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發展情況思考
時間:2022-04-13 11:38:22
導語:民俗旅游發展情況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當前,民俗旅游不僅是鄉村旅游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本文闡述東吐莫村民俗旅游現狀,分析東吐莫村民俗旅游發展中面臨的服務、文化產業整合和文化內涵深度挖掘等方面的困境,進而從多個角度研究東吐莫村的民俗旅游發展路徑。
關鍵詞:東吐莫村;民俗旅游;發展路徑
鄉村文化旅游產品市場需求量大、帶動經濟效果明顯、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是新時代促進我國居民生活消費熱潮、帶動鄉村社會經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企業高質量可持續不斷發展的重要途徑。在鄉村旅游發展上,大慶市東吐莫村(以下簡稱東吐莫村)實現了傳統文化、民俗風情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態旅游的融合,既能帶動農村經濟完成農村振興,也可以帶動民族文化的傳承。但是,東吐莫村民俗文化旅游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困境。因此,本文就東吐莫村民俗旅游的現狀、困境及發展路徑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對鄉村民俗文化旅游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民俗旅游的界定及特點
(一)民俗旅游的界定。民俗旅游屬于高級旅游,將成為現代旅游的主要旅游形式之一。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特色是旅游資源開發的核心,也是獨特的,民俗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抓住并利用好這一優勢是提升我國旅游產品的關鍵。(二)民俗旅游的特點1、民俗旅游的文化特點。人們到不同的地方可以分析當地的文化發展特色與民俗特色的文化旅游經濟活動。如今,民俗旅游與自然風光、名河旅游共同構成了一個很有特色的旅游“大三大”。民俗旅游因其突出的文化特征,有別于其他旅游形式。民俗文化旅游發展突出民間的風俗習慣更突出,民族傳統特色也更加濃厚,同時文化性也更加突出。2、民俗旅游的生態特點。民俗旅游既要突出自然生態,還要突出社會生態。農村的社會生態主要表現在村,從而形成了農村的社會生態。這種社會生態就是我們的資源,如果把它做好了,就會成為有吸引力的資源;如果把民俗旅游只局限在戶上,就不能發揮社會生態的規模性。3、民俗旅游的產品特點。民俗旅游作為一個產品,要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從資源的開發利用,到服務,到營銷推廣,這是一個比較完整的運行管理過程,而且在運行的過程中逐漸地就成了一個服務鏈,對應了游客的需求鏈。產品不僅限于一個家庭,民俗旅游產品終將變成人沒有我有,人有我優秀,人優秀我則可以更好地展示民俗旅游的特點。
二、東吐莫村民俗旅游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困境
(一)發展現狀。黑龍江省大慶市戶集屯鎮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的東吐莫村歸胡吉吐莫鎮管理,邊上有泊泊里村、賽罕他拉村、胡吉吐莫村,氣候條件溫和,風景環境宜人,水光山色。走在美麗的村莊里,一股濃郁的蒙古文化風襲來。鄉村振興使得東吐莫村的村民受益匪淺,全村的整體作風、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實行天然氣進戶、廁所改建。村里逐漸提高的特色社會文化也帶動了中國鄉村特色民俗旅游。東吐莫村旅游路沿新特色的蒙古風格農舍、農舍酒店。正宗的蒙古族飲食文化、蒙古族美食深受游客喜愛;農家院的食材都是就地取材,農民飼養的雞鴨鵝羊等特色農產品直接供應給游客消費。村民靠著中國特色社會民俗文化旅游共同致富,農民還通過分析鄉村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經濟發展帶動當地種養殖業發展,戶均年增收1萬元。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東吐莫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二)面臨的困境1、旅游服務問題。旅游服務質量仍然較低,各景區服務人員與游客直接接觸,是民俗旅游的前線,如何提高服務質量,確保良好的旅游體驗目前面臨兩難境地。