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研討論文

時間:2022-06-10 11:48:00

導語:國內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內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研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對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的主要思想進行解釋性、綜合性、評述性分析;本土化研究,尋找生態社會主義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契合點,即啟示研究;簡短評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生態社會主義思潮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西方社會出現的當代社會主義流派之一、國內學者有關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的著述數量比較多、對馬克思主義中生態學思想的論證、對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的基本思想和立場的闡釋、在解釋為主的思路之下對生態社會理論新意旨的探索、對生態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關系的論述、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啟示研究、生態社會主義是一種復雜的政治、文化現象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生態社會主義思潮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西方社會出現的當代社會主義流派之一。近些年來國內學者對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層面:一是對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進行解釋性、綜合性、評述性分析,即理論探討與論評;二是本土化研究,尋找生態社會主義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契合點,即啟示研究。本文通過對這些研究成果的初步梳理和總結,就如何開展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生態社會主義生態馬克思主義啟示

生態社會主義思潮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西方社會出現的當代社會主義流派之一。“指的是主要來源于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當代馬克思主義者、社會主義理論家與活動分子依據生態環境問題政治意義日漸突出的事實逐漸形成的、在社會主義視角下對生態環境問題的政治理論分析與實踐應對”。郇慶治認為廣義的生態社會主義研究可以劃分為三個密切關聯的組成部分:生態馬克思主義理論、生態社會主義(狹義)理論和“紅綠”政治運動理論。近些年來國內學者對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層面:一是對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進行解釋性、綜合性、評述性分析,即理論探討與論評;二是本土化研究,尋找生態社會主義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契合點,即啟示研究。本文的目的是對我國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研究的主要內容與基本特點作初步疏理總結,并就如何開展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1對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的主要思想進行解釋性、綜合性、評述性分析

國內學者有關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的著述數量比較多,比如,1995—2004年間被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主義研究》等轉載的國內主要期刊上發表的關于西方生態社會主義的論文達122篇。其主體基本上是對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進行解釋性、綜合性、評述性分析的文章。目前,國內學者的論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對馬克思主義中生態學思想的論證。關于馬克思主義傳統中是否存在生態學思想,西方生態社會主義學者一直以來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巖佐茂、島崎隆、霍華德·帕森斯、吉恩·古格·維蘭克特、戴維·哈維、多納德·李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有著豐富的或明確的生態學思想,或者說,馬克思的思想本身就是綠色的。詹姆斯·奧康納、吉恩—保羅·德里格、朱安·馬蒂奈茲—阿里爾、米歇爾·雷德克里福特等學者則質疑馬克思有自己的生態學思想或者說,否認馬克思主義的生態學思想。在這其中,日本一橋大學學者巖佐茂和美國生態社會主義者詹姆斯·奧康納可以說是兩位影響較大的學者。前者1994年出版的《環境的思想》試圖通過對實踐唯物論的重新詮釋來闡發馬克思主義中所包含的豐富生態學思想。他認為,由于馬克思辯證唯物論徹底批判和超越資本主義社會的性質——消除生產生活異化和物化造成的“自然的異化”從而實現生產與消費中人與自然的正常關系——而具有后現代的特征,并不像有些批評者說的那樣只是近代思想的一個分支。因此,在他看來,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核心是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而不是人對自然的統治關系。也就是說,人類針對自然對象的勞動實踐未必一定會導致“自然的異化”或自然環境的破壞,問題在于我們是基于一種“支配自然”的態度還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觀念。與巖佐茂的立場不同,后者則在1997年出版的《自然的理由: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中提出馬克思主義傳統中存在著生態學關注方面的“理論空場”,而這需要通過重新闡釋和解構馬克思主義在人類與自然界相互作用問題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考方法來解決,也就是說,需要對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重構”。

總體而言,國內學者的研究明顯地側重于前一思路。郇慶治1994年出版的《自然環境價值的發現:現代環境中的馬克思恩格斯自然觀研究》從對馬克思“對象性活動”概念的理論闡釋出發,將馬克思的人化自然觀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自然的人化是逐漸發生的歷史過程、自然事物的客觀必然性依然存在但有了新的意義、自然人化的實現方式是人的對象性活動和自然人化的現實基礎是人類社會。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提出了拓展馬克思主義的人與自然辯證關系的三個“關節點”:人與自然系統共存的有條件性、人與自然關系的中介性和人類存在活動的社會性。像巖佐茂對辯證唯物論的重新闡釋一樣,他的主要目的仍是著力于論證馬克思的自然生態思想或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與生態學的內在一致性。

