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信息技術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0 03:50:00

導語:現代信息技術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信息技術分析論文

一、現代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指形成課程的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F代信息技術的開發在于突破傳統課程的狹隘性,在相當程度上突破時空的局限,網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開闊,多媒體強大的模擬功能可以提供實踐或實驗的模擬情境和操作平臺,網絡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時、開放,所以我充分利用網絡這一巨大的信息載體,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內容重組,通過網絡使學生以獨特的方式學習,使學生可以在適合自己的時間、地點獲得相關學習資料。如在進行環境教育時,我提出讓學生在網上搜集近幾年在社會上人們比較敏感的“非典”“禽流感”資料(圖片、文字都可),然后我對他們的資料進行整合,重組,以“追溯求源”為題,讓學生重新認識這些資料,學生從比較中認識到了環境破壞的危害,然后我又讓他們調查一下周圍的環境狀況進行分析,寫出調查報告。這樣學生保護環境意識增強了,是網絡知識讓學生對環境問題有了深一層的認識。

我們在準備教案時,需要大量的資料及信息源。在傳統的教學中,這種資料主要是通過書本、圖片、錄音和錄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學生傳輸信息,這樣的信息來源顯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靈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隨著電腦技術的普及,我們可以通過電腦自己制作,或通過光盤、網絡等途徑獲取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課件制作,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更精彩,教學方法更多樣、更靈活,教學效果更明顯、更有效率。

二、現代信息技術是優化課堂結構的手段

現代信息技術深入教學內部,使課堂結構模式發生了變化。我們提倡推舉課堂結構的優化,目的是使教學“低投入,高效益”,因此要對現代信息資源作認真分析,努力發揮媒體的特長,與其他教學手段取長補短,相互補充,交融成一個新的整體,為構建的課堂結構服務。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遷移,學習內容與現實的逼真度越高,刺激度越強,遷移效果越好。通過精心準備,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電腦、DVD、投影儀等先進的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打破了沉悶教學空間和單一的學習模式,激活了學生的感官和思維,把課本的知識還原成了豐富、生動、形象、逼真的立體世界,從而可以優化課堂教學,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果。如教《火燒云》一課時,有部分學生對火燒云無概念,這可是理解內容的一個大困難,于是在音樂氛圍的烘托下,從網上下載的一張張火燒云多姿多彩的圖片展現在眼前,在同學們喝彩和贊嘆聲中,這一難題迎刃而解,同時也理解了火燒云顏色、形狀多的特點。至與火燒云顏色、形狀變化快的特點,放一段相關的動畫課件,惟妙惟肖的意境之下,課文內容與畫面相結合,學生不但理解了內容,同時也感受到本文語言的魅力三、現代信息技術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搖籃

1998年2月14日總書記在北京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薄耙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在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在知識經濟時代,無論是對知識的發明、學習、理解、消化和掌握,還是對知識的傳播、運用、分配和再生產,都必須依靠人的創新能力。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我們培養創新人才提供了直接的、有效的契機,信息集約化、綜合化、高智能化的特點,體現了信息社會對個體創新性學習能力的挑戰與激發。面向21世紀的語文教學,不能不顧及這一宏觀背景,因此,21世紀的語文教學,將是一個在信息網絡系統中以“開展語言創新活動”為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的的知識創新工程。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形式具有多樣性。一方面,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科學化,另一方面,就學習者來說意味著更多的主動與自由,學生可以在特定的學習場景中,通過人機交互、信息反饋,提高學習能力。

多媒體電腦實現了學生隨機交互式訪問的學習路徑,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多種認知途徑,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強化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能動性。但是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學僅僅滿足于人機交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還是很不夠的,因為在這樣的人機交互中,學生閱讀的創造性思維品質的訓練并未全部完成,閱讀理解還是表層次的。因此,如何應用計算機技術的綜合化、集約化、高智能化的特性,開展語言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便成了擺在新世紀每一位語文教師面前的迫切任務。

在這里,“語言創新活動”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把大量的信息再現給學生或讓學生簡單地讀取,而是使學生以探索式、創造式的姿態介入語言活動中。許多學校在這方面做出了成功的范例。如安徽師大附中肖家蕓老師,充分挖掘學生的智慧和潛能,指導學生制作課文錄音磁帶(含配樂朗誦、分角色朗誦),建立“安徽師大附中學生課文錄音制品”檔案;發動學生為課文制作輔助性的插圖或表格,激發學生的創意;鼓勵學生為多媒體教學制作簡單的課件。這一系列創造性的語言活動,從根本上打破了學生被動的、因創造性思維受壓抑而導致的沉悶局面,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品質的形成。這些成功的范例,對我們開展語言創新活動有著深遠的啟迪意義。

在語文教育現代化進程中,如何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將成為21世紀現代教育的嶄新課題。我在教學活動中始終注重這方面的教育實踐:在教《院子里的悄悄話》時,為了讓學生明白有關年輪的知識,我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帶來的軟盤資料,介紹了年輪,然后結合課文內容,出示課件,認識了課文介紹的年輪是怎樣記錄年輪,辨別方向,記錄氣候的,然后領著學生進入虛擬的森林世界,親自判斷樹樁上的年輪所記載的知識,學生興趣盎然,對每一個樹樁的年輪知識都介紹得頭頭是道,連平時最差的學生也樂于參與其中。然后再分角色表演課文內容,學生的語感,情感都很到位,這樣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提高,其中多媒體的作用不可忽視。

由此可見,現代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活化了各學科教學,提高了課堂的效率,使學生超越時空,多維感受,不僅學到了課文的內容,還領略到了更廣闊的課外的世界,把課內和課外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而且情感上得到了滿足,精神上得到了熏陶,能力上得到訓練?,F代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僅時間早晚的問題,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也是我們21世紀培養新一代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手段,我們必須充分重視和利用好它,為它永遠“亮起綠燈”??傊覀円ν诰蛩鞋F代教學手段的使用價值,使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課堂教學的發展,讓它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從而促進教學技術體系整體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