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狀況分析
時間:2022-04-16 10:38:26
導語: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狀況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公共文化產品首先是一種公共產品。關于公共產品,保羅•薩繆爾遜給出了比較精當的解釋,他認為“純粹的公共產品或勞務是這樣的產品或勞務,即每個人消費這種物品或勞務不會導致別人對該種產品或勞務的減少”。根據上述對公共產品的描述,所謂的農村公共文化產品就是滿足農村地區文化建設需要,在消費上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質產品和服務。當前的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主要有廣播電視、電影、出版、報刊、互聯網、文化演出、圖書等。先進的思想要想在人的頭腦中扎根就需要文化產品作為中介。同樣,要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水平,必須向農民提供豐富優質的文化產品,而新農村建設作為國家的長期發展戰略決定了其公共性。
二、當前農村文化產品供給中存在的問題
1.供給總量不足
農村文化產品的供給依托于農村地區公共文化供應體系,而農村公共文化供應體系的運行需要各級政府給予政策的傾斜和物質上的支持。由于我國各個地區間發展水平存在著差異,因而在農村文化產品的供給上也出現不均衡的情況。首先是城鄉不均衡,文化資源集中于城市,農村文化建設滯后,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應不足。其次是地區不均衡,各個地區的農村也存在著差異,東部地區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
2.供給質量有待提高
當前農村公共文化產品在總量上不足,文化產品的質量也有待提高,供應質量體現在能夠滿足廣大農民的文化需求。當前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應上沒有能夠準確了解農民的文化需求,雖然向農村提供了公共文化產品,但是不符合農民的文化口味,受不到農民的歡迎。另外,雖然農民的文化需求有一致性,但是由于地域特點、經濟條件、文化層次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農民對農村文化產品的需求也存在著差異性,呈現多層次的特征。然而現在農村文化供應還沒有能夠完全適應這種需求特點,沒有建立暢通的需求信息反饋渠道,沒有能使農民的心聲能夠及時、順暢、準確地傳達到文化產品供應者那里去。
3.供給缺乏制度保證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廣大農民也不例外。這就要求農村的公共文化產品設施應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得到相應的完善。要達到這樣的目的,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的長效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就顯得特別重要。但是調查發現當前很多地方的農村公共文化產品的供給普遍缺乏制度的保證,首先體現在文化產品的創新機制和激勵機制不健全,文化產品創新緩慢,其次,農村地區的公共文化設施管理粗放,缺乏維護,導致文化設施不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影響農村公共文化產品的供給。
4.供給模式單一
一般說來,純公共產品可以由政府提供,而對于具有不完全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準公共產品則可以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由政府和私人混合提供。依照上面所述,農村公共文化產品雖然屬于完全公共產品,應當由政府作為主要的供應方。但是政府財力投入的領域很廣,對于農村文化產品的投入很難做到完全滿足實際的需要,因此,需要個人或者其他組織參與到農村公共文化產品的供應中來。但是在現實中農村的公共文化產品供應渠道單一,政府在文化產品的供給中占有絕對地位,村民參與積極性不高,社會資本參與度不夠,這就導致了農村文化產品供應的不足。總之,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應中存在的問題制約著我國農村文化建設,制約著農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滿足,不利于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和繁榮,對農村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解析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已經認識到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中存在的問題,只有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我們才能找到破解之道。造成當前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中存在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資金投入不足
由于歷史的原因,當前我國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的主要主體是政府,所以政府的資金投入是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的關鍵性的因素。盡管我們的黨和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的資金投入力度,但是由于資金投入依賴于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使得資金的總量和結構存在極大的問題,不能夠滿足農村文化建設的需求。在中央財政層面,文化建設資金主要流向城市而不是農村。另一方面當前農村的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的資金多依賴于地方政府財政,這就使得各地農村的文化產品的供給受到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在東部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因而文化建設開展情況較好,文化產品供應相對充足,而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財政能力較差,稅費改革以后這些地區的財政收入減少,沒有充足的財力來保證文化建設的開展。
