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探討

時間:2022-04-01 02:53:21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探討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直接關系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成效,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極為重要的出發點,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極力追求的重要因素。通過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各方面因素對教育本身吸引力的影響,有助于更好的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高等院校具體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環節,是推動高等院校不斷穩定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會對高校的最終教育成果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因此如何在高校的日常工作中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研究就顯得日漸緊迫起來。

一、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自然界中任何兩件物質之間都會產生吸引力,即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力。在管理心理學中,吸引力是指能引導人們沿著一定方向前進的力量。當人們對組織目標或可能得到的東西有相當的興趣和愛好時,這些東西就會形成對人們的吸引力。這種力量一旦形成就會吸引人們不斷地向目標靠近。而這里的吸引力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對受教育者注意力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的、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主要在于能激發和調動高校學生去接受一定的思想政治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形成符合一定社會要求思想政治品德的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吸引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吸引力

教育者的素質是教育行動的最根本的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育者必須要具備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崇高的人格魅力、完善的智能結構以及言行一致性,才能對教育對象產生重要的吸引力。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是指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始終堅持黨指導的正確政治方向,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耀感,能對自己所執教的理論誠信、篤行、深思。個人魅力是指個人在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所具有的吸引人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活動,它是通過教育者向教育對象傳遞相應的思想觀念,以影響教育對象的思想、行為的活動,是人格品德塑造的活動。這種活動是以教育形式為手段,兼以人格感染為輔助,并且教育形式的效力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育者的人格形象對其所宣講的教育內容的印證、踐行程度。完善的智能結構是指教育者個人的知識及能力的綜合。知識的范疇除了要求教育者具備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外,還必須具有豐富的人文社科知識。能力是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并直接影響活動效率的個性心里特征。這種心理特征一般表現為個人感覺的感受力、記憶力、思維靈敏度和具體的身體、語言的反應表達能力,還包括自身情緒的控制能力。言行一致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所灌輸的思想教育內容與自身具體工作生活中行為的相向性。思想政治教育者言行不一致性能產生比直接的思想灌輸更直接和深刻的積極作用,反之相反的言行產生的消極作用會遠遠大于本來要灌輸達到的效果,而且不可逆改。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社會總體要求與目標要求的具體表現。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接受教育內容,即是對社會要求和德育目標的接受,也就是從心理認知上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表現在教育對象對接受內容內化后的具體外匯,即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對體系內容、教育內容體系的遵守和價值體系的認同,也包括相同世界觀的樹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復雜的利益群體,多樣化的思想追求,各形態的文化傳入產生了多種思想觀念和理論學說并存的狀態,凸顯了我國思想道德領域內多層次、多趨向的復雜狀況。從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我們可以大致分為:培養健全的人、培養遵紀守法的公民、培養忠誠的愛國者、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堅定的共產主義者。這些目標是漸次增強的關系,也是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首先要確定的預定成效。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確定每一個教育對象的教育目標的預定層次,能有效節省教育成本投入,集中精力培養高層次的教育對象。與之相對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應根據不同的目標做出相應的調整:低層次的教育內容應側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性知識和基本要求,例如傳統美德、社會功德、職業道德等;較高一些的教育內容應側重“弘揚”社會主導要求及重要指導思想,如愛國主義、集團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等;最高層次的教育內容應為精神的“追求”層次,是先進的、崇高的,如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等。這些層次是相互聯系、有機統一的,是由低到高的發展關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是教育者為了把反映特定階級的立場、觀點、思想意識、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轉化為教育對象的具體的品質、行為、感悟而使用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有效的開展,離不開正確恰當的教育方法,每個成功的教育者都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教育工作需要教育者在進行教育活動時講究教育行為的藝術化,運用高超的處事技巧、精深的講解話語,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滲透力、感召力和吸引力,提高教育的最終成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客體均是人,只有達到這兩者的協調一致,才能實現教育的最終目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主體意識和平等意識的不斷提高,因此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必須從單向灌輸教育轉變為互動的交流學習,同時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融洽結合,提高教育對象的自我教育能力,使用新科技,利用新環境,在新理論的幫助之下,解決高校學生的思想及心里困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影響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多方面,多層次的教育活動,它的施行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直接對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產生影響。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定義,其主義因素有四個:(1)教育主體;(2)教育客體;(3)教育介體;(4)教育外體。他們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他們負責不同的功能,共同發揮對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影響作用。

(一)教育主體因素

教育主體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組織者與實施者。教育主體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處于主要支配地位,發揮主導作用。具體表現為:對教育內容、教育情境的控制,對教育內容的灌輸以及對教育對象思想行為變化的引導的教育功能。因此,教育主體不僅決定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存在與發展,而且決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效果。教育主體的綜合素質影響和制約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這是由于教育目標、內容、方法等具體因素都是由教育者確定的,教育者的主體因素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方面,從而制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效果。另外,教育者的態度、理念、個人魅力、理論水平,以及教育的方法、藝術等,對教育對象均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示范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是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和思想的堅守者。決定最基本和最精髓的理論的保存和傳播,把握教育內容的取舍和變革,根據不同的教育對象的需求,鑒別、收集、整理和選擇復雜多樣的思想政治理論信息,將正確合適的信息傳遞給教育對象,達到教育目標。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個人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育效果。如教育者的權威性、可信度、友善度以及預見性等。同時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對教育對象的態度及方法也會影響教育效果,這是基于教育活動本身的互動性因素,兩者本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因此,如果要達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教育者主體因素的積極作用,必須在教育活動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合理定位,確認適合的目標,結合實際,落實具體,改進方法,提高教育質量。

