳播效應會產生“蝴蝶效應”放大負面影響。同時,由于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價值被逐步發掘,金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保護也成了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2]
(三)互聯網金融市場監管滯后留下制度空白
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發展迅猛,但有關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監督制度和相關立法還有一定的滯后性。一些金融公司披著“金融創新”外殼,利用監管漏洞,開展違法違規金融活動?;ヂ摼W金融成為不法分子從事非法集資和詐騙等犯罪活動的溫床,P2P網貸平臺發生多起惡意騙貸、卷款跑路事件。[3]這不僅侵害了消費者權益,同時也嚴重威脅著市場經濟秩序的安全。
(四)金融消費者的非理性消費導致過度負債
消費者消費沖動、消費公司的營銷策略都會讓消費者產生債務負擔?;ヂ摼W消費金融平臺的主要客戶呈年輕化、低收入特點,且呈不斷加劇趨勢,這部分群體風險承受能力較弱;一旦出現計劃外的支出就容易陷入“借新還舊”的困局,滾雪球式的以貸養貸導致債臺高筑。同時,互聯網消費貸款成本往往居高不下,由于貸款利率計算的專業性和復雜性,部分消費者受低息誘惑發生借貸,但實際綜合利率并不低,導致進一步增加了消費者的貸款負擔。
(五)金融消費者的有限理性不利于權益實現
互聯網金融新業態、新產品日新月異,金融消費日益多樣化、個性化,互聯網金融融合了互聯網科技因素和金融產品特性,特別是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客群主要為低收入群體,該部分群體往往學歷較低,相關知識缺乏。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加之很多互聯網消費金融營銷宣傳廣告充滿了誘導性和迷惑性,使得消費者更難辨別真假和優劣,導致作出正確的金融決策愈發困難。
三、互聯網消費金融背景下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意見建議
(一)成本“可負擔”
誠然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和消費升級絕不意味著盲目消費和過度消費,更不應使消費者陷入消費債務困境。在包括互聯網金融在內的消費金融發展過程中,應堅持“負責任金融理念”,倡導成本“可負擔”的消費金融觀念,引導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和負債理念。金融監管機構要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個人借貸信用信息管理,并要求金融機構加強信貸管理,防止消費者陷入不可負擔的消費借貸困局。
(二)風險“可控制”
網絡科技讓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可得性提升的同時,也伴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平臺經營風險、信息泄露風險、科技濫用風險、網絡安全風險隨時有可能發生,這就要求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要依法合規審慎經營,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強平臺維護和管理,發揮網絡技術優勢,防范網絡安全風險。不得利用技術手段收集非開展業務所必需的消費者信息,不得利用科技優勢排斥和限制競爭,防止壟斷現象侵害消費者權益,要厘清和守好科技的邊界。
(三)營銷“要適度”
從長遠來看,過度包裝、喊口號式的消費宣傳誤導了消費者,誘使消費者過度消費。而且這種粗放、單一的業務模式會誤導消費者,也不利于平臺和行業的健康發展?;ヂ摼W金融公司應利用網絡科技深耕消費場景,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消費升級選擇,不同層級的金融機構要細化業務領域,分層次開展業務,努力營造良性互動、競爭有序的行業生態。
(四)監管“不缺位”
金融監管機構要加強對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的監督管理。一方面要強化部門監管。加強監管剛性約束,通過聯合執法,實施底線管理,對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監管更加嚴格,[4]包括產品合法性、渠道合規性、產品信息真實性、風險提示和說明的充分性等,讓消費者充分享有對產品的知情權等各項權益。另一方面要促進行業自律。引導和支持互聯網金融平臺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完善管理,誠信經營,遵守內部規定和行業規范,避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事件發生。
(五)宣教“常態化”
堅持和加強常態化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是提高消費者金融知識素養,培育消費者理性的必由之路。金融監管部門要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金融發展潮流,將傳統媒體宣傳與新興媒體宣傳相結合,通過廣大消費者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開展宣傳。[5]各單位要根據各自業務特點、消費者需求和消費金融侵權多發、高發領域開展重點、針對性宣傳,提高消費者金融知識素養,引導消費者合理使用金融產品和服務,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和消費觀念,合理負債、理性消費,更好享受現代金融服務便利和幸福生活。
參考文獻
[1]趙大偉.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相關問題研究——基于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視角[J].金融理論與實踐,2021(8):49-56.
[2]張凱.金融科技:風險衍生、監管挑戰與治理路徑[J].西南金融,2021(3):39-51.
[3]徐沅鈐.“互聯網+”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實證研究——以P2P為例[J].產業經濟評論,2016(3):71-80.
[4]王琳.互聯網背景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J].中國市場監管研究,2019(9):41-49.
[5]肖翔,丁洋洋,王龍.數字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J].金融與經濟,2021(5):92-96.
作者:王有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
- 上一篇:農村行政管理體制與社會管理路徑
- 下一篇:食品安全事件物業管理行業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