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工業文明與科學社會主義論文
時間:2022-08-12 04:33:00
導語:現代工業文明與科學社會主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社會主義運動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社會主義本質及其歷史命運的認識不斷深化,而社會主義事業本身正是在這種從不間斷的反思和革新中走向輝煌。過去,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同時,蘇聯和東歐國家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種種矛盾日趨尖銳,由此引發的蘇東巨變意味著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模式——“蘇聯模式”的失敗,人類歷史更深入而全面地步入了現代化和全球化發展軌道,這一切都推動著人們從不同立場和角度重新認識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本文試圖以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為指導,就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兩種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相互關系從宏觀上作一些反思。
一、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同源性
現代化本質上是以工業化為動力和核心的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演進的歷史進程,資本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都是世界現代化進程發展的必然結果[1]。沒有以現代工業文明發展為基礎的世界現代化進程,就沒有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同樣也不會有科學社會主義事業的產生和發展。人類的社會主義理想和對這一理想的追求是隨著現代工業文明興起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而產生的,是隨著現代工業文明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而發展的?,F代工業文明的發展經歷了“原初現代化”(即工業革命前的資本主義手工勞動時期)、三次工業革命和工業化浪潮以及當代信息技術革命等幾個歷史形態,而與每一個發展階段相對應的,都是資本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事業新的發展和進步。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社會主義理想都產生于“原初現代化”時期。沒有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由此而出現的“原初現代化”進程,則不會產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不會產生人類對社會主義理想的追求。工業革命和工業化浪潮的開始使資本主義社會制度逐步走向成熟,其內在的基本矛盾由此也逐步暴露,而這正是社會主義理論從空想發展為科學的基本物質前提。沒有相對成熟的大機器生產,就沒有相對成型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就沒有資本主義矛盾的暴露和激化,先進思想家便無以客觀認識資本主義制度,無以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無以找尋戰勝資本主義和實現社會主義的現實途徑和力量。馬克思和恩格斯一開始就把大機器生產視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建立的基本前提,強調社會主義作為嶄新的社會制度是對機器大生產發展要求的更主動的適應。同時,任何背離現代工業文明發展軌道的社會主義思潮都受到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他們認為,脫離了現代大工業發展的客觀條件,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是不可思議的,相對落后的生產力狀況和經濟政治發展水平只能造就“社會主義的諷刺畫”[2];那些不能反映現代工業社會發展要求的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思潮,都因其“完全不能理解現代歷史的進程而令人感到可笑”[3]。
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和工業化浪潮,使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階段進一步發展為更高級的歷史形態——壟斷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變得更為成熟,資本主義的影響籠罩了整個世界,但由此也發展和激化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的各種矛盾。正是在這一客觀前提下,社會主義運動才得以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變,由此而誕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制度模式。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社會矛盾的發展,二戰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這一切都推動著更多的國家和人民選擇社會主義道路。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道路雖不完善,但在二戰前的現代化運動中成就顯著,展示了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優越性,也奠定了二戰中戰勝法西斯侵略的強大物質基礎。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社會主義制度跨越了一國的界限,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種國際性的新型社會制度體系。隨著社會主義事業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變,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如何適應現代工業文明發展的基本規律和要求,從此成了執政的共產黨人急需解決的重大課題。能否在現代工業文明主干道上與時俱進,成了社會主義建設成敗的關鍵。
毫無疑問,戰后開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當代信息技術革命浪潮曾同時為資本主義發展和社會主義事業的進步帶來新的契機和挑戰。然而,戰爭結束后,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遭遇了各種重大挑戰后,繼續保持和擴展了其先發優勢,而蘇聯及其影響下的社會主義國家由于沒有能夠緊緊追隨現代工業文明前進的步伐,在新科技革命和世界一體化浪潮中遭受嚴重失敗,從反面說明了社會主義運動與現代工業文明之間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通過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緊緊追隨現代工業文明前進的步伐,在一個原先基礎極其薄弱的國家情況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有力地說明了科學社會主義事業的美好前景和強大生命力,同時也充分說明了社會主義事業沿著現代工業文明發展主干道探索前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客觀回顧歷史發展和變化的軌跡,我們不難發現:現代工業文明的每一步發展都同時為資本主義發展和社會主義運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脫離了人類文明的主干道,科學社會主義事業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歷史上曾經存在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等多種社會形態。從時間上說,有先后關系,也有一定時間內共存的并列關系,這已是不爭的歷史事實。過去的五種社會形態“依次遞進說”既不符合歷史事實,當然也不存在充分的理論根據,早已受到嚴謹的社會科學理論工作者的批判。誤解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論”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在它所引發的各種錯誤認識中,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它使我們長期以來片面地認為:社會主義運動起源于資本主義的興起和衰落,而社會主義制度的誕生便意味著資本主義的滅亡。這種認識使我們忽視了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同源性的認識和研究,忽視了尊重現代工業文明發展規律對于科學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意義,忽視了對資本主義客觀存在的先進性及其發展趨勢的認識與研究,忽視了對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制度長期性和艱巨性的認識和研究,給整個科學社會主義事業造成了十分嚴重的損失。
