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內涵探索

時間:2022-11-21 10:24:05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內涵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內涵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的特色和優勢,要始終堅持黨對高校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的方向,這是高校思政工作實現內涵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全國高校思政會議中指出,高校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學生享受高質量需求與優質思政工作供給的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變化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新的挑戰和機遇下完善工作機制,抓住本質,優化實施路徑,提升育人質量。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內涵發展的目標導向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了新時代培養目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一重要論斷,為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遵循,這個培養目標是馬克思主義人才觀的重要發展。高校要以育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不斷加強高校學生思政工作,始終做到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提升思政工作的專業化、科學化水平,在潤物無聲中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將馬克思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激勵師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勇擔大任,立志成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內涵發展的機制導向高校思政工作要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一體化的育人格局,保障“三全”育人落細落實。一是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制度規范,不斷探索協同聯動、多方參與的育人機制,優化協同運行機制,各負其責,多方聯動,相互促進,深度融合,實現思政工作從“被動”變“主動”,從“各自為營”到“一盤棋”的轉變,精心打造有溫度、有內涵的思政體系。二是要形成閉環效應,工作規劃與組織實施要注意全周期、全環節、全過程,要有系統性和全局性的思維,工作開展前進行充分的調研和研究,工作開展過程中注意及時檢驗和反思,建立工作推進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清單;工作開展后要重視實際效果,動態了解師生的參與度和獲得感,以工作開展的實際效果作為科學的檢驗標準。三是要聚焦關鍵環節,牽住“牛鼻子”,嚴密部署,緊密推進,建立責任清單,強化任務分工,建立臺賬措施,完善監督體制,聚力共推各項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內涵發展的核心導向

1.打造專業化、專家化的隊伍,解決“人”的問題。思政工作隊伍是開展好高校學生思政工作的核心和關鍵,隊伍專業化是工作專業化的根本保障。一是傳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要強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意識和黨性觀念,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不斷加強政治定力,自覺地和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強理論學習,增強專業化道路的理論自信,推進思政隊伍的專業化進程。習指出,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才能使領導和決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的問題。[1]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備工作專業化的基本素質和能力,除了在入口關做好嚴格的審核和選拔工作外,更重要的是日常工作中的學習和交流,通過政策導向、業務培訓、技能競賽、專項訓練、科研立項等踐行學、思、行、悟,克服本領恐慌,提升做好思政工作的能力,增強做好工作的動力,引導當前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向專業化轉型。四是豐富思政工作隊伍的人員組成,充分發揮青年教師尤其是高水平博士的作用,形成教學、科研與思政工作的有效結合,挖掘不同領域中的育人因素,整合各種育人功能,發揮合力作用,構筑多維共進、互補互動、融合貫通的“大思政”格局。2.把握思政工作規律,實現工作的優化。高校思政工作必須遵循思政工作的教育規律,符合正確的教育規則,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2]。一是思政工作要與時俱進,積極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在繼承中不斷發展和創新,適應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加強思想引導,探索實踐載體,搭建各類平臺,按照學生發展規律引導學生成長成才是工作科學性的重要體現。如要尊重和引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差異化成才,不能“一刀切”,用單一模式和標準去衡量和教育學生,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努力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能成為他們今后發展的優勢和潛能,這就是因材施教規律的體現和運用。二是要遵循思政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針對大學生的思想和現實問題實施精準教育、精準管理、精準引導和精準服務,由“大水漫灌式”的教育方式轉變為“精準滴灌式”的教育,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成長成才。三是要善于從經驗中總結規律,把握規律,把經驗上升為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尤其是靈活處理工作中的“時度效”,如在新生入學第一年,要及時進行思想引導和轉型教育,提升思政工作的科學化水平。3.善于運用辯證思維,準確處理思政工作內化與外化的關系。高校思政工作教育的效果是通過教育活動的外在行為來體現的,思政工作長期以來以經驗和實踐作為導向,造成思政工作致力于外化環節,側重于形式本身,偏離了內生動力,致使思政工作者熱熱鬧鬧一頭熱,學生漠不關心且不認可。長此以往,思政工作者將陷于職業倦怠,缺乏職業獲得感,只有將大學生理想信念、思想體系、道德規范等思想政治工作內容有效地轉化為個體內在的意識和動力,才會進一步促進外在行為習慣的養成,如在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就彰顯出來培育與踐行相輔相成、內在統一的關系,培育是前提,踐行是落腳點,即價值觀認同促進行為習慣的養成,行為習慣又反過來推進價值觀認同的進一步深化、穩固[3]。高校思政工作不再是單純的內容供給問題,是學生接受認同和內化的問題,注重內化工作的邏輯創新、內容創新和載體創新,尤其要依靠思政活動的互動性發揮學生主體的自我教育,讓思政教育真正入腦入心,切實改進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教育內化的實效性。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內涵發展的方法導向