(二)教育客體因素

教育客體即教育對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灌輸內容的結算者,是社會環境預期形成的相應教育成果。教育對象在教育活動中既是教育者的學習和模仿的客體,同時他本身也是自我理解和體會思想政治理論的主體,他自覺內化教育者的傳輸內容,以自己的認知方式理解、選擇并決定學習效果,并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因此只有教育對象同時具有這兩種身份,才能有效的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對象不同于其他活動中的客體對象,他是具有自我意思的客體,不是主體作用下直接和純粹的反應和變化,而需要對象在主體作用下經過本身的思維執行之后才能達到主體所預期的思想和行為的變化,是有主體性的客體對象。然而他的主體性當然不同于教育者的主體性,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育者及教育對象在各自的活動過程和信息交流過程中是不同的主體因素。教育者收集、整理、制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信息,完善并傳導給教育對象。教育對象積極有效的選擇、接受、處理教育信息。教育客體的基礎條件影響和制約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作為一項雙向互動教育活動中的客體因素,教育客體本身的條件和素質也極為重要。包括:教育對象的家庭環境、過去的受教育經歷、社會的閱歷水平、知識構架和道德素質,甚至是教育活動時的狀態等。

(三)教育介體因素

教育介體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內容及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施加作用與教育客體的具體因素。它連接著教育者和教育對象,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最基本因素,并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發揮。教育內容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依據,是基礎理論和具體實際的最佳結合。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只有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改革,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針對性地解答學生思想認識中的實際問題,才能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成效。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有效保證和條件。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教育者施教的過程,也是教育對象接受教育的過程。從接受者的角度看,新穎的題材、多樣的方式、精巧的表達最能達到吸引教育者的效果,這需要在傳統呆板的教育方式上大膽革新,積極變化。既需要高層面的政治宣傳和權威思想教育,更需要適應新條件的互動學習、熱點解析以及思想探討

(四)教育外體因素

教育外體及教育環境,是社會環境及提供的教育條件。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發展是在具體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和其他因素始終受到教育外體的影響。教育的社會環境是圍繞教育活動的各種社會因素的總和,是社會存在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影響的宏觀環境體系。包括社會經濟、社會政治、社會文化等,是復雜的,同時也是開放變化的。教育的主客體都是環境的一部分,任何的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產生和進行的,是人的思想變化的客觀影響因素。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就必須研究客觀規律,把握環境中的各因素關系及對人思想產生作用的規律,這樣才能促進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健康發展。

四、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路徑

(一)創新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目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改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注重社會整體價值而忽視個人價值的觀念,科學有效的樹立新時期正確目標,是目前進一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創新教育內容,堅持理論與實際結合

脫離社會實際的理論是無法達到切實的落實和傳輸,也無法讓教育對象主動的接受和遵行。在當今不斷變革的時代,貼合社會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論指導才能對教育對象產生積極的指導和教育目的。

(三)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堅持與時俱進

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不斷創造方法,滿足教育對象發展需求的過程,能有效的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形式和方法上不斷創新和變革,做好理論的通俗化、針對性和生動性,把理論由抽象到具體,由深奧到淺顯的講述、傳播出去。

(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堅持教育者的理論先進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提出了高于其他教育者的更高和更特殊的要求。教育者必須為教育對象提供具體教育內容以外的人的教育,這是教育者本身的人格魅力和教育內容外化的外在教育。

(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接受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對象的自身覺醒和體會,培養和提高教育對象的認識、實踐能力,有助于教育對象更快速、深刻的領會教育內容。這需要教育活動給予教育對象更好的學習關系和主動性作用。

五、重視過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的消極作用

在現有的社會環境之下,很多為了達到預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效果而盲目選擇和改變的一些現象。例如,為了完成指標而大量發展黨員,缺乏基礎了解和深度培養;為了增加思想政治課程的聽課率,教育者對各種社會現象偏向性的解讀和暗示;隨意加大對思想政治學習中先進者的獎勵,包括隱性政策,使高校教育資源出現分配不公等現象。

六、結束語

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基本動力和重要核心,是引導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要力量來源,需要我們持續的關注和研究。我們要時刻注意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各種因素,努力克服消極作用,掌握思想教育的規律,不斷擴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吸引作用。

作者:王振宇 單位:南京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

[1]彭建國,李彤.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問題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1(3).

[2]張耀燦,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張澍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張曉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吸引力[J].長安學刊,2010(3).

[5]謝春妮,龍漢武.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不強的現狀及原因分析[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1).

[6]徐圓媛,王凈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模式構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