社會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和超越,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都同樣起源于現代工業文明的興起和發展,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是人類文明主干道上長期共存和發展的兩種制度和意識形態,這是歷史發展的基本事實。歷史事實就是最好的理論邏輯。我們只有從這一基本事實出發,而不是從抽象的理論或教條出發,才能客觀認識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
二、工業文明帶來共同的機遇和挑戰
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進程,有其自身運行的客觀規律。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兩種制度和意識形態存在著差別和對立,但同源于現代工業文明發展主干道的基本特性,決定了他們必然面臨許多相同的機遇和挑戰。
從歷史的縱向發展看,工業化必然造成各國社會的發展和深刻變化,如經濟的進步、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革、政治上層建筑的演變、新社會階級分層的形成、人們思想和觀念的更新,等等。在對待工業文明帶來的基本發展趨勢上,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者的態度及基本對策必定有著本質區別。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社會主義者無疑能夠更好地應對現代工業文明所帶來的各種機遇和挑戰,更好地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但無論是我們所希望的,還是我們力圖克服或避免的,無論是在資本主義國家,抑或社會主義國家,現代工業文明發展造成的基本趨勢都是注定會出現的。從這一意義上說,不論各國的傳統和國情有何差異,“工業較發達的國家向工業較不發達的國家所顯示的,只是后者未來的景象”[4]。
從世界歷史的橫向發展看,從分散到整體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但整體世界的形成卻主要是工業文明發展的基本成果。工業化引起的世界整體化,必然造成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域的“相互依存”,全球化是這一趨勢發展的必然結果。在這一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在資本主義國家或社會主義國家,也無論是在發達國家或不發達國家,人類都必然愈來愈多地面臨著全球共同問題的挑戰,世界的“相互依存”推動著各國的互助和合作,在客觀上已經不可能再允許“兩個平行市場”之類現象產生或存在。和平與共同發展、人口、生態環境與資源共享、反吸毒販毒、反對恐怖主義、防治艾滋病等問題,既具有地域性,同時也決不僅僅局限于某些特定的國家或地域。世界正變得愈來愈小,作為人類共有的“家園”,地球正在時間和空間上成為名副其實的“地球村”,面對共同挑戰的世界需要各國和各民族的共同治理,分散的努力可能使我們面臨共同失敗的危險。在這種情形下,夸大兩種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對立顯然違背世界發展的客觀要求,競爭中的合作共處必將成為國際關系發展的基本趨勢。
馬克思曾經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盵3]在應對現代工業文明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方面,不同的國家既要獨立自主地捍衛和維護自身利益,但同時也不應忽視現代工業文明條件下世界發展客觀存在的普遍性和共性。每一個獨立的民族國家不能不顧自身的歷史條件和民族特性,不能不顧本國人民所選擇的發展道路,但也決不能違背世界發展的潮流。忽視主流文明擴展的基本趨勢而過分強調自身特性是經受不了歷史考驗的。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某些極端民族主義國家遭遇的挫折,都充分說明了背離人類文明主干道的嚴重后果。
西方是現代工業文明起源的搖籃,在現代工業文明發展進程中迄今仍處于領先地位。由于西方現代工業文明發展的領先地位,西方各國在應對工業文明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方面也保持著相對的先進性,并在國際競爭中始終保持和擴展著其優勢地位。為了適應現代工業文明發展的客觀要求,保持和擴展其優勢地位,維護資本主義的長治久安,西方國家針對工業文明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特征,不斷建立、調整和完善與現代工業文明相適應的經濟、政治和社會運行機制,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一些西方學者和政治家甚至從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吸取了大量營養。在應對工業文明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方面,西方各國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值得重視和借鑒的寶貴經驗。然而,我們卻長期教條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孤芳自賞,沒有充分認識或承認西方國家在應對工業文明發展道路上先行者的地位,不顧客觀事實和基本規律,總是拘泥于姓“資”姓“社”之防,盲目排斥資本主義國家在現代工業文明發展道路上已經取得的各種經驗,更沒有能夠充分重視和研究它們的各種教訓,反而把西方工業文明發展過程中某些不可避免的現象當成了資本主義的特有弊端加以批判,這使我們在實踐中一度偏離了現代工業文明發展的軌道。
列寧曾經指出:“社會主義能否實現,就取決于我們把蘇維埃政權和蘇維埃管理組織同資本主義最新的進步的東西結合得好壞”[5];“我們不能設想,除了建立在龐大的資本主義文化所獲得的一切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的社會主義,還有別的什么社會主義”[5]。鄧小平同志也強調:“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6];“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6]。面對世界現代化和全球化進程帶給人類的各種共同機遇和挑戰,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決定了我們別無選擇,必須積極適應世界的發展和變化,積極借鑒“資本主義文化所獲得的一切經驗教訓”,在最大限度加速國內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同時,積極推動國際范圍內的廣泛合作,為世界的和平和發展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三、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超越
