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審計與風險形成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03 11:24:00

導語:管理審計與風險形成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管理審計與風險形成分析論文

1內部審計的作用

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是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風險管理中,內部審計要發揮兩方面的作用:

1.1對風險管理過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價

①評價企業戰略目標的制定是否是在分析組織和行業的發展情況和趨勢、企業的優勢和劣勢、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的基礎上結合企業風險偏好來制訂;②與相關管理層討論部門的目標,看分解到各部門的目標是否對戰略目標提供足夠的支持;③評價管理層對風險的識別和評估是否準確;④分析控制措施是否完善,是否可以使企業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都落在風險容忍度之內;⑤風險監控是否持續得到執行,監控報告制度是否恰當,風險管理報告是否充分、及時。

1.2以咨詢顧問身份協助機構確定、評價并實施針對風險管理的方法和控制措施

①進行控制和風險評估培訓,使風險意識貫穿于整個企業的各個層面,并且使每名員工能夠有效識別風險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實施企業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風險管理。②召開控制和風險評估專題討論會。針對重大風險隱患,要集合企業內外部的專家進行專題研討;審計人員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同時也是學習者。③開發自我評估工具。對風險管理進行深入研究,利用現代技術開發適合本企業的評估工具。

2內部管理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

2.1外部原因

①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內部審計機構是單位內設機構,在本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為本單位實現經營目標服務。內部審計機構作為單位的一個行政監督部門,使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受到嚴整制約,必然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監督行為構成約束。因此,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較外部審計弱。

②內部審計的控制性。內部控制是指一單位內部的管理控制系統,即為保證經濟活動正常進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它是以職責分工和適當的授權為主要特征的。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對眾多目標進行審計時,越來越依賴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審。然而,我國企業對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普遍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虛設,內部控制的作用在企業中得不到發揮,使企業不能有效全面執行或者不能有效防止企業經濟活動的差錯和舞弊行為,使內部審計人員據此不能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從而形成審計風險。

③內部審計的法規性。政府出臺的《審計法》和《注冊會計師法》為政府審計和民間審計提供了法律依據,但內部審計法規的制定卻相對滯后,目前還暫時沒有一部專門的法規。這樣,內部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判斷和評價時,缺乏權威的法律依據,只能依靠經驗和知識進行分析判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結論的權威性,增大了審計風險。

④內部審計的復雜性。其復雜性一是隨著企業的集團化、規模化、投資多元化的發展,關聯企業、子公司增多,使企業內部機構層次增加,市場交易內容日漸復雜,由此產生的會計信急也必然趨于復雜。一些虛假或錯誤的會計信急可能摻雜其中,給內部審計帶來了更多的困難,增加了審計人員對有關問題做出錯誤判斷的可能性,審計風險也隨之增加;二是內部審計的內容從傳統的財務審計發展為效益審計、管理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決策審計、風險審計、投資審計等,增加了審計人員作出正確結論的難度,增大了審計風險。

⑤內部審計的局限性。內部審計中抽樣技術和分析性復核己被廣泛應用,但它們都是根據總體中部分樣本的特征來推斷總體特征。內部審計人員在運用抽樣技術時,多數全憑審計人員的主觀標準和經驗來確定樣本規模和評價樣本結果,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誤差,形成審計風險。分析性復核方法由于強調了成本效益和審計風險的均衡,因而審計人員會舍棄一些對審計意見影響不大的審計程序和方法,可能使審計意見失實導致審計風險加大。

2.2內部原因

①內部審計機構因素。首先是內部審計人員隊伍不穩定,配備人數少,審計人員配制與所應承擔的審計任務不對稱。部分單位因精簡機構,把紀檢、監察、審計三個部門合為一體,審計人員很少,難以完成正常的審計任務,影響了審計的獨立性。其次是審計隊伍知識結構單一。目前在職的審計人員所學專業多為會計或審計專業,很少有懂法律、經營管理、金融和其他高新技術專業知識的全面人才。

