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區警務建設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30 02:05:00
導語:我國社區警務建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社區警務與警察公共關系
社區警務在西方警學界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理論學科,而運用公共關系的理論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其實質就是警察公共關系在基層警務的具體應用。
西方的社區警務不是簡單地指一定區域內的警察工作,它是一個集合概念,即是一種警務理論,又是一種警務戰略,同時又是指警察在社區的工作。(1)在理論層面,社區警務理論是在借鑒和吸納系統科學、犯罪學、社會管理學、信息學等理論學科的基礎上,深入探討社區各類機構與團體在維護社區秩序、保障社區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抑制社區成員違反社會規范的行為,以穩定社區的秩序,保持社區良好的社會風氣,維護警察在社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社區工作最大程度地體現警察的職能與價值,最終達到減少犯罪、維護良好社會治安秩序的一種警務理論。(2)在警務發展戰略層面,社區警務強調遏制犯罪的戰略立足點不是打擊,而是構筑一種有效的防控機制。其內涵包括:①減少犯罪是警察工作的最終目標;②警察不是遏制犯罪的唯一力量,依靠社會公眾力量抑制犯罪,形成全民皆警的新格局才是根本途徑;③強調把警察工作重心移到案發前,在廣泛發動公眾的基礎上,以防為主,先發制人。(3)在操作層面,社區警務是指通過警方和社區之間的一種相互作用的過程,建立緊密的聯系,以共同發現和解決社區的治安問題。
2中西方社區警務內容比較
2.1西方社區警務的內容
西方社區警務的內容,一般認為由四個部分組成。①在社區組織開展預防犯罪的工作;②開展社區巡邏,大多恢復步行巡邏的機制,以有機會接觸更多社區居民;③提供廣泛的社會服務,加強與社區居民的聯系;④建立社區反饋機制,使警方可以直接從社區獲得犯罪信息。
西方社區警務的主要措施有:
(1)建立“警方——社區咨詢委員會”。咨詢委員會一般由社區警察、教會、學校及其他社區組織代表共同組成,其主要內容是對社區存在的犯罪與治安問題進行調查;將調查的情況反饋給警方,并向社區公眾公布,與警方共同制定應對方案。
(2)推行鄰里守望、校園守望、旅館守望、商業區守望等社區聯防活動,構筑社會治安防范網絡。警方負責劃分鄰里聯防的區域范圍,召集有關會議,幫助推選居民代表及鄰里聯防的負責人。同時,在街道、路口、馬路兩旁和居民樓墻上設置或張貼鄰里聯防的標志圖案,以威懾罪犯。社區警察還組織文娛、體育活動,增進彼此的了解。
(3)標刻貴重財產。即督促所有居民,將私人貴重物品刻上標志(物主姓名或身份證號碼),或進行拍照,一旦物品被盜,比較容易進行追查,也使盜竊分子不敢輕舉妄動。
(4)成立被害人救援中心。如強奸救助中心、虐待兒童安慰熱線、老人幫助中心、警察咨詢服務電話等,這些組織是由警察牽頭,與社區公眾志愿者共同組建。
(5)創辦社區刊物、發放宣傳手冊。通過這種方法向社區公眾通報治安情況,教授防范知識等,有的還開設預防犯罪課程使居民獲得安全信息。譬如在家時遇到入侵住宅的可疑分子或夜間外出時遇到襲擊者該采取何種措施、面對直接的暴力威脅應如何處置等。
(6)進行青少年教育和保護。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道德、法制教育,以預防青少年犯罪,開展“校訪計劃”,“兒童安全庇護所”,有的國家還為兒童提供預防犯罪的玩具。
(7)犯罪報告訓練。即發動社區公眾使用有效的方式報案,使居民成為警察的耳目。警方告知居民注意發現可疑的人、可疑活動、可疑車輛或其他可疑目標。培訓公民通過恰當的描述做出準確的報告。此外,警察還告訴居民如何區分緊急情況和非緊急情況,如何報警等,以便警察快速做出反應。