解保軍2003年出版的《馬克思自然觀的生態哲學意蘊:“紅”與“綠”結合的理論先聲》旨在闡發馬克思自然觀所包含的現代生態哲學思想,從而為解決當代生態環境問題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臧立(主編)2003年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論環境》的前言所表明的主旨也是挖掘與歸納馬克思恩格斯著述中的環境關愛思想。他認為,馬克思主義對人類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雙重特性的強調對人類通過社會關系的調整實現人與自然間合理的“物質變換”或“人與自然和解”,有著強烈的時代性。

(2)對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的基本思想和立場的闡釋。我國學術界普遍認為,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的基本思想可概括為四個方面:生態原則、社會責任感(或社會公正)、基層民主和非暴力。有人稱之為“四項原則”或“四支柱”。例如,韓海濤認為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的基本理論是由生態原則、社會責任感、基層民主和非暴力四大支柱構成的。熊家學也有相似的表述,他認為,“四項原則”貫穿于生態社會主義體系之中,是生態社會主義理論的脊梁和靈魂,生態社會主義就是以此為骨架建筑起來的。但也有人認為“四項原則”或“四支柱”實質上只是生態主義特別是綠黨的政治主張。

其他學者對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基本思想與基本立場的表述與上述觀點大致相同,只是在分析視角或概括方式上有所差異。

周穗明在1998年與人合著的《激進,溫和,還是僭越》中,對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的歷史發展與基本思想進行了概括分析。她將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的歷史發展劃定為70年代的“紅色綠化”(共產主義運動轉向生態運動)階段、80年代的“紅綠交融”(馬克思主義與綠色思想和運動結合)階段和90年代以后的“綠色紅化”(社會主義化)階段,并把生態社會主義思潮與生態主義理論的差異歸納為四個方面:理論基礎不同、哲學文化取向不同、政治訴求不同和對資本主義的本質與未來發展的認識不同。生態社會主義雖然在總體上具有一些類別化的特征,但在生態危機的性質、根源、克服生態危機的手段、策略以及未來前景等問題上都有大致相同的看法。“應該指出的是,她對生態社會主義發展三個階段的劃分與概括后來被其他學者廣泛接受,盡管關于“紅色”綠黨(RedGreens)和“綠色”綠黨(GreenGreens)的說法嚴格說來并不準確”。

郇慶治在1998年出版的《綠色烏托邦:生態主義的社會哲學》和2000年出版的《歐洲綠黨研究》中,設專門章節對“生態社會主義”的歷史發展和主要理論觀點作了歸納總結。在后者中,“他將生態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概括為生態馬克思主義的闡釋、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分析和新馬克思主義的綜合三個階段,并將生態社會主義的理論觀點概括為對生態環境問題成因的闡釋、對人與自然辯證關系的闡述、對未來綠色社會的設想和關于走向綠色社會的道路四個方面”。

包慶德認為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的基本思想可歸納為兩大部分:一是生態危機。生態社會主義者對生態危機的成因、生態危機的性質及生態危機的出路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論探討。二是未來社會。生態社會主義者對未來社會的經濟模式、政治模式和社會變革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基本主張。王立則認為生態社會主義在經濟、政治、社會、國際關系等各個方面表達了自己的主張,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系統的思想體系,其基本理論包括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構建全新的價值觀體系以及未來社會理想等方面。張榮等人則歸結為對生態危機根源的思考與探索、變革資本主義的途徑和階級力量、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對未來新型社會主義的構想。

(3)在解釋為主的思路之下對生態社會理論新意旨的探索。韓立新認為,馬克思恩格斯的“對自然的支配”絕不是類似于主奴關系那樣的“絕對的支配”,而是一種有責任的支配。“因而,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揚棄了自然中心主義與人類中心主義對立的、主張依靠變革社會制度去最終解決環境難題的生態社會主義”。王向峰通過闡發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人化自然”思想,提出了人與自然的完美統一體才構成一個理想社會的看法。“在他看來,馬克思理論視野下的自然是一個包含著人與社會的廣泛性存在,人類從自然界和動物界中的地位提升只具有相對的意義,因為人類永遠也不可能完全擺脫其固有的自然與動物屬性,人類只能依賴自然才能創造自身、社會、科學、藝術以及屬于人的一切;人類人化自然的過程,既是一個人類外部自然發生變化的過程,也是人類自身自然和社會精神性方面不斷人化的過程。因而,問題的關鍵是自然的人化、人類屬人自然的人化和人類社會性精神性人化的和諧統一,其理想目標是,人類既能自由自覺地對待人自身,又能自由自覺地對待人類自然環境,即實現一種美的境界。”