同時,如何加強游客的旅游浸入和環境保護,避免環境的過度開發也是一個問題。雖然具有較好的交通管理優勢,有利于游客往來,但是我們現在的旅游接待工作能力以及難以滿足旅游旺季的需求,交通堵塞問題時有發生。總體而言,東吐莫村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仍存在較大問題。旅游中心、停車場、旅游廁所等基礎設施尚未完全配套,仍存在景區道路狹窄、旅游識別系統不完善等諸多問題。東吐莫村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多為當地村民,熱情高漲,但規范性不足,服務水平不能滿足游客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管理和服務質量不高。2、產業融合問題。在發展民俗文化旅游的過程中最現實的問題就是環境問題,為了能夠保證企業發展民俗旅游走好最后一公里,東吐莫村如何開發新產品,開辟新的產業方向也面臨著挑戰。如何規避市場競爭秩序也是產業融合過程中的一個問題。目前,市場競爭秩序的無序已成為常態,許多“黃牛”的出現也反映了市場價格對個人利益的壟斷,導致價格過高或過低的現象。也存在資源分散、管理松散、信息孤島等問題。缺乏可預測的總體規劃和專業的詳細規劃,在旅游項目開發中存在分歧,無法有效整合資源,難以形成具體的規劃。同時,產業發展融合不夠,文化信息資源管理尚未形象化、產品化,文化底蘊沒有通過企業自身的旅游服務產品展現出來,缺少具有品位、內涵以及吸引人的多元特色社會文化元素。3、文化內涵深挖問題。民俗旅游業發展面臨著許多文化遺產尚未挖掘出來的問題,如何向游客展示自己的文化深度,及良好的旅游體驗是當前面臨的問題,雖然文化是普遍的,但如何做到人沒有我有,人有我優秀,人優秀我特殊也面臨挑戰。在鄉村民俗旅游中,地理優勢是鄉村具有的自然優勢。在農村,有許多城鎮所沒有的元素,在民俗旅游、非物質文化和飲食住宿等方面應發揚農村特色。如何挖掘民俗旅游的文化內涵是一個難題。鄉村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層面不高,開發管理模式極為單一,與同樣的旅游服務產品沒有區分,沒有突出一鎮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目前,主要以農家樂餐飲經營等旅游活動為主,能突出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很少,難以滿足日益多樣化的旅游市場需求。
三、東吐莫村民俗旅游發展路徑
(一)改善發展環境,提升民俗旅游體驗。一是大力實施造林綠化工程。按照建設美麗鄉村的理念加快實施土地綠化工程。二是大力實施基礎設施項目。做好鄉村民俗旅游的生態環境旅游沉浸。三是大力發展實施整體治理結構工程。以全村無垃圾治理行動為核心,開展社會生活垃圾分類和水資源污染防治。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要做好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防止過度開發。東吐莫村要做好整體綠化,如種植柳樹等。改造圍墻、巷道、安裝太陽能等。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實現污水管網的地下化、居民化、駐地化、區域化和責任化,實現環境清潔的規范化管理。這將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體驗。(二)找準自身文化特色,精準定位民俗文化旅游。充分發揮東吐莫村歷史文化悠久的特點,為建設風景宜人秀麗鄉村經濟建設注入全新的元素。第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各級村干部、駐村干部、黨員和群眾,開展思想教育活動,組織一系列活動,增強農民積極的社會活力。第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利用鄉村休閑文化廣場舉辦廣場舞比賽;在村墻上畫宣傳畫,充分凸顯了蒙古族傳統文化的內涵,提升村民文化水平。第三,加速發展鄉村村風民風改變和提高。依托村現有的群眾文化場所,開展各類企業積極向上的學習生活活動;結合扶貧管理工作,評選“文明戶”;確立主題組織學生開展中國特色傳統文化建設活動,通過研究開展各種特色經濟活動,促進鄉村民風良好改變。由外到內給游客最好的民俗體驗。(三)做好產業發展,為鄉村民俗旅游構筑堅實的后盾。東吐莫村堅持發展工業作為扶貧開發的主要任務,建設美好的村莊。第一,開發餐飲服務業促增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加快傳統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投入相應資金,對東吐莫村蒙古族風情一條街的居民房屋進行修葺,提供蒙古族正宗蒙餐,進面帶動東吐莫村飲食服務業及相關產業的積極健康發展。