社會主義運動肩負著超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建立人類理想家園——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的光榮使命。在社會主義尚處于理論形態的發展階段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盵3]這就是說,作為一個工人階級政黨,共產黨人必須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先進性,決不能放棄或忘卻自己的根本目標。但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也告誡我們:“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盵7]如今,世界歷史又走過了一個半世紀還要多的時間,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實踐充分驗證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發展不能跨越歷史階段的諄諄教誨,以無可爭議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必須既胸懷遠大理想,更注重嚴謹求實;僅憑一腔熱情而急于求成,必然危害乃至葬送社會主義事業的美好前景。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現在還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又說:“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盵6]只要簡單回顧各國共產黨人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艱難歷程,我們便會發現:超越階段、急于求成是帶有共同性和普遍性的現象;鄧小平同志的論斷正是對各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科學總結,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總是要與一定的民族國家形式相聯結的,這就必然首先要求社會主義民族國家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迅速實現后發趕超的目標。社會主義國家產生后,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關系在國際領域主要表現為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表現為兩者既相互競爭又合作共處的國際外交關系。社會主義既是現代工業文明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是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她自始就與資本主義相比較而存在,以吸收和借鑒“資本主義文化所獲得的一切經驗教訓”、克服資本主義矛盾和戰勝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為己任,這就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國家在人類文明主干道上更好地體現歷史發展的方向,要求處于執政地位的共產黨人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先進性。社會主義在社會制度層面上對資本主義的超越,與社會主義民族國家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超越目標是密切相聯的。換言之,沒有社會主義民族國家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后發趕超,社會主義就不可能真正實現對資本主義的超越,就不可能最終戰勝和代替資本主義。鄧小平同志在談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曾經指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6];“我國綜合國力達到世界前列,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就真正體現出來了”[6]。無疑,小平同志高瞻遠矚,把握了問題的實質。
社會主義民族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后發趕超使命面臨著極其嚴峻的挑戰和考驗。由于歷史發展的因緣際遇,社會主義制度都首先建立在工業文明發展相對落后的國家,而這一點過去卻沒有能夠引起各國社會主義者的高度重視。他們都面對著相對落后的發展基礎和條件,都面對著國內相對更多的前工業文明因素的障礙和干擾,都面對著學會正確對待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等問題。簡單地說,都面臨著始終保證在現代工業文明主干道上永不偏離前進方向而迅速實現后發趕超的艱巨使命。社會主義國家在工業文明發展中的相對滯后表明,實現后發趕超是社會主義各國在今后相當長歷史時期內的基本目標。在這一進程中,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及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必定是既相互否定,又相互借鑒和交流,既相互競爭又合作共處?,F代工業文明發展的長期性以及社會主義各國工業文明發展的現狀,決定了這種競爭共處關系的長期性。隨著現代化和全球化進程的深入發展,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十分重視西方各國在應對現代工業文明機遇和挑戰中的經驗教訓,更加重視彼此之間的合作和共處。即便將來實現了后發趕超目標,世界將進一步成為名副其實的“地球村”,我們將更不可能在自我封閉和孤芳自賞中步入人類的理想家園。正如鄧小平同志在展望21世紀下半期中國發展前景時所說:我們的改革開放政策是不會改變的,“到那時,更不會改變了。即使是變,也只能變得更加開放。否則,我們自己的人民也不會同意”[6]。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社會主義在實現后發趕超的進程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實踐中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科學本性。列寧曾經指出,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標準”[8]。鄧小平同志也認為,科學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任務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顯然,要充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唯有循著現代工業文明發展的軌跡不斷探索前行,才是一條科學的光明之路。馬克思主義者必須充分考慮到前進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既要不斷地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及其內在矛盾,更要充分重視克服各種前工業文明勢力或思潮的干擾,充分重視“資本主義文化所獲得的一切經驗教訓”。唯有如此,才能成功實現后發趕超的戰略目標。在批判各種前工業文明勢力和科學認識資本主義本質方面,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都旗幟鮮明地作了大量論述,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但是,新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正呼喚著新的理論創新,經典作家們的探索只是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開端,沒有也不可能為我們在實踐中所遇到的各種新問題、新現象提供現成的答案。我國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堅持反對教條主義,堅持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表明我們經過多年探索,已經找到了一條在現代工業文明條件下切實可行的社會主義模式的發展之路。
在全球化背景下發生的蘇東巨變,猶如一場“政治地震”,曾經深深地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但是,歷史的經驗和客觀的現實都告訴我們,隨著人類歷史沿著現代工業文明主干道更深入地進入到全球化的新階段,在它賦予資本主義以新的生命力的同時,它也必將為社會主義各國迅速實現后發趕超的現代化目標帶來新的動力和機遇,必將為美好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希望和生機。
收稿日期:2002-06-12
【參考文獻】
[1]羅榮渠.現代化新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8-17.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77-378.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3-284;603;270.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
[5]列寧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70-171;252.
[6]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4;373;379-380;63;364;79.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3.
[8]列寧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209.
- 上一篇:知識點教學設計管理論文
- 下一篇:紅樓夢語言管理論文