2本土化研究,尋找生態社會主義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契合點,即啟示研究

生態社會主義思潮作為西方社會主義思潮中的一種,其價值還是明顯的,對當前中國內政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啟示作用。目前,國內學術界的研究和探討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1)對生態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關系的論述。雖然生態社會主義思潮淵源于西方馬克思主義生態危機理論,但許多生態社會主義者都將馬克思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論作為當代研究和解決生態問題的出發點,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思考和解決生態問題。劉付春認為,生態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關系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科學社會主義為生態社會主義提供了方法論指導,生態社會主義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他認為,科學社會主義運用歷史唯物論,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分析,得出社會主義最終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這種歷史唯物觀對生態社會主義考察西方發達國家社會歷史現象,包括生態問題在內無疑提供了方法論的指導。反過來,生態社會主義作為社會主義學說中的一種變種,一股左翼思潮,同其他社會主義一樣,立足于對西方國家的批判思考和對各種社會主義模式的反思超越,從新的視角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的新途徑:以生態為中心,關注人類、自然與環境。這無疑為社會主義思想發展提供了新的參考思路,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內容。生態社會主義所要解決的問題大都切中時弊,十分現實。單小桐認為,“生態社會主義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生態觀,恢復了生態問題在馬克思主義中的重要地位,彌補了以往社會主義理論對生態問題的缺位,并且以人與自然的關系作為其理論切入點,克服以往現實社會主義理論過分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夸大階級斗爭的極端性,恢復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本真面貌。”應該承認,生態社會主義思潮作為社會主義流派之一,其理論和實踐都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創新和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2)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啟示研究。生態社會主義以生態效益為核心價值,以人和自然的和諧關系為追求目標,并且把人類的經濟活動、政治活動和其他活動置于其中進行思考和評價,形成了很多有價值的思想,對于我們開拓視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啟示作用。國內學者在這方面論述比較豐富,從不同的視角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徐振光在《論生態社會主義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啟示》一文中認為,生態社會主義對和諧社會建設的啟示主要有三點,即正確認識人和自然的關系,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發展基層民主,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大力發展生產力和先進文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朱秋則將其概況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始終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原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始終遵循社會公平正義原則。楊向榮在《生態社會主義及其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一文中將生態社會主義的世界觀概括為生態經濟觀、基層民主觀、生態價值觀,進而提出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對我國經濟建設、民主政治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熊劍龍認為,生態和諧發展觀是生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生態社會主義對中國和諧經濟建設、和諧政治建設與和諧文化建設的啟示作用。其他學者的基本立場和觀點與上述幾位學者大致相同,不一一贅述。

3簡短評論

生態社會主義是一種復雜的政治、文化現象。國內的生態社會主義研究已經取得了諸多重要進展,突出表現在對生態社會主義理論本體的梳理與研究和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啟示方面的探討,可以說構成了西方社會主義思潮與運動研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同時不可否認,目前國內對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研究至少忽視了以下兩個方面的理論探討。一是生態社會主義思潮與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的探討。生態文明是社會主義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像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那樣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將生態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特別是我們正在從事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結合起來,既是社會主義建設本身的一種強烈的現實需要,也會構成生態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深入與具體化的重要視角。“盡管社會主義的未來理想與制度設計在中西方知識界都處在一個相對冷淡的時期,但至少對像我們這樣依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國家來說,這仍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二是生態社會主義與可持續發展、生態運動,環境運動在內的各種進步運動的關系的探討。科學社會主義運動必須與包括生態運動,環境運動,環境公民權等在內的各種進步運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推動世界的進步和發展。在這方面,還幾乎沒有嚴肅意義上的研究成果,而要實現這一點,不僅需要研究者具有更加扎實有效的文獻資料整理分析能力,還應有一種更加廣闊的理論視野與大膽的創新勇氣。就此而言,生態社會主義研究正處在一個邁向新階段的關節點。

參考文獻

[1]郇慶治.生態社會主義述評[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0,(4).

[2]郇慶治.從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到現代環境哲學[J].山東大學學報,1995,(2).

[3]郇慶治.國內生態社會主義研究論評[J].江漢論壇,2006,(4).

[4]韓立新.馬克思的“對自然的支配”:兼評西方生態社會主義對這一問題的先行研究[J].哲學研究,2003,(10).

[5]王向峰.論馬克思“自然人化”論中的生態美學思想[J].社會科學輯刊,2001,(5).

[6]劉付春.近年來生態社會主義研究綜述[J].求實,2008,(9).

[7]單小桐.論生態社會主義及其對我國社會主義可持續發展的啟示[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3:

[8]朱秋.生態社會主義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啟示[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3).

[9]熊劍龍.生態社會主義的生態和諧發展觀對構建中國和諧社會的啟示[D].廈門:廈門大學,2006:

[10]徐覺哉.社會主義流派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