①人口管理工作,包括對常住人口、寄住人口、暫住人口、重點人口的管理,入境人員和公民因私出境管理,戶口和身份證管理等;②治安管理工作,包括公共場所管理、特種行業管理、槍支、彈藥和爆炸、危險物品管理、調處治安糾紛、查處治安案件等;③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組織、推行物防技防硬件建設、防火防災工作等;④發現和提供違法犯罪線索的工作,包括協助偵破發生在本警務區的刑事案件、排查線索、抓逃犯等;⑤群眾工作,包括保證每周30小時在警務區工作、組織開展法制、安全教育、助殘扶困;⑥接處警工作,包括接受110指令和接受群眾舉報的處警。
3當前我國社區警務的優勢和不足
3.1我國社區警務的優勢
(1)擁有一支專職的社區警力。在我國,依城市街道、農村鄉鎮設立的派出所以及設在鐵路、交通、民航、林業等系統的專門派出所是從事社區警務的專門機構,責任區民警則是社區警務的主體,將派出所轄區按人口數量和治安復雜程度分為若干社區,由外勤民警分塊承包每一小塊責任區的群眾工作和管理防范工作,這是當前我國社區警務的基本運作方式。
(2)嚴密的人口管理。人口管理是我國社區警務的又一基本經驗,改革開放前,我國公安機關依托戶籍制度實現了嚴密的人口管理,針對人口流動的新的社會形勢,我國公安機關又提出建立一警一區責任制的派出所工作新思路。通過嚴格的責任制,使人口管理這一中國社區警務的有效手段重新煥發出活力。
(3)強有力的社會基層組織。遍及城鄉的社區警務室是人民警察聯系和依靠群眾的橋梁,它使“依靠社會公眾遏制”犯罪這一社區警務的原則有了具體的實現形式。
3.2我國社區警務的不足
(1)服務助民的工作開展不夠。
西方的社區警務工作包含有大量的社會服務的內容,這與我國公安機關提倡的為民服務極為相似,但其不是把這些工作作為“目的”、“宗旨”,而是作為一種方法,一種手段。與之相比,我國社區警務的工作要比西方寬泛得多,一名責任區民警同時承擔著打擊和防范的雙重職能,尤其是110快速反應機制推行以來,基層派出所承擔了較多的接處警、快速反應工作,社區工作、服務助民工作有所削弱。特別是在外來人口管理方面,面對大量外來人口涌入城市后給城市治安管理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公安機關多采取控制性的管理措施,把外來人口置于管理的對立面,為外來人口提供服務的工作沒有完全展開。
調查表明,目前我國派出所服務助民工作占全部工作量的25%,而歐美警察占36%,二者之間有相當大的差距。
(2)與社區公眾的交流互動不夠。
社區的警察公共關系是社區警察與公眾相互作用的過程。警察與社區公眾有共同的利益需要,即維護公共安全的需求。基于這一共同的認識,警察應盡可能地通過警務活動和社區公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警方與社區有機地結合,成為一體,把警務工作變成社區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同時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社區公眾參與警察的工作。西方的社區警務十分重視警察與社區公眾的互動關系,并通過諸如犯罪報告訓練等方法推動公眾的參與。而我國的社區警務工作在這方面還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優勢,民警在工作中將個人作為主體,單向宣傳的工作做得多,群眾意見聽得少,缺乏與群眾共同解決社區治安問題的意識,使很多發動群眾的工作流于形式。
(3)社區警務的手段一般化。
目前,我國基層民警的工作大多沿用一些傳統的工作模式,工作中缺乏因地制宜的針對性和大膽的創新。現代公共關系手段發展日新月異,廣大公安民警應該很好地進行研究和借鑒,以期把工作基礎筑牢、把基層工作做好。
4加強和改進我國的社區警務的途徑
(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應該看到,社區警務戰略是一個國際趨勢,也是經過實踐檢驗的行之有效的警務方式,各級公安機關應提高對開展社區警務戰略的認識,徹底轉變以打為主的觀念,真正樹立打防結合、以防為主、標本兼治的戰略指導思想,不斷完善和鞏固我國獨具特色的社區警務發展戰略。