第二,發展休閑旅游。村干部依托旅游景點優勢,與村民協商,與村集體合資改善吳雙運河魚塘,讓農民自主經營。第三,發展養牛業。落實政府支持政策,積極組織農戶和投資公司合作,鼓勵農民進一步擴大養殖改良規模,提高農民人均收入。(四)鞏固法制管理,為建設最美最優最和諧鄉村保駕護航。堅持自治、法治、德治共同結合,堅持努力打造崇尚道德、充滿活力、和諧友善的社會新秩序。一是加強基層干部組織建設。采取“”、“黨員活動日”等多種模式,組織召開多次黨員生活會以及談心談話和理論學習等,村領導班子成員真正的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兩手抓。二是加強法制民主學習。通過學習貫徹農村法律法規,規范及落實“三務”公開等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制度,圍繞著村內事務公開、黨員的培訓教育、產業的融合發展、環境的可持續治理、文化的正面宣傳、村民的婚喪嫁娶、遺留的移風易俗、確立土地產權、村內引進商業投資等多個方面,進一步規范村子內的規章制度,使村子的規章制度更加符合現如今的村民的實際情況。三是完善安全村莊建設。加強排查化解村內的矛盾糾紛,通過到各個家庭調查走訪、及時的發現問題、主動解決還沒有解決的矛盾等措施,處理各類糾紛問題,解決信訪案件,真正地做到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實現社會和諧和群眾自治的良性交互。(五)積極引進人才,加強游客良好高效的沉浸式的旅游體驗。人才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基礎,鄉村振興,要以人才為第一位。一是出臺相關政策吸引返鄉人員回歸到自己的家鄉進行創業。把引進人才以及培養人才當作鄉村振興大力發展的“源水碼頭”,如每年大的節假日期間都邀請身在外地的優秀人才來參加座談會,引導他們回鄉創業。其中,村民平淑榮多年來一直在外經營餐飲行業,前幾年返回到家鄉投資200萬元建成天驕蒙古大營景點,并吸納10余人就業,有效地帶動引導了本地行業經濟發展。二是提高村內各級干部為人民服務基本要領。組織村內各級干部多次外出學習與交流,有效的開拓了各個村干部的視野,增長了許多見識,學到了許多經驗,有效的增強了自身為人民服務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理念意識。三是強化鄉村本地人才培養選拔。充分的發揮出村子內先富起來的“榜樣”作用,通過多次帶領村子內的本土人才外出參觀和考察,學習及引進外地先進成功的經營理念,引領本地產業發展壯大。例如,東吐莫村牧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學習和引進外地的成功經驗,將鮮食的玉米整體的進行包裝,還采取了訂單模式進行銷售,年利潤達到15萬元,起到有效的典型帶頭作用。
四、結語
總的來說,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慶市東吐莫村積極開展民俗特色旅游,以自身的蒙古族特色文化為基礎,以自身優美的風景為載體,以鄉村特色民餐民宿為途徑,突出特色,內容形式多樣,對促進當地市場、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和建設美麗和諧鄉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馮耘.可持續發展視角下鄉村民俗旅游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20(08).
[2]文凌云.民俗文化旅游發展模式探析[J].農業經濟,2019(04).
[3]徐新建,孫九霞,李菲.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20(02).
[4]趙曉慶,魏范青,吳價寶.“中國夢”語境下民俗旅游產業優化策略[J].社會科學家,2020(06).
[5]由玉坤.鄉村民俗文化在休閑農業中的運用探索[J].農業經濟,2019(09).
[6]張冠群.民族旅游場域中文化符號系統的構建———以草原旅游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9(01).
[7]舒心心.蒙古族傳統文化的生態智慧及其當代價值[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9(03).
作者:王斌宇 劉麗麗 單位: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陜西酒文化鄉村旅游發展路徑研究
- 下一篇:文化保守主義在傳統文化存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