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外宣英譯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5-22 10:50:00
導語:旅游文化外宣英譯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旅游文化的外宣翻譯是城市文化對外推介和宣傳的重要渠道,在城市國際形象的構建中意義重大。旅游文化外宣英譯,能夠最大限度地讓眾多的國際友人領略到中國城市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然而結合實地調研和文獻梳理發現,池州旅游文化外宣翻譯呈現出總量稀少,進程滯后和合作欠缺的問題。基于此,文章探求池州旅游文化英譯的對策,主要是內外兼顧,提煉城市特色文化;知行結合,探求文化英譯的適用策略;校區聯動,提升文化英譯的質與量。
[關鍵詞]池州;旅游文化;外宣英譯
“旅游文化翻譯是一項典型的跨文化交際活動,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來華的國際旅游者提供語言服務,向游客傳遞、介紹景點信息和吸引游客;另一方面則是要將中國的優秀文化傳播出去,讓外國游客通過翻譯了解中國文化”[1]。文化翻譯不僅僅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語碼轉換,更能促成異質文化交流、實現本土文化的再創造。英語作為國際第一通用語言,在全球范圍內使用人數眾多,也是我國外語中使用數量最多的語言。故通過旅游外宣英譯,能夠最大限度地讓眾多的國際友人領略到中國城市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池州市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歷史文化資源,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華山,特色歷史文化名村杏花村等各類景區、景點300多個,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池州市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優勢,制定“旅游興市”發展戰略,開拓旅游資源,做活旅游市場,經過“十二五”的大力建設,池州市旅游業已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和成長潛力,成為池州市的支柱產業。隨著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全球跨文化交往愈加頻繁,中國各內陸省份地方城市的對外開放程度也日益增大。2014年,池州市正式納入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致力打造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區。在這樣的背景下,借由旅游文化的外宣英譯促進池州城市文化的對外推介和宣傳,塑造優秀的城市國際形象,不僅有利于池州國際旅游市場的開拓,更能激活池州豐富的人文自然文化,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推動池州旅游經濟可持續、強勁發展。
1池州市旅游文化外宣英譯現狀
近年來,池州市吸引了愈來愈多的世界各地人士來池州旅游觀光,并承辦了諸如首屆中國國際健身氣功交流比賽大會、第六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以及池州國際馬拉松等多項國際重大賽事,城市地域文化的國際交流越來越頻繁。但是筆者通過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源平臺以“池州旅游翻譯”為關鍵詞,進行全部類型文獻檢索,跳轉“超星發現”客戶端共得到1998-2018年間共26篇文獻,其中期刊文章24篇,碩士論文2篇,無著作書籍。筆者再次以“池州旅游翻譯”在中國知網分別進行主題、關鍵詞、篇名以及全文檢索,時間跨度為1998年8月31日至2018年8月31日,得到的相關文獻均包含于“超星發現”的結果,反映出該26篇文獻可以基本涵蓋20年間池州旅游翻譯的研究情況。基于實地調研并梳理池州旅游文化外宣翻譯文獻,發現目前池州市的旅游外宣英譯相對滯后,以下問題比較突出。1.1旅游文化外宣英譯總量稀少。雖然目前池州市的主要景區都有漢英雙語旅游標識,但與旅游聯系緊密的餐飲、住宿以及交通等公共服務領域基本還沒有英漢雙語公示語和介紹。2013年11月由池州旅游委員會編著的中文版《池州旅游大全》才面世,還未有英文版城市旅游手冊或指南。主要景區特色文化的外宣資料匱乏,旅游景點的導游詞也基本沒有對應的英語版本,關于池州地域特色文化的英文推介作品更是少之又少。王超在其2017年碩士論文《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池州旅游文本漢英翻譯實踐報告》[2]中就提到池州旅游景點的英譯文本稀少,所以只得先通過網絡和實地考查的方式收集池州旅游景點的漢語介紹文本,將其作為英譯研究文本,在翻譯實踐中以功能對等理論為指導探討對漢語源語文本中的文化負載詞、景點地名,四字結構和漢語短句翻譯所應采取的翻譯策略。1.2旅游文化外宣英譯進程滯后。