2.某些地方政府重視程度不夠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決議,對農村文化建設作出了專門的部署。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也指出了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提高文化產品質量,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但是有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正確的政績觀,在工作中唯“GDP”是從,對于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于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沒有清醒和科學的認識,沒有深入群眾,缺乏認真的調查研究,沒有將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納入政府日常工作當中來。一些地區在做農村發展規劃的時候并沒有將文化設施建設納入規劃內容。這就造成了農村公共文化產品的供應制度建設滯后,從而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產生。
3.供應主體一元化
當前的農村公共文化產品的供應主要有政府承擔,這是由農村公共文化產品的性質決定的。但是于此同時,這種供應的模式的效率難以得到保證,有的時候政府投入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農村公共文化產品如果全部依賴政府的投入,這無疑會加重政府的財政負擔影響其他方面的建設。合理利用市場機制,充分調動各方參與農村公共文化產品的積極性應當是一種可行的補充模式,然而現在這方面做得顯然不夠。
四、解決當前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中存在問題的思路
根據上述分析,增加和提高農村公共文化產品的總量和質量,破解當前公共文化產品供應困局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政府在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中應當發揮主導作用
農村公共文化產品具有公共性的特征,這就意味著向農民提供優質無償的文化產品是政府的基本職能,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政府在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中的主導地位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理解和把握:(1)充當農村文化產品的供應者,制度的建設者和完善者政府應當對當前農村地區的公共文化農產品的供應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要改變以往只重視文化產品的外部輸入,重視資金和資源的投入,要大膽進行創新與改革。創新和改革的關鍵在于制度的創新,要將當前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應模式由產品供應向制度供應轉變,建立和健全一套能夠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行之有效的公共文化產品供應模式和制度,從而實現農村文化產品數量和質量上的增加和提高,促進農村文化建設的進步和發展。(2)發揮自身優勢,但同時也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首先應該轉變認識,以滿足廣大農民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貼近實際,貼近百姓的日常生活。當前有很多群眾自發的、非營利性的群眾文化組織,具有貼近老百姓的優勢,但是由于自身力量有限,其所提供的文化產品的數量和種類極為有限。這樣民間的公共文化供給者與政府就形成了互補的關系,具備了合作的可能性。政府要在資金上向那些民間的公共文化供應者進行傾斜,在政策上基于適當的傾斜,以充分發揮社會的力量。另外民間文化產品生產單位還面臨著人才缺乏的困難,因此,政府還應當在人才上給予民間文化團體以支持,以便使它們能夠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產品,促進農村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豐富農民的精神世界。(3)將宣傳政策與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并重過去農村的公共文化產品的目的在于對老百姓進行政治宣傳,使他們了解黨的方針政策,提高政治覺悟,實質上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灌輸。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人的文化需要是日漸多樣化,以往的單一的、功能性的文化產品并不能滿足人們形形色色的需要。人民當前需要的文化產品應當立足于現在社會,具備現代性的特質,也就是我們所講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民族、科學、大眾的文化產品。因此,農村文化產品的供應應當既注重政策宣傳的功能,又要以培養現代化人格為目標,從而為農村基層自治提供相應的文化基礎,推動社會主義民主的進步與發展。
2.實現農村文化產品供給渠道的多元化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完善發展,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文化企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已經成為人們群眾文化產品主要的提供者。與此同時,我國的各類非政府組織也發展迅猛,在這其中就有很多群眾性的文化組織。正是這些社會力量與政府一道成為我國農村公共文化產品的供給主體。政府應當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給予其他文化產品供應主體足夠的重視,給他們提供資金、技術、政策上的扶持。我們還應當充分喚醒農民的主體意識,激發他們建設農民文化的熱情,實現農村文化產品的自給。3.充分尊重農民在農村文化產品供給中的主體地位黨在《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問題的決議》中指出:“滿足人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要大力發展公益性的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并提出了增加農村服務總量來實現城鄉文化一體化。在這里,文化產品的總量是指有效的需求的滿足而并非單純數量上的增加。因此,要形成有效的需求必須尊重農民在文化產品供給中的話語權,尊重他們對文化產品的批評和建議,尊重農民在農村公共文化產品評價機制中的作用,由農民自主的對文化產品進行質量評價。最后,要尊重農民在文化產品供給中的首創精神,鼓勵和支持農民對本土文化產品的創新和生產,而政府則應該在財力和物力上加以支持,在政策上加以傾斜。
五、結論
發展農村文化,滿足農民文化需求,關鍵在于為他們提供充足的、符合他們真正需求的、符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公共文化產品。盡管我們的黨和政府對這一問題給予了足夠的重視,農村的公共文化產品的供應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但是只要我們認真地分析,下定決心,我們就能夠徹底解決當前的難題,保障農民的文化權益,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的發展。
本文作者:王紅陽王俊工作單位:復旦大學
- 上一篇:公共文化建設與服務論文3篇
- 下一篇:高等教育改革頂層設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