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能力人才培養論文

時間:2022-04-06 02:42:00

導語:科技創新能力人才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創新能力人才培養論文

摘要:科技發展與創新的根本在人,科技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社會活動,人是這項社會活動中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科技創新能力是以具備一定開拓創新能力的人為前提條件的。因此,提高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必須要有一個系統的、科學的、全面綜合的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科技;創新能力;創新人才;培養

無論是透過“李約瑟問題”,還是縱觀一百多年來世界上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諾貝爾獎獲獎情況,都折射出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低下與落后。如何能夠提高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以加快趕超世界科技發展的潮流?筆者認為,科技發展與創新的根本動力在人,科技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社會活動,人是這項社會活動中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科技創新能力是以具備一定開拓創新能力的人為前提條件的。因此,提高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必須以培養科技人才為前提,要有一個系統的、科學的、全面綜合的人才培養體系。

一、從科技創新內涵看我國人才培養

科技創新包括科學創新、技術創新、科學與技術創新三個方面。科學創新主要是指在基礎理論研究中發現事物的本質和原理、揭示事物的內在規律的過程;技術創新具體指科技成果產業化和商品化即科技成果變成商品在市場上得以銷售、實現其價值從而獲得經濟效益的過程;科學與技術創新是指在基礎科學創新過程中同時伴有應用研究的創新。上述三個方面的創新活動既是科學理論、科學規律的發展,又是技術原理的發明和創造,它們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科學創新是資金向知識的轉化,而技術創新則是在資本的支持下,使知識通過市場向效益、利潤的轉化。促使資金向知識轉化和使知識向效益與利潤轉化的過程是人的思維活動借助外在輔助系統相互作用的過程,在這整個轉化過程中人是關鍵,人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等程度的高低決定了人才水平的大小。因此,人才培養就是要培養人們對待科學技術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人們從事科學技術研究的熱情,不斷挖掘人們的科學技術創新能力。

創新者的科技創新能力主要來自學習和培養,學習和培養的過程既是個自主的過程又是個受動的過程。在這個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中,不僅與培養模式、學習方法、學習技巧等直接作用于學習者的因素有關,還與社會環境、文化底蘊、社會價值觀念等間接作用于學習者的因素有關。因此,要提高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要從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培育創新文化、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取向等宏觀方面入手,創新培養模式—徹底打破應試教育,培養學習者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技巧等微觀環節。要從源頭、從幼兒、從家庭教育等各個環節開始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創新人才。

二、從我國科技創新現狀看人才培養

從科技創新的性質表征、行為表現、創新體現的意義看,可把科技創新劃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的創新是以傳統技術路線和工藝流程為基礎而進行的技術措施和技術訣竅的創新;第二層次的創新是對技術路線和工藝流程的創新;第三層次的創新是對技術原理的變革和創新;第四個層次的創新主要是指基礎科學理論的新發現和新發明。其中,第一、二層次是沿著當前(有的是世界水平)的技術理論和發展路線,應用先進的技術裝備和實驗手段,探索性地去做出新發現、發明和創造。我國目前主要走的就是這條路線。1986年3月2日,王淦昌、王大珩等四位老科學家上書中央,建議跟蹤研究世界高技術發展。同年3月5日,鄧小平同志批示:“此事宜速作決斷,不可拖延?!彪S后制定了“863”計劃(《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簡稱),選擇了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動化、能源、新材料等7個領域實施重點突破。這條科技創新路線的特點是,在引進先進技術基礎上的創新,基本上是沿著別人的發展道路走,技術路線是成熟的,技術源頭在別人手里。搞技術引進進行跟蹤研究并創新,出發點是積極的,但由于缺乏高層次人才,使得我們在走這條線的過程中常常陷入困境:越趕越遠,越超越落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根據國際社會不平衡發展的現實,將地區發展劃分為三類,即傳統發展地區、依附發展地區、內源發展地區。從我國科技發展的角度看,目前我國科技發展水平已走出了傳統發展階段,正處于依附發展階段,與內源發展階段還有相當一段距離。依附發展的主要特征是我們的社會一定程度上勇于拿來西方科學技術創新的成果為己用,但是社會內部根本上還缺乏科技創新的能力,科學發展水平依賴于外部思想的引進強度。我們目前所面臨的任務就是由依附發展階段向內源發展階段過渡和轉變,要實現這一發展目標的根本靠人才。

從科技創新的層次性和科技發展的階段性兩個方面的分析,揭示出我國現階段科技創新水平,這樣的發展水平對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說,是很不合適宜的。要想在國際大舞臺立于不敗之地,我們迫切需要造就戰略科學家和領銜科學家,這已成為我國科技隊伍建設的當務之急;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這是新時期科技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要造就大批科技創新人才,要堅持科技創新與人才開發相結合,科研與高級人才培養相結合,培養人才和引進人才相結合,制度創新與創造環境相結合,這是培養科技人才的基本路線。

