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一體語言文化在建筑文化的映現

時間:2022-05-25 11:49:32

導語:多元一體語言文化在建筑文化的映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元一體語言文化在建筑文化的映現

市農業自古,中華文明就以多民族聚居的狀態立足于傳承于世,而多民族聚集的文化生態也造就了異彩紛呈的中華文化。每個民族在漫長的衍生發展歷史進程中逐漸形成了本民族的語言和建筑文化,在浩瀚淵博的中華中占據了一席之地。縱觀中國建筑文化的發展歷史,每個朝代、每個地域、每個民族根據生存需要和信仰文化的不同,都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族性特征。但在統一化封建王朝的影響下,各民族語言文化、建筑文化也逐漸呈現相互融合發展的趨勢,例如盛唐時代,不僅在華夏境內,甚至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商貿貨物都在盛況空前的長安城內扎根發展,造就了一種多元一體的文化發展趨勢,各民族、各國別的語言文化建筑文化都在此與其他民族語言文化和建筑文化發生碰撞交融,又催生了新的具有生命力的語言、建筑文化,中華文化就在這種碰撞與交融中不斷發展壯大,煥發出絢爛多姿、經久不衰的生命光彩。

由沈福煦著寫的《中國建筑文化簡史》(中華書局,2010年3月版)一書按照發展順序縱向溯源了從史前先秦到現當代中國建筑文化的發展史,對不同朝代、類型的建筑所表現出的功能屬性和美學特征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對中國建筑文化在多民族聚居與融合變遷過程中體現出的多元一體發展趨勢表現出濃厚興趣,并作了專業化闡釋與分析。閱讀此書,能夠梳理中國建筑文化從獨立到多元融合發展的變遷過程,從具體內容上看,主要呈現出以下幾點特色。

邏輯嚴謹,縱向溯源中國建筑文化衍生發展歷史。本書對中國建筑文化在民族文化碰撞交融中形成的多元一體化發展趨勢的溯源主要按照王朝更迭的歷史發展順序進行,從史前先秦到秦漢魏晉,由隋唐五代到兩宋時期,再由遼、金、西夏并存的元代到明清,到近代以及現當代,梳理出一條邏輯清晰嚴謹、時代地域特色鮮明的建筑文化發展線索。這其中,除了生產力和生產條件發展水平不同造成的建筑文化差異,不同朝代所尊崇的宗教文化對建筑風格的影響也是十分明顯的。當然也和王朝的經濟興衰有關,漢唐時期,王朝內外祥和,經濟發展迅速,王朝國力鼎盛。因此建筑也相對呈現出一種恢弘大氣、氣貫長虹的姿態;而到了積貧積弱的明末晚清時期,閉關鎖國的封建王朝已經跟不上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腳步,國家貧弱、民生凋零,除了勉強支撐的皇家建筑,一般民間建筑已經難以再現盛時氣派了。語言文化在民族交融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跟著建筑文化的興衰呈現出周期性發展趨勢。

全面詳細,對不同建筑進行了細致深入的研究。無可否認的是,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一般體現在皇家建筑上,皇家建筑一般由統治者以專制皇權征召全國優秀、技藝精湛的工匠來設計建造,因此,皇家建筑通常是體現當時較高水平的建筑。本書對不同類型的皇家建筑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主要包含宮殿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皇家園林等,作者從建筑技法創新和審美取向等角度切入,既抓住當時建筑流行元素,并尋找分析其中體現的民族融合證據,又從美學設計角度進行鑒賞,對皇家建筑所體現的精美、大氣、文化宗教韻味等特征進行了細致點評,總結出不同類型建筑在縱向發展歷程中所體現出的時展與民族融合特征。進一步,作者還分析了高水平的皇家建筑的產生與當時的匠戶制度的關系,認為古代世襲的匠戶制度在相當程度上保證了皇家建筑的水準,但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水平和審美視野的提升。這是一般建筑文化著作不會去深入考究的領域,值得一探。逐層深入,挖掘建筑發展背后的文化脈絡。

建筑的風格和樣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文化審美和宗教信仰的外化形式,探究建筑文化階段性發展特征和突出的審美風向,其實也是對當時的主流社會文化進行考證的過程。本書秉承加深研究的文化價值的態度,不僅對具體的建筑形式風格、工藝技術等進行介紹,還對其中表現出來的建筑文化流變發展中滲透的語言文化、風俗文化、宗教文化、商貿文化、城市文化等多種社會文化進行了系統分析,這對全面觀照中國古代到近現代、現當代建筑文化發展與各方面民族文化交融趨勢非常必要,對整體上厘清社會歷史文化發展脈絡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鄔湘濤 單位:昌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