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不確定法律概念實施保障
時間:2022-08-19 11:29:08
導語:行政法不確定法律概念實施保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屬于法治社會建設大環境下的一種必然和趨勢。有關方面工作開展的合理性、有效性、實用性將會直接影響行政主體職權形式、接受監督情況、行政主體內部關系建設等工作的開展,因此,必須提高重視,加強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的具體化研究投入。本文在研究中,結合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工作經驗,探究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價值、原則、實施方法,并通過具體實施和保障策略制定,為這一工作的開展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行政法;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
法學具有精準性的特點,但也存在不嚴謹性的問題,這屬于客觀事實。尤其是一些法律概念的不確定性,屬于突出問題。這一問題的存在雖然為法律實施帶來一定困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法律的普遍性,有利于法律實施范圍的拓展[1]。所以說,對于法律方面不確定的法律概念,應注重具體化處理,但必須保持在一定“尺度”之內,不能完全進行具體化。與此同時,還要保證其具體化的合理性,不能盲目進行具體化,這樣將會導致新的問題出現。所以,在有關方面研究工作開展,必須具有大局觀,結合現狀,針對性實施,做到法、理、道、情的融合與統一。
一、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價值
在實踐過程中,法律概念主要包括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兩種形式,其中,確定性的法律概念具有“非此即彼”的特點,相對較為明確。而不確定性的法律概念則具有“亦此亦彼”的特點,相對而言,具有不確定的特點。但不確定法律概念的存在不可或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法律的普遍性和一般性需求,拓展其服務范圍和服務能力[2]。所以,本文認為,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可以基于發展和需求對其進行確定,但不能完全消除不確定的法律概念。基于此分析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的價值,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有利于體現司法的公正性。我國正在加快法制化國家建設的步伐,因此,對于法律制定和完善工作較為重視。在有關方面工作開展時,應對行政法上的不確定法律概念“適當”把控,根據需要及時調整,使其由不確定向確定性轉化,從而避免不確定的尺度過大,導致相關部門在執法過程中的隨意性提升,影響司法的公正性[3]。例如,積極落實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對于“積極”應準確界定,否則無法判定是否積極,則影響管理工作開展;其二,有利于行政部門審查工作開展。行政部門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不僅影響國家相關政策的推行,還對黨和政府的形象樹立具有較大影響,因此,必須通過法律渠道對其加強管控[4]。在實施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時,增強了對行政機關的行為限制作用,有利于審查工作開展。例如,不允許隨意挪用公款,應對“隨意”進行確定,否則難以判定相關行為的性質;其三,完善行政法,提升其科學性、合理性。任何一部法律法規,皆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需要根據時展所需,不斷進行完善和改進,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其實際價值和作用[5]。我國行政法在頒行之后,有關不確定性概念問題備受關注,因此,應根據實施現狀和需求,對其進行具體化處理。由此可見,我國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勢在必行,具有一定的價值,因此,應加強相關方面工作的投入。
二、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原則
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工作開展過程中,應遵循相應的原則,保證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科學合理,具有較大的社會價值。在具體研究中,結合我國行政法的實際情況和國家相關部門在有關方面的要求,確定其具體化原則如下所示:其一,針對性。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與其他法律法規的概念具體化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具有個性化特征,主要因為在實施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過程中,與立法和行政之間關系密切,并涉及到司法等工作,因此,在進行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時,必須體現針對性,綜合考慮相關影響和需求,做到精準實施[6];其二,實用性。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職權履行和接受監督過程中與行政相對人、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此同時,還包括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總稱。基于此分析,行政法的頒行主要目的是為了規范相關行政人員的行為、為對其的監督審查工作開展提供法律依據。因此,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也要考慮上述目標的實現,遵循實用性的原則[7];其三,統籌性。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工作開展時,必須遵循統籌性的原則,即考慮相關概念具體化與其他概念、規定之間是否存在矛盾,如果存在矛盾,則應及時調整,以免影響這一行政法的推行[8]。在后續研究中,有關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工作開展,應嚴格遵循上述原則,增強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的合理性。