1.優化思政工作實踐載體,提升工作針對性和有效性。高校思政工作者要轉變工作觀念,以提升思政工作育人質量為目標,從工作思路、工作目標、工作內容、工作重點等方面加強研究。一是要引導思政工作與學生知識學習、科技競賽、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有效結合,注重學生的參與性、活動的儀式性、情感的帶入性和思考的內化性,通過規范完善的激勵措施,用身邊的榜樣和事跡感召學生,讓身邊的榜樣和典型成為學生理性認可、情感認同的對象,在潤物無聲中傳播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新時代下思政教育的主體已經發生變化,在新理念下倡導多元化的參與和主體化的創新,在培養方面將會趨于開放化和生活化,主體積極參與才會達到情感上的融入和接納,進而達到思想引導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三是要引導學生自主發展,關鍵是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注重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科學可行的職業發展規劃,有效激發學生自我發展的主觀能動性。尤其對于目標缺失和困難學生群體,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給予關注和幫扶,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力,要充分發揮好學生組織在學生“三自”管理中的紐帶作用,去除學生組織的“行政化、官僚化、娛樂化”,讓學生組織能夠真正代表學生、服務學生,努力成為“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的學生組織。2.構建互聯網+思政工作平臺,推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大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高校中已經是無處不網、無人不網,傳統的單向教育方式已經不再適用,單一化的思政工作效能也受到了質疑,思政工作者與大學生之間已經形成新關系,因而必須推進高校思政工作的供給側改革,將服務與引導深度融合。一是在需求方面要摸清學生特征,從用戶體驗的角度考慮問題。思政工作與互聯網融合的過程中要具備用戶思維,以學生需求為導向及時、精準、有效解決實際問題;要具備產品思維,堅持內容為王,輸出網絡文化精品,要掌握網絡規律、學生規律和思想政治規律,將虛擬與現實有效結合。二是供給側方面要提供優質產品,思政工作者要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思想、講理論、講文化,要切中學生的需求痛點,以新穎、明確、具體、接地氣的方式傳播教育要點和國家熱點,與學生的思維和話語在同一“頻道”。三是要創新話語表達體系,要把握新時代下的網絡規律,用好網絡語言和青年語言,內容選取要新穎,與大學生生活相關,以“故事式”的表達將道理融入其中,將情感散在故事中,增強網絡產品的帶入感和獲得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有效引導學生思維,激發學生靈感,使其收獲成長。3.采用平等對話、互動參與的教育方式,確保教育入腦入心。面對當前大學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創新教育方式,一是要尊重學生本身,把握學生主體性原則,俯下身子與學生站在同一戰線,從認知和心理層面加強學生對思政工作者的認同感及對思政教育工作的悅納度,這是保證思政教育入腦入心的基本前提,為后續開展工作提供了認同基礎。二是要注重主體的參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渠道,互動參與是將理論內化的最直接方式,通過實踐參與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學生對教育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三是要保證實效性,通過課程互動、社會實踐、專業實習、主題班會、黨團日活動、組織生活會、專題模擬等,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在互動參與中不能只走過場,這不僅難以保證教育的效果,而且學生一旦產生實踐活動的“首因效應”,后期教育難度指數將上升,因而要精心設計實踐活動,保證主體性參與、情感性融入、知識性滲透、理論性升華,讓思政教育的內容入腦入心,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4.開拓思政教育思路,充分吸收借鑒社會機構的成果。做好高校思政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高校的視域范圍,要立足實際,用已有的先進科學的知識和產品推進思政工作研究,指導工作實踐,保持高校與社會科學發展相匹配,跟上社會中的最新發展理念和形式。如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必將推動高校思政工作的改革和重構,也是實現思政工作精準化、專業化的智慧源泉[4],依托大數據精準供給個性化教育,通過形成學生學習、生活、思想、就業、心理等多維度的“行為畫像”,為思政工作者進行精準化、個性化、客觀化的思想引導、教育管理、引導服務等提供科學依據。當今大學生對優質資源和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務需求是我們要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解決這些實際問題達到思想教育目的是思政工作的有效抓手,這就需要優化整合資源,強化流程再造,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提供優質專業的指導和服務,提升學生的用戶體驗,形成高效能的管理模式和高時效性的教育引導。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重要講話文章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

[2]鄭永廷:《高校輔導員工作專業化理論與方法探索——〈高校輔導員工作專業化理論與方法叢書〉序》,《思想政治研究》2009年第3期。

[3]唐登蕓、吳滿意:《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價值、邏輯與改進》,《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8期。

[4]董卓寧:《略論新時期高校學生工作的轉型發展》,《學生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年第12期。

作者:李抗 單位:陜西科技大學學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