②內部審計人員道德因素。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的《道德準則》要求內部審計師必須遵守高標準的誠實、客觀、勤奮和忠誠的原則。而現實中部分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缺失,不能經受各方面的誘惑,甚至故意放棄對重大問題的追查和揭露,從而出具與事實不相符或完全相反的報告,給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信謄帶來負面影響,導致出現審計風險。

③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因素。內部審計人員普遍計算機審計技能欠缺,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部分審計人員自認為對本單位情況熟悉,情況調查缺乏深入,發現問題不深究,講人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易產生審計風險。另外,審計人員平時忙于日常工作,不能鉆研新技術,學習新法規,對專業的后續教育也不能認真對待,滋長了內部審計風險。

3內部審計風險的防范

3.1開發管理審計標準

審計標準是指審計人員對被審事項進行評價的依據。離開了審計標準,審計人員就無法對被審事項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客觀的評價和監督。內部管理審計法規屬于審計標準,是無法回避的,必須早日解決。

3.2增強內部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

以謹慎的客觀公正態度嚴格執行審計程序,通過分析判斷,準確識別審計風險,制訂防范風險的管理控制機制,要善于回避和轉移風險。對于內部控制制度薄弱、財務管理混亂、會計核算存在較多問題的被審計單位,審計人員應有意規避風險,學會自我保護。對于被審計單位執行的、涉及多個部門的某些政策,內部審計人員要及時與有關部門溝通,以明確責任,最大限度地降低審計風險。

3.3采用內部審計科學方法

根據被審單位的實際情況、規模大小、經濟活動的復雜程度、內控制度的完善情況等確定恰當的審計方法,并隨時調整。尤其是要盡快掌握和使用計算機審計技術,采用以風險為導向的風險基礎審計模式。風險基礎審計是將審計風險觀念全面應用于審計過程的一種審計模式。它通過對審計風險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評價,來確定審計風險是否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我國內部審計也應盡早引入世界上廣泛應用的風險基礎審計模式,合理評估內部審計風險。在此基礎上制定正確的審計計劃,并結合賬目基礎審計方式和制度基礎審計模式,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審查評價作用,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

3.4嚴格區分管理責任和審計責任

內部管理審計的精髓就是關口前移,改變事后控制的被動局面。對于一家管理不善的公司而言,通過對其進行內部管理審計,全面系統地檢查和測試其內部管理控制,往往能準確定位其管理上的薄弱環節,解決該公司治理中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審計既不能替代管理也不能減輕人對決策和控制的責任。企業為顧客創造價值、以顧客為中心,還必須注重企業綜合能力的培養,必須從產品、服務轉向企業總體規劃。

3.5要賦予內部審計機構一定的處罰權

賦予內部審計機構一定的處罰權有利于提高內部審計機構的權威。雖然內部審計機構的處罰權與國家審計處罰權有所不同,但是如果內部管理審計結論對被審計單位錯弊責任人的切身利益有足夠的影響,將會大大強化內部管理審計的權威作用,從而有利于審計風險的控制。

參考文獻

[1]鐘淼.內部管理審計風險形成及對策分析[J].江蘇商論,2004,8:106-108.

[2]李文輝.內部管理審計的風險控制[J].陜西審計,2004,5:22.

[3]張曦穎.怎樣開展內部管理審計[J].現代審計與會計,2004,9:16.

[4]黃穎華.論企業內部市場化條件下的管理審計[J].廣東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03,19(5):61-63.

[5]黃曉梅.舞弊審計中風險的規避[J].中國內部審計,2006,2:12-13

【摘要】內部管理審計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是內部審計發展的必然趨勢。著重從主客觀因素兩方面分析當前內部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從開發管理審計標準,增強內部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采用內部審計科學方法,嚴格區分管理責任和審計責任,和賦予內部審計機構一定的處罰權等五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管理審計;內部控制;風險;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