旅游文化外宣英譯進程滯后主要體現為理論探討多,實踐翻譯少,理論指導實踐不夠。目前為止,池州市旅游外宣翻譯多側重標牌和景點名稱的英譯,少有對池州地域特色文化的英譯。致力于地方旅游文化英譯研究的學者們主要還停留在對池州景區標牌翻譯的糾錯上,或以某種翻譯理論為指導探討適當的旅游公示語文化信息翻譯策略。僅有部分學者開始思考池州地域特色文化英譯的路徑,但還未有學者對具體地域文化進行文化提煉、文本搜集和英譯實踐。早期池州旅游翻譯研究主要集中關注池州旅游景區標牌、景點名稱的翻譯失誤和方法探討。余義兵在2011年對池州市主要旅游景區雙語標識進行了調研,隨后基于公共標識語文體的分析,提出了準確性、規范性和審美性的翻譯原則[3-4]。同年,劉翠萍對九華山風景區內公示語翻譯進行了分類,以模因論為基礎,提出采用引入目的語模因、復制源語模因及化用目的語模因的翻譯策略[5]。葉春玲于2012年再次對池州旅游公示語進行調研,結合池州旅游公示語具有的特點提出歸化、異化翻譯策略及直譯、意譯和音譯的具體翻譯方法[6-7]。丁小鳳[8]、唐小愛[9]隨后對池州部分旅游景點公示語的翻譯進行了提取,用以舉例論證具體的翻譯方法。基于文獻梳理,池州旅游景點公示語的英譯失誤可歸納為語言失誤、語用失誤和標識制作失誤三大類。其中語言失誤具體包括拼寫混亂,譯名不一致,詞語錯譯和句法失誤;語用失誤具體包括中式英語、內容冗長、語氣不當和篇章失誤等。值得注意的是多數學者在討論公示語翻譯語用失誤方面還提及了文化因素的影響。其中葉春玲在其2012年的碩士論文歸納池州標牌翻譯錯誤時就提到了“文化失誤”“其表現為公示語在翻譯過程中因翻譯方法錯誤未能正確傳遞文化信息,導致外國游客無法理解池州特色文化”[6]。由此,學者們開始關注并側重公示語翻譯中文化信息的表達。其中基于呂和發、蔣璐[10]提出的“創意翻譯”概念,從跨文化傳播的角度出發,李奕華提出了創譯法[11],強調在文化信息翻譯時不要過于強調字面含義,用較藝術的方法進行創造,讓外國游客樂于接受和體驗城市特色文化。而霍雨佳以《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史志(1953-2003)》部分內容為文本案例分析對象,對翻譯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尤其是有關黃梅戲藝術和歷史文化信息的詞匯以及長句復雜句的翻譯上,嘗試在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的關照下,運用音譯、意譯、增補法、省略法等翻譯策略解決問題[12]。2015年開始,少數學者轉向池州地域特色文化翻譯路徑的探討,其中以余義兵、李奕華研究最為活躍。他們以民俗旅游文化翻譯為起點,結合民俗文化中的空缺現象,從信息性和可接受性方面提出空缺保留+注釋,空缺釋義和空缺置換三種文化翻譯策略[13]。同時以最大程度滿足游客的求知、求美、求新的文化和心理需求為目標,又提出變譯法,以彌補文化缺失,釋放語言外的信息[14]。此外,李奕華還運用了語料庫分析手段,提出在漢英翻譯時,對過多的涉及歷史典故、神話傳說等豐富的文化信息可以采用縮減法,使得英語譯文更簡潔,更直接,更易于游客接受[15]。值得注意的是其研究中的漢譯英旅游文本語料是2013至2014年間收取北京、西安、安徽等地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介紹文本,并未對池州地區的旅游文本進行系統收集與梳理。其他學者在近兩年開始對池州地域特色文化的翻譯有所觀照,但還遠未形成一定規模。劉軍、魯萍基于國際傳播學視角,提出諸如增補法、省略法、借譯法的文化翻譯策略[16]。王昌俐又從目的論視角,提出仿譯與意譯的文化翻譯方法[17]。在尋求最優化的文化信息翻譯策略方面,眾多學者做出了努力。但在池州旅游文化的英譯中究竟采取怎樣的策略,還需要在具體實踐中予以考量才能探索出最適合池州特色文化傳播的翻譯路徑。這需要當地政府聯合專業研究者們進行有效的實踐翻譯與理論探討。1.3旅游文化外宣英譯合作欠缺。池州旅游文化外宣英譯合作欠缺主要體現在學者之間團隊合作以及與政府相關部門聯系欠缺。通過文獻梳理發現,對池州旅游翻譯進行研究的基本是來自池州市地方高校的外語教師。這些教師學者彼此地理距離近,甚至來自同一單位,研究關切相近甚至相同,但僅兩三位教師聯合發表了數篇研究論文。大多數學者未能開展聯合研究,對于部分景區標牌英譯糾錯或公示語文化信息英譯策略的探討發生了部分重合,團體研究優勢未能發揮。此外,學者們未能與相關政府部門產生積極聯動,學者們的學術研究并未有效地指導旅游翻譯實踐。多數學者指出池州旅游景區標牌翻譯的錯誤并給予正確翻譯參考,但并未引起相關景區管理部門的重視,甚至相關部門毫不知情。所以截至目前,學者對池州景區公示語的翻譯研究并未實質性推動池州旅游景區公示語英譯的規范化。早在2011年,余義兵在其論文中就呼吁地方政府制定旅游標識語的統一標準:“雙語標識的制作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準入制度……政府相關部門,如旅游部門、外事部門、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等應積極參與,并出臺標準,加強監督、管理。制定池州市旅游景點標識語使用統一規范標準”[3]102。然而至今,在《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系列國家標準(GB/T30240)于2017年12月1日正式全面實施后,池州市還未與國家標準接軌進行地方公共服務領域英譯的規范和標準制定,與時俱進探討地方文化翻譯的新路徑更未在池州興起。