三、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觀

關于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的關系已受到許多專家和學者乃至社會工作者的重視,目前關于人才培養研究的視角和重點落在高等教育這塊陣地上,普遍認為科技人才培養的主要任務是由高等教育部門承擔。但是,筆者認為,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不僅是高等教育問題,更是整個社會教育問題;不僅是階段性的單一培養問題,更是持續性多元化的教育熏陶問題;不僅是社會如何培養的問題,更是個人如何學習的問題;不僅是對一部分人的培養問題,更是普遍提高全民素質的問題;不僅要培養人的科技創新能力,更要培養人的創新思維能力??萍紕撔氯瞬诺呐囵B應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統一起來,從根本上改變現在的教育模式,以人的興趣愛好為根本出發點,盡可能挖掘人的內在潛力。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啟蒙教育,人的興趣愛好是從新生命誕生后適應世界和探索世界開始表現的,如果能夠抓住并適時引導他(她)們向著興趣的方向學習,孩子的能力就能在早期被發掘出來。到了學校教育階段,也能按照個體所表現的興趣加以教育引導,即進行個性化培養,人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都會有很大提高,從而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個性化的培養就意味著多元化的教育熏陶,這個過程不僅能把受教育對象培養成高素質、自主性很強的創新人才,同時,也對參與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育別人的過程也是自身思維創新的過程。思維的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前提和基礎,科技創新是思維創新的表現形式。因此,科技的創新首先要求創新者進行思維創新。

四、培養科技創新人才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深入發掘中國文化內核,從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中突出創新思維教育。中國文化所表現出來的思維模式總體上是一種閉鎖、慎行、忍受、喜舊、守紀。雖然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人群和家庭中,會表現出很多激進的思想和行為,但就整體而言,還是循規蹈矩更多些。受這種思維模式的影響,一些“離經叛道”的想法和行為多會受到社會和家庭的約束和限制,以至于一些新思想和新發現常常會被消滅在萌芽狀態。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造就了一批批對國家、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偉大科學家和技術專家,但謹小慎微的思想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一代代的新人,影響著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因此,當務之急是不斷發掘和培育具有創新性的文化思想,用創新文化來提高民族的創新精神,從而提高民族的創新能力。

2.重視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形成多元化的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對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是不可缺少、緊密相關的。整個社會的文化因素、價值取向、人口素質、教育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等等為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宏觀背景。如果這些外在因素缺乏生機和活力、缺乏開拓創新思想,那么,受其影響下的人也不善于冒風險,不愿突破舊環境、舊模式。家庭是社會的一個單元,是人才培養最直接、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地方,家庭教育對人的培養非常關鍵。一個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或受過很少高等教育的人可以做出很大的發明創造(如愛迪生),但如果缺乏家庭教育或家庭教育不健康或不正確,不僅不能使其成才,甚至“不成人”?,F在很多青少年犯罪就是源于家庭教育的缺乏或不當的家庭教育所造成。學校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已基本取得社會的一致共識。總之,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沒有孰重孰輕之分,三者都很重要,應該把這三者統一起來,共同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科技創新人才。

3.注重人“勇于獻身科學”的精神培養??萍紕撔履芰Σ粌H僅意味著輸出新思想、新發明、新創造等的技術能力,更意味著有否獻身科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名利的精神能力。科學技術研究是一項漫長且枯燥、回報低且慢的活動,任何一次思想的突破、任何一項發明創造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都需要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甚至幾代人通過不斷的探索研究才會得以實現。這就對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具備相當高的專業知識和研究能力,還要有無私奉獻科學的精神和持之以恒從事科學研究的決心。在目前勞動還是作為謀生的第一手段的情況下,人們工作和勞動是為了獲取報酬,養家糊口?,F實中,科學研究只求快速回報,注重經濟效益,急功近利等的做法極為普遍。受短視心理的驅動,即使有很強科研和技術創新能力的人,因為金錢和名利的因素而限制了創新能力的發揮。因此,當前和今后在科技人才的培養上應從個體的精神層面上進行熏陶和教化,對個體科學獻身精神的培養遠遠重于科學研究技能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周文彬.技術創新過程中的幾種辯證關系.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9,(5):33-36.

2.殷瑞鈺.關于技術創新問題的若干認識.中國工程科學,2002,(9):38-41.

3.張進峰.中國科學技術本土化的歷史進程呼喚著科技發展規律的變革.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1999,(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