三、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方法
經過總結,在對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過程中,相關的方法主要包括原則補充法、定量消除法、專家意見填補法等方法,下面對其詳細介紹。
(一)定量消除法
定量消除方法,是以實際為出發點,使用相應的科學方法,實現不確定性法律概念可觀察化。經過實踐驗證,這一方法的確定性相對較為突出,所以,在進行行政法上不確定性概念具體化時,可以使用這一方法,增強具體化效果[9]。在使用這一方法過程中,首先,相關部門應通過實際調研了解不確定性概念具體化的需求,作為概念及具體化的依據;然后,對于相關技術標準進行了解,加強對其的理解和認識,將其作為不確定概念具體化的依據,增強專業性和規范性;接下來,綜合考慮立法的目的、原則、現狀、需求等因素,使用量化模式確定行政量裁標準建立,保證量裁權責明晰,要求精準[10]。例如,在公路建筑控制區域之中將進行管線鋪設設計與施工時,對于未經許可的管線鋪設行為處以最高5萬元的罰款。相關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基于行政量裁基準,進行違法違規行為細化,明確其原因、產生的影響、管線鋪設長度等內容,并針對性確定罰款額度。
(二)原則補充法
在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過程中,原則補充法屬于一種常用方法,這一方法注重案件定性,并對價值衡量準確性較為關注,實現以價值評定結果為依據的法律概念原則和價值補充。與此同時,本文根據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政法大學等在有關方面的研究,并結合實踐對原則補充法進行拓展分析,原則補充是在在原有的原則基礎之上,適當增加、改進,從而使一些法律概念更加明確[11]。簡而言之,原則補充則是改變了約束條件。對于行政法上不確定性法律概念具體化而言,包涵的內容較為復雜,例如,重大事件、污染問題、公共利益等,這些概念與其他概念存在差異,難以確定。使用原則補充法,能夠增強案件中相關問題的清晰化程度。有關原則補充法的應用流程如下:首先,了解相關秩序和原則,并對社會發展和道德觀念進行分析,保持協調性。例如,當前背景下,對于民眾樸素情感較為關注,在使用原則時應考慮民眾的樸素情感,這也是我國立法和執法方面的要求;其次,對于評價內容、標準、方法等進行明確,主要以一般性價值觀和相關法律法規目標為依據,適當拓展法律概念的內核;最后,還需要分析客觀狀況與評價部分之間的統籌性和協調性,保證法律概念客觀金標準。
(三)專家意見填補法
通過實踐研究,在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的具體化過程中,專家意見填補法也較為實用,且能夠對其產生一定的促進效果。對于專家意見填補法,是指在開展相關工作時,注重對有關方面的專業人士意見進行征詢,并分析專業人士的意見,適當融入其中,從而增強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的合理性[12]。有關這一工作開展,關鍵在于專家意見將獲取和應用,必須保證專家選擇合理,意見應用理性。例如,在對“旅行安全風險”界定時,相關部門與旅游方面的高校專業人士、旅游局、中國旅游協會等聯系,聽取相關方面專業人士的意見進行細節劃分,針對性填補。使用專家意見填補法時,應注重材料審核工作開展,增強材料審核的嚴謹性,保證審核結果的準確性。基于此,通過專家意見獲取和討論明確問題,實施概念填補。除此以外,在這一過程中,為了強化專家填補法的效果,可以在實施時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模式,獲取專家意見,并排除一些極端意見,經過多次獲取意見和討論得出最終結果,作為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依據。本文認為,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方法應用過程中,為了強化實際效果,可以采取多種方法聯合使用的模式,避免單一使用某一種方法導致具體化工作效果較差的問題出現。與此同時,還要注重不同方法使用的規范性,對其使用過程嚴加管理,并對應用結果進行評價,及時改進和完善。尤其是在新時期,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必須體現動態化思想,結合實際需求及時改進。但在有關方面工作開展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且相關方面波動較大,也會影響法律的推行和具體案件的處理,因此,做到適宜即可。
四、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實踐
當前,行政法上不確定概念主要包括經驗概念和價值概念兩種類型,在對其實施具體化時,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的不確定性概念采取針對性的策略。其中,對于經驗性概念,在形式方面,將現實世界作為基礎,完成相應的經驗化指向,這一工作開展對于經驗積累依賴較強。例如,有關白天的判斷,噪音的指向等,皆可以通過經驗來實現。簡而言之,一些可以通過經驗解決的不確定性法律概念,皆可以被認定為經驗性的不確定法律概念。對于價值性概念而言,在形式方面需要法律適用對象對其進行補充評價,例如,一些可信度較低的判斷、重大過失的判斷等,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問題。下面根據經驗性概念與價值性概念的特點,進行法律概念具體化,詳細情況如下:
(一)經驗性法律概念具體化
當前,學術界有關經驗性法律概念具體化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主要因為經驗性法律概念受到相關人員實際經驗的影響,存在真假之分,加之經驗性概念與價值性概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界定較為困難,所以,當前有關價值性法律概念具體化方面的研究較多,因此,應在有關方面加強研究投入。通過相關方面文獻資料查閱,有關經驗性法律概念具體化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其一,采取下定義模式實施具體化;其二,根據案件實際情況進行分類,基于不同類別實施具體化。在具體應用過程中,經驗性概念對實施的判定,需要以價值衡量結果結果作為依據,必須在價值預設下完成這一工作,例如,在機動車駕駛員醉酒與飲酒方面的判定,只要機動車駕駛員飲酒便可以定為酒駕。而對于醉酒的定性,則需要經過檢測之后才能確定,只有在駕駛員飲酒量超過一定數量,血液中酒精濃度達到一定數值才可以判定為醉酒,這樣做更加精細,體現法律的公平性,且有利于安全事故發生幾率。但是,此種不確定性法律概念具體化工作的實施,對一些特殊情況考慮不足。例如,每個人的酒量各有不同,一些人員雖然飲酒之后的酒精濃度較低,未達到酒醉的標準,但其已經處于酒醉狀態,安全隱患較大,僅定位酒后駕駛進行相應處罰,是不科學的。