2池州旅游文化外宣英譯對策
隨著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來到池州旅游觀光,旅游文化外宣英譯在樹立池州良好國際形象方面的重要性凸顯。2.1內外兼顧,提煉城市特色文化。池州有著1400多年的歷史,自然風光秀麗,歷史人文底蘊深厚,有著“千載詩人地,佛茶儺腔戲”的美譽。從內而言,即立足于池州自然風光的優勢,著力挖掘、提煉池州地方特色傳統文化。在城市概覽、景點介紹等英文翻譯中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運用諸如文學、戲曲、佛教、歷史、民俗等池州地方特色文化,盡可能傳播本土文化,說中國故事,保護文化的多元性。從外而言,即在現今旅游數據大背景下,通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來了解游客對池州整體形象的感知,從而使提煉池州特色文化變得便利可行而意義非凡。通過網絡(如同程網、攜程網、美團網、糯米網、池州人網等)和新媒體客戶端(新浪、微博、微信等)就游客對池州景點旅游及酒店住宿后的相關點評進行匯總,利用文本挖掘與分析的方法進行高頻特征詞和情感分析,了解游客對池州的整體形象感知,進而幫助提煉池州特色文化。2.2知行結合,探求文化英譯適用策略。文化翻譯承載著文化交流的重任,且漢語的旅游文本除了對景點的信息性介紹外,還包含了大量的神話傳說、歷史典故、風土人情,故文化翻譯對于譯者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基于文獻梳理可以看出,學者們基本達成一致認識的是:旅游文化的英譯中,考慮到漢語文化與實際受眾間文化心理的差異,很難以對等的語言風格和目的語進行處理,對材料的改寫或譯寫的再創造尤為重要。那么究竟要采取怎樣的標準改寫或如何再創造來英譯池州的特色文化?這必須要從具體的池州文化翻譯實踐中去探索。池州歷史文化景點眾多,但大多數都還沒有基本的英文梗概介紹,這無疑使得池州在日益頻繁的國際交往中錯失了良好的自我展現機會。專業研究者們先投身具體的文化英譯實踐,既能彌補池州多數旅游文化英譯文本的空白,又能進一步檢驗、探求最適合池州特色文化英譯的策略。經過大量英譯實踐與策略摸索,在文化英譯文本積累到一定數量時,再聯合眾多研究者進行系統梳理和探討,尋求適用于池州特色文化英譯的理論及策略,這將是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2.3校區聯動,提升文化英譯的質與量。池州文化英譯的校區聯動主要體現在學科內外合作與學校、政府聯動兩個方面。皖南人文底蘊深厚,文學、史學、哲學、藝術、旅游等相關學科專家學者,長期以來積極從事皖南歷史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2015年成立的池州學院皖南民俗文化與旅游發展研究院更是團聚校內外專家學者,致力于皖南民間風俗、戲曲和宗教文化的研究,開展皖南歷史文化資源的發掘與整理、保護與傳承及旅游開發利用研究,成果斐然。這無疑為池州特色文化英譯提供了強大的文化背景和學科支持。加強與這些學科專家學者的交流合作,不僅有助于文化英譯者準確理解池州特色文化內涵,更為特色文化英譯的質量提供了保證。文化英譯最終要服務于池州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和良好國際形象的建設,加之眾多翻譯研究者均來自池州本地高校,加強學者、學校與政府的聯動尤為重要。池州學院與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成立的“旅游發展研究中心”為池州旅游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這也為文化英譯的校區聯動提供了良好的樣例。目前池州市外事僑務辦公室翻譯人才庫的建立就是一次有益的嘗試。池州市委宣傳部、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各景區管理部門以及相關企業單位可以與專業學者、學校積極開展合作研究,以池州文化英譯的研究為池州旅游、文化的外宣和推介提供智力支持,切實推動池州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的建設。
3結語
城市的形象是城市文化的集中體現,世界上形象良好、文化活力強的城市,無不具有特定的傳統文化特色和良好的城市形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借助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推進的契機,提煉、打造池州地方特色文化,借由旅游文化的外宣英譯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合作的橋梁,既可以促發池州文化傳統之根的發展和更新,又能極大推動池州的綜合發展,對池州良好的國際形象的構建具有重大意義。
作者:吳麗瑩 余義兵 單位:池州學院
- 上一篇:海洋旅游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論文
- 下一篇:關中地區旅游文化翻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