(2)重視警察公共關系工作的開展。良好的警察公共關系是社區警務的基本目標趨向,也是社區警務發揮威力的源泉所在。警力不可能無限增長,即使在現有條件下,警力增長的比例也永遠趕不上人口增長的比例。我們應該吸取西方20世紀60年代警務改革中的經驗教訓,深刻認識警力的增長、裝備的現代化不是社會治安治理的根本,根本在于發揮公眾的力量,營造全民皆警的氛圍。因此,廣大基層派出所應明確自己的職責,調整警力部署,讓民警有更多的時間深入社區開展工作。在群眾工作上,應鼓勵責任區民警發揮聰明才智,因地制宜,創造性地工作,探索出更多更好的社區工作方法,不斷豐富我國社區警務的內涵。
(3)在保護與服務中實現對流動人口的管理。流動人口管理工作是改革開放后我國公安工作面臨的新問題。長期以來,在流動人口的管理上存在著一種誤區:就流動人日給城市帶來的沖擊、壓力強調多,而就流動人口對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以及社會對流動人口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考慮較少。在具體管理中有重限制、輕保護,重管理、輕服務的傾向,尤其是一些地區對流動人口采取一種歧視態度,沿襲計劃經濟時期的辦法來管理流動人口,重“堵”不重“疏”,這種管理模式實際上是對社區警務理論的背離。我們不能將社區警務理論片面地理解為常住人口的社區警務,而應將其置于全社會的大背景下,常住人口居住的區域是社區,流動人口聚居的地方也是社區,警務管理思想和實踐是一致的。在流動人口管理中,公安機關是主力軍,但必須取得黨委政府等有關部門的支持和配合,而具體工作最終要落實到街道社區和用工單位。流動人口管理的核心精神應該是:管理與服務相結合,在對流動人口合法權益保護中實現管理。發動流動人口、依靠流動人口,喚醒它們的主人翁意識,自覺自律,共同參與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
(4)發揮社區警務方式對警務活動的監督作用。社區警務雙向互動式的警務機制對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的工作具有較強的監督作用。公安機關應該注重并充分發揮這一作用,一方面,可以嘗試建立一種社區公眾評價派出所和民警的工作制度,并將結果與派出所和民警的考核掛鉤。科學的評價方法可以激發民警從事社區警務的熱情,督促社區警務各項工作的落實。另一方面,應建立派出所與社區的定期對話制度,讓社區單位、群眾包括外來人口對派出所工作公開發表意見,提出建議,并將這一制度規范化。這不僅有利于監督,同時也是警民協商、共建社區文明、安全的好路子。
摘要:社區警務又稱為問題導向警務,是當代西方警務革命的核心。從揭示社區警務與警察公共關系在理論層面、戰略層面、實際操作層面的對比入手,闡述開展社區警務的現實意義。其次,從中西社區警務內容方面作比較,分析了當前我國社區警務的優勢與不足。最后,根據歸納出的問題和得到的啟示,提出加強和改進我國社區警務的途徑。
關鍵詞:社區警務;警察公共關系
參考文獻
[1]王大偉.中西警務改革比較[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0.
[2](美)艾瑞克·亞威包姆等著,趙連榮等譯.如何推進公共關系[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1.
[3]徐美恒.公共關系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
[4]熊一新.中外社區警務之比較[J].公安大學學報,1999,(77).
[5]曹隨,陸奇主編.政府機關形象設計與形象管理[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 上一篇:統計行政程序研究論文
- 下一篇:親子關系對兒童社會性發展影響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