(二)價值性法律概念具體化
在對價值性法律概念實施具體化時,與經驗性法律概念具體化存在差異,無需考慮真實性問題,應重點考慮具體化的合理性。與此同時,在相關工作開展時,需要對社會實際情況詳細了解,做到符合社會現狀,將客觀倫理秩序作為基礎,嚴格按照公平正義的原則實施,并考慮道德方面的要求,更好的為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提供支持。還有一點值得關注,則是在有關方面的工作開展必須體現動態化思維,能夠與社會保持同步,這樣的法律概念具體化才具有現實意義。價值性法律概念具體化必須有效解決其隨意性問題,加強以下兩方面的工作投入:其一,準確實施價值化,轉化為具有經驗性的內容;其二,對于無法實施價值化的部分,采取價值判斷或者補充模式。例如,違法屬于價值性概念,但如何判斷是否違法,需要對其進行分解,形成多個部分,具體包括犯罪主體、被侵犯的客體、行為等,需要借助經驗進行每個部分判定與鑒別,從而將違法直接轉化成經驗性概念。
五、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實施保障
在實施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時,為了增強其效果,保證這一工作優質高效開展,建立如下保障措施:
(一)保持與社會發展的同步性
社會屬于行政法實施的大環境,更是行政法上不確定概念具體化工作的依據獲取之源,相關工作人員在實施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時,應加強對社會需求了解、相關法律法規了解、民意調研、實施環境分析、發展趨勢預測等工作的開展,形成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的依據。與此同時,還應建立動態化的管理機制,即根據社會發展及時進行不確定法律概念調整。還有一點值得思考,則是不同區域的現狀各有不同,在實施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時,應體現區域之間的差異性,可以基于每個區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體現區域特色。例如,在西藏阿里地區,人口密度較低,經濟發展滯后,民眾文化素質和法律意識淡薄,在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時,必須結合實際,不能一概而論。
(二)采取聯合實施的模式
本文認為,在進行行政法上不確定概念具體化時,單純的依靠相應的法律工作人員難以達到預期目標,應考慮其實施的主體、客體、服務的對象、與之相關的利益群體等,采取聯合進行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工作,這樣可以反映相關方的意志,增強其合理性。仍然以酒后駕駛方面的定性為例,在進行相關法律概念具體化時,可以通過對一些在有關方面存在酒后駕駛,且被處罰的人員進行調研,了解其在有關方面的建議,這樣更具有現實意義。除此以外,本文認為,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工作實施,必須基于行政法的特點進行,不能對所有的不確定概念皆實施具體化,要保留行政法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特點,做到滿足需求即可。
(三)加強對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的審核
在開展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工作時,相關部門應對具體化之后的概念加強審核,確定其是否合理,并給出審核建議,針對性改進和完善。有關方面的審核工作可以由法律制定單位、相關方面的專業研究人員等組成,只有通過審核的法律概念才可以被應用于現有的法律體系之中。與此同時,為了強化審核效果,可以采取試驗性實施的模式,通過實踐分析其是否合理。例如,依然以酒駕相關概念的具體化為例,可以分析在概念具體化之后,事故發生率情況,事故發生后產生的影響和損失等情況,并對民意進行調研,了解概念具體化是否合理。
六、結語
綜上所述,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屬于一種必然,是在社會發展和法制社會建設背景下的“產物”和“趨勢”,對于法律體系完善和行政工作開展意義重大,因此,應加強相關方面的研究投入。具體操作時,應結合行政法的實際特點、社會需求、不確定性概念的類型,選擇針對性的方法,實施具體化工作,并加強這一工作開展過程中的保障措施制定,使其能夠優質高效實施,做到科學、合理、準確。
參考文獻:
[1]李蒙,侯嘉淳.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的權衡方式[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01):113-114.
[2]曹瑞麗.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的具體化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9(01):10-12.
[3]鄭智航.行政法上不確定性法律概念具體化的司法審查[J].政治與法律,2018(05):111-121.
[4]王朋立.憲法與行政法中的法律保留原則探究[J].法制與社會:旬刊,2020(12):2.
[5]鄒惠.憲法與行政法中的法律保留原則探析[J].法制博覽,2020(01):135-136.
[6]朱志強.當代行政法上的信賴保護原則分析[J].法制與社會,2020(24):6-9.
[7]李雪松.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的適用[J].職工法律天地,2019(12):245.
[8]楊悠.行政法上不確定概念具體化的司法審查[D].大連海事大學,2020.
[9]劉志峰.論行政法規范中不確定法律概念之司法審查——基于相關案例的分析[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1(06):99-105.
[10]呼旭光,薛悟娟.論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的司法審查強度[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8,41(06):89-92.
[11]王鵬森.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的具體化[J].法制博覽,2018(24):207.
[12]薛悟娟.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司法審查強度研究[D].山西大學,2018.
作者:梅春來
- 上一篇:高中數學興趣教學開展策略
- 下一篇:初中歷史教學家國情懷培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